《曾國藩家書》里提到「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為什麼不是「富家子弟多傲,貴家子弟多驕」呢?


@神胖胖 說的「互文」是一部分原因,從原文看,還可有其他解釋:

1. 這句話不是曾國藩首創的,是流傳已久的諺語。此諺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易於流傳,被曾拿來引用,不需要解釋!

原文想說的是,富貴子弟多驕傲,不只是錦衣玉食、動手打人算「驕傲」,開口議人短長也算「驕傲」,要謹慎!

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福之由,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故願與諸弟共相鑒誡。

……

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諺云:「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非必錦衣玉食,動手打人,而後謂之驕傲也。但使志得意滿,毫無畏忌,開口議人短長,即是極驕傲耳。

link: 曾國藩家書摘錄

2. 在流傳中,這句諺語更容易讓人理解、接受。

非要解釋的話,比如為啥流傳諺語是「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而不是「富家子弟多傲,貴家子弟多驕」,我的理解:

富是暴發戶,貴是貴族,後者比前者要高一個檔次 (不是每個富家都能成為貴族)

驕是驕矜,傲是倨傲,後字比前字要高一個檔次 (打個比喻,驕矜是驕縱、霸道:老子有的是錢,你們誰比得上?倨傲是傲氣、自負:鄙人三代顯貴,錢有何稀奇?)

君不聞,「富而不驕則貴」?

能很好詮釋這句話的是這個回答:

link: 你的家傳祖業,有什麼精彩的內行故事嗎?

3. 考據了下,此語同義句古已有之,不過多解讀也行。

《後漢書-崔駰列傳》:【傳曰:「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毝。」生富貴而能不驕毝者,未之有也】

注[四]國語 管仲對齊桓公曰:「昔者聖人之理天下也,而慎用其六柄焉。」韋昭注

云:「六柄,生﹑殺﹑貧﹑賤﹑富﹑貴也。」漼猶摧落也,音千隗反。

……

傳曰:「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毝。」生富貴而能不驕毝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

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一]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觽譽,弘申

伯之美,致周邵之事乎?[二]語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三]昔馮野王以外戚居

位,稱為賢臣,[四]近陰韂尉克己復禮,終受多福。[五]郯氏之宗,非不尊也;[六]陽

*(侯)**[平]*之族,非不盛也。重侯累將,建天樞,執斗柄。[七]

……

注[四]易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

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後漢書


第一: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曾公此處算是變相的用典。

第二:貴指貴族,傲偏向於自負,內含清高之意。富指土豪,嬌偏向於自得,因受寵而驕縱。即使從現代漢語來看,富與貴仍然有很大差別,可參考知乎上曾討論過的貴族這個命題。


古文有一種修辭手法叫「互文」。驕和傲都是同一個意思。

同樣的還有「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不是將軍就非得死了,壯士十年後都回家了。是說將軍和壯士都有百戰死,十年歸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


為什麼不是 富貴子弟多傲嬌^_^


這句話的意思難道不是富裕人家和有地位的家庭的子女大多驕傲和自滿么。。。初中就學的互文啊騷年,我是吐槽初中就學過這個事實的,第一的答案很好。。。


很明顯,「富」和「貴」,「驕」和「傲」分別有不同的意思。而「富」和「貴」不等於現代漢語的「富貴」,「驕」和「傲」也不等於現代漢語的「驕傲」。


官二代撞死人能自報家門,這就是傲。富二代炫耀揮霍,就是驕。權和錢都是一種資源可以互相轉換但還是有些許本質區別的。


字面理解,一般都是有權的才是老大。傲的起來。

有錢的比較嬌貴,給老大做小弟,但是事多。

事實上也果然如此。


《史記》 「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推薦閱讀:

《尋妖記》:相濡以沫(五)
我一事無成,所以我看起來很厲害
七夕特輯:你是我一生一次的美夢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如何評價馬來西亞詩人假牙的作品?

TAG:文學 | 曾國藩家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