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在用戶數量和問答質量之間的矛盾是否不可調和?你覺得有哪些創新策略可以使得知乎人氣和質量同步提升?


我有一計,不知能否安天下

可以給新註冊的號10個知點(知乎積分),取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的涵義,也有指點江山的意思。

這10個知點可不是亂用的,每個人回答一次問題,就用掉一次知點,當自己的答案被人點一次頂,或者點兩次頂的時候,就可以相應獲得一個或兩個知點。

這樣,如果10個知點用完,沒有回答有意義的答案,那麼將不可以回答問題,但是其他什麼都不影響。可以添加討論什麼的(注意,可以討論,只是不能回答,不是常見的封號處理。)

而總是給出有幫助的答案的用戶,將有源源不斷的知點,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幫助別人,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其中很多規則是可以改良的,比如自己答案被點頂4次才能獲得知點,或者當知點為0時,可以由別人贈送1到2個知點。

**有朋友疑問,關於提問的規則,既然回答問題有限制了,那麼提問是否有限制,我的建議是,仍舊使用「知點」這個概念來限制,提問一次,消耗知點一個,如果這個問題里有答案被推薦到知乎閱讀(即,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對別人有指導性,答案又質量高),那麼這個問題的提問者將被獎勵3個知點。


我的答案跟 @路小茶 的一模一樣。我主要試圖回答「有什麼策略」這個問題。

最近關於知乎的問題有好幾個,很多方面都有人談到了。我覺得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人談到。那就是目前知乎存在「庄閑不分」的問題。我也許曲解了「庄閑不分」這個詞。我的理解是,庄:莊重、嚴肅;閑:休閑,隨性。這兩種場合,沒有區分。

在現實生活中,「庄閑不分」的人是很突顯的,會讓在場的人感到不適;反過來也說明一般人在現實當中是具有區分庄閑場合的能力的,也有能力按照相應的場合說話做事。但是在網路上,庄閑不分成了常態。特別是在中國大眾互聯網領域,一切都有被「閑」化的趨勢。對任何論題,採取賣萌、調侃、插科打諢、惡搞的玩世不恭態度,往往能夠獲得最多的頂和轉發。因為對於大部分中國網民來說,上網上要就是為了娛樂消遣。

還有另有一部分專業人士,工作上比較依賴網路來搜集信息。這部分人深知互聯網路是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源。由於Wikipedia漸漸地成為這部分人搜索資料的第一條搜索結果,Wikipedia對待知識的態度逐漸成了這部分人在網路時代對待知識的態度。Stack Overflow等網站其實是這種態度的延伸而已。早期的知乎也是。

這兩部分人從上網動機上就不同。而且,娛樂和工作兩件活動中,人的情緒特徵也不一樣。因此適度地分離這兩部分人是自然合理的,現實網路上也大致形成了這種分離。

知乎現在的麻煩在於有點把這兩部分人聚集在一起了。不認識到這一點,就談什麼「惡劣用戶」、「優質答案」,是根本沒有標準的,很難討論的。庄閑不分,不是優劣之分,也不是學識水平之分。有的問題,之所以「劣質」,是因為提問者是抱著閑聊的心態提的,大家暢所欲言即可,何必如此苛刻?再者,我使用知乎這段時間以來,不止一次發現我以為特別劣質的問題,被一個「高端」用戶獨闢蹊徑地轉化了。明明答非所問,卻又很受歡迎,有「點石成金」之妙。這種,只能說該回答者有能力在庄閑之間嫻熟地遊走。但我們也發現,這種做法被濫用了之後,答案中也出現一切問題皆賣萌、皆咆哮、皆怒答、皆調侃、皆發揮的風氣,輕易博得了眾多娛樂消遣用戶的票數,但也造成了很多糾紛。認真問,被玩世不恭答,還特多人贊同,就把于謙謙激出來了。而許多人又確實打著是來知乎找「妙答」的心態,故意提出本來非常愚蠢的問題,想「拋磚引玉」來著(例如那個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的問題),而且也不缺乏人捧場。允許匿名之後,許多莫名其妙的完全沒有必要的匿,讓我感覺回到了貓撲。可見,知乎上的這群「高端用戶」,雖然都「愛知乎」,但他們實際上動機並不一致,有庄有閑,亦庄亦閑。知乎的亂,跟劣質和優質無關,跟知乎這個環境庄閑不分有關。

Wikipedia是不會因為說「我們是搞社會化的、全民的」,就庄閑不分的。Wikipedia庄得要死,裝逼得要死。而傾向閑的人當然是認為知乎沒必要做成Wikipedia,因為已經有Wikipedia了;知乎的優勢就在於我們有各種閑而妙的回答,是Wikipedia所沒有的。各種人情世故冷暖人生都付談笑中……若知乎也搞什麼內容審格,當然是一律要反對的。

讀書人,都能分開為具有「庄」的傾向的和具有「閑」的傾向的兩種,兩種人皆睿智,但往往相互討不著趣,不可調和。豆瓣是怎麼區分的呢?通過小組。喜歡腐喜歡萌喜歡裝喜歡什麼的都好,建個小組自己小圈子內部意淫去。而知乎的團隊,對待爛問題,似乎認為總會有人妙答轉化之,不必在意;對待爛答案,似乎認為總會被摺疊,不必在意。不喜歡知乎的用戶自然流失,最後自然剩下的就是一個完美的知乎用戶群。問題這並不是實情,這不是產生了流動,而是產生了內耗。無論用戶怎麼換,總有庄與閑之分,假如一個網站庄閑不分,用戶中的庄閑之爭是會一直存在的,走的,都走;不走的,吵架。不會有什麼優化。

我建議,必須在已有用戶的基礎上,建立一些自我管理的組織。例如分組的話,有組長,有本組說明。由該組成員一致同意本組是「謝絕」還是「歡迎」調侃,對問題又有什麼要求,等等。不要求,不行;由知乎團隊要求,不合理。所以應該由用戶形成小團體自我管理。內容照樣放在搜索引擎上,照樣發到微博上,但產生方式則是分組的。


建立用戶的區隔機制

但是用戶的區隔機制,我認為至少會面臨這樣的幾個問題:

1、作為類微博的信息流,用戶呈現金字塔的結構,他的信息流更複雜,微博是單一的信息流,而知乎是兩條:問題與答案,這裡存在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

單一信息流的微博,用戶呈現金字塔結構,優秀內容自上而下單向流動。

知乎的問題與答案兩方面,則複雜得多,存在一個邏輯上的矛盾,即:答案應從上往下流動,但問題應該從下往上流動,因為金字塔頂端的用戶的提問,金字塔低端的用戶無法回答。

但是,問題質量又受自上而下衰減的問題,因此:問題質量要求頂端用戶提問,問答邏輯要求低端用戶提問

2、優質內容數量與用戶飢餓度的矛盾:無論產品機制與運營引導如何,知乎必然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用戶的界面上問題太少,顯得知乎沒有吸引力;用戶界面上的題目太雜,顯得知乎質量不高。如果知乎本身缺乏與用戶數量結構性匹配的優質問題與答案,那麼無論你產品怎麼設計,都不能創造出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在我們覺得知乎上問題太雜亂,答案太雜亂的時候,或許隱含著一個問題:當知乎缺乏足夠多好的問題與答案的時候,多一些次級質量的內容,總好過沒有內容;這似乎解釋了,當我們關注的知友關注某一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時間線也顯示出了這樣的問題。雖然這很大程度上不是我們所關心的,但是至少,他算個內容。

簡單的說,我們剛開始到一家叫知乎的飯店吃飯,剛來的時候覺得菜很不錯,但是吃多了,我們發現經常會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菜,知乎應該選擇剔除我們不喜歡的,還是讓我們什麼都吃下去,這取決於知乎飯店能否提供足夠我們喜歡吃的菜,如果不能,儘管顧客抱怨是菜不好吃,但是至少知乎不能讓顧客餓著。

當菜和顧客都達到一定的量的數量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將喜歡不同菜式的顧客分開桌子坐了


我的回答可能會得罪很多人,所以匿了

我的建議有三條前提

1我是改良派,不是革命派,我希望知乎在原有的基礎上補充上補充一些配套功能和機制,而不是徹底模仿國外現成的機制,這樣的改頭換面非常容易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國外有國外的網情和網民網路使用習慣,沒有經過反覆的咀嚼很難得其真味,有時候嚼的很細了,到了肚子里也不一定能消化。普通的娛樂性平台或許這種情況不太明顯,但是在類似知識分享領域,不建議這樣做,詳細請參考百度和維基。

2我反對任何形式的明顯劃分用戶等級的行為,或者對普通用戶進行一部分原有權力的硬性限制,這和知乎『自由,平等』的問答社區的初衷相違背。知識有問道先後,術業專攻的區別,但是用戶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即使知乎的初衷再好,如果新用戶剛進知乎就看見高級用戶比自己多了N社區權力,而這個社區標榜的卻是平等自由,很難沒有負面情緒產生。知乎要試圖改變自己的機制去適應用戶,而不是製造出一套新的機制讓用戶來適應知乎

3最近唱衰知乎的言論不絕於耳,我仔細看了一下一些相關問題,似乎有相當一部分人把新用戶的湧入和問答質量視為現階段知乎面臨的最大矛盾------這個觀點是就屬於沒有抓住問題重點的典型代表。在我看來,知乎最大的矛盾在於新用戶的湧入和現有問答體制矛盾(這套體制原來是給有健全網路使用習慣,完整知識體系的人準備的),隨意把罪名安在新用戶的素質頭上,非常不妥

我的建議基本都是基於知乎現成功能的一些拓展

1.堅決不設立+V或者高級用戶標籤,而是給予某部分優質用戶以+V領域(即擅長領域)的形式來鼓勵和定義

比如說,@陳浩 有物理和數學兩個+V領域 @raymond wang有法律相關的+V領域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對用戶的直接劃分,而是對用戶知識體系的劃分,更為人本一點,而且極大的避免了跨領域的弊端-------------比如說有加V領域的用戶,一旦在其他領域比如家庭感情等方面發表意見,就只能和擁有普通用戶一樣的發言投票權。

2如何利用V領域來進行優化社區呢。這需要一套完整的問題標籤和用戶V領域匹配的機制,我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有個關於物理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被加上物理標籤後,開始有人被邀請,如果邀請人有物理+V領域,並且人數超過2-3人並且作答或者關注,那這個問題的提出者在物理領域有+1的分數;然後回答方面,+V領域的用戶在投票權上面和普通用戶一樣,都是一人一票,但他們的票還有另一個作用------普通用戶在獲得5票+V領域用戶在該領域下的贊同票,就能獲得+V領域的資格,單個問題不超過3票的比重(到底是幾票還得區別對待,我這裡隨便說的,這個就得靠知乎的運營人員分析了)。而由這部分用戶參與的答案在知乎理應獲得更高的推薦度

理由

a.完整的上升通道,不讓新用戶對所謂的高話語權高關注度用戶產生遙不可及的態度和想法

b.極大地避免了社區里的小圈子思想作祟,讓優秀答案做選票,而不是讓人情做選票,原有+V領域的用戶對答題者的每一個贊同,別人都是看得見的,而只有這些靠譜的贊同,才能讓答題者獲得+V領域的資格,而不是靠所謂的人為干預推薦。

c.是對知乎的』問題標籤『,』用戶擅長領域『等現成模塊之間的整合和利用,不用進行大規模的機制推翻和改造,對保護原有使用習慣有好處

3哪些領域適合開放V領域功能,哪些不適合呢。學科,專業類領域適合開放這種機制;而類似家庭生活,感情諮詢,時事熱點,娛樂喜好等這種開放討論的問題不適合這種機制。

而且對於法學,醫學,食品安全等要害領域,還要有有完善的踢出機制,這部分問題進行搗亂,惡意破壞的人必須限制其在該領域話題下操作的權力-------所以可能還要完善這部分+V領域的用戶們反對票的作用,某人獲得了一定數量或比例的反對票,即被踢出該領域的討論。

4可能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a.上浮機制已經很明確了,但是還要確定一套對應的下沉機制來構成一套完整的浮動機制,對於內容產出極不穩定的+V領域的擁有者,必須有一定的相應對策,比如保留你的』榮譽『,但是收回一定的權力(國內各大社區論壇被一些沒有多少內容輸出的』養老院『,』長老院『毀掉的數不勝數),不然普通用戶邀請了半天所謂的擁有該領域+V身份的用戶,但實際上這人已經一個月沒來知乎了,這就對知乎的社區資源是一種極大浪費。而且制約這部分輸出不穩定的用戶對於一些輸出相對穩定的用戶來說也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b.對於+V領域的種子用戶的挑選還是得靠運營人員來做,對此確實我沒什麼好的辦法

c.對於標籤交叉(比如一個問題同時擁有電影和電影產業兩個標籤)怎麼處理?以電影產業這個偏學科偏專業領域來處理

----想到什麼再繼續說吧


知乎現在的狀態是:一問多答的模式。問題和答案都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我建議是采

用核心加邊緣的等級模式。如同「把環」一樣。核心指的是,問題要明確標示出核心的

意思。意思不明確的可以標出偏出核心的等級(提問者自已標出)。答案回復者的問題

由提問者來判斷,是否接近問題的核心,或者偏離核心的程度是多少(幾環)。

PS:我個人是很喜歡知乎的問題的,網站的風格我也很喜歡。希望能這樣保持下去!不

要加廣告。


既然有解決方法,那就是可調和的。方法是:

+V:核心用戶和潛水用戶的分界,而不是名人認證!問答質量高,或者有產生高質量問答潛質的人成為VIP。

大學資源:大學再慫,總有牛人,做好校園推廣!


推薦閱讀:

知乎是否有必要增加一些社交類的功能?比如私信?
如何評價知乎 2016 年 12 月開始測試的桌面 Web 端新版問答頁面?

TAG:知乎 | 知乎產品改進 | 互聯網 | 知乎產品 | 知乎建議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