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會不去與他人比較?

俗話說「人比人 氣死人」,我的許多煩惱皆來源於此,成熟一些後,發現這確實是有點庸人自擾,但感覺進步並不大,還是經常陷於此種困惑當中,請問如何才能看透這個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去與他人比較呢?

P.S.這是否與不去計較得失是一個概念?


秘訣就是:專註你自己的事情!用積極思維來代替消極思維,如此而已。

舉個例子,如果你老煩惱「張三工資為什麼比我高」,那麼就多想想「我的工資怎麼能提高」,可能的答案有升職、跳槽、做兼職等等,然後再繼續想如何才能升職、怎樣跳槽最有效率、做什麼兼職最好等等……最後你的頭腦就佔滿了,自然就沒有空去思考「張三的工資為什麼比我高」了。


當你覺得庸人自擾時,理性的大腦處於了強勢,而在「 人比人 氣死人 」的抱怨狀態下(包括心中的抱怨),非理性的大腦在作祟,產生這種思維的實際上也是一種得利,它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代償性滿足,這要先說說「自我服務偏差」。

自我服務偏差:過分強調自己對成功的貢獻,盡量縮小自己對失敗應該承擔的責任的傾向,這使得我們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

這會產生一些歸因傾向,1.對內、外因素的歸因;2.對穩定性的歸因;3.對可控性的歸因

例如

內因:人格、品質、動機、態度、情緒、心境、個人能力、努力程度

外因:背景、機遇、他人影響、工作難度

對成功歸因於內,獲得的情緒是自豪感,歸因於外則是僥倖感;

對失敗歸因與內,獲得的情緒是羞愧感,歸因於外則是憤怒感。

我們分別賦值來看,「+」為得利,「-」為損失;

自豪感(+5),僥倖感(+3)

羞愧感(-5),憤怒感(-3)

將成功歸因於內——自豪感無疑是優勢策略,在於「得利」;而失敗時歸因於外——憤怒感,才是優勢策略,在於「減損」,在於免責,這是大腦的一個尋求短期收益的反應,但這種「選優」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只評估了「眼前」的得利,而不具備整個人生的整體戰略性,而這種大腦反應是比較原始的(在遠古社會也許是理性的,正確的),對於現代社會顯然不適用了。

因為當你在對成功、失敗進行歸因時,歸因於內因穩定性可控性時你會更主動、積極,努力改進,信奉「一分耕耘,一份收穫」,相反則是不作為,認為「沒有老天的恩慈,地里哪來的糧食?」,也就是通過抱怨的代償性滿足。

想像一下假若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當他們數學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前者認為男性擁有更多的邏輯思維,空間想像能力,且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提高、改進,而後者則認為這次的優異成績不過是運氣和僥倖,女性在這方面註定比男性差。那麼不同的付出意願,經過10年的點滴積累,將呈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對於大腦的這種歸因邏輯沒有必要去阻斷,只要去順應,承認它的存在,同時加以利用,明白這種思維結構之後你會發現,這種精神代償性滿足是何等的原始,你可以把它和阿Q精神加以綁定,當這種綁定實現之後,大腦就會加入一條新的比較,沒人是樂於被嘲笑的,與「不被嘲笑」比這可定是劣勢策略,用這種減損並積極作為的選擇去平衡代償性滿足,讓理性的大腦全面接管自身行為。

不公平的現象註定存在,小布希好像說過:「如果你一天24小時隨時可以見總統,那的確是個優勢。」

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同等資源的前提下比競爭者做的更好,如此便是一種勝利。

PS:對於計較得失的前提做到積極,推薦經濟學、博弈論等知識,尊重事實,權衡成本與收益;認知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等理清心理機制,並加以利用;批判精神的實事求是,面對現實;

不為外界所牽動的心法,推薦《莊子》、《老子》、《摩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找到自我。換句話說,認識到自己真正的優勢,而非比較出來的優勢。

人和人之間幾無可比性。


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多想想自己擁有的,感激讓你擁有這些的人。


從「心智」模式來講,聚焦「比自己更好的人/生活」是生物進化的本能

阿Q精神是說聚焦「比自己更差的人/生活」於是能持久的生活在虛假的滿足中,然後果然越活越差了。。

所以,比較本身不是壞事,壞就壞在,比較完了沒有行動

目標、理想與夢想的差異就在於:

目標有可實現性,與現生活程度關聯度高;

理想有可實現性,需要家族和機會支持;

夢想可實現性低,機會佔比最高

以賺錢為例,當下月薪3千,年4萬,目標今年增長10-20%或五年達到年20萬,

理想退休有海外海邊別墅,夢想中個五百萬

光是羨慕對當下沒有實際意義,定目標吧,為了理想中的生活,當下要做什麼?

分析所羨慕的人的各項條件:

人脈(父母朋友配偶的背景調查)

資歷(其人已有證書)

崗位(其所在公司行業調查,崗位技能調查)

然後制定目標:

是學一門外語還是考一門專業證書?

是認識一貴人還是換一份工作?

分解到月,這個月要讀幾頁書背多少個單詞和外國友人對話多少個句子?

要在貴人途經的路上蹲點?要請貴人的朋友吃飯花多少錢?

寫完忽然覺得啥事兒都能套用項目分析那塊內容,哈哈~

謝絕轉載複製。


剛剛看完舍友買了雙4000塊錢的鞋子, 貴嗎?的很多答案,推薦你也去看看。

首先,怎麼學會不與他人比較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的。人是不可能不與他人比較的,這大概也算是本能。

這個問題的實質性內容應該是:怎麼正視、理解和接受並選擇性彌補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這樣一講,你應該會感受到答案了。

所謂的命運,命由天定,運由己生。追上你能看見的什麼人不一定就是你必然要達到的目的,平和淡然的心境感受是幸福感的來源。

不是找到一條格言貼在牆上天天提醒自己就能得到改變,而是在於自己的經歷累積、別人的勸說累積、自己的感受累積和心態一點一滴的轉變。

說實話,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應該列進小初高中的德育,能減少多少人適應更高環境時的痛苦啊。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如何才能做到不去和別人比較?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其實我之前也特別愛跟人比較,在路上看到比自己長得好看的人,看到比自己家境好的人,看到比自己有才華的人,一秒鐘的欣賞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心底暗自的比較。為什麼我沒有這些?如果說每個人都有優點,那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把自己的任何優點忘掉了,而且還會不自覺地腦補眼前這個比我優秀的人肯定性格也超級好,肯定也有個同樣完美的男女朋友,肯定有個和睦溫馨的家庭,爸媽超有文化……此時的自我已經被我逼到了牆角,縮成一團,自卑到不行

這樣的對比隨時隨地都會發生,有時走在大街上內心都要忍不住上演好幾次這樣的戲碼。多次之後,我內心開始警醒,我意識到一點:如果你都不願做你自己,那誰還會來做你呢?且不說沒有這樣的技術讓你悄無聲息地變成他人,如果可以,你變成了他人,那原來的你呢?這麼多年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無數個寂靜無人的夜晚和自己的那些對話又該放在哪兒?

我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人永遠不可能了解另外一個人。人們內心的想法看似差別不大,細究起來卻如隔山嶽。只有你自己才最懂自己,最知道那些曾經在心底滋生的小情緒,以及它曾有過的歡愉苦痛。可是這個時候連你都要拋棄自己了,你讓以前的那個你去哪兒?想到這兒,我似乎已經看到曾經的我靜默地站在那裡,看著我越走越遠,我向她揮手,她一動不動,只是滿臉悲戚地看著我,卻又不不來阻止。她似乎在對我說:「我懂你,既然你覺得在我這裡這麼苦,那就走吧!」每次這樣想,我都忍不住要哭出聲來。後來我就盡量阻止自己去和他人比較,但是你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後來,無意間看到了《世說新語》里的一則故事,東晉時期的桓溫和殷浩均為才俊之士,桓溫有實權,殷浩以清談聞名,兩人一時瑜亮,在朝廷上互相牽制互相競爭。後桓溫掌實權,殷浩被廢為庶人,桓溫站在殷浩面前問:「卿何如我?」就是,怎麼樣,你現在還和我比嗎?殷浩答:「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我自己和自己已經相處相知很久了,我寧願還是做我自己。而看似贏了的桓溫真的就擁有一個值得被羨慕的人生嗎?其實哪有人生是完美的,桓溫自己15歲是父親被殺,多年後在當年殺害自己父親的兇手的葬禮上手刃仇人的三個兒子,他內心又何嘗沒有自己的苦與恨。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人要確立自己存在在這個世上的價值,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特質、想法出發,逐漸摸索著紮下根去,逐漸長成茫茫叢林里的一棵樹,看似和他人相似,和他人站在一起,卻又孤獨堅定而無可替代地存在著,你從此真正地成為了你自己。也許真正長大後就會少些羨慕,以上是我目前為止的理解。


這屬於內心成熟的必修課。同意樓上的觀點,內心真正強大,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和自信。不盲目和別人比。其實,我自己也經常陷於這種煩擾之中。需要自己開悟的。其實,有時候開悟,在於你不再執著於以往的觀點,或者重新拾起丟棄的思想。共勉。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沒有世俗的慾望,自然沒有煩惱,而且更為強大。

可是人非聖賢,怎能沒有慾望?慾望可以是"要比別人好"也可以是"要超越自己",跟自己比要比跟別人比好些。可是人往往不知道怎麼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多賺錢算進步"還是"這頓比上頓多吃一個饅頭算超越"?跟別人比很容易發現標準(和尚摸的我為何摸不得),跟自己卻找不找北。

人應該有自己清晰的目標,找到準繩,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不要太關注別人的舉動,把注意力轉移到自身,找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平衡點。

你說人比人,氣死人。想必與別人比較無非是那些比你牛的人,每一個牛人身上都有無數的閃光點,你注意到這些就好了,努力向他們學習值得學習的地方,努力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會越來越自信,自信到根本沒時間跟別人比較,世界那麼大,還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等著去做,哪有時間關注別人啊。

嗯,最後,我想說心態最重要。世界上有那麼多牛叉的人,一個個去比較豈不是要累死。

所以,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每天進步一點點,學會知足和感恩,你的世界一定會越來越明媚。

哦,對了,來,幹了這碗雞湯!


走路的人只有你一個,其他人都是過客


有得比才會比,跟天才比,你就知道沒有意義


每次生出和別人比較的心思,都是一個特別好的審視自己的機會。 我羨慕的是什麼,想要什麼? 為什麼想要? 如果這些都想清楚了還是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要這東西不行,就像 @曹夢迪 講的去考慮如何得到。 歸根究底這件事兒和『別人』沒什麼關係。


恩,首先細胞染色體所承載的基因是決定遺傳的物質基礎,從父母雙方的遺傳因素決定小兒生長發育的軌跡,然後受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存在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大家都知道,不管做什麼實驗,你要研究一個因素對實驗個體的影響,你必須盡量控制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樣,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會更準確,沒有人會在不控制其他變數的情況下研究另一個變數對實驗個體的影響對吧?所以同理可得:你說在這麼多遺傳基因變數、環境變數、教育水平變數、經歷變數各種變數情況下,跟別人比較有何意義???????


找到自己的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能力強了,內心自然強大了,這樣才會更淡然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