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報道的新聞幾乎是「醜聞陋習」?

報道壞新聞確實可以吸引觀眾眼球

但會不會在心裡潛移默化了看新聞的人對這個社會的認識?


很多人會說是因為人們的獵奇心理、審丑癖好啊什麼的。這當然有道理,但另一種方向的解釋或許更有道理:對異常、失序的報道和關注恰恰反映了人們對正常、秩序的珍視。


學新聞的都知道這句話——壞消息才是好新聞。


讀者和記者的雙重壞品味


這個其實是有心理學原因在的

其實人心裡都有獵奇和窺探心理,並且更傾向於看一些暴力之類刺激的東西

讀者的需求反饋給媒體,形成循環

媒體的報道便會向此傾斜

但是一般來講,媒體內也有相關規定,負面的新聞是維持在一定比例內的

之所以你會覺得這種新聞很多

實際上是因為他的確很引人注意,並且比起主旋律的正面新聞,你顯然更喜歡那些故事性強、甚至驚世駭俗的醜惡新聞。


我們有一個公司風雲欄目,每當我說某某公司如何好、有了什麼樣的業績或某種重大決策,領導便要求換稿,原因無外乎:1、有軟文嫌疑 ,2、沒有「醜聞陋習」更吸引眼球,3、重大決策之類的內容是某公司的日常運作。

但我看來,這種問題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中國人,都喜歡談別人家的三長兩短,都把別人不好的事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要是是有了好事,有些人還會心生醋意,並覺得自己沒面子。而自己有點作為就大夸特誇。

所以,並非所有的新聞都只報道「醜聞陋習」,要看被報道的對象是誰。就算報道自己的醜聞陋習,要麼紙包不住火了,要麼展示一下自己的胸襟和度量並擺出假惺惺的姿態。


同時也因為只有披露「醜聞陋習」,才能使「醜聞陋習」相對地少一點。


「狗咬人不是新聞 人咬狗才是新聞」。新聞報道的一個要素就是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只有新奇性才會有讀者,沒有讀者的新聞就沒有傳播的價值了


西方醜聞報道的相關原則有沒有討論過呢?很想了解下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厭惡當下的汽車媒體?不如看看17年前的……
編導類藝考這樣自我介紹可以么?考官會在我的自我介紹中提出些什麼問題?
如何評價《人物》的25000字封面故事《吳亦凡·回家》?
真人符號化將是趨勢嗎?
山西傳媒學院在國內傳媒院校是怎樣的存在?

TAG:新聞 | 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