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產階級」概念有何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據?

經常看到馬克思主義者指責自己圈內或者其他群體是「小資」,然後大批判一番。可是按照《共產黨宣言》的觀點,「小資產階級」似乎是資本主義上升期的一個必然消失的階級:

1.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來了,......無產階級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2.你們說的是資產階級財產出現以前的那種小資產階級、小農的財產嗎?那種財產用不著我們去消滅,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而且每天都在消滅它。

3.在現代文明已經發展的國家裡,形成了一個新的小資產階級,它搖擺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並且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補充部分不斷地重新組成。但是,這一階級的成員經常被競爭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而且,隨著大工業的發展,他們甚至覺察到,他們很快就會完全失去他們作為現代社會中一個獨立部分的地位,在商業、工業和農業中很快就會被監工和僱員所代替。

我的問題是:

1.既然「小資產階級」在馬克思看來會隨著資本主義發展逐漸被消滅,那麼社會中哪有那麼多「小資」可以被指責,「小資產階級」是不是一個純粹的攻擊性帽子?「小資產階級」這個概念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是否合法?

2.按照馬克思的定義,「小資產階級」是「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而現在的馬克思主義者經常用這個概念指責知識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學生,這是否是對「小資產階級」概念的故意濫用?

3.按馬克思的預測,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發展,中產階級崛起了(當然,這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但是這個概念的確反映了社會分層的多元化),這是否說明馬克思的預測錯了?中產階級究竟屬於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呢?


謝 @安玲 邀請,我對這個問題沒什麼研究,隨便說說嘗試一下,可能會有很多廢話,錯漏與膚淺想來是避免不了的,還請寬宥。

  • 第一個問題:

既然「小資產階級」在馬克思看來會隨著資本主義發展逐漸被消滅,那麼社會中哪有那麼多「小資」可以被指責,「小資產階級」是不是一個純粹的攻擊性帽子?「小資產階級」這個概念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是否合法?

就我的涉獵過的範圍來看,馬恩沒有對這個階級著過太多筆墨,反倒是後世的列寧、毛澤東等人對此做過非常多的論述,小資產階級與「動搖」「修正主義」這些貶義詞聯繫起來,成為一個批判人的帽子大概也是在那個時候盛行起來的,這與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歷史環境分不開。馬恩在世時比較看重歐洲革命,列寧與毛澤東所處的東方國度不是他們的重點考察對象,因此兩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小資產階級的確會不斷消失,拋入工人階級的隊伍,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社會化的大生產」,《共產黨宣言》里提到的「 工業的發展已經把它消滅了 」「 隨著大工業的發展 」也就是這麼一回事。馬克思的邏輯就是競爭→條件優越的大資本獲勝+小生產破產/被吞併→小企業主、小商人等失去生產資料,變為無產者,大工廠增加得越快,城鄉手工業者和農民這些小資產階級破產的也就越快;與此同時,之前處於分散狀態的小生產就會逐漸集中起來,無產者之間的聯繫也就越來越密切,組織性、紀律性加強,聯合鬥爭的地理、物質條件都會變得更優越。

所以,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演進,無產者無論在量上還是鬥爭性上都會不斷增加,而馬恩關注的西方國家恰恰已經是大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所以小資產階級幾乎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階級,對社會變革影響不大,主要還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但列寧毛澤東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領導的革命地區都沒有什麼大工業、大生產,分散的小生產居多,農民居多,所以小資產階級反倒是佔了主要地位的:

例如毛澤東的相關論述如下:

「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佔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1941年11月22日)

「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是處在這個廣大階級的包圍中,我們又有很大數量的黨員是出身於這個階級的,他們都不免或長或短地拖著一條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進黨來。」
——《反對黨八股》(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

列寧的論述:

「從階級觀點來看,只要小資產階級的領導分子在決定性的時刻,在決定性的關頭倒向無產階級,革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是可能的」

—— 《列寧全集》第34卷,第226頁

資本主義過去是從小生產中產生的,現在也還在不斷地從小生產中產生出來。資本主義必然要重新產生許多「中間階層」(工廠附屬物,如家庭勞動以及適應大工業如自行車工業和汽車工業的需要而散布在全國的小作坊等等)。這些新的小生產者也是免不了要重新被拋入無產階級隊伍的。所以,小資產階級的世界觀當然就會不斷地滲入廣大工人政黨的隊伍。這種情形當然不可避免,而且一直到無產階級革命發生的時候還會繼續存在

——《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

這就使得他們高度重視小資產階級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當然也會重視他們的缺陷,然後大加批判,不好說批判的是不是全對,但這麼做總是有時代原因的。小資產階級就其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來說的確帶有一些毛病。引一段恩格斯的話感受一下:

現代小資產階級卻是社會上變化最大的階級;破產已成為小資產階級當中的經常現象。小資產階級由於擁有少量資本,按其生活條件來說接近於資產階級,但是按其存在的不穩定性來說,則接近於無產階級的地位。它的政治態度也像它的社會存在一樣充滿矛盾。
——《普魯士軍事問題和德國工人政黨》(1865年1月底——2月)

照恩格斯的說法,這個階級一方面至少有生產資料,擁有更多進入資產階級的希望,尤其是那些較富裕的城市小資產階級,只要把握機會做大做強是很有可能的,這就使他們很可能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因而他們的反抗也是不徹底的反抗,畢竟它可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儘管他們意識不到被拋入無產階級才是總趨勢。

要問這個概念合不合法的話,那就看具體的歷史條件吧,大生產搞的越好,這個概念也就越沒意思,像上個世紀中蘇那樣就不同了,合法不合法還是以革命實踐為準。要是大生產都很發達了,再提小資產階級就意義不大。

  • 第二個問題:

按照馬克思的定義,「小資產階級」是「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而現在的馬克思主義者經常用這個概念指責知識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和青年學生,這是否是對「小資產階級」概念的故意濫用?

就我所知,馬恩從來沒說過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這種說法,階級劃分是按照生產關係中所處的地位劃分的,具體點說,就是按照他對自己勞動力、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狀況決定,沒聽說過用有文化或沒文化來劃分,這種劃分本來就不嚴謹,一定程度上的確是濫用了。至於學生,他們都沒進入生產領域,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算什麼階級只能算各個階級的後備軍吧,和他們家庭的狀況有密切聯繫就是了。

但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是有的。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就是兩極分化,無產者日益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不斷貧乏,狹隘的分工體系和長時間的勞動使他們根本沒什麼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知識,再加上無產者家境一般不好,即便能上學也沒有資金條件去接受更優質的教育。所以一般人眼中的「文化人」「知識分子」自然就和無產者無緣了,大部分都是小資產階級。

順便一提,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這個提法應該是從毛澤東開始的,這個也要具體的看,不結合特定時代去看別人論述肯定要出問題的。可以參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小資產階級。如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都屬於這一類。」

還是與時代條件分不開。根據民國政府1927 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員的月薪,教授為600大洋-400大洋,副教授400大洋-260大洋,講師260大洋-160大洋,助教 160大洋 -100大洋。教授最高月薪600大洋,與國民部長基本持平;在20世紀30年代初,大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月薪分別為220大洋、 120 大洋、30大洋,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約為15大洋。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那個時候知識分子手上的貨幣很多,有條件就能轉化為資本進入資本循環,或者從事部分商業活動,貨幣在這裡往往就意味著資本。所以要讓他們參與以消滅商品經濟為目標的社會主義運動恐怕也是不太可能的,就從對革命的實際作用和意義來考慮,把他們直接叫做小資產階級也未嘗不可,也並不是什麼嚴謹的學理劃分,也沒有條件做到這一點,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革命實踐就這麼分了。毛主席的有些論述是屬於政策指向性比較強的東西,主要為了方便鬥爭,至於對不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本來想答這個問題來著,但是覺得看這篇論文更好: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59-1015002513.htm

這論文的摘要其實就能很好回答這個問題:「小資產階級」一詞在二十世紀初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但它沒有形成由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意指。在二十年代的革命浪潮中,革命知識分子通過分析社會階級尋找革命的依靠力量,「小資產階級」由此進入公共空間。

在「革命文學」論爭中小資產階級被污名,以後期創造社、太陽社成員為代表的激進左翼作家在批判魯迅、茅盾、郁達夫等人時,把小資產階級話語用作一種「罵腔」。在三十年代「自由人」、「第三種人」論爭中,左翼作家所說的「小資產階級文學」並不存在,它只是一些堅持文學獨立性的作家反對政黨意識形態干涉文學的一種名號、一面旗幟。

在四十年代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對「小資產階級」做出了權威表述,「小資產階級」意味著黨性不純,意味著疏離黨的意志。小資產階級話語成為中共解釋一切錯誤的意識形態策略,並生成了強大的規訓功能。小資產階級話語成為權力主體馴服知識分子的重要工具,成為意識形態機器把文學批評導向泛政治化批判的重要機制。建國後,小資產階級話語成為文學批評上的空話、套話,成為典型的政治化文學批評範式。


這個問題我已經邀請了@江津的梅菲斯特,我相信他在這個問題或許比我回答得更好。

不過在之前,我先拋磚引玉的說一下,首先,馬恩確實並不待見小資產階級。這是沒有錯的,認為小資產階級有很多毛病。但是我們知道第一國際的前身,發表了《共產黨宣言》的共產主義同盟的主要構成確實也是小資產階級。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關於馬恩對小資產階級的批評其中最明顯的一段顯然來自於我們眾所周知的《共產黨宣言》

中間等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們這種中間等級的生存,以免於滅亡。所以,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僅如此,他們甚至是反動的,因為他們力圖使歷史的車輪倒轉。如果說他們是革命的,那是鑒於他們行將轉入無產階級的隊伍,這樣,他們就不是維護他們目前的利益,而是維護他們將來的利益,他們就離開自己原來的立場,而站到無產階級的立場上來。

但同樣根據恩格斯的回憶,我們卻不難發現同樣是發表共產黨宣言的同一個組織,卻充滿了恩格斯所說的小資產階級,以下出自於恩格斯的《關於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歷史》:

當然這是在19世紀的歐洲,革命組織的構成雖然以小資產階級為主。我們或許還可以推說是因為資本主義還不發達的緣故,但這是不是意味著20世紀的成熟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無產階級就取代了小資成為了革命的主力軍呢?

顯然也不是,為此我引用了@江津的梅菲斯特的部分答案

「從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來看: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員在1971年的平均年齡為28.4歲,其中25歲以下的人佔了大多數。其中48.6%的托派成員曾經上過大學並中途退學,而34.9%的成員則完成了大學學業。此外,還有一些富裕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加入到托派團體中。這些年輕人沒有生活壓力,也根本不屬於無產階級,他們加入到托派運動的原因不是出於階級因素或經濟問題。由於不必工作,許多年輕的托派成員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激進的政治活動中。雖然他們人數比共產黨少,但是發揮出的能量卻很大。在必要的時候,托派可以為激進運動提供大量的工作人員,而這是那些以職業工人為主要成員的團體無法做到的。美國托派成員中,約有21%的人是全天候地為激進運動工作;另有12.5%的人因為是失業人員,也可以隨叫隨到,還有1.9%的成員則是做零工,時間相對寬裕。至於托派的青年團體,則有更多的全天候工作人員。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托派成員人數雖少,但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卻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曾淼《世界托派運動》

1971年,美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左右,美國托派政黨成員能上大學的佔到48.6%+34.9%=83.5%,你說這意味著什麼?無論托派多麼強調「工人階級的革命主體性」,都無法否認小布爾喬亞才會信布爾什維克的事實。

作者:江津的梅菲斯特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42848/answer/1498797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那麼美國無產階級不革命,那我們看看在其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純正的無產階級真的就比小資產階級革命嗎?顯然也未必!

而當代關於工人的保守性的最明顯的例子則是,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的整體右轉。特別是在西歐,從50年代到80年代,共產黨獲得的工人階級選票數一直呈下降趨勢。例如,法國共產黨獲得的工人階級選票份額在50年代達到總票數的一半多,而到70年代卻不足三分之一。而原因也有兩方面:第一,是立場更中間的社會黨、社民黨的影響力逐漸增強,逐漸瓜分了共產黨的傳統票源。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工人階級其中有不少人更樂意投票給右翼和極右翼政黨。

如在法國,由於共產黨不對外來工人採取強硬抵制態度,一些原來支持共產黨的工人轉而去支持那些強硬抵制和排擠移民的極右翼政黨。在德國,萊茵-魯爾工業區的100多萬工人拋棄了社會民主黨或共產黨轉而支持基民黨;在義大利,在米蘭、都靈等傳統工業地帶,共產黨也逐漸失去工人的忠誠支持。」 (《當代西方工人階級研究》姜輝)

(更多內容參見本人回答:階級決定論在革命中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19965/answer/93714286)

所以,「小布爾喬亞「的反動落後確實確實有馬克思加持的神聖法理依據,但可惜的是,現實中可能卻恰恰相反。

PS:

這裡順便推薦一下我的朋友江津的菲斯特斯君的專欄

《白色渡鴉2》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whiteraven


階級與階級意識

由於處於不同社會經濟層級的人的生活關注和生存處境的影響,不同的階級會形成不同的階級意識。

但是階級裡面的人,未必會是有他所在階級的階級意識。

通常掌握宣傳媒體的階級會把有利於自己階級的意識形態洗腦到其他階級。

如果被洗腦的階級,萌發了適合自己階級的階級意識,那麼就叫階級意識的覺醒。

宣傳階級意識覺醒的先知叫啟蒙者,這個宣傳就叫啟蒙。

另外很多人的階級階層變化以後,通常也會保持原有的階級意識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他仍然擁有在那個階層的生存體驗。

如果一個階層中的某人對其他階層的生存體驗特別深刻,那麼他的階級意識就會不同於自己的階層。比如特別羨慕富人的窮人,或者特別同情窮人的富人。

小資產階級是出於物產和資本家之間的中間階層, 主要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手工業者、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等。 因為他們階層的不穩定性,因此他們的政治意志是不斷動搖的。

當經濟平穩發展的時候,他們的財富快速增加,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會成為資本階層,他們的階級意識會傾向於資本階層的階級意識,但是他們看不到真正的資本階層的財富在經濟好的時候十倍速的遠離他們。

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他們會首當其衝的遭受損失,因此就會具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意識,但是真正的社會動蕩到來時,殘酷的戰爭和階級衝突爆發時,他們就會恐懼反對,因為真正的無產在社會矛盾爆發的時候,失去的只是絕望,而小資還是有點家產的。

小資往往有種幻覺,覺得自己的知識技能能搞定一切,所以小資往往都是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資本階層懂得權力的用處,無產階級需要組織保護,所以會有很大的不同。

上海房價上漲,產生的一批炒房客,很多家產過億的,仍然是小資的意識形態。

知識階層的很多觀念和熱捧的小說和文化作品,強烈反對革命時期政策的,都屬於小資的階級立場,而真正的資本家都是獵食者,沒有時間嘰嘰歪歪。


謝邀。
1、在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語境中,無產階級是工人階級的代名詞,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是按照人們所處的生產關係來劃分,不是按擁有財富多少來劃分,在這樣的劃分中,中產階級不是階級。

2、與工人階級、資產階級對應的小資產階級是指這樣一部分人,他們與資產階級一樣剝削工人,但是,由於其資本較少,單靠剝削無法維持生活,還需要自己參與勞動。

3、中產階級這個概念,從使用上來看,其實是按擁有的財富來劃分,與之對應的無產階級,已經不是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語境中的無產階級了,這時的無產階級僅僅是指很窮的人。


小資產階級在馬克思學說是指介乎資產階級/資本家及無產階級者[1] 。主要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手工業者、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等。小資產階級佔有一小部分生產資料或少量財產,一般既不受剝削也不剝削別人,主要靠自己的勞動為生。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有輕微的剝削。

無政府主義(英文:Anarchism),又譯作安那其主義,是一系列政治哲學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

國家社會主義是 一種反對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用國家權力進行社會改良的改良主義思潮。國家社會主義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結合體,是高度民族化的社會主義。 一種反對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用國家權力進行社會改良的改良主義思潮。國家社會主義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結合體,是高度民族化的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民主黨所宣揚的一種部分類似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社會主義。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中,首次提出「民主社會主義」的概念,被稱為民主社會主義的「教父」。1951年6月,社會黨國際成立時通過的原則宣言《民主社會主義的任務與目標》,明確提出以「民主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綱領,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內容包括:在理論基礎上宣揚多元性,主張放棄統一的世界觀,既接受人道主義的啟示,又發端於宗教原則,也不拒絕馬克思主義,實質上是各種實用主義觀點的大雜燴,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政治上主張聯合專政,主張資本主義國家階級關係已發生根本變化,否認階級和階級鬥爭,主張多黨制,工人階級要通過議會多數掌握國家權力,建立一個政治民主、經濟民主,文化民主和社會民主的社會;經濟上主張建立「混合經濟」,即合作制和私有制、計劃經濟和自由競爭相結合,反對消滅私有制,主張實行國家干預和計劃化,逐步擴大國有化;實施社會保障制度和建立福利國家,主張改革稅制,通過擴大公民經濟權利和社會福利,進行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以實現經濟平等;通過改良和科技革命,發展生產力,從而將資本主義轉化為民主社會主義。

我先貼一段關於某位回答中的幾個名詞的概念。

~

任何大資本家都是從小資發展過來的,小資產階級也是資產階級,也是掌握一定的生產資料的,在經濟生活中這群人往往有一定的自主性,不像無產階級在經濟秩序中受到層層壓迫在公司工廠中要受到屬於中產的管理層的強制。而在政治生活中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去干預國家政策使其對自己有利,因此在政治生活中往往受到壓制,而反抗這種壓制最明確的目標就是政府,這就是無政府主義中的小資產階級性質。

大資產階級往往都是跨國的,其經濟活動往往不限於某一國,因此對於大資民族或者國家往往沒有很重要的意義;而無產階級更不用說,到哪都是給人幹活,也無所謂(雖然在宣傳機器的籠罩下會顯出愛國情懷和民族熱情)。小資沒辦法了,小資的經濟活動往往只局限於一國或者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之內,利益的驅使下使其更為關係國家或民族的安定,一旦國家遭受戰火,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小資,參考敘利亞。這就是國家社會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性質。

小資產階級也是資產階級也是掌握生產資料的,因此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廢除私有制,是不符合小產階級的利益,會使他們失去自己現有的地位,這種自私的相對於無產階級高高在上的地位。這就是民主社會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性質。

總的來說,只要反對生產資料私有制,暴力革命,國際主義,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中的任何一條,就可以被批判為小資產階級,所謂無政府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 只不過表現出了其中的一面,所以看似巧合其實是必然。

當然馬克思時代的小資產階級如今已經大大減少,但並不是說不存在這一資產階級內部的階層了,而且小產階級意識做為一種意識形態更是一直流傳至今。並且因為歷史原因,大家已經習慣了某一個名詞的時候,只是用這個名詞來表達某種概念而非追究其現實存在,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的用語中,小資產階級便成為了常用的批判用語了。


社會主義流派中的無政府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等都神奇的「代表」了中產階級的利益,真是好巧。

馬克思自己就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社會主義流派中只要與他觀點不同,就會立即被馬克思打為中產階級、小資分子。

不論是蒲魯東、巴枯寧、拉薩爾,還是其他社會主義者,在馬克思眼裡這些人都將「背叛」無產階級。

1、馬克思的出身不是無產階級

2、馬克思生前極力過著小資的生活,這是導致自己貧困的原因之一。

3、馬克思對工人階級極為不屑,只有在晚年的時候下過幾次工廠。

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跟無產階級扯上關係。馬克思對真正的工人圈子是極為鄙視的,他更關心自己的書能否引起學術圈子、政治圈子的關注。

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不懂獨立思考的人用馬克思主義批那個中產階級、斗那個小資產階級,喊著美利堅是大資產階級專政的邪惡政府。

對於這群天真弱智的sb,我也是無奈了。這群sb中不乏高校學子——未來的社會精英,「文化庸人」這個詞說的是很對的。


既然「小資產階級」在馬克思看來會隨著資本主義發展逐漸被消滅,那麼社會中哪有那麼多「小資」可以被指責,「小資產階級」是不是一個純粹的攻擊性帽子?「

——就這個說點兒自己的淺見……

我認為,目前的因為 有許多「新興行業」,這些新出現的行業也要經過 從小作坊到資本主義 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目前還沒有結束。所以才會有 【那麼多的「小資產階級」】。

科學技術的發展,

一方面帶來生產力的發展,敲響了資產階級的喪鐘

一方面也帶來了更多更細緻的「新興行業」與「行業細分」,為資產階級續命。

嘛~這大概就是 「螺旋式前進」吧……

而隨著新興行業的資本主義化或者說市場化的完成……

這些小資產階級,要麼成為資產階級,要麼跌落回無產階級。

能維持在小資產階級的人會變少。

嘛~請讓我再拿華為幹掉35歲的員工 做例子……23333


推薦閱讀:

中國社會發展出現的很多問題和我國人口問題有多大的關係?
「憤青」的代表人物、代表語錄有哪些?
為什麼要讀福柯?
宗教真的是人民的鴉片嗎?

TAG:歷史 | 社會學 | 政治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