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供電為啥沒有跟主板24PIN供電合併成一個介面?

CPU獨立供電增加穩定性可以理解,但是接頭不能合併么?

做成一個28PIN/32PIN的介面不行么?


主板走線太佔地方,不方便布線。

CPU供電的電流都很大,像現在用的台式機電源,CPU供電都是15A左右的,這麼大的電流要是走主板布線的話,發熱量會很大,除非是把一條線換成十幾條,那樣就太佔地方了,主板上的線已經太多了,新增幾條線可能就要重新設計。

可以參考CPU的設計,CPU那麼多針腳,多數都是供電用的,因為CPU功耗實在太大,如果只用幾個針腳供電,電流太大會把針腳燒斷(台式機CPU功耗幾十W,電壓只有1V多,電流幾十A)。

CPU針腳可以參考:cpu為什麼那麼多引腳?都是什麼作用的? - 中央處理器 (CPU) - 知乎


樓主可以查看一下部分低端主板、低功耗主板,大部分都沒有獨立的CPU供電介面。因為這些主板面向的用戶一般不會超頻也不會折騰,並且大部分都會用TDP較低的CPU(多在65W以下),主板上也不會帶比較高功耗的設備,所以供電走24pin就夠了。

反倒是部分頂級主板、高端主板,普遍有4pin介面,甚至部分還有8pin介面,一些超頻主板如果只有4pin的CPU供電介面那是要被玩家吐槽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主板面對的都是高TDP的CPU,比如現在CPU電壓1V,瞬間功耗假如有70W的話,電流就是70A——即使轉換到24pin的12V供電,也足足有6A左右,對主板布線的要求太高了。一些主打超頻的主板,CPU功耗會爆到150W左右,電壓還是1V左右,電流差不多到120A到150A,如果用24pin的12V供電的話壓力太大並且由於布線問題,距離遠、傳輸阻抗也高、PCB發熱也明顯。因此,乾脆給CPU單獨供電,再讓CPU供電部分去轉換。而且CPU供電介面一般都放在CPU供電電路附近,距離短,阻抗低,傳輸損耗小,也容易走線。

與此類似的還有顯卡部分的供電,偶有高端主板會在主板上為顯卡單獨提供一個6pin供電(現在已經不太多見了)。實際上也是為了讓顯卡的PCI-E供電不要走主板,直接從供電介面取電,提高顯卡供電的穩定性。


為了兼容啊。

24針已經用了好久了。而以前的CPU的功耗並沒有高到需要單獨供電。

現在CPU功耗大了,就單獨給它供一下,免得改變24針的設計。同理GPU供電等。


同時也關乎到不同平台的差異……

奔騰20w的功耗……

i7超頻後200w功耗……

插個24+8前者太浪費

插個24+4後者不夠用

另外R4E R4BE R5E的CPU供電是8+4……

所以合併嘛……不太可能


推薦閱讀:

逆超線程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嗎,現實中困難點是什麼?
復旦大學團隊成功研發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
復旦大學團研發的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很厲害嗎?

mesi協議的約束範圍?
為什麼筆記本電腦的 CPU 都變得不可更換了?

TAG:中央處理器CPU | 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