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陷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與「資產荒」之間有因果關係嗎?

請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不要說的太理論了,感覺那樣意義不大。主要目前流動性比較寬鬆,但民間投資卻在下滑,而這又與「資產荒」是什麼關係呢?


所謂流動性陷阱,就是打雞血也不管多大用了。

資產荒,是指未來有潛力的資產越來越難找了,有錢不知道該投啥。

為什麼會造成流動性陷阱?

雞血打多了!

改開三十多年,靠的是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80年代搞三來一補,掙點加工費,內需也很有限。90年代中後期加入WTO,正式開始做全球貿易的生意,這二十年來出口猛增,外匯儲備也水漲船高。

08金融海嘯以後,國際需求開始減緩,2010年以後出口開始萎靡不振,特別是近3年。

中國的產能是為全球消費配置的,全球胃口不好,鍋里不停在做的飯菜就開始越剩越多。出口企業整體就像大鍋爐,是不能滅的,生意好的時候,爐火要旺,生意淡的時候,也不能關火。現在就屬於生意奇差的時候,就需要你把火頭關小一點,但還是要往空鍋爐里填煤加炭,也就出現了流動性過剩直至泛濫形成陷阱。

一邊是流動性陷阱,一邊是出口持續不振,而內需完全消化不了因出口不振造成的產能過剩,前兩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又遠水解不了近渴,就只能用時間換空間,降低生產速度,積極尋找海外市場,同時擴大內需,共同度過眼前這幾年的難關,等調整到位,經濟周期又會帶領大家走向新的發展。


簡單按照我的理解來解讀一下,我非投研出身,因此解讀得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僅供參考。

前幾年中國經濟增速較快的時候,手裡拿著錢的人和機構,可以投向實體經濟,也可以選擇金融投資。但最近幾年經濟增速放緩,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企業利潤下滑,所以有錢的人和機構,可能更多會選擇投向金融或者房地產,但現在房地產的風險也累積得越來越大,也讓很多理性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也就是說,從前可選擇投資的資產多,現在可供選擇的資產越來越少了。但是M1M2的剪刀差越來越大,貨幣的供應越來越多,即錢多。

錢多,肯定是需要有一個流向的。從前可供投資的標的多,優質資產和劣質資產都比較充沛,做到符合成本的收益更容易,選一些合適自身風險偏好的的資產進行配置,還是比較容易實現預期收益的。

但是現在,金融監管趨嚴,各類資產收益率下降,導致資產可供投資的標越來越少,優質資產也越來越少,好的資產遭到資金的圍獵哄搶。

於此同時,對收益的預期下降速度低於資產實際的收益率的下降,為了達到目標收益,只能通過放槓桿的形式來博取更高收益。而放大槓桿,相當於又將更多的流動性引入了市場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資產來進行配置,才能達到兩者的平衡。

於是,錢在這個循環之中越來越多,而資產卻越來越少。所以就形成了錢多於資產(或者說優質資產)的情況,也就是資產荒。

另一方面,企業或者個人手裡拿著錢,卻不想去投資實業。因為做實業費勁,投入高收益低;相反,投資到金融或者房地產,不用那麼操心收益卻比較高——之前有新聞說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買不起上海一套房子,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所以從實體經濟盈利而來的資金,從銀行手中獲得的資金,統統都會更加傾向於流到金融和房地產中去。

這就造成了,有錢,錢卻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方面獲得的投資少,所能供給的資產也就越來越少——資產更荒。充足的流動性未能提振實體經濟,從而導致資產荒更加嚴重,這就是我理解的流動性陷阱。

如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請多指教。


好吧...De同志...瀉藥...

我並不認同用「流動性陷阱」來直接套我國的經濟實際,因為題主的問題本質上是Money(Physical Capital)Price的問題,而我國的國情下,MP與利率關係實在不大。我國的實際利率不但不低,相反一直較高。

首先,我國的Money Demand對於利率總體上是不敏感的。首先拉動這一需求的主要是投資衝動強烈的地方政府(而且抑制這一衝動的唯一方法是自覺)。其次,因為特殊原因的存在,國企的資金獲取成本一直處於較低的位置,這也使得其需求基本處於市場無法抑制的狀態。再有就是房地產業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越強大的需求只會越推高利率而非降低利率。

次說這種「流動性」的「陷阱」的成因。但是我國的「陷阱」更大程度上是市場化程度低和金融體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我國,金融資產的投資選擇本來就較少,而且我國的金融資產市場又常常與實際的經濟運行不匹配(變幻莫測),一旦有波動就會促使資金更多地以儲蓄的形式躺在銀行,因此從這個角度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資產荒」是「陷阱」的成因。另一方面,資金躺在銀行里相當於凍住了市場上的Money Supply,這又進一步推高了利率。


經濟好的時候,投啥都賺錢。銀行想放貸款,苦於沒錢可用。如果這時候央行放一些,那調控效果自然很明顯。

經濟不好的時候,投啥都賠錢。銀行有錢也不敢投。這時候央行即使給銀行提供零息貸款,銀行也不會投放下去。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流動性陷阱,怎麼降息都沒效果。


一般來講,利率越低,證券價格越高。證券大體上包括債券和股票,它是幾乎所有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而現在人們認為證券價格已經達到最高,人們預期證券價格不會再升高,所以寧願把錢拿在手裡也不願意購買證券。所以無論再怎麼投放流動性,降低利率,錢也不會進入證券市場,都被公眾吸收,好像掉進了陷阱里


我記得上學期剛開始,紐約聯儲的前coo來我們學校講座,講聯儲工作的四大塊內容。其中capital market一塊體量尤其巨大。每天都要小心供給流動性。美國的衍生品交易市場已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綜合各種原因,美聯儲的加息動作才分外小心。什麼是流動性陷阱,首先資本市場會一直往上漲,如果在高位的時候你央媽管理不善,市場崩潰,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會不會重也是未知的。所以,為了規避周期性的崩潰,央媽不斷地供給資本市場足夠的流動性。但是,供給流動性不以為它會一直往上漲。07年美國金融危機前,美股在高位震蕩了好幾年了。在本周期內,美國也已成功的推遲了下一次經濟危機的到來。流動性供給是必須的。如果放任自喲的話,帝國大廈大概門口都是跳樓的人的屍體。so, 你發現利息降無可降,已經是零了,QE也三輪搞好了,但是經濟卻沒起色的時候,你以為是流動性陷阱,其實是現有的宏觀金融調控工具的效果觸頂了。邊際效應越來越小了。至於資產荒,我懷疑根本沒這個東西。


下文主要內容就是解釋這個問題的,邏輯性比較強,我就刪掉算了。

原文地址:惡性循環:央行已被「通脹路徑」綁架

----------------------------------------------------------------------------------------------------------------------------

簡要說明如下:

(1)人口、全球化等經濟增長紅利消失,導致實體投資回報率和投資需求下降。

(2)全社會負債太多,金融風險加大。

(3)上面兩個問題加劇,導致經濟有長期通縮的壓力。

(4)改革阻力太大(其實就是沒能讓投資者自負盈虧),所以資源錯配問題持續存在,實體投資回報率一直無法提升。為了挽救就業和CPI和PPI通脹,央行只好一路寬鬆下來,最後極度寬鬆了。

(5)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解決實體通縮的根源(實體投資回報率下降+債務太多),反而導致經濟體內貨幣太多,這些貨幣沒法到實體經濟中去(因為投資回報率太低),所以只好「脫實向虛」流到金融體系,這就表現為「流動性陷阱」:錢很多,但都在金融體系內,造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風險。

(6)「資產荒」是上述問題的結果:當貨幣越來越多的時候,缺乏足夠多的資產來匹配。錢不值錢,所以持有貨幣的人都去搶資產,導致資產回報率(利率等)下降,資產泡沫風險加劇。特別是,我們國企改革堅持不走私有化的道路,監管在放出大量貨幣的同時,卻把優質資產牢牢抓在手上,市場里有的都是地方債務、PPP、A股等「低收益高風險」的資產,沒有資產荒太乖----資產荒對應的是錢荒(2013年),完全相反的兩個問題,有興趣可深入了解下,非常有意思的。

(7)資產荒的極度演化就是錢不值錢的極端化:大家都覺得拿著人民幣是很不安心的,所以要尋找一個貨幣錨:房地產。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二線城市房價飆升,就是「一二線城市有錢人比較多,需要逃離人民幣」的結果。


謝邀……感覺這問題好微妙,又不讓說得理論?流動性陷阱這個辭彙就是理論里的辭彙啊。

凱恩斯說了,流動性陷阱就是發鈔票人們也不願意拿鈔票來消費的情況。

資產荒貌似是中國特色辭彙,是指銀行有錢也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的情況。

舉個例子說明流動性陷阱和資產荒同時發生的情況,就是一個經濟體中只有麵包機和麵包,人們吃麵包吃膩了又發明不出來滿足其他需求的產品,所以發了錢也不會去買麵包的,而銀行方面繼續投資麵包機肯定也沒啥卵用,又沒有蛋糕機遊戲機等項目以供投資,就只有把錢存著浪費機會成本咯。

當然很多人都說中國實際上不是資產荒,只是銀行太廢而已。


首先,我們從字面理解,流動性陷就是害人,通俗的就是忽悠人進去掛機,資產荒從何而來呢?這是因為無論是監管者還是市場參與者都沒有習慣於目前的經濟狀態,之所以用狀態,是因為從歷史的發展,無論是文化政治以及軍事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渡期,就近點從股市期貨以及一些衍生品都是順應市場的需求才能產生,遠點的比如槍炮坦克飛機都是市場需要才產生的,而促進市場流動性在目前的環境下就是要全民眾籌,全民融資,但是由於市場監管落後,而起不到相應的作用,所以引發大量的違法融資,違法使用,以至於監管者將融資全部定義於違法。資產荒由於市場的可投資方向少或則說成本太高,風險太大,在相當大體量的經濟中單靠政府投資是無法激活市場的活力,所以才導致市場的普遍消極。答得不對口,不好意思了。


推薦閱讀:

美聯儲加息對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評價高盛為中國開出的這張「轉型藥方」?
作為一個14的少年,如何自學經濟學?
購買理財產品以錢生錢,是不是在變相剝削某些人?
中國能在2020年左右GDP達到美國GDP的90%嗎?2020年左右中國人均大約可以多少?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 宏觀經濟 | 金融 | 經濟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