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目前在國內是真命題嗎?

最近留意到c2m的新聞,具體哪個平台不說了,反正在朋友圈是傳的紅紅火火~初次看到這個模式真的好新穎,覺得對零售業來說又是項革新的玩法!可是後來想想,有兩個問題不得其中奧秘。1. 參與的工廠都宣稱是某某大牌代工廠,而且都是直接丟出人家品牌的大名。對於品牌來說,對它好像沒有哪怕任何一點的好處,那它為啥肯讓工廠如此任性呢?當中的利益重合點在哪? 2. 其實一說起「訂製」,我一反應是想到「德國工業4.0」,人家是紮實發展高科技如LBS,3D列印等技術來支持變化多端的「訂製」。反觀國內工廠環境,多年來追求大規模追求效率,又如何在短期之內能做到所謂的「柔性供應鏈」呢?其他的諸如商品製造周期長,售後無保障(因訂製式產品,無法做標準化商品那樣的二次銷售,所以一旦下單成功,就不接受退換貨)等後續問題就更不提了。其實很贊同C2M必然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大趨勢,但就目前的客觀條件而言,C2M真的是個真命題么?


以下個人觀點;C2M火熱是因為大家都在重新思考供應端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C2M是一種「短路經濟」;不符合現階段的情況有三;1.

消費需求有極強的即興化特徵,但C2M模式以預售模式為主,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戰線拉得很長,通常需要15-30天,導致之前喜歡的東西,現在不喜歡了。2.

C2M模式為了做到零庫存,讓生產行為由C端消費者發起,這便導致訂單的零散性和分布不均,如果來自C2M平台的訂單量並不大,對製造商來說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了保證按時發貨,又不得不做,但為了這不多的訂單開機生產,製造商是虧本的。3.高期望C2M模式更多是第三方平台,大談空談顛覆之類的話這本就不靠譜,無論多優勢的商業模式都需時間去實踐;C2M更多是符合側供給革命,個性定製,為產業增添一個可能性。


個人認為, c2m符合智能製造的趨勢, 必然是未來的一種商業模式, 只是時間問題。c2m是滿足滿足大部分用戶個性化,碎片化的需求的一種商業模式( 各行各業需求都在碎片化, 目前外貿行業大批量,標準化生產型工廠很多倒閉了)。

要做到C2M也確實有很多方面需要攻克:

1 精準,便捷的定製功能,試用了很多平台, 必要, skuplus,布百試等, 必要前端沒看到定製功能, skuplus可以在後台上傳用戶設計, 布百試在前端就可以自主選擇服裝花色。 但是幾個平台的定製功能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2 快速,準確的超級打樣能力, 在製造業, 每一個新訂單, 都會生產樣品一件, 然後在下大貨, 但是C2M, 基本上每一個訂單, 都可以被視作樣品單, 對工廠反應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其他的環節,物流,倉儲,結算等在其他,電商模式中,已成熟, 需要對接,整合起來。

我設想的一個C2M電商平台, 應該是

1 供應商在後台上傳產品的CAD設計圖及數據, 建立產品數據模型(需要收集工廠歷史的生產數據, 整合起來)

2 用戶在前端完成產品設計。。。打字好累, 其他環節就是傳統的電商及製造的環節了。


必須要肯定的是隨著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的概念,C2M的市場會慢慢清晰,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嘗試,但是C2M不會顛覆這個行業的格局,只能作為B2C/B2B/C2C的一個補充形式,不會成為主流的消費形式

為什麼不會成為主流的消費形式,從這個需求的出發點可以看出,提出這個需求的不是消費者,二是製造商,也就是工廠端,工廠由於處於製造業微笑曲線的最末端,設計占利潤的40%,渠道佔50%,生產僅佔10%,利潤非常低,所以工廠端試圖通過減少供應鏈的環節獲取利潤的最大化,而消費者的需求直接到工廠是他們看到最合適的方式,同時還能解決成衣庫存,原料庫存帶來的資金壓力,所以如果C2M的模式的實現,對工廠端是利好的模式

那消費者就沒有這個需求嗎,也是有的。工服的團體定製,西裝襯衣的個人定製,還有高定,90後00後成為消費的主要群體,對個性化的需求空前強烈。但是這只是小部分需求,多數消費者一個是還有沒這個意識,另外也沒有參與設計參與生產的能力,小眾需求不能構成一個賺錢的商業模式,更多的消費者還處於教育市場階段,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是從小眾需求作為切入點,但是必須要跨過一道鴻溝才能到達大眾需求階段,那麼這道鴻溝目前都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呢

1、以阿里為代表的C2M實質還是B2C,阿里是最早提出C2B這個概念的,但是實踐起來卻演變成為以網路品牌,網紅店為代表的預售,形式基本為,第一階段小規模上新、樣衣展示,第二階段通過收藏點贊付定金等各個渠道收集信息,從而判斷哪些貨品是暢銷款要大規模生產,在大貨生產前就掌握了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形式從一定程度是參考了市場的需求,但不是真正的C2M,真正的C2M是無生產起量的,而預售還是有的。而預售的另一個很大的問題,能滿足這種小額快反訂單的工廠很少,所以網紅店的供應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預售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在完全不了解消費者需求,就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模式

2、以必要,網易嚴選為代表的模式,通過與知名品牌的代加工廠合作,減少品牌傳播的費用,使消費者可以以很低的價格買到質量很好的產品,這個模式剛出來的時候對行業還是有不小的衝擊,但是最終消費者並沒有買賬,沒有形成規模,問題可能如下,1)從商業的本質來說,作為消費者對品牌勢能是有需求,消費者通過品牌來定義產品的附加值、提供的服務、代表的社會階層等,這個需求是不可能確實的,而C2M這種模式中,工廠端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必要,網易嚴選初期選的工廠都是大牌的代加工廠,是有品牌勢能在的,但是這部分工廠非常少,而且通過也收到品牌的限制,拿不到最新款的版型使得這種模式最終沒有形成體量,而且一個很需要的問題,大牌的代加工廠都入駐,其他有優質生產能力但是不是大牌的oem這部分工廠是絕大多數,他們沒有大牌的光環加身,消費者更加不買賬,這也會極大的限制平台發展。2)消費者不僅對品牌勢能有需求,同樣售後服務,退換貨服務等等這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而工廠端是無法提供這部分能力的

3、以T社,依服寶為代表的團體定製,從形式上說這是最貼近C2M的形式,他們可以提供模塊化的定製需求,限制他們的問題是有柔性生產能力的小廠商非常少,單量提升了生產能力不一定能滿足,而工廠需要的是規模化,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帶來利潤,對於花了巨資改造了生產線的工廠,但是沒有穩定的訂單來源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小規模的工廠願意嘗試的非常少,這種有財力有魄力的目前只有紅領一個

當然並不是唱衰C2M,從大趨勢來說這個模式符合國家的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的響應,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C2M一定有市場空間,製造業未來的趨勢一定是社會化的供應鏈而不是現在的小作坊生產,但是這條路上要面對的問題,要跨過的鴻溝還有很多,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印鈔機似的商業模式,還是要各位同行們多多嘗試


非也,c2m 去品牌實屬無奈。社會環境所致

定製,時代所需。

然,下個時代是去工廠。

中小型品牌的 生產企業 將很難生存。

原材料價格將大大上升。

品牌的價值 會降低到 你下載一首歌所需的金額 一樣低。

吃嘛吃火鍋。


我理解的C2M模式:隨著中產階級的增多人們的消費品味也不斷升級,我們一線城市的人口也不斷的增加,收入水平加大給定製化消費空間很大。我是做了十二年的女鞋,主要是外銷訂單。歐美的中高端品牌女鞋,bata,玖熙。現在買一雙一千元的鞋子,成本二百元左右,如果大批量生產成本還是要降低很多。因為前期的模具、楦頭、刀模的固定成本平坦了。所以我們賣的鞋子價值沒有體現他的使用價值。大部分人買的鞋子穿著不舒服,而且內部的材料不是真皮的,基本上半年裡子壞了。我自己研究了三年怎樣做定製鞋,這關係到整個產業鏈的無縫對接,和無距離合作。就是把從設計到出貨的每一個工序、流程、技術打造一條流水線作業,打造標準化生產單品。最關鍵的是腳型的掃描(3D列印)以精準的模型定製標準合適自己的腳,現在科技已經可以做到了,現在結交天下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參與,網路人才,3D列印人才,鞋楦人才,鞋業人才,營銷人才。希望能結交朋友聯繫QQ24568720,微信:wzlteacher


服裝行業,剛剛接觸個為一線大牌代工的工廠,在深圳很出名。 大環境的影響訂單逐漸減少,目前是想逐漸將工廠變為精品工廠做高級團定和高級私人訂製(後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業內這塊做的好的就是紅嶺了,工業4.0的實現也是一步步不斷迭代積累出來的。不過據說也沒那麼成功,做出來的服裝合身率只有40%左右。

我們討論C2M 原因其實本質是在討論M受環境影響之後的發展。

這裡會有幾種發展方向

1、工廠升級:逐步升級為精品工廠,一方面保留了自己的優勢,一方面迎合了消費升級。可以參考和名創那樣的B平台合作的打法。

2、工廠轉品牌:要真正的做到這個還需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工廠在下游鏈條中的能力很薄弱,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優勢,基本上需要從頭開始,因為之前只有前端生產鏈條是順暢的,但是如果變成2C的品牌,它不知道如何成功開發商品(設計環節薄弱)和把自己推出去(終端營銷環節),讓消費者接受它。

3,如果M端現金流比較健康,先以廠養品牌,直到品牌成熟。成功轉型C2M。(難度比較大,不過比較穩當)

我感覺這玩意也沒什麼標準化的打法,關鍵還得看你自己現在是什麼情況,有什麼優勢,然後根據自己的優勢逐步轉型或有取捨的的升級…現在的人有的都被這些看似專業的詞給繞蒙了…

關注自己有什麼,想要什麼,能付出什麼,怎麼得到就行了…管它啥2啥的……貌似跑題了……


C2M,這個模式聽起來是很性感,但是真正落到實處,最精簡也只能是C2B2M,無論什麼時候要有中間的這個B,承接C的需求,對接M的出貨,質檢等等

所以說中間的這個B,不光要具備整個供應鏈的能力,還要具備整合各方質檢機構的能力,可以把品牌砍掉,但是質檢必須得相同於品牌,甚至高於品牌

再直白一點,B現在的推廣賣點是價格便宜,只在成本價上面加10塊錢,聽起來在C這邊有吸引力,但吸引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我寧願你在成本上加50塊錢,10塊錢給你,40塊錢給質檢和售後


C2M商業模式其實也是順應了的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一個是滿足用戶體驗,抓住用戶需求,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再一個高性價比的產品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C2M商業模式從核心上來講就是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首先說滿足用戶體驗這個點,C2M的商業模式,就是從用戶需求直接到工廠,工廠通過柔性化生產能力能滿足用戶需求,去掉中間商、代理商,工廠不再是中間商的加工廠,而是與用戶零距離接觸的研發中心,因此不但能夠快速的反應用戶需求,而且可以讓用戶參與到生產的環節,也就是樓主提到的私人定製化生產。另一個點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目前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大面積的工廠出現倒閉潮,伴隨著人工廠本增加、原材料成本上漲,工廠的微薄利潤已經被壓榨到極限,然而另一端的消費者卻一直喊著產品價格高,低價代表著低質、劣質,即便是高價買到的產品也不符合消費期望值,那麼利潤到底被誰給瓜分了呢,答案是中間商,這個時候中間商也出來喊冤了,說我們的推廣費用多高你們知道嗎,我們上面還有層層代理好不好,而且還要繳納高額的租金,巴拉巴拉,C2M的出現便徹底解決了這個社會性痛點,從用戶需求直接到工廠,工廠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去掉中間商後讓利給消費者,同時工廠通過高附加值的產品,是自己擺脫困境。


個人的一點天馬行空想法:M2B,B2B,B2C,C2C,團購-眾籌-預售-C2M,一步步推進,看著是以終端顧客為中心,以後的可能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製造行業系統壟斷,行業資源集中在2到3家巨頭手中,系統運營的高門檻(資源、客戶數據、研發資源)直接排除其它對手和小企業。最終的目的就是控制終端顧客(難度很高,實現的可能性也很大),最後就像未來科幻電影了,一個公司控制一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的製造業。前提是這個壟斷系統具有高度智能。


推薦閱讀:

TAG:個性化定製 | 零售運營 | 零售設計 | 私人訂製 | 個人定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