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館當講解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就博物館內部權力結構來說,講解員一般處於一個博物館業務人員鄙視鏈的底層。

2.講解員的最高境界是」因人施講「,但是判斷觀眾的既有知識是最難的。

3.從業五年以上的老講解員都會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講解風格——有的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風格,有的遵循布萊希特風格,有的遵循梅蘭芳風格——雖然他們99%都是無意的。

4.目前博物館講解員在向博物館教育工作人員轉型。

5.部分博物館講解員的顏值非常高——觀摩全國博物館講解員大賽有感

6.從事博物館講解工作能意外的交到朋友,甚至不屬於同一階層。


我當過一個夏天的展廳志願講解。

要說有什麼體驗,大概就是觀眾對於講解簡直是無條件相信,我覺得我要是真瞎說他們也會信——除了展品的真假,總有觀眾認為博物館不會把原件拿出來展示。


沒有在博物館當過講解員,但是在考古工地當過公眾考古的講解員,講解的幾座當代墓葬,講解對象是新聞專業的本科生,目的是想通過幾座墓葬使聽眾大概了解唐代的墓葬形制、洞室墓、合葬墓的發展演變、喪葬習俗、墓葬斷代依據、發掘過程等,聽眾的獵奇心理還是很重,也有一些對專業聽得很仔細,並有提問,總體感覺就是即使是同一年齡、同一教育層次的人差異還是挺大的,這種同一講解的形式不是很科學,更別說是有統一講解詞的博物館,但是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剛忘了,看樓下回答才想起,很多人都是顧著照相,伴隨著一陣一陣的驚嘆,外部形式更吸引他們,用「旅遊觀光」這個詞更適合吧。

ps:博物館裡的參觀者到底是觀眾還是遊客?


謝邀。終於有適合我答的題了,我愛你們。

我在市博物館做志願講解員已經兩年了,也算有點兒經驗,因為專職講解固定的展廳,所以在古代工藝品(本職展廳)和瓷器展廳(去對面展廳溜達蹭知識)這兩部分來說,講的比館裡的講解員姐姐略豐富一些,不過她們對整個館的把握能力也讓我很佩服,也是我以後要學習的。

說到體驗, 博物館的講解員姐姐們需要提前預約,而我的工作是在展廳固定講解,等著客人上來玩(劃掉)等著遊客們上樓參觀。剛入職的時候覺得自己說話都帶顫音,所在的展廳一共有七個單元,我才記住了兩個單元的詞兒,效果並不比背課文好多少。

後來也是跟著講解員姐姐蹭,觀察她們的動作,學習她們的語氣,並且花了很久的時間查找文物典故和由來,豐富講解內容。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了,總喜歡詼諧輕鬆的講解,可以應付大批旅遊團,遊刃有餘的帶領他們按照順序參觀完整個展廳,順帶說幾條鑒別文物的小竅門,穿插幾個小故事,比如琺琅器出現的歷史原因,以及犀牛角酒杯在流傳的過程中被磨下一些是當時用來治感冒發燒的常用手段,等等,也可以帶著小朋友講故事(喂那個小朋友不要舔展櫃玻璃啊喂!)

該吃飯了,先到這兒吧,贊多了爆美美噠講解員姐姐照(?&>ω另外順便關注我下怎麼樣(?&>ω


樓上兩個回答比較贊同

一是講解員一般是處在地位地下層次

二是可以接觸到意想不到的人,但是很難成為朋友,你只是有機會了解他們的生活以及完全不同於自己領域的生活!

下面是我個人體驗,從事講解工作兩年,都在規格定位比較高的博物館,因為是公共財政支持,所以有一項重要隱形功能——宣傳教育!一旦自己有了好為人師的心理就步入泥潭,因為絕大部分都是不聽講解,一個勁的照相,照相,照相!到處都有不許使用閃光燈,一開始說好不許照相,人家就不聽,就不聽! 因為規格高,所有參觀人層次也很高,可以了解這幫人生活,你會深刻體會到什麼是階級?什麼是特權?為什麼很好的制度約束不了人?

還會有改造人的思想,普及教育的追求,當然有理解你贊同你的觀眾帶來的愉悅,大部分還是被忽視的失落……


謝 @尤克里里邀請

前期準備:

1、了解全部的解說詞,整理出可以快速上崗的,自己的一份解說詞,背住,為了解說質量,平時要學習歷史知識和其他相關資料。

2、光背不行,還要看現場效果,so,你的同事和領導就是第一批觀眾。

2、思想認識上,要清楚解說的目的是讓沉靜的文物活起來,借你之口,讓觀眾了解文物本身,及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和故事,不同性別、性格、年齡的解說員都會賦予解說不同的風格,真正吸引觀眾的,是你解說中的知識含量,也就是「乾貨」。

解說過程:

1、在下車地點等待觀眾,大家站好後,做前導,引領各位進門,開始解說。

2、旅遊團、政務團、學生團,面對不同性質的觀眾,解說側重點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

3、基本功要紮實,多學多看,不論站在展廳的哪個位置,從哪裡開始,都要應對自如。可以自己控制參觀解說節奏,也可以根據觀眾的參觀節奏把握解說重點。(政務團經常有時間限制)

4、觀眾提問,要耐心解答,不知道的,也不能亂說。我常常和觀眾建立起一種聊天式的互動,在愉快的交流中完成解說。

5、開放式陳列的文物會被摸,適當阻止,面對熊孩子,趁家長不在的時候喝止,妥妥地蔫吧了,再也不敢靠近文物。

解說結束:

1、告訴大家結束了,遊客和普通觀眾會表達感謝,會有掌聲,發自內心的認可非常讓人感動,我會鞠躬回禮。但接待政務團,一開始就要被閃光燈和攝影機包圍,結束的掌聲,我不敢確定是出於禮貌還是對我解說的認可。

2、送別,每次解說都要把觀眾送上車,揮手目送車輛遠去,一直到看不見。

關於日常:

1、會去庫房幫忙整理文物,拍照入檔,展櫃維護,時不時還會有新古董入藏,應對各種各種的觀眾、領導。不是特別大的綜合博物館。

2、我說我愛文物可能大家不太能理解,但是很多文物就像刑事偵查里的證物一樣,它的出現,可以說明當時的生活狀態、習慣和經濟條件等很多問題。有的文物上還有使用者的名字,感覺就像和他在時空隧道里偶遇一般奇妙。

最後彩蛋:

我奉命在庫房裡找一個遼代骨灰盒,我聯想著現代骨灰盒的樣子,快速地找到了一個銅皮罐子,領導說:你拿的是清代六棱茶葉罐!我趕快放回去再找,N久無果,最後只得查檔案,查這骨灰盒到底是什麼外形,大家看到照片都瘋了,就在地上擺著的一個超大、石制,骨灰箱!

能想到的就這些了,想起來再補充,感謝閱讀。


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做大學生講解員

那就先從成為一名講解員開始說起吧

說它難吧,確實挺難

給大家看一下我們當時背的講解稿

密密麻麻全是字,知識的厚度!

就我們大學的講解隊來說,發稿子是一點一點發的,比如說這一周給你發個史前到西周下去背,然後周末吧啦吧啦一考,接著第二周給發個西周到先秦,周而復始,循環往複

經過我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之後,我覺得隊里估計是擔心 直接把稿子全發了的話 我們心態就崩了

背過而後就是由館裡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考核,不僅僅是看稿子有沒有背過,對儀態、口音、語調、眼神種種都有要求。

算了算,差不多整個培訓,館裡隊里加起來大大小小考核了十來次吧,以至於到最後聽到「考核」兩個字我都會瑟瑟發抖

我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開始背稿子的時候純粹是「馬什麼梅—什麼冬梅—馬冬什麼玩意兒」的循環,都是課間背稿子,吃飯背稿子,夢裡背稿子才記下來的。

考核過程中很多隊友都沒撐住,看著身邊一起培訓的朋友越來越少,難過同時就越堅定了撐下去的信念。

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終於成為了一名講解員。

其實講解員的生活還是蠻有趣的,在這裡你可以遇到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跟他們交流也會收穫很多,你也會被問到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也會對博物館裡每一件文物有一個比較深入的認識。

講解員的日常還是很精彩的!

比如說 值多錢問題

在我帶過的所有遊客朋友中,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小伙兒,你說這個它值多少錢?」

開始的時候我還一本正經地很嚴肅地跟朋友科普文物啊它很珍貴价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blah,blah

後來問得我一聽到這種問題就頭皮發麻

還有比如說 掉隊

比如說會遇到這種情況

我帶著十個遊客從講解處高高興興地出發,

講了一會兒一回頭,8個人

再講兩個展櫃一回頭,6個

最後我出展廳的時候,身邊只剩三四個人跟著我

這完全就是恐怖片的套路啊!

我只能在展廳出口盼星星盼月亮等他們出來,有的時候回去找,絕大多數都是在哪個地方給文物出寫真集呢

再比如一些致命組合

比如說 家裡帶著孩子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體驗一下歷史,學一些知識

然而,有些孩子也太小了!(絕望.jpg)

他們來博物館本來也是不情願被家長拉過來的,然後知識的儲備也不夠,我儘力給講的通俗易懂然而他們還是聽不懂

「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

「哥哥什麼是秦始皇?」

「就是秦朝一個很偉大的皇帝。」

「什麼是秦朝?」

「…………」

所以,在這給您一個建議,如果孩子對歷史並不感興趣,或者還沒有學歷史,還是別讓孩子跟著講解聽了,不然我講禮制刑罰,孩子們在繞著我的腿打架,我講秦皇漢武,孩子們仍然在繞著我的腿打架,沒必要呀您說呢?

對我來說講解員是個什麼體驗?

累吧,累。講完一天下來嗓子啞了,回去了噸噸噸地喝水第二天又是一條好漢,然後就吧啦吧啦—噸噸噸—吧啦吧啦—噸噸噸…

好玩兒。能遇見天南海北的人們,在交流之中我也確實獲益匪淺。

溫暖。在講解之中大家認真傾聽的樣子,講完以後有些人會對我說聲謝謝,有些人會為我鼓掌,那再累也值了啊!並且在我所在的整個大學生講解中心裏面,每一位講解員都很出色,大家彼此也互相關懷,這也是另外的一份溫暖。

最後,陝西歷史博物館歡迎大家!


雖然不是在博物館做講解

但是也來強答

體驗就是

馮小剛會來

馬雲爸爸會來

矢口史靖會來

反正我排班的時候永遠遇不到名人就對了。

就比如前天台北市長來館裡了,今天比利時總統來館裡了,然而我在昨天排班。

顆顆,已經習慣了。

好處就是對藝術品有疑問的話找到機會可以親自問藝術家,對藝術的理解能力基本是突飛猛進的在進展,比到處查資料方便很多。


對我來說,在博物館當講解員是一段非常值得擁有的經驗與回憶。在去年暑假,我從台灣至寧波天一閣以實習生的名義當了一個月的講解員,在那段時光經歷的種種回憶至今仍然歷歷在目,雖然可能會因為以下原因而無法切合題目所問的工作經歷:

1.我所實習的「天一閣博物館」雖然名為博物館,實為明代的私人藏書家的自家園林

2.只有短短一個月,且是以「實習」的名義去的,可能流於見樹不見林

3.大陸對台政策的友好,在陸台灣人的工作經歷和大陸人可能會因為待遇而有所不同

雖然如此,但這些我從中學習到的相關經驗姑且可以給您當作一個外行實習生的心路歷程,也對博物館講解員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下面我分成實習目的、實習機構介紹、實習內容、實習心得四大方面作個介紹,也算是我對於這一個月的回顧。(附圖片)

(一) 實習目的

為什麼會想去寧波的天一閣實習呢?我又希望從實習中獲得什麼東西?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買了一顆地球儀給我,那是我第一次認識中國大陸:就在台灣的旁邊,它是那樣遼闊地雄踞在東亞的正中央(那時候的地球儀,蒙古國是被納進去的),長大一點後,母親買了「畫說中國歷史」給我閱讀,那時候我開始知道中國文化的偉大,其博大精深令我神往!於是,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逐漸培養了對中華文化的熱愛,長大後更選擇了歷史系就讀;我從小就不斷地培養對大陸事務的熱情,而去大陸交流,也一直離不開我的願望清單。長大後,也逐漸地一步步達成我的願望清單,我以義工隊、旅遊、參訪、交換生等等的身份多次前往大陸。身為一位交換學生,今年剛從南京回來,這一次的大陸經驗算是比較全面地認識大陸,而我未來規劃也期待能在大陸深造,若有機會的話,希望能考上大陸的研究所、在那邊就業。而若是說想趁此次的實習機會能完全熟悉那邊的工作環境,倒也沒那麼矯情,只希望身為一個兩岸的橋接者,能好好把握這次實習的機會,能多接觸大陸朋友、聊聊天, 這次的天一閣博物館的講解員工作,不誇張,是我一見就傾心的工作! 會參加這次的實習活動,多虧於我在南京大學交換時期的好朋友昭賢,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看到他在臉書上分享的一段故事:清代浙江一女子錢綉芸,為一名門的大家閨秀,生性愛書成痴,閱讀不少書籍,為了達成終日與書為伍的願望,拜託父親托媒下嫁給了天一閣一名范姓書生,以達到登樓覽書的目的。殊不知天一閣的族規嚴格、范姓書生又只是旁門,不具備掌管天一閣藏書樓的資格,於是錢綉芸只能遠望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寶書樓,鬱鬱而終。讀到這篇文章時,腦海中便不自覺地想像天一閣的美麗容顏:閣樓、書院、江南園林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我也彷彿看到了在天一閣深深的大門外,一位清麗的女子,在天一閣門口來回輕跺著步,對著深鎖的大門垂頭嘆息,痛苦著美麗容顏。於是我暗暗決定,這個暑假我一定要到這個地方實習!對於中華文化、大陸的一切有著高度興趣的我,毅然決然地再將報名表送出,實習的志願欄位上第一選擇了天一閣,職位是我最嚮往的「博物館講解員」,非常幸運地,我入選了天一閣講解員,也開始了我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工作。

(二) 實習機構概述(含企業概述、軟硬體設施、作業流程等內容)

天一閣,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天一閣於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它不但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並且對後世其他藏書樓的興修也產生過重大影響。天一閣一度藏書7萬餘卷,但到了近代,由於吏治腐敗、盜竊和自然損毀,書籍僅存1.3萬餘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查訪和募捐,書籍達到30萬卷,其中善本八萬卷,尤其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1982年,天一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目前,天一閣所在地成立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由於其歷史和知名度,天一閣也成為寧波城市形象的象徵。目前,館內的單位主要以陳列設計、古籍修復、社會教育等三個部門為主。

(三) 實習內容(含工作項目與內容描述、工作流程等)

講解員,顧名思義最核心呈現出來的就是「講」和「解」,「講」就是講話、聽講;「解」就是解釋、解說,「講」和「解」都是一位講解員必須具備的素質,當一個文物必須被大眾所認識時,所憑藉的不單單只是解說得深入淺出的介紹、紮實豐富史料,還需要講得有條有理、字正腔圓,才不會帶給大眾錯誤的資訊。不僅如此,講解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素質便是「因材施教」,一位合格的講解員必須針對不同的遊客族群,講解他們想聽、好攝取的資訊,才不會造成不合時宜的解說。舉例來說,暑假的天一閣講解工作時常遇到有要來天一閣「社會實踐」的國小、國中小朋友們,這時候講解員講解的功力就很重要了,到底「神龍本蘭亭序」是要紮實地將蘭亭序的各個摹本給介紹完全,還是大致的介紹何謂神龍本蘭亭序,或是乾脆只是介紹「書法」本身,告訴小朋友們行書之美、與楷書的差異?所以說,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但這「因材施教」能不能實施的好,講解員本身對於社會的關懷也是非常重要的,若講解員只自顧自地講解,不考慮社會上的民情、地方上的差異,就會鬧笑話。天一閣內有一間陳列館是「麻將起源地陳列館」,是發明現代麻將的清代外交官陳魚門先生的家族祠堂,館內陳設了非常多的各國麻將,也介紹各式各樣麻將前身的樣子,當我們在介紹麻將的時候,必須考量到中國各地麻將文化的差異性,寧波打的是144張麻將,與台灣相同,但廣東人的麻將為136張,四川朋友的麻將更是減少到108張,在講解工作之中,時常遇到的各地遊客常常會和我們聊到這些差異,若沒有對講解文物一定的知識基礎,是很難有概念更全面地介紹給遊客朋友的。所以說,講解員本身就必須有一定的博學,才能在遇到各式各樣各地的遊客能應對進退,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度以及地方的熟悉也能增加講解工作的紮實度。

準備講解工作的時候,我因著歷史系的專業,有趣地將稱呼我的準備工作為兩大部分:「文本」與「田野」,「文本」就是熟讀講稿、閱讀有關天一閣的書籍、看地圖,查網路大家對於天一閣的看法及評論,也就是熟習天一閣的歷史知識與社會地位;「田野」就是實戰,也就是跟隨著正式的講解員實地演練如何當天一閣的講解員,經由一次次跟隨著講解員姐姐,並且錄音、錄影,回去飯店播放,揣摩口氣、站立位置、講解內容等各種資訊。對我來說,這兩項準備工作缺一不可,熟讀「文本」而不下「田野」,就像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ㄧ樣,空有理論基礎而沒有實戰經驗,無法應付真實的情況;走訪「田野」而不讀「文本」,則就像行萬里路但未讀書一樣,停留在探索階段而不知其義,只能硬背講解員們講出來的內容而不知道景點的深度,言語空洞索然無味。第一個禮拜的準備期,每天一進服務中心的講解員辦公室,我就就作戰位置、全副武裝!相機前頭、錄音筆放口袋,只要講解員姐姐要進天一閣講解時,我便衝出去跟在身後,一次一次地聽講,不僅聽出每位講解員不同內容的講解內容,也聽出每個人講解的風格差異;回飯店後,我也孜孜不倦地閱讀范欽評傳、天一閣從談、月湖書生等,並複習早上的錄影錄音,雖然很多時候很想睡覺,但好在有第一個禮拜打下的基礎,才可以讓我在第一次上陣的時候能打漂亮的一仗,雖然不完美但毫不緊張地做完我的講解工作。

正式開始講解時,才算是真正嘗到了當講解員的箇中奧妙。實習期間我一共為十團遊客做講解,每團遊客的來源地、年齡、職業、性格、家庭組成都不一樣,人數也從最少的兩人情侶黨,到最多的十六人校外參訪團都有,因此每次的狀況都各異,每團帶起來的心情也都不盡相同;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我越來越熟練了。一團一團帶下來,自己越來越有自信,口條慢慢得不結巴了,重複練習幾次後,講解也越來越沉穩,雖然途中還是會遇到一些突髮狀況,像是第一次講解時,經過了「藏書樓」要往下一個古建築「林泉雅會館」前進時,才想到藏書樓還有資料忘了補充,尷尬地再講解給遊客聽,但好在有第一個禮拜打下的基礎,遇到這些狀況時我都還能夠應付,而令人感動的還有遊客朋友們,大部分遊客人還是很善良的,當他們發現我講話結巴、想接下來的台詞時,還會用猜測的口吻幫我回答,非常可愛。每天回酒店後,我都會記錄下今天遊客的資料、他們講過什麼特別的話,如果印象深刻一點遊客的話,還會記錄他們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發。每天搭著協會安排的孫師傅的車,從天一閣回酒店時,我都會靠在車窗旁,看著窗外,滿滿的感動、一幕幕回想今天遇到的那一張張臉龐,然後便沉沉入睡。

(四) 實習心得

2016年的暑假,能參與傑青會主辦的「2016浙江省企業實習活動」絕對是我在大陸的日子裡,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之一,在我最愛的講解員職務上,既充實又充滿各項挑戰,一個月下來我已經離不開它,這次的實習,雖然說不上轟轟烈烈,但是學習到了一些珍貴的事物,世面見得不多,但更懂得了一些大陸的人情世故,若說一個23歲的大學生,要在一個月的實習生活累積到什麼大陸的工作經驗,倒也沒那麼誇張;若說心境有什麼革命性的蛻變,也沒必要這麼矯情;只能說,從這一個月的大陸實習之中,我發現,赴大陸實習,乃至於工作,沒那麼簡單,也沒那麼難。

在還沒有來到天一閣之前,一直對天一閣藏書樓有許多的幻想,一直以為天一閣藏書樓是類似「雷峰塔」一樣的塔狀建築物,來了天一閣後才知道,原來天一閣景區是由寧波月湖畔的當時的四個望族所組成的建築群,內部充滿了廳堂、書院、園林造景,而「天一閣」只是其中一間范家的藏書樓,因為名氣大所以理所當然地成了建築群的招牌,就像一張專輯的命名是裡面最有名氣的那首主打歌一樣。我當講解員時,就像在天一閣裡面譜寫屬於我這個夏天的專輯一樣,節奏時而輕快時而文靜典雅,而我是傾聽著,傾聽天一閣淡淡地訴說屬於它的歷史歲月。

剛進天一閣的服務中心辦公室時,桌上已經為我放了天一閣的講解員手冊以及簡單的講稿,旁邊還有一本《范欽評傳》,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如何準備,當時看到厚厚的講稿也產生了不小的壓力,好在初次見面遙遙姐以及其他講解員姐姐們人都非常地好,她們沒有告訴我何時該去講解,也沒規定我該做什麼,完全讓我在一個很放鬆的狀態下進入我的工作環境,因此在剛適應環境的頭兩三天我的壓力因此減緩了不少,也令容易緊張的我有很多緩衝時間思考講解員的工作,當時,我給自己一個禮拜的時間,好好地構思、準備在天一閣的講解工作,暗自規定自己:第二個禮拜的時候即使是不熟悉,也一定要硬著頭皮嘗試看看講解!講解即使不容易,但多練習幾次就一定會收到效果,畢竟自己是來實習的,實習就是要接受挑戰、提升自己,如果連出去服務中心的大門都不敢,那來報名實習幹嘛!

在天一閣當講解員,工作說辛苦倒也不是太辛苦,但也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天一閣地處於寧波,離「中國四大火爐」杭州只有短短一百多公里的里程,夏天非常炎熱,講解之餘還必須要時常補充水份以防中暑,回到講解員辦公室還要慎防冷氣房與室外溫差過大而感冒;另一個挑戰是天一閣本身為古迹與山水園林非常多的地方,景區內的蚊蟲不少,到了夏天更是「蟲蟲危機」,會叮咬人的惱人蚊子特別多,必須要隨身攜帶「防蚊水」,為了克服這樣的環境,我在講解之餘,會隨身攜帶兩大神器「防晒乳」、「防蚊水」,給需要的遊客使用。除此之外,寧波位處江南,緯度不高,光是我們這個月就遇上了幾天的大雨、一場颱風,最後一天的講解工作剛結束還下了大豪雨,我和遊客躲進天一閣的賣店,當時可愛的遊客還體恤我講解的辛苦,請我喝飲料呢!

實習的日子中,每天都很規律,早上司機載我們到天一閣的西大門後,小夥伴們在門口道了再見,便各自前往自己的實習單位,我們一起來天一閣實習的台灣學生,除了我之外,還有家妤、慧君、怡萱、珮菁四位女生,怡萱在陳列設計部實習,策劃一些天一閣內的常設展、國定節慶的展覽等等,她和我一樣,都是獨自一個台灣學生的實習單位;而慧君、家妤、珮菁三人則在古籍修復部實習,做的工作是吸睛的天一閣顯學、修復天一閣古書。特別的是,加上我博物館講解的「社會教育部」,我們三人被分配到的單位,剛好各是天一閣的三大部門,也是一個博物館運轉的核心。一件文物剛面世時,因為本身脆弱、容易受損,必須交由專業的修復團隊,回復其原本的樣貌,這時候就需要「古籍修復部」,運用特別的紙張、刷毛筆、清水,還有精密的儀器測量其酸鹼度,儘可能地回復成其最原始的樣子;一件文物若修復完成,就有必要將那些具有教育價值、歷史意義的文物,放在陳列館給社會大眾認識,這就有賴於「陳列設計部」的幫忙了,陳列設計部會將艱澀的文物本身,設計成觀眾好吸收、好理解的文字或圖片,來傳達給觀眾,這也需要具有博物館學的專業,方可將策展、布展與撤展的工作做好;古物修復完成、陳列設計部也策划了良好的展覽後,因為社會大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充足的時間、足夠的概念理解這些文物所要傳達的重點,所以還需要一位能將文物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口語傳達給社會大眾,這時,就需要我們「社會教育部」的博物館講解工作了!也就是我的解說員工作。可以說每個同學所在的部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每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就會到館長、副館長為我們準備的員工休息室吃飯、討論上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了一些什麼事。吃完飯後有些同學去景區內拍拍照、買紀念品或明信片,有些同學留在室內休息。天一閣的景區佔地足足有三萬一千平方米,可說是非常地大,每次我在天一閣裡面拍照時,都不得不感嘆:整個園區也太大了吧!要不是為了開放觀光景點,四個家族的牆壁都打通了,不然我也不會走得這麼辛苦吧!但,正因為它的大,有許許多多的角落都非常漂亮,在裡面繞了整整一個月,都還不會覺得煩膩。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天一閣的古迹。裡面有許多古迹都是真真正正地從以前就留到現在的,即使是後代有修復,大部份也都是將破損的地方,以不破壞到本身原貌的方式重建,如寶書樓、百鵝亭、天一池中的明代海礁石…等,多不勝數,剛來到這裡時,這個事實令我非常驚訝,因為在大陸作交換學生時,閑暇之餘就喜愛到大陸各地遊玩,每當到一處歷史景點時,都會發現它或多或少都有當時候文革留下來的破壞痕迹,每當得知這個資訊時,我便不由得惋惜萬千、非常心痛。天一閣的文物,雖然說不上每件都是罕見的珍寶,但就比例上可以說保存得非常的好了。另外,天一閣內有許多的文物,都是由寧波他處搶救而來,或是經由寧波各方善心人士、大藏書家饋贈,無償轉讓給天一閣的,像是擺放晉代古磚的千晉齋、由祖關山搶救而來的百鵝亭與一對石虎、抑或是在千晉齋之中的那一張張照片,每一位寧波當地的私人藏書家,都是將自己畢生的藏書心血捐贈給了天一閣。說來有趣,歷經風雨的天一閣,自己身兼數百年來堅強地守護著書籍的使命,後來也成了各個文物的避風港、堅強的堡壘、家園,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寧波人相信天一閣、將文物寄託於天一閣的守望,更是從范欽老夫子傳承了四百五十年、愛書惜書的精神,流傳下來信念,只要每次想到這裡,我就不由得對天一閣肅然起敬。大陸近來不斷痛定思痛,開始檢討、恢復那些流失的文物、價值,身處在傳統文化保存較好的台灣,來到大陸後,發現自己所習以為常的東西,是這個地方亟欲抓住的,有想改變的心是最重要的,天一閣的努力讓我感動,雖然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但是只要有心去守護這些東西,一步步按部就班,我相信這個正面的力量才是我們應該要努力去維護的價值。

真的很感謝傑青會能給我這個機會來寧波實習,我在這裡遇到好多好多令我很感動的事,不管是在天一閣相識的所有姐姐們、主任、員工、司機,還是和我一起來的好夥伴們,甚至是寧波那些充滿著我們回憶的地方,我都好想要能一直待在這裡。在最後一個禮拜,我很傷感,傷感的不是這些好朋友們彼此不能再見面,因為只要有網路,有電話,有心,我們就能再聯絡,有緣,就能再相遇。我傷感的是,我就要與這段美好的時光說再見了,就要離開這個我已經愛上的地方、還有這些人了,人生路上,這只是個交錯點,我們相遇,相識,然後相互道別,再向下一站出發。這是我這次赴大陸作為一個實習生,所體驗到的點滴,作為一個赴大陸的實習生,從來就沒那麼簡單,卻也沒那麼難。


國家一級博物館合同制講解員,從業三年半,今年考入廣電系統事業編後辭職,引述一個畫院老前輩的話:「博物館、圖書館、畫院這些單位都是熬人的地方,不出成績,只見白頭。」真的特別有道理,工作比較清閑但也很枯燥乏味,對於女孩子不錯,後半生追求穩定,男的如果沒編製生活比較清苦,而且懶散慣了就沒有出去尋找機會的動力啦。但熱愛歷史的人在這工作真是長知識增見識,很懷念那些日子錘鍊了語言功底,文化底蘊更加豐厚。不搞研究被歧視肯定是有,但大博物館是吃皇糧的事業單位,歧視主要是在編人員瞧不起臨時工,不過有的地方同工同酬做得好倒是沒事。


先佔個座,有空補

很喜歡做講解員,在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做了一年的志願者講解員。

自認為表現得還可以,有那麼一點老油條般的體會吧

可能是因為我有這份熱情,所以算是同一批志願者裡面堅持得比較久的。而且成為了當年志願時長最長的前三當中的一位,總結會上面評了個獎。

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是一個付費參觀的博物館,票價也比較貴,平時比較少有散客來參觀,所以主要講解的受眾是參觀團體。

1.初體驗

最開始是跟隨學校的青協組織過去做志願者的,博物館的講解員姐姐會給我們做講解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講解時候的禮儀、帶領流程,當然還有講解詞,姐姐首先會整體講解一遍示範給大家看,然後讓大家自行練習,然後根據人數跟大家約定好時間幾點開始考核,然後才可以結束今天的培訓。大家知道,講解最難的是記住講解詞,我第一次過去培訓也是比較緊張的,但是當你看到那些展品的時候,講解詞其實是能脫口而出的。現在我也可以把講解詞脫口而出,因為我已經把博物館的什麼東西在哪記得清清楚楚,像是在腦中帶領大家參觀一樣。第一次考核,我還記得我確實比較緊張,但是我說話比較有激情語氣比較生動有趣,姐姐給我的評語是聲音洪亮,會用語音語調吸引人,缺點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一些肢體動作。接下來就是根據青協的時間安排表,每兩周去一次做志願,那時候並不能感受到去博物館的樂趣,因為上

課時間的緣故,並不能有機會給參觀者實戰地講解。

2.融入這個家

到了第二個學期,我有了更多的空餘時間。博物館那邊有活動,我有時間就會過去。很幸運的是,第一次過去的時候,姐姐們就給機會讓我講解了。我確實因為比較喜歡這項工作,每次去博物館的前一天或者當天早晨會自己很努力地背講解詞,會想辦法加入一些新的有趣的內容。比如說一幅圖片顯示的是毛澤東接見乒乓球運動員,我會加入毛澤東橫渡長江的故事。這是我自己的樂趣所在。博物館的講解對象其實大多數都是小學生,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等,一個班一個班地由老師帶過來。不是不緊張的,雖然小學生其實不太會認真聽講解,但是老師會聽啊,有時候看到帶隊老師還是挺緊張的,生怕給博物館丟臉。至於管理小學生,其實也是一項非常艱巨地任務。必須讓他們排好隊,

這個設備不好打字,下次再繼續寫。我寫成了流水賬日記 因為確實是自己比較重要的喜歡著的一段經歷......


略看了大家的回復,絕大多數都是專職講解員,我來談談自願拉客給講解的,算是票友的體驗。

在國外的那段時間,突然中魔般喜歡上了逛博物館。一件一件的藏品的研究,當去一個博物館達到十次以上後,突然覺得這麼好的地方不給朋友們介紹一下內心真是不甘啊,於是乎發帖招人組團參觀,我當然是給做導遊。

感覺應當如同京劇票友登台的感覺一樣吧,不為賺錢只為一時痛快。走在博物館內如同走在自家的私人別墅,各個展品如數家珍一般,不知不覺兩三個小時過去了,然後就累得幾乎不想說話了,於是講解活動結束。但狗改不了吃屎,過一陣換個博物館繼續開始...

這純粹是個人愛好,要讓我做專職講解員日復一日的在同一個博物館講解,我恐怕會瘋掉。所以特別佩服在一個博物館的多年依舊包含熱情的專職講解員,真心不容易。


目前在歷史文化街區當任講解員。入職近三年,講解累計時長兩千多個小時。街區內目前開放十幾處博物館,內容涵蓋文物、民俗、非遺、人文、黨政等。

景區是公司化運作。所以收入按績效,相對事業單位高些。

講解內容廣,戶外常風吹日晒,需要化妝,每天穿工作服和高跟鞋接待。

講解團隊相處極為融洽,每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一起學習,一起玩。超棒。

感受到講解員的社會地位似乎並不高,常有遊客言語的蔑視,素質低下的遊客言語調戲。

可以遇到不同階層的人,意想不到的人(接待過私下前來的陳丹青,與其說他請我講解,不如說他給我上了三個小時的一堂課)。有的後來成為挺好的朋友。

政務接待的時候心最累,因為有各種省級市級區級以及自己領導的陪同,壓力大。

遇到認真傾聽,能給予回應,高素質的遊客簡直心情愉悅,發揮也好。遇到熊孩子,只顧拍照,為了朋友硬著頭皮參觀的遊客,腦袋一片漿糊。

目前我們公司講解員轉型還較為困難,未來有點迷茫。

講解員團隊顏值確實還是不錯的。


在待人接物上,變的謙虛和寬容,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有那麼多沉澱下來的文化給你做氣場壓著,覺得自己過著有質感的人生。

由於有很多前輩引導,知識學的特別快。有時候覺得不好好學習,對不起那麼好的資源。

每一個展品都是生動的,是前人生活的痕迹,他們不是物品本身。以史為鑒,學習的過程中想明白很多道理。

會遇到不那麼理想的觀眾,處理問題更合理了。有時候覺得,誤打誤撞,原來是在這樣的環境里讓自己是真正的長大了。

比較怕自己知識不夠 誤導了別人。

很多時候覺得太會表達不一定是好事。普通觀眾會因為你的身份,帶有一點盲目的相信;如果表達再帥氣點,就很具有莫名的感染力來引導別人。 自己的各種素質應該和表達水平相匹配,或者說表達水平不應該超過自己的各方面其他素質。覺得呆一點、沒有成為太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是好事。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講解員不請自來~

感覺藝術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的一類體驗應該是類似的。

北京的民營美術館很少有配備講解員的,UCCA算是開了個好頭,至少據我所知,旁邊的木木美術館也學著搞了一個。我是16年9月報名的,然後立馬投入到了講解這次曾梵志大展的工作中。實際上從勞森伯格開始UCCA就開始擴充講解員隊伍,到現在已經有140多人了。在這裡當講解員好處是非常自由,有時間就可以來。不過沒有工資,算是一種志願者吧。

講解的同事來自各行各業,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愛好藝術,愛好得不得了。有70多歲的老奶奶熱情澎湃的講解,她現在都成了半個藝術圈的明星了,每次曾老師帶朋友來都翻她的牌子~也有為了講解準備了17頁講稿的姐姐,不過大家都不背稿,只是以免忘記某個重要的點。大家都很有共同語言,在一幅畫前面就可以聊很久。

UCCA還可以經常見到明星,有的是藝術家帶來的,有的是自己來欣賞的。讀藝術的學生,可以在這裡見到很多前輩,可以交流經驗指點一下什麼的。

反對講解員位於鄙視鏈底端的說法,至少在我們這,正式員工和講解員之間還是互相尊重的,彼此很多時候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不過專業的講解員可能不太一樣。

而我在這裡感覺超級幸福,福利不斷。對於我來說,和藝術家互動的機會本身就很難得,重要的展覽還能作為全球第一批觀眾。講解員之間的交流,和觀眾的交流都可以不斷鞏固自己的知識,非常開闊眼界。作為一個學生,犧牲一點休息時間來講解是十分值得的。

最後,尤倫斯講解員長期缺人哦!


首先謝謝邀請我的尤克里里,我就是一個省館的講解員,首先我想說作為一個講解員,要有專業的講解知識那是必須的,其次就是對於講解內容的理解變更和擴充,因為知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一個講解員必須要不停的接納新的知識,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的講解水平不斷的提高。第二點就是對這份工作的態度,要有一定的熱情才可以,對歷史知識的熱愛,我們辦公室掛著一個因人施講的牌子,我覺得是很有道理的,對待不同的觀眾要有不同的講解方法,不同的講解內容,要讓他們有興趣才行!


更一下

分手了

----------------------------更新一下

我們在一起了。

在博物館的合影至今還留著。

------------------------------

原答案

經常有客人要電話。

我給了一次。

三年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那人成了我老闆。


作為一個南京博物院和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大學生講解員,每天最多三次講解,要有預約的,然後老師調你去,你就要接待,有公家活和私活,雖然和我沒關係,全程就是講講講,可以延伸一點自己的,比較煩的就是有人掉隊,之後又找不到人,機器還在他耳朵上掛著呢……還有熊孩子和總有一堆問題的人

挺無聊的,還是去考古實訓的應該有意思點,還有補貼


我2008年到2012年在上海博物館做志願講解員。

上海博物館在我看來志願講解員的組織工作做的好壞參半。

好的地方是:加入志願講解員有比較完善的挑選面試,我遞交了申請表格後不久通知我面試,問了下基本情況和對於文化文物的喜愛程度,對志願工作的熱情程度。錄取之後進行了系統的講座類型的培訓,由館內各個方面的研究員進行講座。最後通過實地的幾分鐘講解測驗通過。

特別是那個培訓,連續聽了將近十場講座,還有系統的教材。對我這個本來對文物感興趣的人也受益匪淺。

成為志願者後分配到小組。從周一到周日的上下午都有小組。發放講解員證後就可以免費免排隊進入展廳。展廳門口有一塊牌子,反過來後就顯示有講解員,可以給觀眾進行講解了。由於每個人感興趣和擅長不同,可以包干某幾個或者某個館,比如我就是負責歷代貨幣館。

同樣有考勤,每半年需要到館多少次,我有點不記得了,但是次數也不太少。志願者由於都是志同道合,所以關係還都不錯。

上博志願講解員是沒有收入的,甚至也不管飯。在有特展時候會發些特展的書籍。過年時候會寄卡片。

但是不好的點是似乎上海博物館對講解工作也不是特別重視。花了挺大成本和精力搞出來志願者活動,但是似乎實際上有多少人在館內講解並不太在乎。事實上後來我發現許多志願講解員也比較懈怠,找個地方坐著聊聊天。或者在服務崗位上干站著不講解,無論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和保安也無所謂。

不過說實話我挺喜歡這個工作,學到不少東西,也交了不少朋友。後來因為孩子出生,工作繁忙也沒有時間再去了。


天辣,晚上恐龍骨架不會變活,被騙的好慘_(′?`」 ∠)_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部分女青年覺得科技館、博物館不適合約會?

TAG:博物館 | 博物館講解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