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浙江衛視的紀錄片/人文專題片《南宋》?

2015.12.07起每周一22:00在浙江衛視播出


題主自己占坑,不定期更新。

細節考據題主實在不擅長,只談一個普通觀眾的看法。

全程無預警劇透,慎入。

就是因為浙江衛視有《風雅錢塘》《人文深呼吸》這樣的文化欄目與人文專題片(這裡實在不大好意思使用紀錄片這個詞),他們還不至於真的成為一些人口中娛樂至死的梅毒台。

但是,如果他們家的人文專題片無法擺脫情懷先行的窠臼的話,這塊神主牌今後還能不能立得住,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5.12.10更新 第1集《遙望中原》

旁白與配樂響起的時候,就是滿滿的2010年申遺獻禮大作《西湖》的既視感——實際上就是原班人馬,總導演夏燕平,本集撰稿劉郎,就是《西湖》的團隊核心——但既視感並不總是好的,尤其是把文案、畫面、配樂的隔膜感也繼承了下來的情況。。。

平心而論,系列構成還是有想法的,由艮山門談艮岳,從徽宗引入南宋諸事,再由元代獅子林圓回艮岳,使得引子與尾聲完成度很高,但中段的組織,如花石綱談及《水滸》等處,就略感凌亂了。當然這種凌亂感,實在也有畫面與配樂上不夠協調的原因,至於其本身的問題,先按下不表。

細節上的不到位,有些極為嚴重的問題(皇帝髮式、服裝、冠冕,建築樣式等等)普通觀眾其實未必注意,只談幾個更淺顯的吧。其一,眾所周知南宋大內依鳳凰山而建,到了本片中時常出鏡的皇宮復原CG里,這山卻不見蹤影;其二,文案過於拔高女真,無視靖康之變的部分偶然性,而同時又似乎選擇性無視契丹党項,諷刺的是,談及北宋外敵之患卻還要拿楊家將來充門面;其三,宋元最終決戰史家稱呼繁多,但旁白「崖海大戰」緊接著下一個鏡頭就出現「崖山海戰」,難免令人犯強迫症。

最後,就是立場主旨的問題了。

這裡說回系列構成。集名《遙望中原》,取自岳飛另一首《滿江紅》,然而與其說本集的內容是談開篇所引馮友蘭言「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不如說通篇在談兩宋的更迭之亂,南北之別(以艮山門貫穿始終,就是意圖表現兩宋都城的歷史聯繫),而虛願則總是虛願。

然而虛願是後人的上帝視角,南宋終其一朝如何實此宏願,片中卻只說建炎紹興舊事,此後如隆興北伐、開禧北伐、端平入洛,竟是一筆未提,直接崖山落日。而即使提及紹興時事,篇幅都花在了揣測高宗的心理上,還搬出了岳飛妄議立嗣的觀點。。。

這能叫遙望中原?我怎麼讀出了一種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死活不上岸的感覺?換個角度就是對岸明知不可為還嘴硬的那種傲嬌?把南宋都快打扮成果粉心目中的民國了,真的能稱為翻案嗎?

2015.12.16更新 第2集《臨安夢華》

終於發覺為什麼片頭感覺這麼違和了,20多秒有四五個閃過的鏡頭,就是從《琅琊榜》21分鐘片花里來的。。。

「在下蘇哲,見過侯爺。」

「林殊——!」

咳咳。。。

有關兩宋交替和高宗舊事,上周已經吐槽到子彈打光了,結果這集居然還接著講。。。紹興和議為南宋贏得了發展社會經濟,增強軍事力量的難得時機?這話真是倒吸一口冷氣。。。

於是本集的主旨在這樣的基調下面毫無懸念地精分了,自毀長城的偏安,流於表面的和平,烈火烹油的孱弱,還得可著勁洗地。。。這樣一脈相承下去,容易形成精神污染。。。

比起上一集抖機靈的系列構成,本集文案就比較按部就班了,畢竟有大量臨安城的生活細節的記載要作為填充。貫穿全集主體的是南海一號,但感覺細節欠奉,不知後面專題會不會再作展開。

但是導演和剪輯依舊在摸魚——配樂依舊大面積地四處刷存在感然後莫名掐斷;諸如船隊、宮城的CG動畫依舊在大規模的重複利用(不過皇宮後面終於有山了),還有,墟場貿易後面的國內貿易網路這段動畫明顯剪反了。。。

接下來是私家抓蟲時間:

1)趙構打算「一血靖康之恥」?把靖康之恥打到一血的那位不就是他幹掉的么。。。

2)「產自浙江福建江西四大名窯」。。。南宋有這說法?官窯以下,越州、龍泉、德化、建州、磁灶、景德鎮還不打破頭?不管怎麼說都很齣戲,看了一下相關的搜索結果,給人一種南海1號博物館就能欽定的感覺。。。

3)南宋臨安城是十三門,元末張士誠重新築城時仍是十三門,明清方是十門。紀錄片中所說十門的民謠,當然是明清之後流傳下來的說法。

4)描繪杭州繁華景象難免要提到柳永的那首《望海潮》,可是,他是北宋人士啊。。。城隍閣的講解員小姐姿勢水平有待提高么。。。

5)第一眼就受不了了,編導你們的地理常識呢。。。

P.S.謝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作為科普讀物還是趣味盎然的,但是有些地方實在不太嚴謹,比如那時候哪來辣椒放川菜裡頭。。。

2015.12.23更新 第3集《詩詞流域》

本集的線索是王國維和他的《人間詞話》。從人生三境界反引詩詞原應是很順遂的事情,何況第三重境界的《青玉案·元夕》還是本片的主題曲。。。然而在我看來,這個處理的實際效果很成問題:

先說三個令人略感違和的地方:

1)開篇錢江潮引出海寧學人王國維,可能編導意圖以錢江奔流將「流域」的意象框定下來,然而就南宋而言,由於錢塘江河道變遷的原因,當時傳統的觀潮地就在臨安城。有關這一點,上集詳敘南宋臨安時提過的周密《武林舊事》里有一篇《觀潮》,接觸過初中語文的各位可能會有印象。

2)人生三境界在進入結語前作為本集主體的尾聲,劉郎老師化用第一重境界以「人心裡的高樓」最後做了闡發。可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北宋晏殊的詞。。。

3)編導你們請來葉嘉瑩先生,就只是讓她把那首《青玉案》念一遍的嗎?

當然這些都是細節,觀眾觀感不一也是正常。可還有一點:

作為一部個人化的評論著作,《人間詞話》其實是不太待見南宋詞壇的(辛棄疾除外),李清照著墨甚少,中後期的姜夔、吳文英、張炎,由於清代浙西等詞派的反向影響,甚至可以說是王國維論證其觀點的反面典型。這種觀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本片的價值評判(樹了一個存在感稀薄的靶子叫「功利文學」)和內容上的取捨,影響了對南宋詩詞呈現的完整度。

總的來說,如果說之前兩集只是過於側重兩宋興替、崖山落日的變局,那麼到這一集,本片雖以《南宋》為名,材料卻並不緊扣南宋內容的問題實在是過於明顯了。

不知是否是出於便利傳播的需要,本集呈現的內容談了過多並非著眼南宋的事物,然後再將它們與南宋以不自然的方式勾連起來:

談宋詞,文案和畫面從錢江潮、王國維、樸學、文瀾閣兜兜轉轉好一陣才切入正題;

談詩以言志,冷不丁冒出來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劉郎老師,看不出來您這濃眉大眼的,居然也做起秀逗膜導士了!

當然還有最無厘頭的,齊白石這一大段是來幹什麼的?太祖及其詩詞無預警出場,一分鐘後竟然是以白內障手術的背景音樂接上了岳飛的《滿江紅》。。。

要說文案在內容取捨上的糾結,如果只是或采百家眾長或取一家之言的史觀爭論那還罷了,本集的情況已經發展到了,觀眾對其標準摸不著頭腦,並且明顯影響到了成片的完成度的程度。

比如下面這一幕,本集中有多處像這樣書法和場景的有機融合,意境與情緒都醞釀得不錯。

但是下一秒的畫面。。。我打死也不貼上來。

原本《示兒》完全可以獲得更多的篇幅,至少長嘯老師的聲音特點相較於之前不知所云地念誦改詞版《清明》會貼合不少,如此處理實在不當。

究其原因,撰稿只給陸遊一句話規復中原,接著就轉向山水田園了,展開細說的是沈園與《釵頭鳳》。。。

哎我說編導你們這麼熱愛浙江,也沒見把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拉出來配著西湖風光念一遍啊?

由兩宋交替談李清照,由范石湖談高官憫農,那集以上兩點於一身的陳與義,似乎就不應缺席;由唐詩宋詞元曲談錢鍾書《宋詩選注》而引宋詩,在我看來就不如以《千家詩》源頭劉克莊、謝枋得二位入手,反推宋詩名家。南宋詩詞不敢說是百花齊放燦若星辰,總也有不少人算得上青史留名了,本集卻只扭扭捏捏說了李清照、陸遊、范成大、辛棄疾,再加岳飛、文天祥,而且就算是文天祥都只有「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上了屏幕,那段文案忙著膜蛤去了。。。

還有最破壞完成度的一部分:尾聲解說詞,強行結尾與強行點題的典範。

怎麼評價呢?呵呵。

2015.12.29更新 第4集《宋畫江山》

本周起這篇答案可能會坑,找時間補上。

本集的後半集是全片到目前為止最佳。

首先我看了一眼撰稿,嗯終於和分集導演是一個人了。。。

之前說了,本片之前做得非常不好的一點就是喜歡不明所以的彎彎繞,相比前幾集,本集的前半集從人所共知的《清明上河圖》入手,講徽宗、畫院與兩宋興替,一邊宣稱不太支持「藝術亡國論」,請來的外國學者立論又不夠明晰(人文藝術是親近文官體系的姿態,但並不是統馭文官政治的法寶,結果就是話說了半天又偷摸著兜回了藝術亡國論),最重要的是,花了全集1/3的片長。。。算了,反正主題是宋畫,而且好歹談的是兩宋交替,不像上集有那麼多離題太過的材料。

寫到北宋既亡,李唐的南渡傳奇,敘述又太過零碎,山中俠盜出來的時候一度以為是群像敘事,結果又兜了回去。。。尤其是配合情景再現畫面,效果就更不理想,按部就班反而容易理解。

本集首尾呼應的線索是《清明上河圖》,但支撐住大半集內容的其實是從《清明上河圖》開始隱約浮現的社會化題材與個體價值取向,以及現代視野的社會美術史研究敘事。有浙大宋畫研討會為基底,有大量知名宋畫的屏幕展示,捎帶介紹了現代複製與數字化研究成果與渠道,本集後半可以作為不錯的藝術史科普向作品了。乾貨才是核心競爭力,如果以引人入勝的視角切入,自然能使觀眾由興趣出發進一步探究,我想這也是人文專題片理想的傳播效果。

就是有一句話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什麼叫「通貨膨脹式的發展」。。。

2016.01.22更新 第5集《戲文南北》

如果7集里哪集單獨拎出來最好,可能是這集吧。

主要是幾個設定挺有趣:章節模仿戲劇分幕;多個不同劇種《琵琶記》的串聯,甚至讓地方戲演員串講台本;古代戲劇評論的白話取意再現。

最重要的是部分場景戲曲音樂的運用,加上解說的剋制,有時能跳出前幾集配樂的散漫,給一如既往零散瑣碎的敘事提供一種儀式感強烈的氛圍。。。

(第3集里堪比精神污染的黑體字幕,這樣端端正正地放在尾聲,配合音樂,反而有種悲涼莊重的意味。路歧人千年流浪,一代名伶、書會才人、戲文典籍。大抵如此。大抵如此。)

取題名《戲文南北》。。。又要老調重彈了,本片為什麼還不宣布改名?

當然因為戲曲史的原因,雖然主講南戲,卻也得放上高平二郎廟的戲台(金大定二十三年/南宋淳熙十年,唯一一座保存至今的宋金時期戲台),以及從元、明乃至更晚的史料中,尋求可與南宋勾連的素材。

《琵琶記》貫穿全劇,第二幕由崑曲觀元雜劇,由元雜劇觀南戲《趙貞女》,屬於文本源流演變及相關社會背景的解讀;第三幕由豫劇、揚劇引出地名,以明人筆記小說里的李師師形象試論兩宋交替時藝人的遷徙;第四幕由越劇引出杭州(不禁愣了一下),談戲曲在南宋的可能生存形態與現時孑遺:勾欄瓦舍,戲文傳奇,葯發傀儡,高腔劇種;第五幕由甌劇入溫州,捎帶一點原始巫儺歌舞,談南戲的最終形成與現代復原工作。雖然依然是不斷跳牆頭,但串聯得已算不錯。

私家抓蟲時間:

1)第三幕尾聲,我知道編導想把宋高宗南下揚州和李師師的傳說、金陵故景以及秦淮河被後世「秦淮八艷」固化下來的形象放在一起,但你也不能說出「李師師到達揚州時從秦淮河裡看見了與自己相似的容顏」、「在隋唐時達到繁華頂峰的秦淮河已經出現了衰敗褪落之勢」這種羞恥度破表的一本道吧?

2)第四幕前段,勾欄瓦舍的復原動畫,放在太廟遺址公園是什麼意思。。。

3)第五幕前段,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取意再現。這本書的觀點其實是視元雜劇為中國戲曲之祖,結果編導復原的時候不小心就說出了一句「南宋杭州城的勾欄瓦舍里最終沒有誕生成熟的戲曲」——雖然我知道重心在杭州兩個字上面(接下來的內容是溫州作為南曲戲文發源地的主場),但這一說出來,首先是感覺前面半個小時白看了。。。

花絮:其實這集播出那天,浙江衛視排節目表的時候幹了個更有趣的事情——在重播時段後面放了一集錢文忠主講《江南戲文傳奇·琵琶記》,有種被教授布置補充閱讀材料的感覺,就是凌晨3點這個時間段太不親切了。。。

2016.01.22更新 第6集《發明時代》

夏燕平總導演回來執筆了,於是我又看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又一次大片大片的北宋題材串場:蘇頌、沈括、朱彧、畢昇。。。

蘇頌老大人的水運儀象台,先不說剪輯不妥(原理介紹和廈門同安科技館的復原介紹硬生生拆開),後頭突然補了一刀說南宋南渡後無力復原。。。無厘頭程度堪比上一集聽到的那句南宋都城還沒有成熟的戲曲。。。

哦對了,本集前十分鐘有浙大何忠禮教授,請部分觀眾自覺閃避。

數學成就與應用科學專著這一段應該說不錯,果然有乾貨好好說話才是王道。我就知道你們會講秦九韶和他的道古橋,不過飛英塔的亂入意外帶感。當然我要補一刀,西溪路上的道古橋公交車站已經沒有了。

橋樑的部分,雖然洛陽橋及其牡蠣築基法非常出名,但它畢竟是北宋的貨。。。其實編導應該去拍始建於紹興八年的安平橋,和洛陽橋同樣是筏形基礎,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而且作為浙江衛視,要是去偷賣一點閩浙木拱廊橋的安利,估計觀眾也不好說什麼:雖然現存閩浙木拱廊橋都是明清木構,但是像泰順的三條橋,上檐瓦記載有紹興七年年號,嗯。。。

(2016.03.24拾遺)

農田水利的部分挑了湖州的圩田來講,我現在回過神來了,說到浙江境內南宋時期的水利成就,平橋水則碑(開慶元年始建,現基址為原物)和通濟堰(梁天監始建,開禧元年主體由木筏改為石壩)似更應補充,尤其是後者,一是第2集講了那麼久的范成大(乾道年間任處州知州時定《重修通濟堰規》,其碑刻為通濟堰現存最早碑刻實物),二是可以側面進一步補充橋樑基礎演進的路線。。。

後半集開講馬克思老先生欽定自由引導人民的三大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當然其實還帶了一點紙的內容,各類紙製品以及紙幣。

韓國儒家文化博物館在印刷術的段落出了個鏡,這是開嘲諷么。。。

其他差強人意,算是把能列舉的都列舉了一下。對了,又是莫名其妙強行收尾的,芝士就是力量!法國就是培根!

2016.01.22更新 第7集《回望未來》

沒看直播。不過猜到了本集是要講南宋的思想(朱子理學前6集全程缺席)以及海外影響。

先謝萬能的B站,【1080P超清】南宋 浙江衛視紀錄片【全7集】。

但是。。。

為什麼。。。

正片剛開始1分鐘,就看到一句「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啊!

我決定等我哪天能心平氣和對待此類暴擊之後再評論本集的主體內容。

最後用尾聲貼圖表達對本片的真愛,是的,真愛。

東風夜放花千樹,一泓碧水之上,有歷史的冰涼,有眼淚的溫熱。


看了第一集,和其他集的部分,個人總體感覺,可能不對:

相較與其他國內歷史紀錄片,此片比較煽情(或者有人說是抒情),總是有替古人(徽欽二帝)的說話,像是一種辯解;

解說是央視新聞頻道播音員長嘯,第一次聽長嘯解說紀錄片, 還是習慣播新聞的聲音;

後面幾集講戲曲文學成就等, 不是我關注的點,想關注當時的南宋與其他周邊關係的發展;

是的,還有很多外國學者評論,不是反對,而是覺得國內的學者採訪片斷應該多於國外的


最近在微博看到,於是補了三集,後面還沒看。亮點在於給大家一個有別於教科書里的南宋,除了家國情懷,這裡有中國文化由北向南的遷移,有經濟文化的自由蓬勃發展。

中國學者與國外學者的採訪是一大特色,精選的國外學者採訪給你一個別樣的解讀。無關正確還是錯誤,他國學者評價不同文明,本身就是一堂課。

國內學者在片中水平參差不齊,雖多數冠以教授頭銜但差距立現。那位說王國維對國學詩詞研究,是革命宣言的主,感覺是寫大字報水平,嘔


說實話,就這個紀錄片而言,浙江衛視還得向央視好好學習一個,個人喜歡央視拍攝紀錄片的角度和切入方法。推薦《問道武當》《我在故宮修文物》。


剛剛看了《南宋》的第三集「詩詞」,剛一開頭用王國維做引子,我大概就猜到他要講什麼了,(關於《人間詞話》,見仁見智)

後面果真就重點講了李清照、辛棄疾、范成大、陸放翁,沒有姜夔吳文英史達祖,連後面這三個人都不介紹,敢說自己是紀錄片,這是文藝抒情吧

對第三集非常不滿意

不過開頭的那個小故事還是不錯的

南宋如金釵由開始的精緻典雅到後來金戈鐵馬戰火紛飛,最後在現代展覽館裡被展出,塵埃落定。


在網上斷斷續續看了《南宋》,這部「紀錄片」。有很多地方受不了;後來又看到了@Sinclair Wang 的回答,我自己也想寫點東西。以批評為主,集數、部分不限,不定期更新。

所有視頻均見浙江衛視官方網站 浙江衛視紀錄片《南宋》12月7日起每周一22:00播出 藍莓視頻

片頭 紀錄片《南宋》片頭 一支金釵引發的南宋秘史 美呆了

其中片頭講的是一個小資的故事:

美麗的女孩收到了禮物,

這禮物見證(甚至導致)了她走向人生巔峰。

後來壞人來了,把禮物搶走了。

不過又過了很多年,人們又可以在氣派的地方看我的金釵啦。

待續


作為一名浙江人,表示很喜歡這節目(不能算是紀錄片吧,太抒情了)。大家說了很多的不足,我覺得也許可以這樣理解,浙江想出一檔宣傳片,題材選什麼好呢?西湖、錢塘都講過了,不如講講曾經作為南宋都城的臨安吧,以他為起點帶出整個南宋來,政治、 軍事 、經濟、 文化、 科技、 民族 都可以來講講,話題比較開放。但是呢也不能吹牛吹太厲害,否則會蓋過北方的老大,而且隔壁的南京小兄弟會第一個表示不服。那就從小格局講吧,用一己之見來講講南宋的故事,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說什麼是什麼,講錯了也沒關係。只要有人跳出來討論和我爭辯,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沒錯,我就是要紅,要宣傳我浙江的存在,嘻嘻。

至於為什麼要用那麼多歪果仁呢?我之前看了一部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一聯繫,覺得無非就是想說,南宋不單單是中國的,而且還是世界的。我浙江出的節目,能請到這麼多教授、大師、名人說明我浙江能放眼看世界,能跟世界交流溝通聯繫(還是在吹牛)。

最後總結,整個節目其實就是在說我浙江過去多麼多麼輝煌,(為什麼不說越國呢?)然後暗示現在的浙江還是多麼多麼牛,(仔細看視頻中多處的古今對比)最終的目的就是吸引人才、吸引投資、吸引消費。

唉~高堂者用心良苦啊。


目測皇漢的美夢,滿遺的噩夢


只想問為毛搞那麼多歪國人來評價,中國人不會?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宋沒有「燕山-陰山」防線,堅持了150年,而南宋失去襄陽(江淮防線被破)後短短三年就被滅?
金國為什麼建偽齊做傀儡國,而不利用欽宗建偽宋朝?
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朝中無人還是手下無兵(or other reasons)?
崖山海戰後十幾萬人投海是謠言嗎?史書原文在哪裡?史書原文是否可能誇張?

TAG:紀錄片 | 南宋 | 宋史 | 浙江衛視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