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出門旅遊,有哪些容易觀察到和識別出來的地質現象?
覺得好多地質現象都得學過一些理論知識才能注意到,那有沒有什麼是完全不懂地質的人在旅遊過程中也能看出來(並且用來裝逼)的呢?~
至某些微信公眾號:本文版權歸本人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否則將發起知乎官方維權。
---------------請先戳鏈接去看目前已有的一篇偽裝指南:科學松鼠會《如何偽裝成一名地質學家》---------------------《再論如何偽裝成一名地質學家》
1.口頭及行動逼格提升篇。1:1 首先,照相需要參照物。雖然人也可以出現在照片里當參照物,但只適用於大型景觀。隨身攜帶「地質學家套裝」之一的放大鏡,是偽裝的加分項。(然而周末爬個山都把套裝帶齊的表示這並不夠)1:2 把日常口語中表示方向的「東北」、「西南」一律換成「北東」、「南西」。比如你看見一座山樑指向東北方向,就可以低吟一句:嗯,北東-南西走向的山脊……。同理,東北偏東就說成北東東,東北偏北就說成北北東。相信我,這絕對是裝逼利器。當然,也可以指路……我在某商廈南南西方向500m……1:3 把所有的石頭都稱為岩石。
逼格從基礎開始提升。如果你還能分出三大岩及三大岩里一些主要類型,逼格+10086。
1:4 無論上山下山,不要出現手腳並用的情況。
因為地質學家的手要拿鎚子,才不屑於手腳並用的爬坡……沿著地層走向走幾步找到低處露頭就好了嘛。並且,手腳並用會顯得你並不專業……很難爬的必經之路除外。1:5 撿起岩石先敲出新鮮面。
裝作在鑒定岩性是很好的,知道要暴露出新鮮面是更好的,如果還敢於舔幾下是極好的!未完待續謝邀,剛好忙完一點事兒~
既然旅遊嘛,從尺度上來講首先是各種地貌比較好認,很多人也沖著他們去:雅丹地貌_百度百科風蝕蘑菇,其中的一種,是因為風中裹挾了砂礫,但重一點的沙粒在下面運動,這樣的風沙侵蝕了石頭的下面部分:好了好了。。
上面那些鬼都是別人講爛了的,也很典型,不是哪裡都能看到,我是學習岩石的(別再叫石頭了哦~)給你講點讓我提得起興趣的吧,也許你會有啟發~看到下面這山了吧(不是我像素渣。。是在京郊,霧霾重= =),它被採石場的挖開了,你能看到它是個石頭(岩石!)山,而且岩層彎彎扭扭的,這叫「褶皺」,很常見的。所以你再往回看十渡那張,發現褶皺了吧?那張裡面岩層是上凸的~所以,石頭也是可以彎的!自然的構造運動_百度百科可以讓它們變形,但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人的一生是無法見證的。
看下面這個,是台灣基隆金瓜石黃金瀑布,我老闆拍的。你注意到了嗎,很多瀑布的水流是像下台階式的。因為瀑布的形成需要水的落差,所謂水滴石穿,長時間的沖刷會讓飛流而下的河水侵蝕下面水潭的河床,也就是岩石。慢慢地,河床被水不停地刨,在懸崖下方的跌水潭刨開一個坑,如果這個坑長到夠大了,坑頂的岩石就會垮下來。垮下來的那一段岩石向後的部分形成新的落差,繼續產生新瀑布,以此類推(示意圖在下面)~示意圖:給你看個現實版的坑:瀑布明白了吧~~開不開心~~
吶,進擊高深一點的吧:
還是我老闆拍的,冰川,很漂亮哇~湊近點看大概是這樣的:是不是像一條凍結的河?其實冰川,就是「河」,冰,就在流動,有點慢而已~它們帶來了很多美妙的東西,比如:為什麼寒帶有很多湖? - 地理好,最後看幾張我拍的吧(其實地質這東西跟石頭基本脫不了干係):
這是一塊花崗岩(注意,拍石頭要放比例尺!比如那個鎚子,我們喜歡用它到處敲敲打打),野生的~不是地板磚~你看,裡面有一坨黑的,黑的裡面還夾了一個三角內內形狀的淺色的,放大點看:應該比較清楚吧,內內裡面和外面的花崗岩是一樣的東西。那這塊東西怎麼形成的?直接告訴你:黑色的一坨是花崗岩岩漿從地下深處上升過程中夾帶的,包在了它裡面,但是那時候它們可能都還不是石頭,還是半凝固狀態的岩漿,於是花崗岩漿灌進了這塊黑色的包體。它後面還有更深的地質學故事,比較偏專業,我就不多說了~這下你知道了,花崗岩是岩漿形成的,石頭並不是天生就是一塊硬邦邦的東西。所以以後你出去旅遊可以注意一下花崗岩,分布很廣泛的,基本還都是這種黑色和淺色的礦物顆粒組成的(湊近看~~)。
你還可以「咳咳,告訴你們,花崗岩是我們地球和其他行星岩石上最顯著的區別哦~別的行星至今還沒發現花崗岩哦~」收尾,來一張並不美麗的圖片:周口店猿人洞遺址~洞是很重要的東西~想起溶洞了嗎?碳酸岩被水侵蝕掏出來的喲~首先 照片要有比例尺
作為全家都是地質狗的學建築黑羊,我來告訴如何正確的裝逼。
首先,看書查資料。不看書就想裝逼的人裝逼不誠心。把去旅遊的地方的大致地形地貌查清楚。比如新疆沙漠裡面基本都風成地貌。就是岩石啥的都跟狗啃了似的。沙漠裡面的魔鬼城啥的也是因為風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對應石灰岩,比較有名的就是桂林山水,還有貴州黃果樹瀑布那周邊也是,關鍵詞就是水溶洞。盜墓筆記老張家的張家古樓就修到水溶洞裡面去了。有明顯岩層的地方。要是是斜的一層一層就是那啥受到外力而導致岩層位移。好好地一層一層突然斷了就是斷層,受到外力而導致岩層斷裂。有些時候本該在山裡面的岩層裡面摻了水生生物的生物碎片或者化石,考慮這山曾經是古河道或者是海洋。
話說,為啥非要在山裡面裝逼,裝逼是無處不在的。比如住賓館去逛商城,裝修用的石材很多裡面摻雜古生物化石碎片,筆石,角石,珊瑚啥的。還有特別多遺迹化石被拿來鋪路。關於岩石辨認,你要知道岩石有三大類:沉積岩,變質岩,岩漿岩(以前叫火成岩)。沉積岩裡面頁岩泥岩石灰岩白雲岩很常見。沉積岩裡面會有生物碎屑,出現生物碎屑考慮沉積岩。岩漿岩花崗岩和玄武岩比較常見(峨眉山這兩種到處都是)。變質岩的話大理岩比較常見(就是傳說中的漢白玉,石灰岩和白雲岩合體重組)。關於礦物的辨認,這個太複雜。主要是有個硬度表,摩氏硬度表。常見岩石礦物硬度從小到大排列: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所以家裡那幾位見到礦物就喜歡拿刀劃or拿去劃玻璃。一般來說我旅遊時就是靠這些裝逼,可以唬住90%的外行人。裝逼也是技術活。平時要多看書,臨陣磨槍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多麼想裝逼,千萬不要在內行人面前裝逼,不要在內行人面前裝逼,不要在內行人面前裝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過到你段位比較高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可以在內行人面前裝逼:根據你長年為了裝逼儲存下來的知識,問出一個逼格高的問題。沒準會成為內行人下一個研究課題(親測有效)。作為一名粉末地質學人,沒有岩石在我手裡能保持200目以下。這樣的旅行,你真的敢要嗎!真的敢要嗎!敢要嗎!
記住丹霞、喀斯特基本可以解釋80%的自然景點
個人認為只要沒有覆蓋層或者雜草雜樹,野外露頭岩層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還是比較容易觀察的,還有如圖的層理現象也是很普遍的。
我特么以為題主打錯了是外星人呢……
喀斯特地貌
地質……先把地圖看懂了再說吧……
冰川,以前一直以為冰川是冰一樣的山。今年看了奧林匹亞國家公園的冰川和介紹,才知道是因為每年降雪量超過化雪量,年復一年積起來的。可能看起來像山的樣子,但更常見的是一層厚厚的冰蓋。
冰川移動形成的各種刻痕
由於雪年復一年的下下來,積到一定量了之後,冰川就會由於重力作用從山上往山下滑,帶著石頭沙土,就會刻蝕出很尖銳的峰、谷、槽等等。這個出去玩見了很多次,這回才真正明白。順便說下,美國國家公園這些科普工作做得非常好。老老實實學好知識再說。。。
背斜向斜斷層沉積岩啊這些還是比較好辨認的
推薦閱讀:
※韓國濟州島和日本北海道哪個更適合旅遊?
※世界最高天使瀑布、滿街搶劫謀殺案、2美分一箱汽油,帶你走進真實的委內瑞拉
※國外有哪些冷門但有特色的旅遊地點?
※你曾為了一部電影的場景而專門去一個地方打卡嗎?
※9月12日知乎Live活動的開胃菜和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