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二舅」用標準的文言文怎麼說?
01-25
看完聶隱娘之後很崩潰。
1.舅舅如何表述
較早關於舅舅的記述在《詩經·秦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描寫的是秦康公送別舅父晉文公重耳回國即位。常見如課文《傷仲永》:「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陳情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可見舅舅這個稱呼在古代就有了。如果我們不使用「舅舅」這個詞,還可以用「母兄(弟)」來表述。
2.二舅如何表述按照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伯(孟)、仲、叔、季,"伯(孟)"為最長,"季"為最幼。因此,「二舅」即對應「仲舅」或「母仲兄(弟)」。綜上,「你的二舅」可以翻譯為「令仲舅」或「令堂仲兄(弟)」。
天下豐稔,方垂無事,帝遂封三舅廖、防、光為列侯——《後漢書》
這個三舅不是三舅,是三個舅舅。
電視電影再復古,也只是文風有點古白話而已,要是走文言路子,就是作死。文言是用來寫的,真的古人說話也就是古白話,不是文言。看過三國水滸藏密西遊么?昨天看到有個朋友在人人吐槽,聶隱娘用文言做台詞固然好,但演員讀的太生硬了,一看就是被迫死記而未解其意的,想想老三國演員的文言台詞,那才真是聲情並茂啊(自動腦補丞相王司徒)
錯了,三國演義那個也不是文言文。
為什麼「汝二舅」的用法覺得違和?
因為二舅太口語化了,汝又太書面化了——而且是古書書面化。就和郭德綱段子裡面的 hello,大爺 一樣反差萌那黛玉方拜見了外祖母,賈母方一一指與黛玉道:「這是你大舅母。這是二舅母。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見了。賈母又叫:「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來了,可以不必上學去。」眾人答應了一聲,便去了兩個。《紅樓夢》
說不了,有門外小妖報道:「大王,山後老舅爺帥領若干兵卒來也。」老魔聞言,急換了縞素孝服,躬身迎接。原來那老舅爺是他母親之弟,名喚狐阿七大王。《西遊記》三人計議已定。次日,策入見袁術,哭拜曰:「父讎不能報,今母舅吳璟,又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將被害;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三國演義》
璋曰:「既吾兒肯去,當遣誰人為輔?」一人出曰:「某願往。」璋視之,乃舅氏吳懿也。璋曰:「得尊舅去最好。誰可為副將?」《三國演義》
平話小說也就是這樣稱呼,很正常。要是實在覺得不夠文雅,那就說婦人道:「四舅,你老人家差矣。男子漢雖利害,不打那勤謹省事之妻。我到他家,把得家定,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奴?」《金瓶梅》
頭一席花大舅、吳大舅;第二席吳二舅、沈姨夫;第三席應伯爵、謝希大;第四席祝實念、孫天化;《金瓶梅》
汝之二舅父。
對話啊,紅樓西遊的檔次對比總算可以了。莎士比亞風看看大明宮詞去。錯了,三國演義那個也不是文言文。為什麼「汝二舅」的用法覺得違和?因為二舅太口語化了,汝又太書面化了——而且是古書書面化。就和郭德綱段子裡面的 hello,大爺 一樣反差萌————————這是樓上的人說的,其實這位根本不知道唐朝的白話是什麼樣子吧?其實汝根本不書面。看看宋朝完書的禪宗史書《五燈會元》,裡面不少唐宋年間的高僧口語,滿地都是「汝」「底」之類的口語詞,哪來的書面化?比如「祖曰:「汝何處住?」」太多了……唐朝口語就喜歡用汝,一點也不書面,說書面是因為你看得不多。「汝舅」「汝二舅」也沒毛病,還是舉唐朝的口語例子,《舊唐書》里就有「太宗謂晉王曰:「汝舅許汝,宜拜謝。」」這棟樓所有吐槽這個的基本都是搞不清不同朝代古白話和古文言到底是啥樣的人,以為明清成書的小說就能代表所有古白話了…
說這部電影各式各樣妙處的,有很多不懂不予置評。唯獨贊台詞的太扯淡,汝二舅一出來,瞬間跳戲到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剛開始的時候我都在看英文字幕2333333然而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問題,早年的水滸傳紅樓夢等不都這樣。片子里最生澀難懂的部分是國事部分,但這段並不需要逐字理解,看懂人物關係和局勢即可。
推薦閱讀:
※神仙可學論(三) 遠道七者功難成
※古代人是怎麼對話的?
※「我」和「吾」在文言裡有什麼區別?
※有什麼文言文作品看完後令你無法忘卻?
※「石」究竟能不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