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發行新幣,是否可以認為就要開機印錢量寬了呢?
因為目前經濟形勢下行,美元加息預期,國企不景氣,走出去的國企一直吃癟,人民幣貶值預期等等,是否國家會拿出08年那一套組合拳呢?
望高手分析。
鄙人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的答案:新舊貨幣替換的過程是銀行通過日常的現金業務 逐步將舊紙幣替換為新幣,比如ATM中不再放入舊版紙幣 取而代之以新幣,銀行現金業務只支付新版紙幣等方式,同時舊版紙幣依舊可以流通,對於紙幣的總量並沒有太大影響,且新舊版人民幣面值依舊是以1:1比例,因此對於貨幣通脹緊縮影響不大。 舊版作廢是一個逐步作廢的過程(如上所述),並非題主所想的一次性作廢。
首先一個簡短的答案:沒一毛錢關係。
明確一點:雖然我們俗稱「央行印錢」,但是實際上,央行並不會真的為了增發貨幣而去開印鈔機印錢(現金)。事實上,社會上流通的總貨幣中,現金/貨幣的總額(M0)其實佔比很小。直接印現金來實現量化寬鬆,是吃力不討好的。
所以,實際上央行的「印錢」過程大致是:央行通過新增發的貨幣,去購買國債或者商業銀行手裡的外匯或者其他金融票券,然後這些機構的賬戶下就有了新增餘額,然後他們就會用這筆錢來做各種事情了。而現鈔,是直到有人從銀行中取現時,才會真正支付的。在此之前,都是銀行和金融體系內的數字而已。所以,如果社會上大多數人使用現金的習慣不發生大的變化的話,印鈔機甚至可以完全不開(當然,正常的印一點來替換老舊殘鈔還是需要的)。所以,發行新幣,大多數情況下,大都是因為偽鈔越來越精美了,要更新一下防偽技術了。
首先,央行宣布發行新幣,只是因為原流通的紙幣經過多年使用,市面出現了許多假幣,發行新幣主要是從防偽角度考慮,提高製造假幣的難度從而降低假幣帶來的危害。因此,發行新幣與以上所提及的量寬沒有直接關係。
央行發行的紙幣,即流通現金,簡稱M0,只是貨幣發行總量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貨幣,概念不可混淆。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舉個具體的數字做比較能更清楚的理解。截至2015年7月底,我國的M0為5.9萬億,M1為35.3萬億,M2為135.3萬億,M0僅佔M2的4.4%。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只佔貨幣發行量的很小部分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目前經濟形勢下行,美元加息預期,國企不景氣,走出去的國企一直吃癟,人民幣貶值預期等等,是否國家會拿出08年那一套組合拳呢?」,問得有點混亂。目前實體經濟不好是事實,企業出口難度加大,再加上美元處於加息通道,美元預期走強,人民幣貶值壓力極大。
08年是由於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急速下挫,在外部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為了提振國內經濟,只能採取加強政府投資以及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很刺激經濟增長,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到物價(特別是房價)快速上漲。
但這次的情況與08年的情況不同。美國每一次從經濟寒冬走出來,靠的都是科技的進步,經濟基礎確實紮實。我國多年以來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是靠出口以及政府投資為主,但這種結構是不健康的。本屆政府鼓勵大眾創業其實也是為了拉動民間投資,而不再一味的是靠政府來主導經濟的增長。我認為只有痛下決心,從根源上解決經濟結構的問題,增長才是健康且可持續的。
以上淺談幾句,不到位之處請行業大咖指點。
新幣發行是周期性行為,與增發鈔票沒有直接關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