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所謂的生態到底啥意思?

垂直整合,閉環生態,橫向發展,矩陣結構,西方學界還原理論,到底都是些啥意思??怎麼感覺有點扯談啊


謝邀,就是扯淡。


搞個視頻網站。搞個影視公司。搞個電視機。自產自銷。

再搞個手機預裝自己家的app。手機還能控制電視機。

垂直閉環橫向矩陣都有了。

現在又有了汽車,手機又能控制汽車了。汽車裡面還可以預裝電視機。電視機還可以播自己的影視劇。

懂了吧?


自己配種子,自己種,自己收豆子,然後開一家豆腐店,自己磨豆漿,自己賣豆腐。一家豆芽店。一家油作坊。樂事管這個叫生態


首先要明確一點:

樂視的生態和我們平時說的安卓,iOS,WP的生態不同,人家的生態來自於標準的制定,是整個產業鏈最頂端的玩家。

安卓有.apk

iOS有.ipa

WP有.appx

而樂視有的是版權。沒錯,現在是內容為王的時代,樂視模式隨著國家對版權管理力度的加大而逐漸成功,但是樂視是擁有了現有的內容,而三巨頭是控制了內容的生產。

就算樂視有海底撈一樣的服務體驗,但是別人也能做到啊,優土有阿里在背後撐腰,比燒錢會怕了樂視嗎?樂視能大包大攬所有內容嗎?如果不能,那能像操作系統的市場一樣奠定7-2-1的市場優勢嗎?樂視有自製劇,優土沒有么?愛奇藝沒有么?

樂視如何解決國內視頻網站用戶粘度低的現狀?就PC端來說,用戶都像風一樣,哪裡有喜歡的、流行的劇就往哪裡涌,一點遷移成本都沒有,而且這種運營模式除了賣廣告還能對生態有什麼其他益處呢?況且我認識的很多人都裝了去除廣告的插件。至於移動端,的確app的體驗比起瀏覽器要好不少,app也有了一點點封閉性,但是機智而無奈的群眾想到的辦法是裝一萬個視頻app,最後肯定會有人再也不在手機上看視頻。

除去視頻,樂視還有什麼生態?你說體育、音樂,說了半天還不是現有內容的版權。你說周邊服務,樂視統一了娛樂消費的場景,我覺得還是差了很多的,經濟公司不和樂視合作的話,樂視到哪裡去搞到演唱會的門票賣給歌迷?

那麼樂視真的提供了娛樂消費的非常優質的體驗嗎?我覺得也不見得,把所有的娛樂消費方式都提供給消費者能夠和iPhone提供了與功能手機截然不同的體驗相比嗎?講道理的話在國內這麼火的O2O模式在日本為什麼掀不起一點漣漪?因為日本運營商能夠提供的服務太好了,擠壓了互聯網O2O的生存空間。同理,當國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足夠優秀時,樂視這種將介面收集在一起的優勢又能有多大呢?再說,現在互聯網上但凡有一些規模的市場都逃不開BAT的控制,你有3個賬號就能橫行天下。

所以說到底,樂視這個模式就不應該叫生態,明明就是版權的集合。反倒像是騰訊的社交,你離不開的才叫生態。

那麼為什麼iOS和安卓可以互相遷移?因為雙方的生態相似性太大了嘛,app store裡面有的應用,安卓的生態裡面基本都有,只是不能互通伺服器里的數據而已,並不會產生什麼割裂的體驗。(多謝@shishi liu提醒,其實背後數據是可以互通的,還是取決於開發者)

講道理的話,同理用戶也可以在選擇進入WP生態,也的確有很多人這樣做,但是WP的生態太差了,和其他兩大系統生態的相似性太低,體驗太割裂,想要崛起實在是太困難。

————————————2017/1/6凌晨更新—————————————

雖然最近對互聯網的新聞看的不多,完全沉迷在陰陽師的大坑裡,但是還是知道了樂視前幾個月曾陷入了資金鏈危機,至於解決了沒有也搞不清楚。當初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心裡就有這個疑問,樂視哪來那麼多錢可以燒,但是因為自己對運營啊財務啊投資啊什麼的一竅不通,怕問出來貽笑大方,也就不了了之了。

現在賈月婷說要改變過去蒙眼狂奔的打法,我也很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現在來看原答案都覺得自己的語氣太不友好了。所以我又想了想,為什麼好多人不停唱衰樂視生態,樂視做的事情其實沒有錯啊,為什麼它就是那麼招黑。

可能問題就是出在這個上面,明明都是老套路,卻非要大肆吹噓一番,還搞得別人很反感。

目前消費者比較熟悉的樂視的生態裡面,大概就是手機、電視、體育這些。細想起來每一個生態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而和對手的方式好像在消費者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差異。

小米的手機從2010年就開始靠硬體出貨、靠軟體掙錢了;

小米的電視和樂視相比硬體應該是差不多的吧,至於電視節目,我自己家裡就買了一台樂視電視,一直在用電視貓看視頻,講道理,送我的那兩年會員我完全沒有享受到;

體育方面的場景大概是看比賽和買票,騰訊現在有NBA的獨家直播權,雖然NBA不是體育的全部,但畢竟說明了樂視在版權這塊並不能做到隻手遮天,那他就不能說有壓倒性優勢,只能說在其他人沒有拿到版權的市場形成了局部優勢;至於買票,至今我還不知道樂視購票的入口在哪裡,暫且算他有優勢吧。

其他生態我都不清楚,但是估計類比下來差不多都是這個情況。所以說大家反感的也許是樂視這種吹牛逼的態度。

而至於說樂視擁有七大子生態,到最後可以融合在一起…汽車和體育能有什麼關係我也是搞不懂,難道乘客抓緊在車上的時間看比賽嗎?難道司機只知道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不知道開車看球也是非常危險的嗎?

從百度到格力都在往汽車方向投資,說明裡面還是很有搞頭的。樂視投資汽車應該也是出於同一道理,所以我想這就不存在和體育生態融合的說法了吧。


下面來全面分析一下-樂視生態這張網

按照全產業鏈重度垂直的邏輯,樂視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娛樂生態鏈。

以用戶群需求為核心

我認為,重度垂直就是生態模式之一。重度垂直讓企業從產業鏈或價值鏈的上游一直打通到下游,讓消費者可以在一個平台上獲得一系列完整的服務,而生態就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的閉環。

按照重度垂直的邏輯來說,每一個移動互聯網服務,實際上都在構造一個獨立生態,都處在形成一個相對閉環生態的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生態已不僅僅屬於BAT這樣大公司,在移動互聯網如此迅速發展的當下,重度垂直往前一步走向生態是必然趨勢。

現在很多移動應用,做硬體的也好,做上門的服務也好,都已經開始這麼做了,終極目標都定在要把自己做成更強大更完整的服務體系上。其實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只有垂直整合才能提供最極致的用戶體驗。

但生態和閉環並不等於壟斷。壟斷是完全的閉環,是用犧牲用戶利益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利益。而生態是通過最大化用戶利益,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受益的首先是用戶,再是企業。這才是可持續的生態模式。

其實,生態布局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單打獨鬥已經行不通了,互聯網行業將迎來生態時代。未來的競爭將不僅僅是某個產品或者某個點的競爭,更是企業在生態鏈各環節整合協同能力的競爭。

雖然現在計劃做生態的企業很多,但我並不認為所有的生態最後都能留住用戶。真正能滿足用戶服務需求的企業生態才有可能活下來。在未來的生態時代,並非僅有大生態存活。在用戶需要的每一服務里,都可以成就很多獨特的價值生態鏈。而用戶構成的不同,會形成用戶消費的差異化,或將塑造不同的消費生態。

舉個例子,中國的屌絲階層和富有階層是很難用同一種消費形態的,也很少會在同一個地方購物,他們必然有差異化的消費需求。在過去,這種差異化帶來了超市、商場和奢侈品商店等不同形態的商業模式,而在互聯網時代,差異化仍將延續,並將催生出不同的生態。

此外由於體量和業務的不同,電商、搜索、社交、視頻以及軟硬結合的智能硬體領域等,每一差異化領域都將形成特色鮮明的生態體系。所以,不同的廠家、品牌和不同的商業模式應該以自己的用戶群需求為核心去打造生態。

樂視生態戰法

在打造生態系統上,樂視一直目標明確,就是按照全產業鏈重度垂直的邏輯,打造一個完整的娛樂生態鏈。

從平台開始,到內容網站、影視公司、電視劇公司,再到終端的硬體盒子、電視和下游的O2O等,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形成一個重度垂直的閉環,滿足用戶對各類娛樂內容的消費需求。樂視TV智能終端、樂視影業、樂視網的迅猛發展,證明了這種生態模式的生命力。

樂視目前在做的就是,尋找可以複製這種生態體系的領域。在我看來,這個領域應該具備三個條件:一、可以打造內容平台;二、存在內容分發;三、可以軟硬體結合,並可通過硬體打通全產業鏈。

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堅持生態戰略,沿著樂視的內容頻道去做延伸。最新推出的樂小寶是親子頻道的延伸,未來體育頻道、健康頻道、娛樂頻道也會有相應延伸。每個頻道都將有基於本頻道的內容,包含內容平台、分發平台、內容應用到智能終端在內的服務生態鏈,從而形成有趣生活的大生態。

2015年,樂視主要方向將集中在體育、健康和娛樂上,如果真的要出超級手機的話,會在體驗價值服務變化上下功夫。之所以選擇這些領域,是我們對智能硬體發展趨勢有一個判斷。我們認為,2015年和2016年是智能硬體發展的關鍵年,迫切需要有一兩款普及型產品的出現,它們將被大多數用戶接受,並將真正對用戶生活產生改變。這種普及型產品最有可能出現在親子、健康、運動、娛樂等領域。我希望樂視能在這四個領域中開發出突破性產品。

樂視初步計劃在2015年3月、6月、9月,陸續分批推出一些新產品。體育方面將推出智能自行車,但方向不是運動產品的再延伸,比如裝個測量血壓和心跳的感測器等,因為我們認為,後者僅為基礎功能。樂視智能自行車將接入娛樂屬性,以遊戲的形式,通過點卡收取服務費。在健康領域,樂視不會推出手錶、手環或空氣凈化器。因為,前兩種產品,樂視無存量市場,需要從頭培育和啟發用戶,後一種產品很難和現有服務掛鉤。換句話說,三種產品都與樂視的DNA和產業化特色不大契合。我們更傾向於對一些日常小家電產品進行改造。在娛樂方面,樂視有可能做一些小眾型產品,例如投影儀這種可以替代電視機,又比電視機輕便的產品。

這些都是樂視正在嘗試的新做法。我們希望藉此將樂視的娛樂基因轉化成有趣生活基因,因為娛樂品牌,最終傳遞的就是有趣的概念,而這些新的嘗試可能將通通歸到LeMe品牌下面。和電視不同的是,這些新領域、新產品,樂視更傾向於和現有行業夥伴一起做、合作推出。在樂視成熟的內部生態、對用戶價值服務創新的精準把握以及成熟的硬體生態鏈基礎上,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達成跨界合作,以形成生態體系。

至於目前已經做得比較成功的智能電視,樂視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不僅是硬體,而將更多關注內容服務,通過生態鏈的搭建、完善,保證內容的專業性、獨特性,讓電視機服務化、個性化。例如,通過智能電視將家中的智能產品和服務串聯起來,開發一些基礎提醒、互動、個性化推薦等功能。未來的趨勢是,信息的交互、遊戲、娛樂、社交等目前所有在家裡用屏幕解決的事情,都可以通過電視這個大屏解決,甚至電視將成為家中所有智能設備的「大腦中樞」。一旦上游的技術創新解決了交互問題,例如輕鬆打字等,未來極有可能三屏合一,iPad、電腦將被電視的大屏取代,圍繞電視的生態將進一步擴展。

解讀智能硬體生態在聊生態時,人們常常會立刻想到互聯網的生態構建,對於智能硬體的生態系統如何搭建往往比較迷茫。其實在我看來,智能硬體不是一個行業,它不像汽車、家電這種品類,而應將其歸為一個時代,一個互聯網化的工業製造時代。

在傳統工業時代,硬體的革新,都是基於上游原材料、技術或功能的創新,沒有上游的創新,下游的任何創新都只能是波瀾而已,最多是零售業的變化,並非硬體本身的變化。例如,以前自行車只有鋁製車身,後來上游發現了碳素纖維這種新材料,基於這種新材料,自行車行業產生了一系列創新,這就是典型的傳統工業時代的硬體革新模式。互聯網化的工業製造時代,也就是智能硬體時代,遊戲規則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時代的創新已經很少由上游來決定,而是由你面對的用戶和他需要的服務決定,是由用戶價值驅動的創新。安卓和蘋果讓手機從工具變成了移動互聯網平台,這更多地是一種服務上的變化。樂視的電視機也一樣,產品本身沒有革命性的變化,只是根據用戶需求,接入了互聯網的內容,將它變成了一個服務平台。現在智能硬體的一個誤區就是,把智能硬體當成一個產業或者是一個品類,這樣一來,企業的目光就會局限在對現有產品在上游端做一些改變上,而非針對下游端。其實,很多產業在上游端已經走到頭了,加個晶元沒有意義。智能硬體不是這麼劃分的,加了晶元、加了網路模式就是智能硬體,沒有加的就是傳統硬體。如果這樣,智能硬體未來之路會越走越窄,更談不上構建生態系統了。在我看來,智能家電也許連形態都不用改,而只是接入了一個新的服務,搭建了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冰箱。我認為,冰箱的未來可能不是單單一種產品形態,而是智能冰箱加服務的生態模式,例如配套超市送菜上門服務等。冰箱對接一個APP,能夠掃描冰箱里有什麼東西,把這些情況發到你的APP上,也發給超市的服務後台。超市根據這個,每個禮拜給你送東西,你無非確認一下菜單,或者加一點補充。這就是智能冰箱。沒有必要刻意追求硬體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給予用戶新的服務價值,搭建起和硬體相關聯的服務生態鏈。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用戶擁有了一個很方便的移動互動平台,這個服務平台可以和硬體產品互動起來,解決了信息流的問題,能把需求定義得更清楚具體,用戶的很多行為因此可被解構和重組。

硬體創新是有極限的,發展到了一定時期會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在平穩階段,你不可能期待硬體一直都有新的技術或者材料出來,也不能基於這個去構建生態。智能硬體時代,就是這樣一個平穩過渡期,應該基於用戶需求去匹配硬體的極限。智能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打造服務生態鏈,而不是為智能而智能。

知乎專欄 矽谷密探 - 知乎專欄


就是扯淡。

買他的手機電視,通通給你綁定全家桶,樂視視頻啊,樂視體育,樂視商城,樂視直播,關鍵是還不能卸載,

樂視的邏輯是,我手機電視做這麼好,賣這麼便宜給妳內置點軟體咋了?!

確實沒咋了,不能卸載我也不能說啥,但關鍵是你放在首頁,連刪除圖標都不讓。。。

還有輸入法,我寧願妳賣貴一點,也比從輸入法公司拿錢內置好。

你丫給我內置好幾個輸入法還都不能卸載。。我就日了狗了。


這句話你能聽懂么:

沒事走兩步,走兩步。


大家說樂視模式是扯淡的,坦白講應該是很少用樂視的產品,頂多上上樂視網,但光上樂視網是不容易體驗不到樂視整個生態的(我們暫且就叫它這套模式為生態),不過也不怪大家,一是怪樂視的產品量級還不夠,受眾還太少;二是樂視的服務離它所宣揚的生態還差很大距離,讓用戶感受不到;三是這他媽詞造的確實比較晦澀,生態化反,不接地氣不夠通俗易懂,用戶理解體會不了,所以給人一種大忽悠的感覺,四是樂視互聯網營銷的特點,在現在這個大家習以為常的時代,大家的印象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樂視所謂的生態其實就是以內容為主線,串聯所有和內容(主要是視頻,也包括音樂,直播)有關係的可能的周邊場景(比如買個電影票,看個演唱會直播,給孩子看點網上教育視頻了),但是傳統上這些不同的場景是割裂的,不同的公司負責不同的消費點,但用戶的應用場景有時候是連貫的,舉個例子,比如你在網上看《泰坦尼克號》忽然想到最近萊昂納多的《盜夢空間》上映了,想買張電影票,你只能關掉視頻,找個電影票軟體去買個電影票,這樣就割裂了用戶的體驗,但如果這時候視頻提供方可以直接在某個位置給出你相關的電影票,你的體驗就會和你的想法同步,體驗很完整。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們平常都是這麼做的並沒有覺得體驗不好呀,你沒覺得體驗不好是因為沒有更好的服務出現,試想下蘋果手機出現之前大家用手機打電話發簡訊,用電腦上網,沒覺得彆扭呀,現在如果你拿著手機想搜個東西必須去電腦上搜,你才會覺得奇怪吧。

上面就是本人對樂視生態模式的理解了,其實這個模式完全就是受蘋果成功的啟發,蘋果在硬體上垂直整合(就是什麼東西都自己來,或者自己開發,或者自己控制開發)創造了蘋果獨一無二的體驗。割裂的東西產生很強的聯繫是很難的,這裡面有太多阻礙,但如果你能同時把控他們,那想讓他們產生什麼關係就產生什麼關係,當然前提是符合用戶需求的關係。其實BAT做的也都是這些事情,阿里巴巴控制各種可能的買東西入口,說到底就是佔據你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樂視現階段有一個很大的劣勢就是:內容或者說視頻的想像力空間還太小,大家只是看個電視劇,電影,商業模式還不成熟所以各大視頻網站都是虧損的,都得找乾爹,不像阿里巴巴的業務那可是實打實的錢呀,所以現在阿里巴巴風頭最猛。

樂視發展電視,手機都是基於上面這個出發點,終端只是和用戶發生聯繫的入口,有了入口就能在很多其他方面和用戶關聯,所以這是一條生態鏈,用戶一旦通過其中一個節點接入這個鏈條,生態鏈就可以在內部節點將用戶相互轉化(說的有點晦澀了),樂視發展汽車,在我看來有幾個促使因素,一是2012年樂視用互聯網營銷打法(沒法說誰抄誰的了)推出智能電視,結果竟然順利拿下互聯網電視No1的位置,樂視嘗到了甜頭。二是特斯拉的爆火讓樂視看到了電動車和基於電動車的互聯網改造在中國的市場。三是樂視看到了電動車可能在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這個可以類比為什麼歐美的互聯網金融,電商等沒有中國的發達,這是因為人家本身的金融,商業基礎設施足夠完善,沒有給互聯網提供顛覆的機會,同樣,中國的汽車市場坦白講依然很落後,大部分家庭依然沒有汽車,而隨著環境惡化和人們收入增加,在電動車上實現彎道超車是可能的。但是樂視做超級汽車有點衝動決策的樣子,因為它已經偏離了樂視內容這條主線,說實話汽車上視頻消費的場景並不是很合理化。

樂視模式的弊端:

1.生態鏈的打造需要大規模燒錢,佔據各個入口,樂視的資金鏈一旦斷裂,就會發生雪崩效應

2.樂視不管是樂視網還是電視(在整個電視行業),手機都未能做到行業No1,也就是沒有一個大規模用戶入口,生態鏈效應大打折扣,但好在樂視各個方向發展勢頭都不錯,現在看樂視電視是唯一一個可能實現突破的領域。

3.生態鏈的價值必須要通過優質的服務來體現出來,就像蘋果,如果只是簡單堆砌出生態鏈,但服務質量並不友好,一切都是枉然

4. 內容商業模式的局限性,視頻如何聯繫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個很大難題

補充下樂視的貢獻:

版權意識,樂視是國內最早版權正規化的視頻網站,早在2006年左右樂視當時通過極低的價格購進大量影視劇版權,到現在樂視網很大的收入來源都是來自向其他視頻網站比如優酷,愛奇藝的版權分銷,這也是樂視網為什麼不是行業老大但是視頻收入卻是No1的原因(其他主要網站都是虧損狀態),版權保護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從這裡也能看出樂視的眼光看的挺遠。


其實「生態」這兩個字是樂視對未來的構想,現在可能還沒有真正實現。這就相當於互聯網思想這個詞,但是當時的中華酷聯,沒有一個跟進,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自以為是,沒有一家同一這個觀點,但是隨著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大潮的到來,這個廠家都是傻了眼,發現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時候想實現彎道超車已經很難了,尤其是整個公司上下觀點落戶,轉移戰場速度慢,每部慣性太大。

作為用戶或者說是外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更慢了,玩玩都有由上游公司消化沉澱後,才能傳遞給用戶,用戶在從雜音中成長,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往往不看好的項目,到最後又成功了。所以用戶不理解公司理念不奇怪,大招還在後面。但是余大嘴說小米未來會倒閉,現在不也活著好好的。但是產品問題上層就會重視,現在對於樂視「偽生態」吐槽的人,還只是冷眼看世界,這並不是給樂視捧臭腳,而是說那些只知道往死里吐槽的人應該是悲觀主義者吧,還好世界還很美好。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能感覺扯淡,說明你不傻。


這麼大個公司連個app都做不好


樂視不就是出了電視和手機么?為毛就說自己是生態了?真正的「生態」請參考蘋果,iPhone , Mac , Apple TV , iTunes


樂視的宣傳文章很多,每篇都充滿張狂氣息,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嘲諷。我感覺樂視的所謂生態系統,本質也屬於軟體+硬體+服務的範疇。在軟體方面,直接使用開源的安卓系統;在硬體方面,與硬體廠家合作生產(例如手機、電視、汽車等);在服務方面,整合視頻、電影、體育等。總體感覺,樂視是個資源整合公司,核心內容只有樂視體育、樂視視頻、電影。資源整合沒有錯,但是力量太分散了,又如何出精品呢?最終消費者只認精品,無論硬體、軟體還是服務。


有一說一,這種所謂的生態,和當年bat系喜歡出各種防守類產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簡單點來說,就是給人:「我什麼都有,你什麼都可以用我的,因為都是我的,所以一體化服務很好」這種感覺。(個人更喜歡用錯覺來評價)

想想當年的朋友網,來往,有啊之流,和現在的樂視所做的相比,除了硬體軟體之間的差距,別的都很相近。

於是乎,個人認為:互聯網界的生物圈二號,試圖把你框死在裡面生活

ps:上面那些搬大段文字的兄弟,能精簡一下么,這麼長還不好好排版誰要看這些沒營養的。幾句話解釋不出來,我就覺得你是瞎扯淡

ps2:我就是不喜歡那個姓賈的(╯‵□′)╯︵┴─┴


坐在樂視汽車上,用樂視手機打開樂視電視,看樂視視頻,吃樂事薯片,這不是生態什麼是生態。


模式就是:「用賠本的硬體產品促銷打包銷售會員費」。

其財務實質是「充會員年費,可買到超低價電視、送手機」,但在消費者看來是「買超值電視機,免會員年費」。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