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證券公司研究員或分析師頻頻被市場打臉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面對中國賭場一樣的股票市場,股指暴漲暴跌,常常走出和分析師預測的不一樣的走勢,面對這種情況,身為研究員或分析師的你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
你以為是打臉,其實人家是為了自己進貨或出貨,在利益面前,臉能幹啥,要是讓我賺一個億,別說打臉,吃屎我都笑著吃下去,利益的力量超乎想像,能讓人瘋狂的除了利益還有啥?一個能讓人瘋狂的東西還在乎面子
同 不是分析師也不是研究員
那是因為你沒有深刻理解賣方報告的每一句話,你真的理解每一個詞背後的意思了么?
靜待/有待/尚待我覺得沒戲了,但不好意思直說
且待
我覺得沒戲,但有怕他突然有戲了可期
我覺得有戲,但又怕他突然沒戲了基本符合預期
誤差30%以內略超預期
誤差30%-100%大幅超預期
饒了我吧,別回去找我當時的預期是多少了...
如我們之前所預期
適用於對任何情況的評論拐點
不景氣的時候的專用詞短看XX,長看XX
總有一個是靠譜的吧廣闊/可觀
聽說很大很大,但是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大XXX對本報告亦有貢獻
就是他寫的,有問題找他
我們認為
錯了可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值得關注
應該買或者賣,但是我也不知道是該買還是該賣有待確認
我很迷茫上升/下降趨勢確認
我翻多/翻空翻晚了股價回歸理性
跌的只剩褲衩了
估值優勢凸顯
褲衩沒了以上為網路端子(出處真的不清楚),純屬娛樂,大家不必當真
賣方的報告本身就不是你投資的直接依據,不能代替你思考,只是提供了你一些信息的來源,根據這些信息,再經過一些推理,再得出結論,屬於你自己的結論。賣方報告的結論重要麼?我感覺不重要,我們需要的是其中的數據和邏輯,宏觀經濟數據、行業信息、公司業務的增長預期,還有就是 P/E P/B。
所以我感覺不存在打不打他們自己的臉的問題。
其實是人家分析師的手在那放著,你把臉湊不湊上去的事。
好想當一個分析師啊~其實,只是單純的分析結論被市場打臉真心不算什麼比如投顧,熊市裡東家要發基金,每個人頭都下了任務必須忽悠多少百萬多少千萬的資金申購,不然扣獎金甚至滾蛋。於是昧著良心的吹捧,然後被市場打臉。好不容易培養維護來的土豪客戶血淋淋的幾十萬沒了
再比如研究員,東家的自營部要出貨找接盤俠,於是經紀部的報告就把這票吹到天上去強烈看多買入什麼的,然後成功忽悠到自家經紀業務的客戶接盤
這些才叫難受至於跟黑庄大戶上市公司勾結什麼的,我自己買股票也碰到過,看似被市場打臉,其實悶聲發大財私底下利益勾結賺的就是散戶們人傻錢多抬轎子。當然這就屬於生兒子沒屁眼兒了。對!當年在獅頭股份ST前一天還在出研報強烈推薦的券商分析師們,我說的就是你們。兒子有屁眼兒嗎?不然躺著賺錢的工作我幹嘛辭我就一句話,賣方的分析報告對大部分想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人來說都是負價值,不如不看分析師不是交易員,他們只是給交易員決策者提供思路與可能性
很多分析的東西散戶看是一回事,落實到交易上是另一回事,只是散戶不懂,以為預測錯了就沒面子實際上很多高手在散戶眼裡是錯誤頻頻的,很多散戶對市場的看法談起來不亞於專業分析師,看起來就好像絕世高手一樣。但是實際操作就反過來了,高手很多時候說的錯了,但是說錯不代表做錯,交易最關鍵的地方一定是自己最有把握的。散戶則相反,成天預測大盤,甚至以預測到今天跳水不破xx點,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曾經我也能做到預測大盤很牛逼的程度呢),股票上的交易呢,呵呵。@姜運亞Jonathan 說的很對,賣方研究主要是給買方提供觀點,當然邏輯要清晰,要有理有據, 買方的工作是綜合各家賣方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判斷,然後去做投資決定。
賣方的結論的對錯並不重要,如果對了自然更好(用一百字的短評幹掉公司10億歐市值我會隨便告訴你嗎),賺到錢的客戶會記住你,以後推票就容易了。如果錯了(兩天後股票又漲回20億你相信嗎),那鴨梨的確是巨大的,這時候要做的是想明白為什麼會錯,是基本面看錯,是短期的利好,還是市場有波動,把邏輯理清楚,再告訴客戶,是我錯了,錯在哪裡,只要基本面沒錯,客戶也不會怪罪(只要能有51%的機會對,我還待在賣方作甚)孫子兵法懂嗎
不是分析師也不是研究員。題主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他們是故意的。
請把《證券投資分析》翻到最後一章,看看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分別是做什麼的再來提問
不習慣打臉怎麼做分析師。
分析是一回事,交易是另外一回事。分析師被頻繁打臉並不降低分析師的價值,他們幫交易員簡化了市場。從數千隻股票簡化為幾隻股票。我怎麼想起電競毒奶來了。。。。。。。。
分析師不用承擔交易風險,交易員要自己承擔交易風險,所以分析師關注未來行情變化,交易員關注對風險的控制,
多年來,各路都在「審判分析師」,並系統梳理了眾多賣方分析師對股價的預測成敗記錄,這無疑是樸素和可以理解的做法,也折射了社會大眾對投資受損的困惑,以及對分析師群體薪高而言亂的憤怒。但如前所言,這樣的標準是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無法達到的標準,也未必是合理和現實地評判分析師價值的標準。
中國賣方分析師行業的出現和成長,是依託在以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快速崛起的基礎上。對於一般的公眾來說,90年代的股評家和現在的分析師似乎是同一伙人,畢竟這些人每天都在媒體上口水橫飛、剖析大勢、預測股價。但以我之見,股評家與分析師之間並無師承關係,這兩伙人之間缺乏基本的相互認同,甚至互相也看不起對方。站在分析師的角度看,股評家屬於算命先生,分析師屬於謀士;股評家看重短線預測,以技術分析為依據;分析師立足於中長線判斷,以基本面分析為指南。
價值投資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立足於發現並買入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一直持有直到其價格回到合理水平;其基本信仰是股票價格在短期內由於各種原因可以嚴重偏離基本面,但市場遲早會自我修正,股票價格從長期來看要反映基本面。 這樣,投資過程在原理上包括兩個步驟:一個是弄清楚基本面,例如經濟走向、行業政策、公司前景,並體現為盈利及其趨勢的動態等諸多指標的預測;二是弄清楚公司股票是否存在低估,當前是否存在恰當的、促使股價修正的催化劑。
賣方分析師到底是在「研究公司」、還是在「研究股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賣方分析師是負責研究公司的;研究股票的工作交給買方投資人來做。基於此,當時甚至要求分析師在電腦上刪除行情系統,不理會股價的漲跌,埋頭研究公司和行業的情況,並提出三個判斷分析師研究報告質量的標準,即「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細緻?看法和判斷是否具有獨創性?」
曾經十多年前,由於宏觀經濟周期性的原因,以及基金行業方浮海而來,價值投資的理念大獲成功,盛極一時。以此為契機,專註於分析基本面的賣方研究業務也早鶯鳴樹。許多人同意,當時的賣方分析師總體上確實撰寫了不少有創見、有深度、有啟發的研究報告。如果以當時的行業情況作為標杆,過去十幾年中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發生著兩個重大而持續的系統性變化:一是研究報告的質量一降再降,以至於捕風捉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市場批評詬病日多;二是研究服務的方式爭奇鬥豔,以至於花樣百出、競騷弄巧、耍嗲賣獃,甚至出賣「色相」、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如此持續和全面的行業變化當非起源於一家機構或少數幾個分析師的微觀原因。
造成這一巨變的宏觀原因,個人認為,應該是外來理念本土化過程中的適應和掙扎。巴菲特被公推為價值投資理念的化身,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頂禮膜拜;但他也公開地認為短期股價波動難以預測。一言以蔽之,以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關鍵之一是時間維度,價格只有在長期內才會向價值回歸。 從操作上看,長期有多長呢?這方面沒有權威和公認的說法,我個人認為,保守地看,不會少於一年。
但中國投資者評判股票買賣成敗的時間尺度通常有多久呢?個人感覺六個月到一年(除非深度套牢)。這形成了專業(機構)投資管理人三月一排名、一年一大考的行業規則和文化;並波及到保險公司等本來著眼長期的專業機構(這是由於基金管理人可以來迴流動)。
問題隨之而生:既然投資者貪急功、好近利,基金管理人就被迫在三到六個月的比拼中爭長短,在一年一大考的排名中決生死。但基本面研究又無法為如此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於是行業被迫改變,其基本方向是價值投資的衰落和趨勢投資的興起。
這好比本來是練馬拉松的長跑運動員,一下子被要求參加百米賽跑,從比耐力變為拼速度,這對正在興起的資產管理行業而言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挑戰和轉型。在體育領域,短跑冠軍很少人能夠贏得長跑比賽,在投資領域情況大約類似。有時投資人短期業績居前,則飄飄然,殊不知,其間運氣成分極大,豈可全歸於人力之功?終極的問題是,投資活動本來應該是長跑比賽;用練短道速跑的方式來應對無疑是旁門左道之路,這一事實業內人所共知,但沒有人能夠改變。
這一巨變對行業影響重大,它迫使賣方分析師從「研究公司」轉變到「研究股票」,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密切關注股價變化的動量和催化劑,迫使賣方分析師開始絞盡腦汁去尋找短線的投資機會。用行業內部人的話來說,就是「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In the short run the stock market behaves like a voting machine, but in the long term it acts like a weighing machine.
Benjamin Graham
技術分析理論的本質是在分析股票的交易在過去發生了什麼,以及正在發生什麼,而不涉及將要發生什麼。技術分析的目標是尋找到過去和現在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就有大幾率上漲的股票,但完全不排除有一定幾率會下跌的可能,所以說不上打臉。
價值投資理論的本質是在研究股票的內在價值是什麼,而不涉及你能以什麼價格在什麼時間買入或賣出。價值投資的目標是尋找到價格和內在價值存在偏差的股票,並等待價格回歸內在價值,但回歸所需要的時間價值投資並不做判斷,所以也說不上打臉。
除了上述兩種分析師,預言具體時間一定能達到具體回報率的都是騙子,不是分析師,也說不上分析師被打臉。作為買方分析師,在參考賣方分析師的報告時注重的是邏輯及對公司業務的梳理而不是最終結論。畢竟每個買方分析師覆蓋的行業和公司要比賣方大的多,對單個公司的了解程度也比不上賣方分析師 。
國內的券商分析被國內主題投資帶歪了,水平慘不忍睹。
分析靠的不是水平,是運氣,是天賦,問問自己天賦里是否點了預測的技能,沒點你把統計學,數學學遍你也預測不到50%概率
就像數浪一樣,千人千種數法,贏家怎麼放屁都是經典,輸家再怎麼引經據典也是放屁,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