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奇談,曉說等系列節目的火爆是否說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普遍偏低?

恰恰相反,這類節目火爆說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在提升。雖然有文化快餐的嫌疑,但這類節目比起各種綜藝選秀,作秀,闖關節目,高到不知道那裡去了。


柴靜出《穹頂之下》,一堆人罵她嘩眾取寵。

高曉松出《曉說》,一堆人罵他淺薄胡扯。

在知乎,至於其他龍應台啊,羅振宇之類的,不知道還有哪個不被噴的?

世界很大,唯獨不缺你們這些舉世皆醉唯我獨醒的精英呢。


還不是對手襯托的好,要不題主推薦幾個更好的節目吧


總比看一堆藝人做遊戲有意思


不邀請自來。

節目火爆,高講的東西漏洞多,還不是迎合市場的需求。說白了就是普羅大眾愛看什麼他講什麼,人又不傻,講點高深的內容上不去收視率那怎麼行。各位黑哥們要知道啊他是在做節目啊。

有人說他沒經歷大起大落和挫折,像這樣的歷史名人多了去了,這不是理由。

記得上次看了萬萬沒想到裡面的一期,王大鎚想當歌手,但是家庭美滿,在娛樂公司老闆的要求下,父親跳樓,母親和他斷絕關係,女朋友故意綠他,終於獲得當一名歌手的機會了。

不要提節目低俗什麼的,曉說也好,萬萬沒想到也好,格物致知,自然能夠獲益。況且曉說和高曉松都還不錯。

至於真正的沒營養的節目,只是幾張臉和老套低俗的生離死別構造的故事。千萬不要再拿個人經歷或是大起大落說事啦,電視劇看多了,文學作品只停留在初高中語文教材的人就喜歡這麼說,嗯,對,經歷挫折才能早就好的作品。

有槽繼補,未完待續。


別鬧,高老師說了好多不該說的話,揭露了歷史背後的陰影,這些內容,你在官方的書籍里能看到嗎?


不偏低,火爆說明大家還是對這些感興趣,好事


說實話我並不覺得自己拿曉說下飯比你們拿老乾媽下飯要low逼多少。


我會一直看


如果沒有這樣的節目,那麼被你們這些"大牛"認為是"常識"的東西,可能還塵封在海底,顯有人問津,而今天之前它提供了一個門檻,讓大部分人有機會先走進來,至於討論知識精確度的問題,那是第二步的事。。

關於這個問題在許知遠採訪馬東的視頻里,馬東已經回答過了


說明民眾思考能力偏低,不喜歡看經典,反而喜歡看別人講的東西,別人講的比較快吧,自己不用費腦子去思考,去理解。


高曉松從未說過他是"學院派"的人物,並且在節目開前他也會說,以下所講內容是自己的想法。他更像是一個白衣飄飄有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不是商人,也不是鑽研某類學術一定要探究真相的人。

《曉說》這類節目的大火,說明國民素質和文化思想水平的進步,大家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提升自己得思想境界,不再只為吃飽穿暖謀生。也可以理解為國民生活越來越來好,因為只有先解決了謀生的問題,才會考慮思想境界。總比看跑男,親愛的客棧這類消費明星和消費粉絲的節目好太多。

大多數有想法和思考能力的人選擇看這個節目,也是會去其槽粕,取之精華,適度合理的提取營養,而把高曉松的節目中所講述的事情都當做真相的人,很有可能是"腦殘粉"。就像來知乎尋找答案,結果把每個答主的答案都當真理。


也有可能是實在看不下去真人秀


不自己讀書,不自己去研究,大部分知識都是視頻節目和知乎里別人嚼爛了吐出來的東西,這才是國民整體思考能力和文化水平低下的體現。當然,有更多的人是壓根兒不思考,也沒有文化的。高曉松至少讓更多的人腦子稍稍動了起來,他只是一個分享自己見解的普通人而已,有啥好批判的。


我覺得這要看你把這檔節目放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如果是想要學東西,它肯定不如正兒八經的歷史或人文節目,你要通過它學習,那一定不如通過正規渠道得到的信息。但是比如說我,就只是吃飯和沒事的時候看,如果不看這個我就去看明星大偵探了,那麼這樣的情況下,這個節目就能給我一個獲得更多知識和思考的途徑。

舉個例子,國家寶藏火,它火併不是因為專業和正確,而是因為它有趣,諸如此類的娛樂節目的競爭對象並不一定是專業性的紀錄片,而是其他純粹娛樂(比如說真人秀啊,肥皂劇啊)的節目。

我覺得題主也沒有必要一定脫坑,它並不是給你一個絕對正確的觀點來指導你,而是一個分享和閑聊,給你一個了解其他東西的切入點的娛樂節目。把它當聖旨是錯誤的,但把它當遊戲和休閑就很棒啊。


可以這麼說。問題是哪國老百姓思考水平也不高啊。就適合這樣的作品。高水平的人都去看專業論文去了。不是做研究的,專業論文誰喜歡看?


其實用兩個讀書的方法可以大致概括一下知識類脫口秀的作用。

韓愈的」提要勾玄」

韓愈在《進學解》中指出,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

我們在面對一個陌生領域時,通常會把自己感興趣的、有助於豐富個人框架結構的東西納入自己的知識版圖。這是一個篩選信息的過程。

簡言之,就是把書讀」薄」。

蘇軾的」八面受敵」

蘇軾在《寓簡》中作了介紹,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讀,但得其所求者耳。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迹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愚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這是一個精準選擇信息並對其進行深加工的過程。簡言之就是把書讀」厚」。

還是舉個栗子好了(我這人就是愛先擺譜兒)

我記得曉說以前有一期講外國流行音樂。

那時候我聽country只知道Taylor,後來才知道原來唱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的是Denver、唱sound of silence的是Paul Simon。然後那段時間,就無限循環二位大佬的歌兒。

知識類脫口秀就是一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切口。我們如何對待,全憑個人判斷。

不過題主提出的一個問題確實值得思考,淺顯化閱讀。

信息社會,信息的體量太大、更新速度太快,讓有點兒求知心的我們太茫然、太無措,就像羅振宇講的知識焦慮。資本抓住用戶的這個痛點,實打實得美滋滋了一波。以前書皮學(book cover study,英語很好的體現了其中的內涵)哪有如今猖獗。

再說了,給佛系青年留條路吧。


開車時候聽聽高曉松嘚不鍀變成了缺乏教育沒文化。你一定是快手和今日頭條的托。


大哥,高曉松是用生命在啟蒙運動啊!!!當代盧梭啊


每年閱讀書籍的人越來越少是說明了國民文化水平提高了嗎?


偏低,所以我同事認為我說拿曉說當坑王駕到聽是在裝B。這個和有人認為用x是裝B是一個意思。


可以聽,能聽懂,能思辨。

這是看談話節目的一個過程,然而,大多數人都停留在可以聽的狀態,再然而,這個節目更多數人不喜歡聽,也就是不聽的狀態。

任重道遠吧。


有點那意思,一個普通的節目,被當成是一個高級節目,足以說明大眾素質是什麼樣的

但是,這節目又是在一眾垃圾節目當中還算有趣有愛的。

在中國的大環境下,不用貶低這個節目,如果這種素質的節目多了,那就到了及格線了。

中國最好的電視節目,在我心中,惟鏘鏘三人行,沒有之一。


思考不存在 高和低之分,同樣一件事得出的結論就是不同的

我尤其反對所謂 正確的結論,思想沒有正確與否

洗腦有


推薦閱讀:

「基甸聊天」目錄(全集)
如何評價Russell Peters?
你現在是主持人,在主持的晚會上,有一個人公開頂撞你,使你難堪,你該怎麼辦?說明你的實際步驟和方法。
從創作方法後表演風格看國外的脫口秀/單口喜劇有流派之分么?

TAG:脫口秀 | 高曉松 | 曉說 | 曉松奇談綜藝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