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松奇談,曉說等系列節目的火爆是否說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普遍偏低?
第一次編輯問題:
首先,我曾是一個高曉松老師的粉絲,也曾羨慕其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曉說和曉松奇談也看了很多。說是高老師的腦殘粉也不為過。這個問題是我脫坑後對我自己反思。希望我們文明交流,不喜勿噴。相較於國內大部分脫口秀節目來說,這確實是一檔不錯的節目。但是也僅僅是不錯而已。高老師在講歷史的時候,主觀臆斷的成分太多,錯誤的內容也不少(估計讀書時間太長有忘記),沒有對任何一段歷史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就僅僅靠片面讀別人現成的歷史書,就得出結論。再說美國政治,我感覺高老師說的美國政治和美國社會問題都也是很片面的。把美國已經見怪不怪的問題拿過來說一下。(打個比方,就相當於一個北京節目說今天北京有霧霾一樣。),還有聽高老師講話就是一種典型的美國社會的精英思維,但是這種思維也不是真正的美國土著的那種思維,是作為一個移民想要儘快融入美國社會而強迫自己形成的美國思維。我覺得曉松奇談,邏輯思維等節目的火爆恰反應了一種國內的快餐思維,許多人,包括我,都想通過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果。沒人願意花上兩天的時間去閱讀一些歷史,政治,社會方面的書籍。而是想依賴於這些節目來提高自己的見識。當然,我們國家也在發展,我們的國民也在進步,但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獨立的思維方式是體現國民能力很重要的體現,而不僅僅局限於學歷。
瀉藥。
利益相關:一集未落地看了《曉說》和《曉松奇談》,還購買了《矮大緊指北》。
所以,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偏低,哈哈,就是這麼自信。
好了,認真答題。
因為我周圍看過高曉鬆脫口秀的人並不多,我不太確定節目是否真的火爆,所以隨手去優酷看了一下。
雖然和前5個綜藝節目相比,播放指數有倍數的差距,但居然超過《爸爸去哪兒第五季》倒是我沒預料到的。因為在我的朋友圈裡,這節目的相關內容出現度還高了好多(目測暴露了年紀)。
而單集的觀看數量,與差不多時間上線的《圓桌武俠派》相比還略遜一籌,請來電影界的大咖似乎對節目的關注度沒有太大幫助。這也讓我確定之前自己的一個感受:高曉松就是一話癆,自己聊可以,讓人聊天的功力略欠缺,這點跟隔壁竇文濤是有差距的。
(岔開說兩句,《圓桌武俠派》這兩期並沒有請大明星,除了鐵打的馬家輝馬未都,徐皓峰,六神磊磊,甚至方文山,都談不上吸引眼球,本季開播成績不錯,不知道有沒有《鏘鏘三人行》收了節目的影響力。)
綜上,也許剛開播時《曉說》《曉松奇談》可算火爆,現在也只能算有一定關注度的聊天節目,在同類型節目中也已經並不能說穩居榜首。
做了小小的偽數據分析,再來正式回答:我確實不覺得說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普遍偏低。
初讀題面,似乎有題主以」高曉松水平並不高「為前提的感受,略顯文化優越感。也許是我臆斷了題主的意思。
如零無忌同學所說,高曉松是長在學術界混在文化圈,四中清華求學,廿時多已成名,遊歷各國,識得名人無數,知識面和閱歷還都有的。
像我這樣出生普通,成長也普通的人,願意聽他講話,時常真的如聽故事一般,基本就是圖一樂。有時吸收一些快餐式的信息和知識,覺得並無不妥。有時認為他講的不對或觀點有失偏頗,也會吐槽一下。因此就被考量了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總有點冤枉。
就我個人而言,能好幾年看高曉松的節目,主要因為:
1,從大航海時代到朝鮮戰爭,從好萊塢遊說到義士名妓,他真的什麼都能說……而我也是那種對什麼都有興趣了解的「半瓶醋」風格。
2. 他知道自己有臭顯擺、話癆、不接地氣的毛病,常在節目里反思,儘管還是屢教不改。
3. 語言是很神奇的,同一件事講出來,可以冷場也可以暖場,高曉松講大概能起到後者的作用。
4. 他有好奇心,對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有興趣了解,不常有老男人傳道授業解惑的姿態。
說句可能也有點文化優越感嫌疑的話,目前我還在看的所有電視網路節目,也就《曉說》《圓桌派》,還有溫故而知新的往期《鏘鏘三人行》和《康熙來了》。
我覺得,無論什麼節目,首先要說人話,然後要有邏輯。如果還能有點有趣和信息量,就齊活了。
問題是,這樣的節目都不多。
我就問,現在站在矮大緊這個階層的人,有誰可以向大眾普惠免費分享見聞和思想感悟?
政府高官?商界大亨?你的愛豆?
知乎上聽個所謂的「知乎大V」開個Live閑聊個異國見聞或職業規劃,各種不知所云和不方便透漏,這樣還得交一筆智商稅。
作為一個真正有資源有影響力有見聞有思想有內涵的人,他花自己的時間,向大眾傳授自己的見聞和感悟,並不收你一分錢,你還在希求什麼?
「說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普遍偏低」?喜歡看就說明能力偏低?不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個詞,我感覺題主也不算高啊。
只想聽沒有個人主觀意志的東西,你去看歷史書啊,去看各國圖片啊,去看新聞聯播啊,看曉松奇談就是去看他個人的感悟和歷程,就是要點不一樣啊。
我是十分感激矮大緊的分享的。比如他的很多期的美國加拿大見聞,對我現在準備的留學選校就有很大的影響。瀉藥。高的人生幾乎沒有經歷過挫折,更談不上悲苦和凄涼,他從出生就在大世家,之後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揚,到現在更是功成名就。他自己說他到不了偉大藝術家的高度,因為他一直在金字塔的頂層生活,從來沒有體會過梵高這樣的人生階段,無論在他的音樂、電影抑或小說裡面都讓人感受不到深刻的哲學,他的脫口秀節目更多的只是向大家展示他比常人多得多的所見所聞,他知識儲備豐富,閱歷深,博大而不深刻,所以他達不到哲學家的高度。人們都愛聽故事,愛聽自己不知道的見聞,這都很正常,但並不代表國人不會思考,現在的同胞缺乏的是像矮大緊一樣站在高處飽覽整個世界。
快手的火爆才代表國民素質普遍低
先回答問題,我還沒見過哪個國家的國民文化,思想水平高的,最為辯證的國家,願意思考的人也不會超過兩成,但中國這個比例肯定更加低得多。
關於高曉松的節目,這麼和你說吧,人文歷史類的節目,分成三種。
1. 滿嘴跑火車,十之八九道聽途說的節目。
代表:台灣娛樂節目,關鍵時刻。
這類節目完全不能信,但是節目定位就是娛樂節目,但難免有觀眾當真。
這類節目會坑到一部分聽眾,比較惡劣,我對其娛樂性持正面態度,對其宣傳不實信息持負面態度,個人只有在做菜的時候當評書聽。
2. 大多數內容真實考據,但因為立場和受眾的問題,只選擇有利於其立場的內容。
代表:nhk,bbc,cctv紀錄片。
nhk紀錄片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千禧年後,日本攝製組來北京取景,仍舊希望拍到他們心裡的,80年代的自行車洪流。可惜當時汽車已然是多數,於是攝製組很巧妙的選擇了一個角度,讓鏡頭只拍到自行車流為主的非機動車道。這樣一來,日本的觀眾心裡便仍然自在無比:這果然還是那個中國,收視率也有了保障。
你說日本人取景是不真實的么?當然是真實的長安街,但是你能從這些紀錄片中完整的了解你想要了解的長安街么?我想不太可能。
這類節目,每一個都是一塊閃閃發光的拼圖,每一塊都帶著自己獨特的信息,你把拼圖小心翼翼地拼在一起,就會無限接近事實。
這類節目值得收看,但不適合三觀沒有成型的人收看,不然就會孕育出類似現在日本社會的偏右氣氛,當然,這也是nhk所希望的。
3. 儘可能還原事實,但偏個人風格的節目。
代表:曉說,曉松奇談,陳文茜的系列節目。
毋庸置疑的,我第一次看到曉說節目是驚艷的,不僅是因為它是一檔相當不錯的中文脫口秀,還在於它的尺度在現今社會環境下是很大的。
高曉松這兩檔節目有著相當的娛樂性,互動模式也非常的接地氣,並且能夠還原相當的人文歷史事實,當然高曉松並不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備課的時候難免選到錯誤信息,而個人風格的節目,又容易代入個人情感,所以信息本身就有誤的時候,以此抒發的情感,嗯,顯得很low。
此外,每當聽到他重錄的「高句麗」,都不禁莞爾。
這類節目的觀眾,應該是有辯證思維能力,習慣於兼聽則明的人,曉說的受眾顯然不普遍具有這樣的能力。
然而不管怎麼樣,對於大多數的民眾而言,他們更願意收看這類脫口秀,而不是一本正經的紀錄片。
最後,我之所以欣賞高曉松的節目,歸根結底是友商是cctv,陳魯豫,周立波。
看這些,那我還不如。。
搶答。
不造什麼時候開始,網上颳起了一陣「嘲笑高曉松」的風氣,似乎這樣就能顯示他們的博學多才,呵呵。
《曉說》是綜藝節目,雖然是文化類,但是高曉松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學院派,他節目里多次說過,他想做的是自由知識分子,想做門客。
既然是綜藝類節目,所以也沒必要去按照老學究那一套去討論問題,觀眾看的也就是個綜藝節目,所以,並不指望靠著這個寫論文。
個人認為,我周圍愛看《曉說》類型節目的還算是朋友圈裡文化水平較高者,畢竟真的對文化、對思考不感興趣的那一部分人,才不會去看《曉說》,他們大概更喜歡看跑男、看極限挑戰這種綜藝吧。
我看高曉松的節目作為休閑,這不妨礙我也自己去讀書了解更多文化。高曉松節目里有口誤和知識盲點,這不代表他一知半解,畢竟沒人全能。足夠自信的人才不怕出錯,而不是每說一句話都擔心出錯。
作為一個理工科從業人員或學生,時間上並不允許投入很多來進行人文知識的研究。我承認這是快餐文化,但是其實仔細想想,你從小到大學的數學公式你都每個從頭到尾推導了嗎?你看了幾何原本怎麼證明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了嗎?更別說相對論你也許只記得尺縮鐘慢但也可以和別人吹噓學過相對論是不?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面面俱到的專家,我在閑暇之餘可以看個歷史文化世界觀脫口秀,總比看著綜藝傻笑強吧?圖個樂兒,別較真兒。
偏低什麼啊。能聽、能聽懂曉松系列的人要是多了,得說明國民素質高才對。你就聽聽電台那些節目,基本沒有含金量。那是大眾在聽的。無腦電視節目和一些流量明星的受歡迎是我覺得能聽曉松系列的都是高素質人才。
曉說的出現,恰恰說明社會轉型期價值觀的紛亂混雜,以及年輕人對於各種節目里販賣的價值觀的不屑。而這些電視節目和網路視頻,跟文化水平和思想沒有任何關係,不看書,不探討,不交流,不思考,光看個節目哪裡來的什麼文化思想。
《感動中國》:毫無保留的奉獻和逆來順受的忍耐
《國之重器》《大國崛起》:國家高於一切,個人需要犧牲
《今日說法》等時政新聞:事情鬧大了才好解決
《爸爸去哪兒》:家庭和孩子
《超女》《好聲音》:草根一夜成名
《非誠勿擾》:錢
《跑男》等綜藝:娛樂至死
小鮮肉電視劇:顏值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邏輯思維》:創業掙錢
《曉說》《曉松奇談》:自由
《奇葩說》:個人主義
年輕人最需要的是什麼:自由和個人主義。所以矮大緊很可能成為影響一代人價值觀的關鍵人物。
你是想用這個問題來證明你自己的超凡脫俗么?還證明你自己多麼的有文化?正如你自己所說你也曾經是高曉松的粉絲,那麼如果沒有高的節目來引導你去思考一些問題,你又怎麼會想到去了解這些知識呢?我承認高的知識並不那麼高深,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科普類的節目,就好像你拿起一本百科全書,上面東西很全面,但不一定多有深度,可你並不能說百科全書不是好東西,也更不能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我國正是你這樣的人太多,稍微感到自己懂點什麼就去踐踏他人,而不是把腦子用到正地,才導致國民科普程度普遍較低。我支持高曉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這個節目給大家一個科普類的知識,並引導了很多人去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我們應該始終抱著謙卑好學的心態去收取任何知識!而不是每天爭辯這些垃圾的話題,比如漢朝和羅馬誰厲害,元朝的領土有多大,假如沒有原子彈中國能戰勝日本么?這種垃圾問題感興趣的人,請你退出知乎。
我們嚮往那些我們沒去過的地方,比較說加拿大,以色列,美國,觀眾並不是文化水平低下,而是喜歡學習的,喜歡從另一角度去看待事物。
題主還是死守CCAV-1吧,別的頻道都是邪路……
高曉松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我不評價。
我今天就算算高曉松身上背的債。
1988年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
在清華大學讀書到1991年。
眾所周知,中國的學校教育是每年都有國家巨額的財政補貼的。
這個財政補貼的來源,是稅收,是中國工農的血汗錢。
這個教育補貼,是從小學的基礎教育,到大學的高等教育的全面的補貼。
2000年的時候,中國在平均每個大學生身上花費的教育財政補貼,是三萬多人民幣/年。
算算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補貼,按照通貨膨脹算算今天該值多少錢?
在高曉松的成長歷史里,他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票供時期。
中國是在九十年代初,才取消票供政策的。
所謂糧票,其實就是財政補貼給非農業戶口的人民的糧食價格,
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到糧食。
票供內容除了糧票,還有布票,也就是說當時買衣服,要用布票。
布票的意思也是一種財政補貼過價格的紡織品配額供給。
高曉松,
從小學到大學,完全都是花費中國人民血汗補貼過的教育經費讀書。
從小到成人,完全都是吃中國人民血汗補貼過的低價糧食長大。
從小到成人,完全都是穿中國人民血汗補貼過的低價衣物長大。
高曉松到現在,可為付出了這麼多血汗錢的中國人民,做出了多少的回報?
今天高曉松在中國靠忽悠人賺錢,拿著美國的身份,還說中國如何如何,清華大學如何如何。
這麼形容這種人呢?
對了,高曉松現在是美國國籍,但是還保留著中國的身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在高曉松拿到美國身份宣誓入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不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了,他現在中國,是非法打工,是一個典型的中美國資本集團吃兩頭的xx。
說的好像你的思想深度比他高一樣,高雖然書生的理想主義重了點,但人家好歹見多識廣,而且他是理工科的,邏輯能力很強。
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普遍偏低?
不用說明, 是。
不光是中國,放在哪兒都是這樣,有足夠文化水平和客觀辯證思考能力的人,永遠是少數。我自己也不屬於這部分少數。
有一陣子我自己看了幾本諸如《槍炮》、《人類簡史》、《動物莊園》、《局外人》的書之後,覺得自己牛X的不行了,假期回家就成天批判爸媽只知道抱著《讀者》、《意林》這種在知乎上風評很差的「快餐雜誌」。但是現在不這樣了。道理和我不贊成無腦貶損高曉松的節目一樣。
指望著聽高曉松的節目達到通曉歷史、辯證思考固然不現實,但是更多的人是沒有那個興趣、甚至沒有那個能力去看歷史書籍或者邏輯學書籍的。如果能讓我們當中的一小部分人,願意翻看一段我們感興趣的歷史,或者是能夠獲得多一種看問題的視角,這一點點的進步,就難能可貴了。
首先立論:矮大緊的《曉說》《曉松奇談》是不錯綜藝脫口秀節目。打發閑暇時光,下飯融洽氣氛都不錯。其次現階段僅我個人認為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偏低包括我個人在內。然後我想說這兩者沒有必然聯繫。看不看那兩款節目偏低能力這一社會現象都存在。所以刨除題主個人向睥睨這兩款節目的動機心理以外,題主的語言表達方式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如今的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是看了這兩款綜藝節目而暴露了偏低的程度)所以你的意思是不看這兩款節目就好了?故綜上所述:《曉松奇談》《曉說》在國內大火不能由此證明國民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偏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