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讓我覺得民智已開、中華復興指日可待,是這樣嗎?

相比於貼吧,天涯什麼的,這裡的有志、有識之士之多讓我佩服。


一看題主就是沒被邀請過的人,什麼天下奇葩毫無倫理道德淪喪令人髮指的題目都有,看邀請題,你會覺得你根本就是個答題的工具,難得找到一個能答的題目又發現只能談談雞湯,題目框子太大沒個幾年磨練題主根本不知道答主在說什麼。

基本上你會覺得知乎是個公主病、自戀狂、伸手黨的聚集地,要麼看題目就覺得對方是個找茬的,你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你的視角和有些人是不同的,你只看那麼幾個大牛,字字珠璣當然會有這種感覺,你試試有個一萬粉絲,保證你每個高票答案下面都有人罵你,你會發現我擦原來恐怖主義一直能苟延殘喘是這個原因。

你不懂,你沒紅過。


笑了,在這個時候問出這樣的問題,題主是鐵了心要找罵了。

就是這個你認為用戶民智已開、可以肩負復國重任的地方,最近剛剛發生了一場地震,地震中幾位有著高質量回答的用戶刪掉了所有回答,失望離開。

高質量的用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奉獻了很多「開民智」的回答。他們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和推崇,以及不滿和嫉恨。

低質量的用戶跳出來嘲諷誹謗,把別人的時間和精力扔在地上再用力跺兩腳,大喊著「反對,我就是不喜歡!」享受著沒有責任的言論自由,竟然也有人一擁而上表示贊同。

更不消說一些披著高質量外衣的低質量用戶,神神叨叨的幾句話,就忽悠得整個社區高潮迭起。

********

不管什麼時候,拿雞蛋和石頭碰,雞蛋都會受到傷害。所以保護雞蛋的方法就是站在雞蛋那一邊,它輸出營養,我們奉上敬意,不要讓它捲入與石頭的戰爭。

可是這些民智已開的人是如何對待雞蛋呢?

他們先拿小石頭去砸,砸痛了就悠悠說一句「我沒有惡意,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雞蛋。」

等到蛋殼有了裂縫,他們站在石頭那邊,嘲諷著說雞蛋你真脆弱,我還是你粉呢,失望。

直到有一天,他們都看到了一個人扔的小石頭,隊伍就分化出兩邊,一邊拿起大石頭去砸雞蛋,另一邊去指責那個眾目睽睽下扔小石頭的倒霉蛋。兩邊的人呀,叫囂叫囂。

最後,雞蛋碎了呀。

扔石頭的倒霉蛋成了唯一的罪人,大家多開心呀,好像自己從來沒有扔過小石頭一樣。

接下來,他們慢慢靠近下一個雞蛋,等著下一個倒霉蛋。

到最後,這裡會成為什麼樣子呢?

你覺得天涯沒有有識之士?零幾年的時候,天涯上面的人可個個都是寶貴的、有營養的、啟發民智的雞蛋呀!就這麼一陣陣喧囂過後,雞蛋都碎掉了,剩下一群又臭又硬的石頭在裡面打滾。那所謂已經開啟的民智,又隨著開民智者的離去而消失了。

太多太多人,就只是跟著別人吵嚷,連靜下心來分辨雞蛋和石頭的「志向」都沒有。

「大哥,你說打誰我打誰!」

「現在咱們民智已開、言論自由啦,想打誰打誰!」

「大哥,我腦子不好,懶得想,你說咱打誰?」

「看到那個雞蛋了么?打他!他肯定不會還手嘿!讓他招風!」

********

所謂民智已開,不過是教書先生說了幾句良言,懵懂的學生覺得有道理,兩人促膝而談均獲益匪淺。旁人一看,大呼中華之崛起終於有望。

可不消多時,就會有一群不學無術的混子跑來掀了課桌拆了教室,大罵幾句酸臭儒生。你站在一旁就會發現,混子的數量遠遠多於儒生,而這時候學生還沒來得及聽明白那些道理呢。


我看完知乎還以為OS X的市場佔有率有90%,Linux佔9%,Windows只有1%。


別著急啊,再去看看網易評論區


身為一個五線城市的人,和三線城市的大學生。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身邊的人大都被社會輿論新聞所導向。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沒有探究事物真相的習慣。

而且身邊的人基本不玩知乎。中國最底層人民的思想狀態知乎沒法真實反映。


XY,是。

補充:我倒是覺得知乎證明了中國人的很多劣根性還是根深蒂固。


知乎只是一個問答網站而已。

答案暫時不多,但讓我感覺驚訝的是,居然有挺多人認為原因只是在於知乎用戶量不夠,沒有在三四線城市普及,沒有全民化。

你在逗我么?

我一直認為對我自身而言,知乎存在的意義,在於在眾多高票回答中出現討論與對立,然後我就會去百度微博上查找相關資料,然後慢慢思考,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對,知乎讓我學會更多的自己思考,但也僅此而已。

如果知乎用戶量達到微博,也許知乎就是下一個微博了。盲從,對於不善於思考的人來說,在哪都一樣。


這個我認為真心是想多了。

且不論知乎的現狀如何,你在知乎上看到的人真的只是全國人民的很小很小很小一部分。

我在一個二線城市上大學,周圍的人我就沒發現上知乎的。

而且我不知道題主這種感覺是怎麼來的。我是2012年中來到知乎的,是我自己在滬江英語的應用推薦上偶然發現的,身邊沒有人,也沒有什麼渠道讓我知道這麼一個社區。我當時就一個感覺,驚喜。像撿到寶貝一樣,瞅瞅周圍竟沒有人知道,心裡那個酸爽(屌絲心理作祟了),知乎給讓我覺得這是一個精英匯聚的地方,一個乾淨清爽的高質量問答社區。我也不敢排除一部分人是在悄悄地上,抱著好東西不告訴別人的心態。但是我敢肯定就我認識的大學同學裡的確沒有,家人親戚里也沒有。而且我經常把知乎里的東西分享在其它平台,或直接分享給他們,他們或不看,或像看今日頭條那樣看看就過了。

我給人分享個遊戲還正常,分享個知識性的東西人家還不買賬了。人家覺得你這人有點奇怪,那句話怎麼說逼格好高啊。

可能偏題了,但是這是我想到的不妨讓題主參考下。

知乎這兩年來還是有變化的,但我一直覺得知乎是個小圈子。開啟民智什麼的就算了。真正讓人開心的是找到了一群有素質,有水平,願意分享,樂於討論的人。


看1024,我還以為共產主義了呢


是也不是

時代造就,絕非知乎之功

所謂民智已開的人,在圖書館、在課堂、在互聯網、在親友聊天中,都會達到「開化」,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我們獲取知識的成本更低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更頻繁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更濃烈了,相互尊重責任義務的常識更普及了

人類一直行進在由野蠻向文明的路上,每一代人都比他們的前輩更趨近於文明,雖然這路上有過些許曲折,但天下大勢,無人可擋

就好像唐德剛先生所言「歷史的三峽」一樣,只是因為作為互聯網的第一代移民或原住民,我們感受到的激流與險灘,更明顯

因為技術的發展,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更宏大更細微,我們再不會被未來的當權者寫就今日的歷史

順勢而為,不逆流而上,是我輩人的責任與義務


抽樣方法有問題,結果不具可推廣性。

另外,雖然我們面對同樣的抽樣群體,我得出的結論與你完全不一致。


接 @徐湘楠 的話頭說:沒被邀請過也就算了,重點是答案都沒有被評論過吧!


且不說在知乎這群「有識之士」的質量——不論是有真才實學的,還是故弄玄虛裝蒜的——數量也是很少的。數量最多的還是到處都不缺的跟風狗而已,不過這邊的風現在暫時還能被真才實學之士引領一時。

大多數網民仍然不會自己論證事實,只會在不經驗證的情況下贊同別人的論據,這就是為什麼媒體愈發無節操斷章取義的原因:因為人群中蠢貨太多,而多數人才是他們的受眾主體。換句話說,這些認識字但思想差的人構成了網民的絕大部分。媒體吹一股惡意炒作的邪風,就有一股腦跟風的傻x。換在各種自媒體也是一樣,自己隨便吹一股風,就不乏跟風的。

知乎中最初的一批高質量用戶毫無疑問地給整個社區風氣帶了個好頭,主題就是高質量問答和跟風不明顯的高質量用戶,而一旦基數擴大,大眾用戶比例的猛烈增加使原本自發存在的精英主義被斥為政治不正確,一群「民主」,「平等」,「法治」等基本概念都分不清的人開始打著「民主,平等」等的旗號攻擊精英高質量用戶,全然不顧如果不是在網上,他們和這些精英連對話的資格都沒有的事實。

題主之所以認為民智已開很有可能是由於現在高質量用戶仍舊佔據主要言論權;如若不妨下次看看有爭議問題的評論區好了。


以偏概全(看問題簡單粗暴)是中國民智不開的一個重要表現


這種現象的原因,究其根本,還在於你眼睛睜得不如你的腦洞大吧?

對知乎不是太熟悉,好多大V的東西我都沒有興趣。只吐槽問題本身的邏輯。

首先「民智已開」這個命題的真偽,不可能從一個高度有偏,容量還很小(相對於人口來說)的網路社區得到答案。

其次,有志之士,有識之士,的確是廣泛存在,但並不代表他們會用幾篇文字就讓樓主發現他們。

最後,中華復興與否,本質上和樓主發現多少「有識之士」沒有必然聯繫,甚至和他們是否存在也沒有必然聯繫。


多少人只是牆頭草,

只不過知乎的風稍微有點不同罷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