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班子強力推動的新型城鎮化,將為哪些行業帶來大的發展機會?


29日最後更新了下,當時寫的太隨意,重新排版了下。

-----------------------------------------------------------------------------

習總說要「接地氣」,來知乎上問不如你自己去二三線城市和各類城鄉結合部看看。

我說說我自己考察的一點感受。(註:考察地點是一些三線城市及其附屬的幾個區縣,不一定具有全國範圍內的代表性)

一是農村人口的確在被動或主動的向市區邊緣和縣城集聚,而且這種集聚速度在加快。各類小區附近的公園抑或活動廣場,來自農村或城鄉結合部的群體來增多。很多是老家在農村,家中青壯年在城市打工,在市區或縣城買房,讓老人過來帶小孩。這種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了。

在傍晚時分的縣城小區,很多老人帶著小孩出來透氣玩耍,那廣場和公園的地攤上什麼貨物賣的最快呢?

答案是小孩的各類吃食和小玩具。和很多老人交談,他們從兒孫的口中也知道了「霸天虎遙控汽車」,也知道了「旋風戰魂陀螺」。當然,他們不一定知道「奧迪雙鑽」和「樂高」,但是這類品牌的影響力在三線城市逐漸擴大,而這在10年前是幾乎見不到的。

所以,城鎮化帶來的第一個機會:嬰童相關產業的發展。現在很多縣城裡的老人也知道「貝因美」和「多美滋」的區別,知道「火火兔」,知道學區的劃分,所以說嬰童相關產業的發展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我在好幾年前就動員一個朋友做母嬰相關的產品,那個時候各類母嬰店還沒有在三線城市的縣城中普遍開花。

二是國內勞動力成本在逐步提升,「勞力」開始成為稀缺資源。舉個例子,我自己有套房子前段時間要裝修,在工人們幹活的時候和他們聊天。從他們口中得知,現在出來干瓦工這些苦力活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主力人群的年齡分布在40-65歲之間。幹活的工人們感嘆現在年輕人吃不了苦,寧願一個月拿2500元去工廠里打工,也不願意來當瓦工去彎腰貼瓷磚,雖然一個熟練瓦工的收入可能要到6000-8000元。

(註:這裡並不是說勞動力群體的收入有多高,而是想說明即使收入較以往大幅提高了,」勞力「市場仍然不是一個吸引人的就業市場,所以」勞力「會成為稀缺資源)

這個現象是符合社會發展邏輯的,成熟的社會必然帶來勞力成本的提高,美國和西歐都是如此。這個帶來的改變首先影響到的各類人力密集行業,其次是醫療行業。

----------------------------------------------------------------------------------------------------------------

上次沒寫完,抽空上來再寫一部分。

勞力成本的提高對人力密集行業的影響以及所帶來機會在這個問題里顯然是談不了的,問題太大,以後等有機會再談吧。這裡我單說說城鎮化引發的勞動力成本提高對醫療行業的影響。

勞力成本的提高使得農民工的整體收入水平提升了,而對醫療行業的影響首先是從城鄉「健康理念」和「健康認識」差異縮小開始的。我的夫人是醫生,她就和我說過:在過去,很多從農村轉院過來的腫瘤病人一查肯定是晚期,這些病人對惡性疾病、對健康很少有客觀的認識。而現在,城鎮化使得很多健康和疾病認識(不管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開始垂直向下普及。特別是各類體檢中心在二三線城市遍地開花(即將IPO的慈銘體檢就是例子),很多縣級醫院都開設了體檢中心。手中較過往相對豐裕的農民工群體願意且能夠在健康上進行投入了。這就帶來兩個影響:

一是醫療資源的緊缺化。至少從我夫人的角度來看,她們接診的農村轉院病人是在增多了,而且對於疾病的認識也在增強。隨著城鎮化浪潮的推進,以現有的醫療資源來滿足這麼大的醫療需求是很難的。所以醫療領域肯定是要改革的,具體怎麼改,現在國家層面並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說法。我在這裡作一個推斷,最終的醫療改革或醫療領域的發展可能會達到這樣一個目的:讓最富裕的人群花最多的錢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讓最廣泛的群體花最少的錢最多的時間得到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這樣做毫無疑問是為了讓醫療資源分級化,就類似於房地產領域的「學區房」和「非學區房」一樣,起到對目標群體分流的作用,降低醫療服務提供端的壓力。

二是醫生這個「勞動力群體」的高價值化。誠然,現在「醫患關係」緊張,「醫鬧」頻繁,夫人也經常和我抱怨她們坐班完全是在「做苦力」,一天要接診50多個病人,特別辛苦。但是強需求往往會產生高價值,城鎮化帶來的勞力成本提高必然也會順延到醫生這個群體。大幅提高醫生價值在診療費用中的佔比,應該是一個普遍性的大趨勢。目前雖然有專家號和普通門診號的區分,但是這個區分度實在是太弱,區區幾十元的挂號費差別並不能體現醫生本身的價值差異。

而這會帶來什麼機會呢?我覺得首先會是民營醫院的大發展。去年A股創業板那一波上市趨勢中,民營醫院這個概念一直頗受資本的追捧。這裡我說的民營醫院不是平時見到的各類「XXX男科醫院」,「XXX婦科醫院」,而是類似於和睦家之類的走「分類精品」路線的民營醫院。

-------------------------------------------------------------------

安頓好孩子,上來繼續填坑。

被內子看到我寫的醫療這部分的內容,嘮叨了一頓後,直接把民營醫院的分析這塊cut掉了。無奈,我直接說結論吧:民營醫院會迎來大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目前民營醫院的發展仍然是亂象紛呈,大亂之後有大治,大治之後才會迎來平穩高速的發展。在我看來,愛爾眼科醫院之類的民營醫院應該是其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民營醫院的主要目的在於填補「中間需求」,而不是片面追求「下里巴人」和「高大上」。這塊就不展開談了,不然夫人又要嘮叨了。醫療行業這塊就此打住,等以後再遇到具體的問題再回答吧。

三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壓力增加。城鎮化本質上是一個多群體的融合過程,遺憾的是這個融合不是緩慢自發的,而是某種程度上的行政命令的結果,雖然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特別是現在很多地市這幾年都在搞「大建設」和「大拆違」,試圖通過城鎮化擴大城市圈,增加城市經濟帶的影響力。這個過程中就伴隨著城鎮化特色的矛盾和衝突,使得社會的戾氣在加重。這是宏觀方面可以看到的。再說個微觀方面看到的例子。如果大家仔細關注各類「數字家庭」之類的論壇,會發現這幾年關於「家庭攝像監控」和「電子鎖」的帖子在增多,而且這些帖子的發帖日期集中於2011年之後。這折射了一個事實: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覺得周圍在變得不安全。而這種不安全又不是依靠國家和機構能夠改善的,需要依靠家庭自身來建立防禦帶。做安防監控的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前幾年的A股長線牛股)近幾年開始關注家庭監控這個領域,海康威視還專門推出了「螢石」這個子品牌,主打家庭室內監控。我可以斷言,隨著社會階層的進一步固化,未來20年將是公共安全問題的高發期,特別是城鎮化進程涉及的結合部地區。

但是如果僅僅把公共安全壓力增加帶來的機會理解為安防行業的發展,那就太狹隘了。事實上這一變化帶來的對於人們生活的改變將是深遠的,我自己有一些觀點,但是不太成熟,等我真正考慮清楚了再放到答案里吧。

------------------------------------------------------------------------------

今年正好在新華書店看到了人民出版社和學習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不是太厚的一本黃皮小冊子。第71頁開始有」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裡面有習總上台以來關於國內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總結,建議去讀一讀。


農村土地的資本化相關行業。


首先,本屆政府是否支持城鎮化,是否強力支持城鎮化是有疑問的。

城鎮化實際是以前是否支持農民進城問題的一個妥協版,也即對上屆政府的城市化的修正版。在上次城市化中,很明顯的,中國土地的平均產值並不高據說相當於日本70年代的水平,大城市人口擁擠。從某種意義上,城市化是幾大城市在全國範圍內爭奪資源的比拼(科教文衛事業尤其明顯)。按目前的通說,城鎮化是對特大城市的戶籍進行限制,放開中小城市戶籍限制。這次城鎮化由於幾個特大城市的資源掠奪,中小城市在存量資源方面是很薄弱的,甚至有勞動力和產業的空心化,缺乏發展動力,尤其是工業動力。至少目前來看,還沒有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城鎮化中的中小城市。

綜上,討論發展機會還是洗洗睡吧。


「城鎮化」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增加/維持新城市人口對房子的需求。這兩年房市萎靡的時候,幾個房產大佬(以王健林為例)的一個言論就是:「我們完蛋了么?No. 有"城鎮化"這個輸血器,我們還是會滋潤幾年的。」

當然房地產並不屬於LZ定義的有「大的發展機會」的行業。城鎮人口增加,社會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多,醫療/嬰幼兒相關產業也許會有發展的前途。


保房價不跌


說到底,工作機會才是人口聚集的唯一原因,教育醫療這種社會福利只不過是附屬品罷了。否則的話,現在中央政府都已經明確特大城市要限制人口了,為什麼京滬穗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減少呢?說白了還是因為工作機會好,社會福利只是在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後提出的更多要求(當然對有正當工作的人來說,這種要求是完全合理的)。

這就想去菜場買菜一樣,你家附近的菜場菜的種類多、新鮮、分量足,買了幾斤菜攤主能再多送你一把蔥自然是最好了。如果菜場裡面菜么沒多少品種的,新鮮不新鮮的,葉子都發黃的,就算送的蔥你會去買么?而且這種情況下攤主本身也沒送蔥的動力和財力。


服務業和現代化農業。製造業將向效率更高,工資更高,用工更少方向前進。服務業吸收過剩人口,農業現代化進程保證提供優質的食材。


能回答這問題的還用上知乎么 都悶聲發大財去了


小城鎮生人來答。

暑假回家感受。

1、基礎建設:城鎮化使得人口開始由農村向城鎮聚集,要求更多的基礎設施(不僅是住房,還有其他各類配套設施)。

2、教育:不會告訴你因為人口往城鎮集中我這裡有所小學只能拿戶口、住房各種卡標準入學了。

另外,新一代的父母們比我們的父母們更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家教、補習班、素質教育blablabla大有可為;

3、生活方式轉變帶來的機會:這個比較多而且雜,所以不好起名字。大體就是,進入城鎮的農民們將逐漸或主動或被動的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這種轉變會帶來很大商機;

目前就想到這些。


見過一些內地的所謂洋房村和已經實現城鎮化的城鄉結合部。感覺再進一步「城鎮化」也不過就是把原來住自己「別墅」的村民趕到另外一個小區的樓房而已。農民的搬遷小區不同於城市居民,基本上一棟樓的還是自己村的那些人,彼此間沒有陌生感,其實比城市的商業小區更和諧。這些人的生活需求除了房子外,與之前基本沒有太大變化。

如果說這個過程對什麼行業有幫助的話,第一位肯定是建築業及相關產業,因為大量拆舊蓋新的折騰是免不了的,這個是最實在的需求。第二應該還是中低檔的電器和生活用品。別說我歧視農民,房子可以免費拿土地換,裝修可要自己出錢吧,換了新屋你好意思用原來的家電?樓下李二嬸來串門敢讓人進門不?

最后土地沒有了,做農民也沒有內退的待遇。對工作需求導致大量40歲以上的人員必須到附近的城鎮繼續打工,客觀上提供了一批新的勞動力,小商小販肯定也要多不少,估計城管隊擴容壓力不小。。。。


國家剛開過城鎮化會議,新型城鎮化的提出,以及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的出台,意味著城鎮化經過漫長的探索之後,將會走城鄉聯動——農民集中居住的發展小城鎮之路,下面就看戶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方案什麼時候出台了。

具體產業:

在農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和農業服務體系產業,例如農業機械,農技推廣、環境整治、農業產業化等等等等,不發展設施規模農業,農產品永遠無法與外國競爭,不發展農業產業化,就不能集聚更多的農民。

在城市就是建築業和公共服務業,不過這個產業好像已經過度發展了,當然城市要想留住農民,就得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這裡又是涉及到城市發展的問題,融合發展新型工業化,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了農民的醫療、住房、就業、教育四大問題,才能讓農民安心住在城裡。


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城鎮化是什麼。上屆班子推行的是城市化,高級公務員們看了頭頭們的報告,大力建城,於是高樓大廈林立,並且,「建設」中把那些能夠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城市靈魂的東西都破壞了,毀滅了。而配套給老百(pi)姓(min)的醫療、教育、交通乃至於娛樂休閑等生活問題都被忽視了。結果就是,這種所謂的城市都是一些粗陋不堪的建築堆積。實際意義上,上屆班子的城市化思路被下面的人玩壞了,於是乎這屆班子把城市化改個名字,繼續建「城」。

城市化問題的要領在哪裡?在於要遵循和符合現代化規律,城市應當是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工商業階層的興起等「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高樓大廈。就這點兒來說,我們實際搞的的確只是城鎮化,不是城市化。

------------------------------------------------------------------------------------------------------------------------------------------

世界上有兩種發達城市,一種是紐約,一種是洛杉磯。紐約:人口密集、高樓林立、華爾街(金融)、公交地鐵線路密布;洛杉磯:陽關沙灘、商鋪遍地、好萊塢(娛樂)、汽車城。

你喜歡哪種城市?有人勇於競爭,有人享受生活。這兩種城市都有自己的粉絲,可悲的是,我國的城市化都照著[紐約]為樣板,圈地蓋樓、招商引資,更可悲的是邯鄲學步,末學膚受,市府班子只學會了表(zheng)面(ji)工程,造就了這些建築堆積,彷彿勝利的將大都市建造起來,卻沒有想到這只是為所謂的「城市」打造了一副空虛的外殼,但是心靈美呢,思想呢,乾貨在哪兒?妹的老子在你這空虛的外殼裡住著能不空虛么!

越說越遠了,咱們回來。

那麼城鎮化將為哪些行業帶來大的發展機會?

因為人們的空虛,因為現代人際交往關係的冷漠,完全可以考慮在任何行業內為用戶建立關係,比如某地產大佬的物業,不說它現在做的怎麼樣,起碼思路是正確的。養老、嬰幼兒教育、健身、便民,人這一輩子離不開的衣食住行,它都予以打造配套設施,更在其中為用戶建立關係

你的用戶在你的生意里有了關係網之後會離開嗎?


消費咯,越傳統的可能就越明顯,剛有點錢的人花錢態度見過一次就忘不了。


他們推動城鎮化,還不就是想賣地?

這招,今天我想應該行不通了。

如果想尋找發展的機會,前提條件就是本屆政府要著手逐步放權。國家機器管的事情太多,那有我們什麼機會?


城鎮化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人聚居的過程。

在人的聚居過程中自然會大量的需求,比如衣食住行,有需求就會有供給。而這些需求是方方面面的,食品、零售、房地產、公共交通等。

首先,所有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行業都會有前景,比如道路橋樑房屋電力管道等,即使不是暴利也會有非常廣大的市場。

然後,人們湧入城市是為了享受城鎮化福利,這個福利不僅包括規模經濟、分工協作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教育醫療娛樂的豐富。所以我認為與社區醫療點相關的診所、醫師等都有不錯的前景;娛樂業的初期投入大,回本慢,可能要等城鎮人口達到一定層次並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豐富生活娛樂後再進入會比較合適,畢竟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類還是會先滿足生理、安全等需要的;教育業自然不用說,中國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就是孩子,所有與孩子相關的產業都將迎來大發展,不僅是教育,還有小玩具,小飲料,小吃等。


大農業或者大工業,城鎮化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優質土地


房地產


老家鎮子現在嬰幼兒用品店多了很多,同樣多的還有牛排披薩之類的西餐店也開了很多家。


推薦閱讀:

中國能在2020年左右GDP達到美國GDP的90%嗎?2020年左右中國人均大約可以多少?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中國擺脫「中等收入者陷阱」的根本途徑。試運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對這一觀點進行評價?
如何定義按勞分配的對象,即個人消費品?

TAG:創業 | 投資 | 經濟 | 政治經濟學 | 城鎮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