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一個青年導演也以塔可夫斯基的手法拍攝電影,會不會成功?
01-25
塔氏的電影,小到各種細節(畫面、光線、物品擺放、衣著顏色)都被賦予很多隱喻和內涵,有些影評者甚至將解讀升華為信仰。而一般觀影者若非細究影評,實難理解塔氏的作品。如果現在某導演也以此手法拍攝一部電影,然後謀同一些影評者賦予各種深刻的解說,是否可行?
1、所謂的詩意電影,如今還有幾個人讀詩?這種電影有幾個人能欣賞的了呢,莫說你來學個半生不熟,就是他自己的電影也只是小眾。這個社會太浮躁了,藝術不是那麼好弄。2、走自己的路,不要去複製大師,可以學習。
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青年導演的成功如何定義。
如果為了掙錢,別想了。塔都沒掙幾個就掛了… 如果為了獲獎出名,選題比手法重要。塔的電影詩意深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本人有內涵。詩人老爹天天寫詩讀詩,又深受深沉的俄羅斯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加上東正教純正的「救贖」意識和彌賽亞精神熏陶。題主有差不多的底子也可以拍出立意深遠的作品。 如果為了宣洩靈感,follow ur heart。如果為了標榜文藝之類,個人不看好,感覺有耐心欣賞和解讀文藝片的文藝青年似乎越來越少。
小兄弟畢贛那是運氣爆棚了,第一你能學到安·塔多少東西?有些人天賦有限一輩子都學不會安·塔。第二你絕對找不到投資,找不到人幫你拍。你的資源有多少?第三你還得找渠道參加大量電影節。提升圈內知名度,這又考驗你的社交能力。第四就算你成功了拍片也難,沒人投錢,或者說都是小錢。
國內環境就這樣,與其混圈子搞藝術,先想想怎麼討好觀眾吧,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就別想安.塔了。
不說別的,他在雕刻時光里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他的電影沒有什麼象徵隱喻。他這種天才整個影史也掰不出幾個,而且他還說了大部分人都是在電影外圍打轉,事實也確實如此,真正的藝術有幾個人在或者能創造?我們從小的教育都被灌輸那種"我一定行"的思想,但有個詞叫天註定,我們選的路即便我們再矢志不渝,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徒勞。作為我來說我也在這條路上走,但是能不想到達遠方我一直持懷疑的態度…
我想到了路邊野餐
你可知道塔可夫斯基在藝術世家長大,蘇俄最高電影學府的高材生,畢業短片就是一部40分鐘的《恐懼的代價》,處女作就拿了金熊的人?如果你有他那樣的資源和背景,你可以去試試像他那樣拍片。
這說的不就是畢導么@畢贛
看到這個問題寫了很多又刪了十六個字吧
電影完了。
藝術完了精神完了徹底完了。推薦閱讀:
※拍攝《第三極》紀錄片是一種什麼體驗?
※和周星馳近距離接觸是一種什麼體驗?
※生活一地雞毛:胡遷,願你下輩子成為一俗人!
※VR電影中如何引導觀眾的視線&注意力(讓觀眾看導演想讓他們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