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材的質量差 ? 這種狀況如何改善?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寫的教材不被看好

跟外國人寫的教材的差距在哪

是作者自身的問題嗎

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給廣大學生帶來真正的福利


為什麼國內教材質量差?

我覺得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對症下藥。

首先,我們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因此教材多沿襲或抄襲舊教材,改頭換面稱為新教材。我大學時學的課本2007年一個版,2008年加幾道題變成第二個版,對於內容和體系並沒有明顯的增加或改觀。反觀美國的教材,與時代緊密結合,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的放置入已建成的體系,要麼完善這個體系,要麼反駁這個體系。我們的教科書不行,是因為我們的學科沒有建立完善的體系,而是簡單的對一些原理的陳述和羅列,其靈魂不在,因此改版過的書也只能是變變課後題而已。

其次,我們的知識是僵化的、死記硬背的,因此教科書明顯缺乏新穎而緊隨時代的例證。有意思的例子的缺失是教科書無法使人充實閱讀的一大原因。反觀外國的教科書,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應用會及時的反映在書中,使書通俗易懂,有豐富的實用價值。

以上兩點其實還浮在表面。深層原因是:第一,教育核心人才的缺失。編寫教科書的人才往往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人才。在美國,可以編寫教程或課本的人必然是學術界蜚聲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這些人,有自由之思想和嚴謹之方法,關鍵的是,有academic integrity,即學術之統一性。他們往往獨立而誠實,不與政客同流合污,潛心與研究,是得到大成的深入淺出的偉大學者。而中國此類的學者甚少,不僅與中國學政一體化有關,部分原因也是目前50-65歲的學術核心力量遭受文革時高等教育的剝奪,以及目前以年齡論能力的僵化的學術體制有關。奇怪的是,中國的學者在國外深造並成為教授的大有人在,而且他們的成就遠高於國內學者,這說明中國人並不是由於意識形態或智商等因素無法成為很好的學者,那麼原因自然就傾向於體制了。第二,更深層的原因是學術靈魂由於政治壓迫和綏靖而逐步喪失。學術的靈魂就是integrity,即在任何情況下不屈就於強迫、鎮壓和任何的利益誘惑,都保證對真理的追求和對研究的誠懇態度。這就導致了在一個政治無孔不入的社會,學術無法保證integrity,從而就會受到打壓或錯誤的引導,使真理不能大白於天下。同樣,在一個政治優先的社會,學術會轉而為政治服務,學科會畸形發展,比如我國的航天技術和對經濟方面的研究可能會比心理學研究發展的更健全和快速,而對政治體制的研究則會被認為是敏感問題而受到壓制。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人口。看起來有些不相關,但是人口過多會導致有效的教育競爭機制向標準化考試傾斜。標準化考試使孩子從小習慣於填鴨式教學和死記硬背式的題海戰術,並過度強調分數的重要性。而高考的另一個弊端是在學生並不了解自己的學科偏好時就選定了專業,以便於統一調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多),這樣就使家長和其他功利因素佔據了上風,使孩子迷迷糊糊地選擇了一個滿足功利主義而與自身興趣不符的專業。兩者相互結合使教學更加偏向功利主義和分數主義,因此使教科書中真正重要的理論性內容變得枯燥乏味,也使學生只在乎最終的成績而無視期間自身智能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如果想找一個相同的例子:參看印度,印度人口快超過中國,而印度的學生也多以考試成績為主,所學專業功利主義較強;美國也有共性,這是世界性問題)。


國內的教輔書質量比較高。。。至少從宣傳角度看都比較高。

如果只說上面一句是要被摺疊的。

編一套教材是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需要有很多研究人員的投入,需要很多年的積累……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我們看見的教材質量差,是這整個工程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做得不夠好。

這些多是我的猜想。

如果扯遠一點,就是什麼急功近利論,文化劣根論,學術道德缺失論,市場論,教育領導豬頭論,權力掣肘論……

想著怎麼解決吧。我相信會有那麼一批人,不會受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真正的想去做好教材的。而如果這裡的討論可以被編教材的和管理編教材的看到,再討論也不晚。


不敢拉太大仇恨。

不少教材東拼西湊的你覺得湊得出調理么?讓這些作者拿著他們的教材給他們兒子女兒1對1輔導試試,也許他們就能發現教材里的疏漏了。

我就買過同一科目的3本教材,第一本買來讀一會感覺很跳,於是買了本大家都說好的,讀著發現書裡面好多內容和插圖和第一本一樣。正好這門課又開了門能容相似的英文課,又去買了本英文教材,又發現了一樣的圖。。


事實上,想編好一本教材事需要很長時間的,一般人經不起折磨,而且上下級經常也缺乏足夠的耐心。 個人認為改善的方法可以參考日本教材的編寫,或者翻譯日本教材,日本教材內容非常精良。我所在的公司工作中就經常翻譯日本的行業資料和教科書,實用性非常強。日本這個民族簡直就是工科型的民族。


教材, 評職稱之利器, 利益相關人士不可不察也!

要想有好教材, 首先要減少垃圾教材的數量以達到減少噪音對大學術環境的影響.

從而, 首先要邁出的一步是讓評職稱與自己編教材無關.

然而, 要研發一本某個領域裡面高質量的教材, 注意是教材不是in action/ in practice/7 weeks之類的工程實踐書, 研發成本(作者的水平, 作者的每小時身價, 耗費的時間)極其極其高昂, 總價可能不下於十輛奧迪Q7的錢. 然而其回報, 卻是細水長流型的. 然而著者要是有這本金, 早就去買一輛奧迪Q7+宇宙中心的一套房去了+一張綠卡 去了, 還去搞什麼教材.

所以, 其中最關鍵的難點, 是創造一個環境, 能讓那些大牛逼人士安安心心搞學術和教材研發而不是去追求天朝夢.


推薦閱讀:

我們學過的課本里有哪些細思極污的細節?
想要比較深刻地理解微積分應該讀什麼書?
國外好的概率論教材?鍾開萊 和Durrett的哪個好一些?
電影專業有哪些教材可以推薦?
為什麼普遍認為國內大學數學教材編得不好呢?

TAG:教材 | 教育 | 中國教育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