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什均衡可以否定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嗎?
「看不見的手」認為每個人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一定會使社會利益最大化。而納什均衡指出在非合作博弈中,每個人選擇的最優策略,不能導致總體上的最優策略。
那麼納什均衡可以否定 「看不見的手」嗎?
http://www.jingjixue.info/2010/04/296281.html
納什均衡被學者們看作對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自由市場經濟的重大挑戰,因為納什均衡認為:在非合作博弈中,每個人所選擇的最優策略,並不能導致這些人總體上的最優策略。而「看不見的手」則認為:每個人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一定會使社會利益最大化。納什均衡的經典案例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在不能串供的情況下,同案囚徒中的每個囚徒所作出的他認為最好的選擇,並不是這些囚徒整體上所能夠得到的最好選擇。
人們就是據此而對亞當斯密的理論提出挑戰的。但是在本人看來,用納什均衡來衡量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之合理取捨,似乎顯得太過簡單了些。亞當斯密理論的意義範圍,要遠遠大於納什均衡。為什麼?我們不妨拿囚徒困境來研究一下。儘管囚徒困境使囚徒們無法得出對他們整體最有利的結果,但是,對於設置這個囚徒困境的另一方(假設是警方)來說,他們不是通過囚徒困境而獲得了最大成績嗎?
反過來看,如果囚徒們都一致選擇否認罪行,警方對他們就沒辦法處理,這樣,對囚徒確實具有最大的利益,但卻最大程度地損害了警方所代表的正義方的利益。可見,在社會整體層面看來,儘管囚徒困境對囚徒們不利,但卻恰恰對社會本身有利。再說到市場經濟方面。行業中供給方的互相競爭,在許多時候確實具有囚徒困境的特徵,即這些廠商既希望別人將價格定高一點,又希望自己的價格是最低的從而最招引顧客。這樣,互不信任便產生了囚徒困境,從而使每個廠商都把自己的產品價格調到最低,價格聯盟遭到破壞,最終對他們構成不利局面。但是,對他們的這種不利,卻恰恰對購買他們的產品的消費者有利,因為價格下降肯定對消費者有利。而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正是指這種通過自由競爭而實現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可見,亞當斯密理論並不是狹隘的囚徒困境可以衡量的。亞當斯密理論被人稱為「放任自由」,原因就在於他要通過放任自由政策而破除行業壟斷,通過消費者獲得更廉價商品的方式來增進一個國家與社會的財富與福利。這一點在今天仍然具有基礎性意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矛盾無非就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矛盾,這個矛盾不僅存在於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也存在於任何一個人身上,是任何一個身上的基本經濟矛盾,因為任何一個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每個人,既要通過生產活動而獲取收入,又要通過消費活動而花費這些收入,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每個人,在參與生產活動時都希望相應產品的價格越高越好,而在進行消費時又都希望相關產品的價格越低越好,這樣就構成這種矛盾。而亞當斯密理論則明顯要通過傾向於消費利益方,來實現他的「國富」思想與目標,這也即是他的「放任自由」市場經濟的思想實質。這個放任自由對於生產方是一種強大的壓力,而對消費方則是巨大的利好。當然,也有人認為放任自由有可能在生產方形成「適者生存、贏者通吃」的市場壟斷,從而走向亞當斯密理論訴求的反面。這當然是需要加以警惕與抑制的;而這就是政府的一個基本責任。因此,市場經濟並不是完全不需要政府。
&> 「看不見的手」認為每個人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一定會使社會利益最大化
&>而納什均衡指出在非合作博弈中,每個人選擇的最優策略,不能導致總體上的最優策略。
誰教的,2句話一句沒說對也不容易
不同意各位對於「 囚徒困境的選擇就是對全社會而言是最優的結果 」的結論。這是在偷換概念。
首先看不見的手這個均衡中,每一個人都是價格的接受者,他們的決策不會影響其他人的收益(或者影響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簡單來說,看不見的手均衡之中,每一個參與者的決策都是沒有外部性的(或者說外部性非常小)。因此開不見的手這個均衡實現的基礎是在完全競爭市場。
囚徒困境的情況下,每個參與者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自己的決策會影響別人的收益,同樣別人的決策也會影響自己的收益。每個參與者的決策都具有較大的外部性。
而產生囚徒困境的原因是參與決策者之間,很難形成有絕對約束力的合約。假設 參與者能夠形成有約束力的合約,那麼兩個決策者就會進行合作。當然這個時候,原來的決策條件就改變了。
但有約束力的合約的形成非常困難,比如兩個國家都不發展國防,把發展國防的錢來發展民生,那麼兩個國家收益都會提高。但是另外一個國家,發展軍事就可以輕易的減另外一個國家的羊毛,很難形成一個契約約束彼此,結果就是兩個國家都會發展國防。
結論:兩個「博弈」是不同的,很難彼此否定。
不是單純的否定關係。競爭均衡是納什均衡(當然,部分情況下也可能不是),但是納什均衡不一定是競爭均衡。要是考慮到路徑依賴和吸引子等等問題之後就更複雜了。另外順便小小地吐槽一下幾個說囚徒困境有利於社會總體效率的答案。囚徒這個例子確實結果有利於社會,但是其它的例子呢?比方說企業競爭性排污,你還能說最後的結果有利於整體社會嘛?要知道「囚徒困境」可不是只有「囚徒」要面對的問題。
可以這麼說,以上各位的理解都是錯的!
囚徒困境在生活無處不在,囚徒有很多,警察卻沒有。因此很多人都說可以達到社會利益最大化,因為警察也是社會的一部分。這個觀點是錯的!比如說,大學 宿舍搞清潔就是一個囚徒困境。搞或者不搞呢?根據題主的理解應該是不搞,因為不搞,無論室友搞不搞對自己來說都是最好的。但是社會利益因此最大化了嗎?沒有。大家都只能住在邋遢的宿舍里。這個例子的警察並不存在,只有囚徒。
很多答案都局限在這個場景里,沒有看到這個問題的本質。下面我來講一下囚徒困境的分類吧
囚徒困境有四種囚徒困境
單次囚徒困境
無限囚徒困境確定次數的囚徒困境不確定次數囚徒困境
每一種都有自己的最優解
第一種是題主所說的困境,但在生活中不存在這種囚徒困境,你懂嗎?
有確定次數的囚徒困境跟單次囚徒困境一樣。因為最後一把總是要不合作,所以一開始也不會合作。
無限次的囚徒困境的最優策略很簡單,就是大家不供嘛,大家都開心。生活中也絕對不存在,不討論了。
生活中更常見的是第四種——不確定次數的囚徒困境。
麻煩的是不確定次數的囚徒困境,究竟怎麼樣才是最優的選擇。人類交往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例如,你同普通汽車修理工、同學、甚至你女朋友之間的交往,你基本上不知道未來還會跟她又多少交集。那麼作為理性的人應該如何是好?
羅伯特·奧曼(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解答了這個關鍵的問題。他用精妙的數學模型,證明了此種情況下,參與者是理性的也能達成均衡狀態。也就是都傾向於選擇合作,那些大學室友也都傾向於選擇大家一起搞清潔。
另一例子是曾經有個教授就此徵集了不確定次數底下的囚徒困境的策略,並讓他們隨機競爭,最後勝出的策略是一報還一報(如果你前一輪選擇不合作那麼我這輪也選擇不合作,如果你選擇合作那我也選擇合作。)來源忘了,如果有記得的朋友麻煩提醒下。
而在這個過程中,正是無形中的手幫助他們選擇了合作!長期來看,選擇合作是對自己利益最大的行為,所以他選擇了合作。
囚徒困境再一次照亮了亞當斯密思想的深刻之處。
囚徒困境再一次照亮了亞當斯密思想的深刻之處。
囚徒困境再一次照亮了亞當斯密思想的深刻之處。
重要的話說三遍,不過分吧。
亞當斯密描述的是商品交換市場,在價格的調整下形成競爭均衡,競爭均衡一定也是納什均衡。但納什均衡不一定是競爭均衡,比如囚徒困境的里的納什均衡。因為沒有價格、商品,跟競爭均衡完全不沾邊。總的來講「看不見的手」是可能失靈的,但是跟納什的理論沒有半毛錢關係。想知道競爭均衡不存在的原因,去看看均衡存在定理的那些假設就清楚了。題目的說法只是搬弄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
先說答案,不行。兩個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說的東西是一致的。
你一般學納什均衡的時候,通常學的囚徒困境啊之類的,都是只講到一方(只講到demand那方或者supply那方的決定跟他們的效益)。而看不見的手是要結合整個demand 跟supply來談的宏觀的利益最大化。
我們把囚徒困境看成吃兩家 兩家賣主壟斷市場。 如果他們不合作,完全價格競爭,那麼納什均衡就是看不見的手所說的市場價。這個納什均衡看起來對兩家企業都不是最優的,但對整個市場來說是最優的。
現在再來看囚徒困境,兩個囚徒都供出對方(納什均衡)看起來是一個對於囚徒來說很不好的結果,但是對於這個市場的另外一個玩家(警察,法官?)來說確實最好的局面,所以嚴格來說兩個囚徒都供出對方才是社會的最優解。納什均衡的解其實就是看不見的手的解。
一道偷換邏輯亂寫的題也能有這麼多人長篇大論我也是醉了
我也覺得不矛盾。
囚徒困境的選擇就是對全社會而言是最優的結果啊,沒毛病。
推薦閱讀:
※對於剛入門經濟學的人來說,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與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該選哪個好?
※在復旦大學數理經濟方向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金融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哪個專業的發展前景更好?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是做貿易的,現在的所謂投資貿易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操作流程和盈利模式??
TAG:經濟學 | 博弈論 | 亞當·斯密AdamSmith | 納什均衡NashEquilibri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