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很多年輕人不認可家庭的和睦與人生的平淡是一種成功呢?


哪有年紀輕輕就甘於平淡的?不只中國,全世界都是如此咯。


歸納不成立。

反例:家和萬事興、多子多福、四世同堂、平安是福等傳統觀念。

如果你一點都沒感受到的話,可能是因為太年輕,還沒怎麼接地氣兒~


問題是出在「年輕人」 其實是「年輕」造成的。

一個剛剛走入社會的人,幾乎是兩手空空,沒有創造過多少價值。他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份維持生計的工作,而是一條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只是在當今逼仄的生存環境、前途未卜的社會氛圍下,被短期利害所糾結著,讓大家誤以為:年輕人只認得掙錢再掙錢啊。

家庭和睦,這是很重要,但這也兩說,早已不是「父母在不遠遊」的時代,未見得不出門的都是孝子。一個20多歲的青年,離開原來的家庭,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家庭,這是他天然的要求。這時候不能天天陪在長輩身邊,年輕人要奔波前途,不代表不認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或者說,把自己的事業做大、把自己的小家照顧好,不也是為大家庭的繁榮添磚加瓦么。

至於說,平淡的生活,這個標準,這種感覺,還得是各人自己去體會、感悟。經驗不是煤氣,我有一罐子,分你一些你就有了。沒有經歷過風風雨雨,哪兒知道什麼是平淡、什麼又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呢?


「家庭和睦,人生平淡」。我也想,很多人都想,可是要做到這二者又談何容易。又何嘗不是目前絕大多數人的追求呢。


家庭要和睦,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來避免為了住房,車子,撫養老人,孩子教育等問題而真吵。


人生要平淡,就需要確保有足夠的金錢基礎和社會地位來維護自己平淡生活的能力,比如生病了有錢治療,老了有錢生活。


簡單說一句話,叫做「看樣學樣」,比如說你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報道和見到的人物,多數是高官,高管,富翁,明星或是某行業的頂尖人物(如奧運金牌獲得者,知名學者等),很少見到家庭和睦和人生平淡的人。於是你就不自覺地向他們學習。心理學家班杜拉把這種現象叫做「社會學習」。


問題是缺錢的話,和睦不了。

至於平淡嘛,缺錢的話,更多的是鬧心,而不是平淡。

或者這樣說吧,這個世界,要麼幸福,要麼悲催,不可能平淡啦。

那有沒有又不賺錢又無長處,卻又一起的人呢?有啊,到處都是,問題是,他們一點都不和睦啊,也不平淡啊,天天摔鍋摔盆的。

SO,還是努力吧:)努力了,才有可能和睦和平淡了:)

不努力呢,就只剩悲催和鬧心了:)

==========================

至於說,通過一番狠命努力,好不容易達到家庭和睦、平淡後,要不要繼續努力,就完全看個人了啊:)

現在的現狀是,很多人還沒努力到,足以達到家庭和睦、平淡的生活:)

家庭和睦、平淡,跟家庭鬧心比,絕對是更成功的。但很多人不願意止步於此。我自己也不會止步於此。要達到,但不會因為達到了就停止努力。

所以,在我,我覺得家庭和睦是一種成功。但我還想要更多:)


偽命題,家庭和睦和人生平淡不能算成功,至少不能算大部分人的成功,就此推斷別人是否認同這個完全不成立的假設是錯誤的。


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個「不發達」首先當然是指生產力的不發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如果年輕人都認可平淡,不「大力發展生產力」,咱們什麼時候能進入共產主義啊?從小受到的教育如此,很難改了。


這說法我覺得絲毫不搞笑,但是相信這說法就太搞笑了。

要是非要套上「中國人」這麼龐大的字眼,我覺得普遍人們最大的追求就是這十個字,要我說還可以有個更精簡的版本:生孩子,過日子。

我是87年生人,我父輩20歲左右開始找工作的年代,國家幾乎包辦了所有的工作崗位。從那個時候開始,誰能上什麼地方工作就是由本人的爸爸們決定的了。找一份工作一干一輩子,一直干到機構精簡,國企下崗然後突然沒有了飯碗開始著急上火的可是大有人在。以那代人絕大部分的思想,一定是能守著鐵飯碗吃一輩子就絕不自己干一天。那這些人們的生活除了給父母看病和孩子考大學可真就別的事了。真如描述中說的了,人生平淡的不得了。這部分人既不是少數,也並沒有在平淡的生活中天天自我否定。這說法怎麼能成立呢?

即使是現在,看大學畢業找工作就看得出來。絕絕大多數的人就是回家讓父母安排個活,錢多錢少的看還是看爸爸們的本事大小。上了班之後,家裡安排個相親,攢錢弄個新房裝修,結婚生孩子,追求即如此,難道不是那十個字描述的路線么?

當然這句話也不是完全無道理。雖然即使到現在大多數人都希望能進個永不倒閉永不裁人的單位讓自己一輩子都能有的吃。但是必須得承認這種路線換來的可能不是人生的平淡,而是人生充滿坎坷。你如果真的在一個不太起眼的政府部門,雖然是鐵飯碗,但是房價一漲,你孩子結婚的房子就買不起了,學校一嚷嚷贊助費,你的孩子就上不了好學校了,父母一生病,你下個月的油錢就可能有危險。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有很多人吃了一輩子皇糧但又沒吃飽,所以才願意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念書自己去闖,最重要的是現在初高中好多老師就是上述皇糧沒餵飽的人群,更加大了這種理念傳遞的強度,所以才有人不認可上面十個字。我覺得我是其中之一,但是這沒什麼好壞之分,生活路線都是自己選的,選什麼樣的路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與壓力。跑題了,打住!


因為他們爸媽不認可。


首先,我並不反對「家庭的和睦與人生的平淡是一種成功」這個觀點。能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容易。

但是,我的觀點是,每個人,至少在年輕的時候,不能把「家庭的和睦與人生的平淡是一種成功」視為自己人生的目標。誇張點說,要是每個人都過著平淡的生活,那就沒有人來推動社會的前進了。年輕人應該有理想,知道去奮鬥,而不是把目標設定為找一份尚可的工作,養家糊口,過過小日子。儘管這是大多數人的結果,但是不能沒有理想,即便未必能實現理想


現在是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時代,必須要經歷的時代啊。家庭和諧什麼的,是藏在心底的東西,說出來似乎是會讓其他人見識到自己的軟弱之處,赤裸裸的競爭關係下很難搞得和和氣氣啊。另外,中國人這個詞真是要謹慎使用啊,它包括港澳台以及大陸裡面的東部 中部 西部 地區,每個地區都有其特色。這就是中國,這個大國,它的國情很複雜,不是一個詞能說的全的啊


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 蕭伯納

中國人的主流成功觀至少在目前看來,還是很極端、很單一的!


年輕有太多的慾望。


誰又說過「家庭的和睦與人生的平淡是一種成功」呢?人生中許多事,是不能用成功與否的簡單二元論來概括的。所以,這是個偽問題。


人生沒有絕對的「世外桃源」,家庭的和睦和生活的平淡是建立一定基礎之上的。什麼樣的時代造就什麼樣的人,這個時代對成功的定義就是這樣,你能要求誰出淤泥而不染呢?

況且況且,你剛認同平淡了,鬆懈了,你敢保證別人也會認同么。當你剛想知足常樂時,卻發現已經買不起房、開不起車、交不起孩子的學費了,那時候,你的家庭還能和睦么,你的生活還能平淡么?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浮躁,是現實並非酷斃而是苦逼。


還年輕


對很多很多人來說 平淡正常的生活都是一種奢望


年輕人是要去追求的 去闖的

平淡是真 這是有故事的人才會也才能說的話

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你


小時候受的教育。

父母老師問你長大想做什麼,你不說個XX家出來就會被說成是沒出息。


家庭的和睦是一切美好未來的基礎


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魯迅

中國的自己能釀酒,比自己來種鴉片早,但我們現在只聽說許多人躺著吞雲吐霧,卻很少見有人像外國水兵似的滿街發酒瘋。唐宋的踢球,久已失傳,一般的娛樂是躲在家裡徹夜叉「麻雀」。從這兩點看起來,我們在從露天下漸漸的躲進家裡去,是無疑的。古之上海文人,已嘗慨乎言之,曾出一聯,索人屬對,道:「三鳥害人鴉雀鴿」,「鴿」是彩票,雅號獎券,那時卻稱為「白鴿票」的。但我不知道後來有人對出了沒有。

不過我們也並非滿足於現狀,是身處斗室之中,神馳宇宙之外,抽鴉片者享樂著幻境,叉麻雀者心儀於好牌。檐下放起爆竹,是在將月亮從天狗嘴裡救出;劍仙坐在書齋里,哼的一聲,一道白光,千萬里外的敵人可被殺掉了,不過飛劍還是回家,鑽進原先的鼻孔去,因為下次還要用。這叫做千變萬化,不離其宗。所以學校是從家庭里拉出子弟來,教成社會人才的地方,而一鬧到不可開交的時候,還是「交家長嚴加管束」雲。

「骨肉歸於土,命也;若夫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一個人變了鬼,該可以隨便一點了罷,而活人仍要燒一所紙房子,請他住進去,闊氣的還有打牌桌,鴉片盤。成仙,這變化是很大的,但是劉太太偏捨不得老家,定要運動到「拔宅飛升」,連雞犬都帶了上去而後已,好依然的管家務,飼狗,餵雞。

我們的古今人;對於現狀,實在也願意有變化,承認其變化的。變鬼無法,成仙更佳,然而對於老家,卻總是死也不肯放。我想,火藥只做爆竹,指南針只看墳山,恐怕那原因就在此。

現在是火藥蛻化為轟炸彈,燒夷彈,裝在飛機上面了,我們卻只能坐在家裡等他落下來。自然,坐飛機的人是頗有了的,但他那裡是遠征呢,他為的是可以快點回到家裡去。

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子的人,或許你會覺得更無奈!


推薦閱讀:

Scalers:堅持寫作1000天,我的生活有什麼改變?
看見心,看見光
我來知乎都一年啦!好快啊!愛你們!
Scalers:為了成長,再努力多做一點點
孩子,願你一直美好

TAG:成功 | 人生 | 成長 | 家庭 | 成功學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