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硬傷是什麼?
01-25
真的不想跟你說你的用戶粘性搞得不是特別好:比起百度差不多就是一個有認證的人來回答而且大部分都是非專業;用戶心理應該是想自己的解答能得到贊同這也是對他知識的認可;查不到最新的問答排序雜亂無章;靠專業的人士粘性與活躍度也不高
知乎:既然曲高,就別怕和寡! 為什麼不向社會智庫方向發展呢? 我知道這是個妄想,可很多創造不都是從妄想而來嗎。
我發現有些問題在中途被改成了另外一個問題,對於一早在該問題下做出回答的人,變得答非所問。
最麻煩的是,接著又有人對新的問題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這種「無序」導致了一種很糟糕的結果。
改問題,新答案廢了。
不改,舊答案答非所問。
為什麼不另外起一個新問題呢?人的惰性是一方面,知乎本身似乎並沒有機制檢測/避免這種情況也是很糟糕的。互聯網用戶如果按知識,經驗層面或者深度來分,分高端用戶和低端用戶(也許不太妥當),那麼如何解決低端用戶驅趕高端用戶這個問題,我覺得是知乎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比如對一個答案的「贊同」和「反對」這個功能,你如何能保證好的答案不會被水軍淹沒?知乎定位挺好的,建立一個互問互答的社區,但是就像前輩們說的,我的問題能在知乎找到滿意的答案嗎?我能從大家的互問互答中收穫什麼?其實就要保證答案的質量,歸根結底就是要保證用戶的質量,不然知乎就跟別XXX沒區別了。這是我能想到的硬傷吧,個人拙見。
1,如果往做精緻的方向上看,如何保證問題的質量是一個硬傷。不保證質量就有可能會淪為水區。只有保證了質量的情況下,再一步步吸引擴大用戶群才有可能或者或才有價值。2,如果往擴大用戶的方向看,沒有導入其他社區的關係。個人觀點比較偏好第一種方向,第二種方向發展拼不過微博,也沒有核心的東西。quora最近的信用分數也是對提出問題的質量有過濾的作用。
1是盈利2是問題提出的準確性和回答的可參考性(這個我本人深有體會)3是用戶數量
1、雜家太多,專家太少,同以上的幾位一樣,感覺用戶數量和回答質量間存在了一定的衝突和矛盾,海量的問題和回答是否和知乎的核心價值一致,如果淹沒在信息潮水下的問答,和百度知道的區別將縮小;2、閱讀一定程度上引導用戶看出知乎的導向,但不夠典型;3、是否可以鎖定IT互聯網領域,做一個專業的問答社區,偏CSDN模式,對專家授星並在縱深向發掘商業價值
純個人觀點,歡迎PK
知乎給我的感覺就是圓桌論壇,每個話題就是一個桌位,目的為深入交流而非精確答案,得到更多觀點,發揮認知盈餘價值,我們的目標不是果殼型。 如果說硬傷,我感覺是導航處理,如何讓用戶找到他想看的內容。「領域」的添加,很好,把圓桌分成了幾個房間,但是目前轉換成本比較高,「通知」權重遠低於「領域」,導航並位個人感覺也不妥。解決方法,比如導航和推薦系統、喜好演算法推薦。
知乎的問答機制符合在當前主流價值觀下尋求最佳答案,可以引導用戶跳出框框,思考一些前瞻性的想法。
來知乎之前先是被名字吸引了,覺得很特別。進而是那句「知乎——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註冊了知乎以後,簡直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發現有很多想法在知乎中找到了共鳴,並且在這裡學習到很多東西。進了知乎之後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從沒答過題,直到有天被人邀請了下回答本專業的某個問題,還特地戰戰兢兢的查了專業書,問了下自己老師。才敢正式碼字,回答了人家的問題,整個過程都帶有些忐忑,唯恐出了錯誤人子弟。再後來我就發現,知乎上的大部分人水平其實是很低的,他們基本上是直接從微博過來,帶著微博和QQ空間的風氣。
知乎也最初的「分享」也變了味兒。現在的很多人來答題,往往有著很濃重的戾氣或者純粹抖機靈,甚至是硬答。認真答題寫東西的人越來越少了。在知乎上,越來越常見「五百塊買一雙拖鞋你還嫌貴?」「智商七十以下的人才會覺得這部電影好看。」「題主二逼吧」諸如此類的答案。這種答案往往還有大量的贊同。只能說很多知友的心態在變化,或者說,知乎用戶的整體水平隨著知乎的發展而不斷降低。本以為知乎是個可供討論學習的地方,沒想到其實在這裡,一但意見不同,隨即就有可能被問候全家女性,並被冠以各種難聽的稱號,隨時都可能被質疑智商。
現在很少刷知乎了,感覺乾貨越來越少,越來越靠攏貼吧或微博了。知乎管理員
言論自由,唯一瑕疵。尤其不能圖樣圖森破
知乎正逐漸向微博靠攏,新聞平台、營銷平台,一個窺視「明星」動態的地方。在從「小而美」向「大而美」轉化的過程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知乎,小心你「精英」的帽子!
真正學術大家太少……我用知乎是為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的,而現在知乎上充斥著我根本不關心的雞湯文。此外,有很多人每次都吧啦吧啦一大串對問題沒用的廢話,明著暗著各種秀優越,這種人是真真的好噁心啊……
APP不能更難用,我能說知乎一年前就註冊了,下了APP發現首頁一片空白,發現裡面也沒什麼我感興趣的問題,想關注人不知道怎麼關注也沒有途徑關注,然後就棄了么,然後知乎三天兩頭給我發郵件,直到前段時間我發現打開知乎實驗室以後首頁突然有東西了,才開始慢慢玩起來的,用戶體驗實!在!太!差!
盈利難題,如果加入廣告的話必將使得用戶體驗的降低,如果大規模的擴大用戶數的話必將使得網站質量的降低。很難想像知乎如果開發註冊的話會不會與百度知道的同質化。
由於知乎的發展模式與其它網站不太一樣,導致它目前只能是一個小眾網站
不接地氣
把「沒有幫助」這個按鈕改良!容易誤按!
沒錢。
知乎的硬傷實際上是技術的硬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知乎是想通過技術在海量信息中給予用戶最佳的個性化體驗,以及引導用戶做到很好的自組織,但是技術目前勉強能夠做到的,也就是通過分詞後進行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而要進行這樣的分析,必須是用戶手動的發送文字信息(編碼),如果是圖片,聲音等多媒體信息,計算機要進行計算和分析的話就會複雜很多。而目前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圖片和聲音已經是很重要的信息來源了情況下,知乎是不是還能像設想中的那樣發展,真的很難知道。
我覺的知乎想搭建一個高質量的問答社區,但是這個感覺過於理想話。理想是每個人既是提問者,又是回答者,同時回答者還要給提問者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不了,那麼所有的過錯歸於知乎不給力!知乎的硬傷在於回答者的質量上是不可控的。在社區人人平等,這也正是有些人想要的,但是回答者回答問題,難道不是一種顯擺嗎,或者來講,顯示我知道的多,雖然他本人沒這麼想,我只是幫別人解決問題,問題就在於你幫別人解決,而不是其本人自行解決的,那麼人人已經不平等了?而且我幫別人解決並非想回報,但是多少給予一點,難道比不給還強嗎?如果知乎想解決這個硬傷,我覺的可以模擬一下社會形態,起碼現實中老師和學生,該有的稱呼要有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 知乎 不能點用戶頭像查看大圖?
※在哪裡可以找到有共同夢想的人?
※為什麼知乎的評論欄沒有「查看對話」功能?
※如何評論知乎樂評入駐QQ音樂?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