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這段戒毒科普視頻?用愛可以戒毒?
這是我當地的警方官微發的戒毒科普視頻:https://m.weibo.cn/1968863541/4149017472877020
他說我們對於毒癮的認知都是錯誤的,當人在孤獨的時候才會選擇毒品,美滿快樂的時候不會。
是這樣嗎?用愛真的能戒毒嗎?
我認為,如何看這段戒毒科普視頻取決於我們所站的角度和立場。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戒毒?
對於個人而言,主要目的是恢復健康,包括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
對於社會而言,主要目的是維持社會穩定,包括了治安、經濟、文化、階級等很多方面。
但是個人和社會並不是分割的,我們需要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看,這就回到了最初的問題,什麼是健康?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但是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學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社會學家將人們對於健康的研究方法和關注點分為以下幾種:
- 生物學(Biological)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基因和基因與其他健康因素的相互交互作用
- 生物醫學(Biomedical)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從醫學角度定義病理
- 行為學(Behavioural)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 公共健康(Public Health)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減少患病率和傳染病
-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降低患病因素和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
- 社會學(Sociological)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對於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人們的幸福感和提升生活質量
- 新公共健康(New Public Health)對於健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政治經濟對於疾病產生的因素,比如社會公平和平等
我需要在這裡說一句,學界對於以上的研究方法和關注點的定義仍在爭論,以上只是我從講義里翻譯過來的而已,大體是正確的,細節上肯定會有出入。
看起來很複雜對不對,但是我們可以粗略的將它們分為兩部分,也就是個人視角和社會視角。
- 個人視角對於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生物學和行為學,他們認為致病的原因取決於基因和有風險的行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主要的解決方法,個人應該為自己的疾病而負責。
- 社會視角對於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政治方面,他們認為致病的原因是不平等、疾病的社會梯度、環境污染、工作環境、居住標準和權力關係,政府與社會應該為民眾的疾病負責。
可以看出,這段科普視頻主要是從社會角度來分析戒毒問題,其中還摻雜了一些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這段視頻認為,相比於醫療生物科技方面,家庭、朋友的關愛才是戒毒最好的良藥,同時,社會也應該更加開放,用更包容的態度來對待吸毒者。
雖然聽起來有一點白左,但是這的確是一種逐漸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觀點。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種(或許是)更好更包容的方法並沒有得到大規模實施呢?為什麼我們仍然將吸毒者關進監獄?為什麼社會仍將吸毒者視為垃圾?
根本原因其實還是社會資源不足。
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社工來照顧吸毒者、我們沒有那麼多的心理醫生來排解疏導吸毒者、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錢來建立先進的康復中心、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耐心來包容的對待他們。
退一萬步說,就算我們有以上資源,我們也會選擇優先將這些資源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方面去,比如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等等。
沒錯,相比於現有的公安機關將吸毒者抓捕審判、刑滿釋放、發現再吸毒、再抓捕審判、再刑滿釋放這一個循環,動用更多社會資源來關愛照顧吸毒者從而讓他們戒毒的成功率更高,後患更少。
但是,沒錢,做不到。
就我個人觀察,現在國內很多人還是簡單將吸毒單純歸結於個人因素,比如愛玩、尋求刺激、作死等,但這段視頻給普通人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來思考戒毒問題。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段視頻起到的只是一個科普的作用,但是對於那些吸毒者的家屬而言,這段視頻也許會讓他們更加關心吸毒者。
我原因相信溫暖和關愛能夠起到作用,能夠讓一些吸毒者迷途知返。
雖然作用可能很小,但總歸聊勝於無。
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前預防勝過事後補救,希望一些父母能夠認真思索自己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潛在的吸毒人群。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大家指正並且輕噴~~~】
先說結論,用愛不一定能發電,但是真的能戒毒。
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談一個現象,叫做stigmatizatio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污名化。這個詞在英語里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因為自身的經歷或者行為而被社會排擠,認為他的行為或經歷是一種恥辱。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前一段時間上映的電影《22》,慰安婦這一群體在戰爭結束以後也遭到了污名化,這種系統的排擠會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哪些群體遭到了污名化呢?一個例子是女性婚前性行為,很多人說有了婚前性行為就「不是好女孩」了,這是男權思想物化女性的結果,在此不展開討論了。另一個例子是由身材引起的污名化,作為一個超重(BMI&>30)的人,我自己對於這個深有體會,在此也不展開講了。而我們社會中一個遭受污名化很嚴重的群體,吸毒人員,他們所經歷的污名化和排擠絕對要比體重和婚前性行為嚴重得多。在此我要強調,此文並不是所謂的「洗地」,是我自己作為一個家中有親屬是吸毒人員,並且在寫關於物質成癮的論文時產生的一些感想。
說回主題,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Substance use disorder,中文翻譯為物質/藥物使用障礙,它指代的是一系列由於使用一種或多種精神活性藥物引起的一系列身體和心理障礙。DSM V列出了十種常見的引起成癮的精神活性藥物,其中包括咖啡因,前兩天KY發了一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290040/answer/230536901,提到了這個問題。在中文傳統語境下,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被叫做「吸毒」,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種污名化的體現。對吸毒人員的不友善,固然有吸毒人群犯罪率高,吸毒人員本身花費大量金錢導致家庭破產,毒品引起的精神問題等等因素,但是中國社會對於吸毒人員的排斥和敵視是顯而易見的(參見中美文化對於大麻的態度)。這種排斥雖然一定程度上使普通人不敢開始嘗試毒品,但卻會使已有成癮的個體感覺到被社會排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們的社會活動局限於吸毒人員之間,進而強化了使用毒品這一行為。
如前所述,我個人不贊成把substance abuse叫做吸毒,因此從這裡以後,本文不會再使用吸毒一詞,而是以物質使用(substance use)來代替。既然討論物質使用,那麼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就是「什麼是物質(substance)」。簡單來說,英文中的substance在談論物質成癮時一般指代精神活性藥物,這是一種能夠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大腦內神經傳導改變併產生興奮或抑制的藥物[1]。而成癮(addiction)指的則是,即使意識到不良後果仍然重複進行的強迫行為[2]。成癮可以是由藥物引起的物質使用依賴,或是持續出現特定行為的行為成癮(behavior addiction),兩種成癮都和大腦的獎勵系統(reward system)有關。所以物質使用和成癮雖然是高度相關,但實際上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因為大腦的獎勵系統和習慣的形成有密切關係,而某一些物質的精神活性作用正是作用於獎勵系統,因此物質使用在一些場景下會形成很強的行為習慣,從而導致物質使用障
對於成癮的研究在近年來有一些進展,傳統物質成癮認為戒斷反應是導致物質濫用的重要原因,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其中一個方面是成癮行為和環境的關係,與物質使用有關的環境會加重對於成癮物質的渴望(craving)。一個例子是甲基苯丙胺(冰毒,絕命毒師中老白的產品),它的作用是產生強烈的欣快感且生理依賴很輕,但是具有嚴重的心理依賴,這種心理依賴和環境具有很強的聯繫,因此有一些戒除冰毒的方法要求成癮者完全離開使用毒品的環境。另一個研究進展則是社會功能對於毒品的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也就回到了這個問題視頻中所說的,用愛戒毒了(廢話了超多以後終於到正題了)。
用愛戒毒這個事情其實還真不是開玩笑,很多研究都證實了藥物濫用和人際關係以及社會功能的關係。此段正在編輯中,請稍等。。。。。。
問題這段視頻的油管作者頻道還有另一個視頻叫做why the war on drugs is a huge failure? (為什麼人類對drug的戰爭是個巨大的失敗?)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UXLqNHCaIt=2s
在這個視頻中作者首先談到了為什麼美國自尼克鬆開始的持續多年對drug(此處drug除了毒品以外可以怎麼翻譯,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探討)的嚴打行為最後非但沒有減少drug使用,反而引起了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然後通過瑞士的drug政策和效果來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了drug並不是通過嚴厲的打擊就能產生效果的事情。視頻作者認為,美國持續多年的打擊非法藥物的行為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成效,反而催生了大量服刑人員,腐敗,政局動蕩,針對拉丁裔亞裔非裔的暴力,以及全球性的人道主義災難。由於政府在非法藥品政策中一股腦的選擇消滅供給端而忽略需求端,以及非法藥物本身對價格不敏感的特性導致生產屢禁不止,小規模的剿滅供給更是催生了墨西哥非法藥品集團寡頭坐大,同時執法過程造成的更多的問題比如純度提高,注射感染疾病,暴力等等。而在瑞士自90年代以來,開設免費的維持診所,提供免費的高質量海洛因和注射室,顯著減少了由於非法注射引起的感染疾病等問題。
作者的核心觀點是,如果政府的思路由純粹嚴厲打擊非法藥物(美國政策)變為以預防,治療,減少危害和打擊結合(瑞士政策)的方式,很多由毒品衍生出的問題比如犯罪,暴力,疾病感染等會得到更好的解決,因為在非法藥物的使用,特別是傳統的鴉片類藥物使用中,藥物本身帶來的問題遠沒有伴生於非法藥物使用帶來的法律,經濟,健康等等問題嚴重,因此為了徹底解決非法藥物泛濫的問題,嚴厲打擊帶來的並不是正向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在非法藥物政策極度嚴厲的中國,即使在五十克冰毒死刑的政策下,還是有超過1400萬人在使用非法藥物,年均增長36%,而且冰毒等合成毒品使用人數顯著增長的現象(中國國家禁毒委2015年公布數據)。同時由於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美沙酮維持治療網路,傳統的鴉片類藥物使用人數卻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最後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每天意淫就能達到人生目標,那豈不是證明了我們的世界本質只是一個缸中之腦?
Reference:
[1] 精神藥物中文維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2%BE%E7%A5%9E%E8%8D%AF%E7%89%A9
[2] 成癮中文維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7%98%BE
這種哪裡是什麼用愛戒毒呀,就是環境決定論了。
我國早就做到了,解放的時候,那些抽鴉片的,一概戒大煙,戒掉了。成功率幾乎是100%
只不過沒有那個環境,戒毒就是0%
其實,吸毒的人是可以戒掉毒癮的!
愛和戒毒肯定有正相關。
眾多吸毒者中那些為數不多的戒除長達十年的人,不少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為了孩子,老婆下狠心的。但是,說句難聽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成癮後的,復吸率高達90%以上,戒了十幾年實在是少之又少,少到可憐,有的吸毒吸high了,意識不清,精神錯亂,直接把自己老爹的手齊腕就砍斷。
要給予關愛,還是在能保證自己的安全的情況下去給吧,因為成了癮,人就不再是原先的人了!
這有什麼稀奇的,用愛還可以發電呢(手動滑稽)
這個視頻作者(或者組織)在youtube上做了非常多的科普視頻,關於毒品的還有一個續集,鏈接:
我並不是專業人士,但是關於裡面說的瑞士通過政府提供毒品(加上解決就業,心理問題)感覺很無語。如果真的是這樣能解決問題,那清朝當年為什麼會打鴉片戰爭?
「早在雍正七年 (1729年),雍正帝就頒布過禁煙令,禁止販賣和吸食鴉片,但並沒有禁絕。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西方鴉片商人仍然勾結當地官僚,千方百計走私偷運鴉片到中國。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鴉片專賣權。[2]:47-48至道光十八年 (1838年) ,西方鴉片商人向清朝輸入鴉片數量逐年遞增,導致清朝每年全部出口的絲、茶、土產,均不足以抵償進口鴉片的煙價,長期的鴉片貿易,造成清朝國內白銀大量外流,銀元枯竭,銀價上漲,工商停滯,國窮民困。當時吸食者上至貴族官僚、下至販夫士兵,隨著鴉片泛濫愈演愈烈,最終引起清朝的高度重視。」
(維基百科,第一次鴉片戰爭)
雖然有些跑題,但我希望能從一個業餘人士的角度說說這個視頻。
另外,這個作者還在兩年前發過視頻倡導大家積極接收難民,在此僅僅提出不做評價。鏈接:
推薦閱讀:
※為什麼舉報他人吸毒反而自己會被判刑?
※如何鑒別分辨一個吸毒者?
※又看了一次門徒 每次都感覺到害怕 吸毒真的那麼可怕嗎 那要是只吸一次呢?會不會上癮?
※親人吸毒(溜果子)怎麼辦?
※我孩子,吸白粉,現在到處偷東西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