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儒家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完蛋了,孔子的徒子徒孫跑哪裡去了?

不可否認,直到如今儒家思想還在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亞儒家文化圈。但從世界範圍來看,儒家作為一個思想學派,似乎從民間消失了,其更多是作為一種學術研究的對象而存在,不在具有現實的意義。對比其他文明的各種思想、宗教,基本上沒有類似於儒家這樣的,如此徹底的從底子上消失了。

儒家思想好歹也統治了中國近兩千年,四書五經是讀書識字的必讀物,面對各種思潮的衝擊,孔氏門徒怎麼如此不堪一擊,一下子就被整個社會放棄了,原來讀聖賢書的人也消失了,被罵孔老二、臭老九的時候,也沒人來為聖賢衛道護教什麼的,以至於現在只剩下各種國學大師了。


謝邀。

儒家作為學派應該已經沒有了,但儒學的思想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骨血,這個是沒辦法消亡的。儒學本身有著強烈的經世濟民的意識,所以未來是否有新新儒家的出現也未可知。

儒學的沒落歸根結底是由於儒學誕生於傳統中國的精耕小農熟人社會,加之長期在東亞一家獨大,所以在工業革命的世界大潮中不但沒能領導中國人實現變革,反而因循守舊成了革命的對象,自古矯枉必過正,所以才會在從民族心理上被打倒了。只要簡單的做個歸因:中國近代的屈辱就是由於儒學的反動與落後。貼了這個標籤,再提起儒學,就和中國近代的屈辱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儒學的一切成果都被一概抹殺了,就像你在問這個問題時依然有著下意識的蔑視。

不可否認,由於儒學太過強烈的經世濟民的傾向,所以兩千多年積累下來的用的部分,由於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社會基礎完全改變了,這些用的部分大多已經失效了,而現在對儒學感興趣的很多人還認識不到這個,一味的想直接拿夫子的看法來解決當下的問題,奇哉怪也。

我認為儒學必須大步的後退,就保守住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就足夠了,能熏陶出一些積極進取、厚德載物、堅韌不拔、理性平和的謙謙君子就可以了,然後這些君子以身正天下、對當下所遇到的問題研究之、解決之,如此方能有儒學的復興。至於漢服、漢字、詩詞歌賦之類,那是儒學嗎?


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要徹底說清楚卻並不容易,因為古今觀念的變化實在太大,要解釋清楚背景,少不得費一番口舌。

如果只說結論的話,那就是:儒家興於變革,亡於變革。上一次社會形態的大轉型使得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官學逐漸向民間開放,誕生了最早的私學,並從中發展出諸子百家,最後儒學在大一統時代重新取得了官學的地位,成為被用於塑造意識形態的官方哲學,地位一如今天的馬哲。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儒家所提倡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處事邏輯、社會秩序等已經深入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與小農生產的經濟基礎、統一大帝國的政體形態、君尊臣卑的倫理觀念、吸收民間精英的科舉制度水乳交融,互為表裡。換句話說,這樣的社會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儒家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當中國在近代遭遇了來自西方的衝擊,被迫開始了又一次社會大轉型的時候,原本適應靜態社會的儒學因為無法響應時代求新求變的需求,就淪為了社會變革的阻力,一步步走向崩壞和瓦解。傳統以中國為中心的宗主-朝貢體系在列強的武力下瓦解,顛覆了儒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觀;崇古讀經的傳統教育和科舉制度因無法培養出合格的技術人才而被放棄,徹底斷絕了舊式讀書人的上升路徑;重農輕商、重文輕武的傳統和與之互為表裡的重道德、輕功利的價值觀因無法承載現代國家工業化和國防所需的巨大開支而遭到拋棄,使很多古老的傳統就此斷了傳承;戰爭賠款和列強傾銷的壓力使得農民紛紛破產逃亡,農村宗族統治的秩序開始動搖,最後在建國後的改造運動中徹底崩潰。任何傳統得以傳承的基礎都是一代代的「傳人」,當傳人不存在了,這項傳統也就斷絕了。這就是曾經無比強大、涵蓋一切的儒家傳統在近代迅速消亡的原因。

當今大多數人已經對舊傳統相當隔膜,以致產生了相當多的誤解。例如有的人只看了一點《論語》,就發表評論說儒家如何如何,孔子如何如何,後來的儒家如何錯解了孔子的真義,這在先前的儒家傳統中是不可想像的。因為在儒家統治意識形態的兩千多年裡,儒學一直是官方政治哲學,原典的解釋權不在普通人手中,而在官方認可的儒學大師那裡。換句話說就是:孔子原來是怎麼想的並不重要,官方是怎麼解釋的才重要。如果只讀原典,那就無法理解儒學在真實的歷史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而不了解儒學曾經的形態,要將其運用到當今社會中自然也是空談。

時至今日,儒家經典已不再擁有昔日的光環,儒學研究也不再與意識形態的建構掛鉤,而成了古代社會史、思想史和觀念史研究的一環。回顧儒學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它也是「與時俱進」的,一代代儒家傳人打著闡釋經典的幌子,發展出了五花八門精彩紛呈的理論,而這些理論與原典並沒有太大關係。例如董仲舒,他的身份與其說是儒學大師,不如說陰陽術士反而更合適些。他在當時最為世人所重的並不是他的儒學研究,而是求雨的本事。這是因為儒學的精神內核是崇古的,只有打著古聖先賢的旗號才能引起重視,個人的創造反而不值一提。今天的「新儒家」走的仍是這個路子,但這條路能否走得通,我個人並不看好。因為崇古薄今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旋律,要 讓儒家傳統與當今社會相契合,非得對其進行徹底改造不可,這不是幾個「國學大師」可以做得到的,也不是當前發展的要務。


儒非教,何來的徒子徒孫?

另外,思想學派講究的是繼承和發揚,從古至今哪個思想學派不是最後只有專業學者在研究,普通人的生活里終究只會保留著那些深入人心的「道理」。

若是以題主的標準的話,現在沒完蛋的,大概也就三大宗教了。


你不由自主地用仁義禮智信來要求自己不就行了嗎


韓國是儒化最嚴重的國家。很多東西雖然中國人已經不再掛在嘴上,可是衣食住行,我們早已被這些古老的文化滲透。比如長幼有序,父慈子孝。這些深入骨髓的概念都是「儒」。


如果你認為人還要有「天下之至誠」,認為這世界終究還要變好,儒家就還活著。

如果這個社會依然反對把一切都視作功利的理論,反對投機取巧,儒家就還活著。

如果你認為這個社會還要有一定的規矩,就算失去一切也不能壞了這規矩,儒家就還活著。


儒家被精英繼承了


_@孔鯉


看看ISIS,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在該結束的時候結束。


我們需要的是孔子的思想。

不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死就去死吧。

只要論語還在,我們的思想特質就會保持。

孔子是神一級別的人。但是當時的生產力不足以支撐把孔子的思想變為社會構架。

儒家是孔子的徒子徒孫,以及皇帝老兒搞得。這些人,

要麼本身水平不行(徒子徒孫),理解不了孔子的境界,只會搞些細枝末節;

要麼是故意使壞(皇帝老兒),曲解孔子的思想,利於自己搞統治。

在愚昧時代,儒家還是利於社會組織架構的;

在民智漸開的近代現代,儒家就是傻逼。


推薦閱讀:

是什麼成就了東亞地區豐富多採的夜生活?
非東亞國家的人通常對東亞國家有哪些張冠李戴的誤解?
為什麼中日韓不搞貨幣一體化呢?
如果日本,中國,朝鮮半島合併,需要什麼,會怎樣,是否有實際意義?
不吹不黑,韓國到底怎麼樣?

TAG:文明 | 孔子 | 宗教 | 儒家 | 東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