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南寧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名人有哪一些?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積澱,讓小孩自幼熟悉出生之地的人文和歷史是必要的~以史為鑒,方知現世的生活來之不易~


附一:「南寧府,府內撫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錯壤而居。外控蠻荒南服,有事此為噤喉重地。』唐置邕管於此,為廣南唇齒之勢,宋儂智高倡亂,邕州不守,而西路遂為魚肉。盪滅之後,恆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鎮於此,以鎮壓安南。明朝用兵田州及經略安南,皆建節於此,蓋地居衝要,勢所必爭也。」(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附二:「邕寧,清南寧府治。地據鬱江上流,據全省中樞,西控南交,南應粵海,東顧潯梧,北策滇黔,大江如帶,崑崙如礪;昔馬援、狄青南征蠻夷,均駐節於此,形勢之重,自古已然。自安南歸法,邊防日亟。而邕寧形勢,隨之愈要,故今移省會就治焉。」(屠思聰《中華新形勢圖》)

附三:「原隰平曠,兩江環流,暮冬氣候暖若三春,桃李亂開,蝮蛇不蟄,日晴驟熱,則溫霧如湯濺人衣。」「宣化地勢爽塏,瘴癘絕少,春初至小滿,天氣和煦,芒種後漸熱,三伏歊蒸則盛,至霜降氣如肅,冬不甚寒。」(蘇士俊《南寧府志》)

附四:「宣化,土厚民庶,殷阜之象,於邊陬為最,但鹽檳絲巢之利,陶漁珍錯之息,歸之客戶,家無儋石者多詩書之胄。嗇縮田野,五方繯子糅雜其間,凌競漸開,掛案牘者累累。農耕士讀,無異中州。遠鄉士僮,答歌火葬。」(金鉷《廣西通志》)

附五:「來賓,南寧,潯州一帶,江水腥濁,從交趾諸山流出,皆孔雀之所糞也,巨蟒之所浴也。水色時而碧,時而紅,穢惡不可近。舟行百里無井,不得已以礬澄之,加以雄黃然後飲,中毒者或泄瀉,或作悶,十人而八九矣。」(陸祚蕃《粵西偶記》)

附六:「瘴者,山嵐水毒與草莽沴氣,鬱勃蒸薰之所為也。其中人如瘧狀,治法雖多,常以附子為急須,不換金正氣散為通用。邕州兩江水土尤惡,一歲無時無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黃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黃茅瘴。土人以黃茅瘴為尤毒。」(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我覺得話題僅限於南寧太窄了,擴到廣西全境就好了。我算個題外話,寫寫比較偏的。我不是要抬高廣西人,只是廣西在歷史上被人遺忘的太多......可能連廣西人自己都忘了......

1.大家以為抗倭的只有戚繼光嗎?NO~~戚繼光對抗倭寇用的狼兵也是廣西來的!此處不得不提:「巾幗英雄第一人」——瓦氏夫人。在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的危急關頭,她不顧58歲的高齡,親率廣西6000俍兵馳騁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線,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氣概縱馬衝鋒陷陣,連殲敵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保國安民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 二品夫人。在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中,壯族人瓦氏夫人堪稱「巾幗英雄第一人」。其實她和戚應為戰友,共同抗倭。歷史教科書上不寫,不代表沒有發生過。

2.你以為廣西在教科書上默默無聞,就覺得我們的祖先在歷史上什麼都沒幹嗎?呵呵~~

百度搜索「廣西狼兵雄於天下」~(據《赤雅·狼兵》記載:「狼兵鷙悍,天下稱最。」《粵西叢刊·土兵》載:狼兵「皆驍勇善戰,而內甲尤勁,非土官親帥之,則內甲不出。」《籌海圖編·附錄客兵》載:「廣西狼兵於今海內尤悍……東蘭、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各地的狼兵,都有自己一套嚴格的戰鬥編製,互不通屬,各自組成戰鬥集體。那時,以田州(今田東)岑氏所率的狼兵最為出色,他們在行軍作戰中,「軍職分五色,以別行伍,頭裹方素,無他色者。」)

自秦朝開始我們這裡就一直有開發的。為什麼說這裡壞人多?看吧,這裡山窮水惡的,不出刁民那是假的,可是怎麼個刁法呢?a.生命力強啊,沒有平原種不了地,那隻能想辦法啊,各種生存的辦法就出來了。b.古代皇帝貶謫好官壞官,基本都是到現在這幾個自治區,會有死刑犯押過來,也會有好官押過來——柳宗元,秦少游,蘇東坡......他們被押過來自然是鬱郁不得志,但是廣西風景那麼好,就當過來透透氣也好嘛~~c.當年秦始皇在長城只放了30萬軍隊對抗匈奴,卻在廣西放了50萬軍人對抗西甌(壯族祖先)。d.漢朝守長城用了20萬軍隊,卻在西越(廣西)留30萬軍隊。e.當年袁崇煥在寧遠用一萬多廣西兵對抗20萬滿族八棋。f..劉永福在越南,台灣屢次打贏法國人。g.明朝,廣西部隊是明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曾經在明朝快滅亡的時候,在寧遠大戰中力挫當時天下無敵的清八旗軍,廣西兵的戰鬥力之強可見一斑。h馮子材?在越南打贏法國人?NO!!!蘇元春——廣西蒙山人。清末廣西提督,戍守邊關20年,鴉片戰爭以來,清國與列強的戰爭均以失敗賠款高州!!唯有蘇元春領導的中法戰爭取得勝利!!但歷史把功勞全記在他的副手馮子材身上!!百度百科甚至把馮子材的照片當做蘇元春,欺騙了廣大網民(歪曲的歷史啊)!!!戰後,他修築大小連城,令邊界安寧了三十年。後因奉旨與英國人勘定廣州租界,為慈禧背上賣國黑鍋,被同鄉,兩廣總督岑春煊彈劾入獄,最終屈死在新疆,64歲,死後慈禧為他平反。i.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率廣西兵從金田出發,一直殺到南京,縱橫大半個中國,攻下清朝的大半江山,殺得湘軍潰不成軍,曾國蕃幾乎要跳河自盡,李鴻章和洋人也拿太平軍沒辦法。太平天朝的輝煌,主要仰仗其幾乎所有的廣西將領和當初起義的廣西兵。j.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唯一打贏的一場反侵略戰爭——1885年中法之戰中的鎮南關大捷,法軍大敗,連法國內閣都下了台,依賴的是廣西兵的英勇無畏!(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抗法和在台灣抗日,蘇元春的萃軍創造了鎮南關大捷,這些都是廣西兵打的,以至於有不少人都說,清朝末年對洋人的戰爭中,全國人幾乎都在打敗仗,只有廣西人打勝了!!!)

3.民國和抗戰話題可就多了。

民國的廣西——三民主義模範省!抗戰的廣西——日本人聽到有廣西口音的兵就心驚膽戰。

a.在北伐的時候,四軍被稱為「鐵軍」,桂系七軍被稱為「鋼軍」,北伐軍第一個勝利,是李宗仁(桂系名將)指揮的長沙戰役,僅一個星期,就大敗吳佩孚的部隊,光復長沙,堅定了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決心。而且桂系在外地作戰很守紀律,桂系不允許有劣跡的人蔘軍的,所以桂系在國民黨時代比較得人心。(新桂系統一廣西之後,就做好了打東瀛跳樑小丑的準備,廣西仔從小就用訓練狼兵的方式教育長大的,作戰能力不用說,那時候男女都是一樣要經過訓練的,不是像今天我們軍訓一樣鬧著玩,而是真的軍事訓練,那時候出去打戰,隨便挑一個人出來都可以帶一個排的兵。)

b.鄧小平等領導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其主力全部是桂系名將李明瑞、俞作豫等率領的隊伍。1933年中原大戰時,桂系軍閥最弱,卻是和中央軍作戰的正面主力,如果不是粵系的陳濟棠和陳銘樞被蔣收買、臨陣倒戈,陳銘樞十一軍的蔣光鼐蔡廷鍇偷襲桂軍,閻錫山誤事,張學良投蔣,蔣介石或許早就被扳倒了,那麼歷史就應該另當別論了。

c.老蔣曾發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都未成功,可紅軍一到桂北,就遇到了兇狠的廣西兵,湘江之戰役紅軍損失慘重,8萬人馬變3萬。而且桂系擔心滅了紅軍之後,老蔣的部隊乘機入廣西,因此關鍵時刻還放了紅軍一馬。紅軍將領也說過:「白崇禧(桂系名將)的部隊,善爬山,爬樹,會游泳,跑起步來飛快,打起仗來象猴一樣精。」 不僅如此,當時中國的很多精銳部隊中,廣西士兵都佔了很大的比例,像全部由廣西士兵組成的國民黨精銳桂系第7軍、在徐州、武漢會戰中表現出色的桂系第31軍都是幾乎全部為廣西士兵。在國民黨中央軍中,不少精銳部隊中廣西士兵也佔有很大比例,比如邱清泉的第5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其中有近7成是廣西士兵;第10軍,廣西士兵占近4成,湖南士兵也佔4成,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廣西士兵有1成五;黃維的第18軍(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也就是原整編11師,廣西士兵也有近2成。

d.而紅軍中廣西籍士兵也有很多,比如最精銳的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中,紅一軍團中廣西籍士兵也占近2成(湖南士兵佔3成),紅三軍團中廣西籍士兵則佔3成。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有16位是廣西人,在飛奪瀘定橋的22勇士中,廣西人也佔了17位。

當時紅七軍的不少將領是原桂系的高級軍官不假,如李明瑞、俞氏兄弟等,但大部分士兵都是桂西、桂西北、桂西南(百色、河池、龍州)的農民,來源地是桂系力量較為薄弱的地區。紅七軍的強悍只能證明廣西士兵的強悍,當年湘江之戰,一向能征慣戰的桂軍以7個團加6架飛機反覆衝擊,卻拿不下灌陽、新圩一線陣地。白崇禧非常奇怪,是紅軍什麼部隊在阻擊,他們長途跋涉哪來那麼強戰鬥力?回報說是彭德懷三軍團的紅五師,自師長李天佑以下,大多是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廣西人。白崇禧這才恍然大悟:真是冤家路窄啊……說紅七軍是桂軍的叛徒,太傷廣西人的感情。各自為自己的信仰而戰,從軍人的角度來講,各為其主,都值得尊敬。

e.在民國時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特別是桂軍的第七軍,有「鋼軍」的美譽,第7軍在國民政府北伐戰爭、軍閥混戰的時候幾乎從來沒有吃過敗仗。在桂唐戰爭中,素以彪悍著稱的湘軍十幾萬人被桂軍幾萬人打敗並被收編。在中原大戰開始的時候,十萬湘軍在面對不到3萬桂軍的時候,又是一敗塗地。在中原大戰後,桂軍撤退回廣西,湘軍、滇軍、粵軍一共集結了近12萬兵力力圖戰勝桂軍並佔領廣西,但是桂軍2萬多人兵分兩路,一路1萬多先是擊敗了超過3萬人的滇軍,隨後又戰勝了近3萬粵軍,把滇軍和粵軍趕出廣西;另一路也是1萬人在桂林一帶戰勝了近6萬湘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對桂軍和廣西民團的評價也相當高,桂軍的表現也被國內歷史學家認為是「雜牌軍中的王牌」「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等等。

f.在抗戰的八年期間,廣西子弟兵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戰的時候,廣西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出兵之多在中國僅次於四川省,而按人口比例則居第一位。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廣西檔案館資料)

當年廣西子弟兵沒有出過一支漢奸部隊,這在全國來說是絕無僅有的!!!抗戰時廣西子弟兵多是光著腳,因為都是農村子弟,苦寒貧困,解放前廣西農村罕有穿鞋的,就連文革前很多幹部子弟還是穿草鞋,(本人的父親文革前去省城南寧讀書,都是光著腳去的)。但參加抗戰的廣西子弟兵作戰勇敢,寧死不退,而且紀律嚴明,這從桂系的鋼七軍身上可以看出,桂系鋼七軍在抗戰時,積極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戰績。廣西有些地方現在還流傳著唱白崇禧桂軍的歌謠:「軍隊要學189、188,到處有人誇。」這個189、188就是桂軍。當時有很多光著腳板的廣西兵開赴江浙前線,當地的老百姓都很奇怪,沒有鞋子穿的部隊能打仗嗎,後來看到廣西兵作戰勇敢,而且不像一般的國民黨那樣軍紀廢馳、搶掠擾民,紛紛打開家門,慰勞歡迎他們。

日軍戰史里曾評價道:「桂系鋼七軍是中國軍隊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

g.1937年,第五站區司令官李宗仁(桂系名將)率領桂系主力在台兒庄打敗日軍,取得了國X黨正面戰場上第一次勝利。台兒庄戰役,殲敵2萬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這一仗不僅是中國抗戰以來的空前勝利,也是日本新式陸軍建立以來第一次慘敗。捷報傳出,舉國歡慶,一掃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對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和決心是一個極大鼓舞。

h.日軍1939進攻廣西,可幾乎沒能在一個城市和村莊佔領超過3個月,因為人人都反抗!(推薦電影《鐵血崑崙關》)日本人在廣西很難搞大屠殺,為什麼?因為上至7/8十歲的老人,下至少孩童,人人都是戰士!!北海外有一個小島,1.8平方公里,不足100戶人家,每三家人合錢賣一支火槍,居然也幹掉幾個日本兵,賓陽幾個年輕人,把一個日本騎兵小隊的戰馬全部偷光,全州的一個村莊,全村幾千人用火統和農具,夜晚偷襲日本人,居然也槍得一挺重機槍並消滅十個日本兵,北海市的幾萬市民,為了報復被日軍屠殺的200市民,秘密組織暴動,在兩個台灣翻譯官的配合下,夜晚同時暴動,同時消滅了站崗的十幾個哨兵,奪取電台和軍介庫,用棍子和大刀消滅了一個中隊120人的日本人,曾有某村村民2人,在日本人來時未能及時逃跑被抓去搬運東西,一人50多歲了,因為反抗被打死,另外一個是村口的油坊工人,在挑水的時候用扁擔把監督他的日本兵打下魚塘,用洗衣的青石板壓在水下,後逃跑,日軍尋找失蹤士兵不果後燒毀全村房屋;還有一個是嬰兒,在山上躲日本兵的時候因為哭鬧,她母親怕日本兵發現連累全村人,將其活活悶死……

i.令日本人膽寒並在戰史中高度評價的桂林保衛戰。很多日本老兵一致認為發生於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是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在日本人的戰史中,認為桂林保衛戰是「戰爭」中的兩次認為中國軍隊的勇猛程度要超過自己的戰役之一,另一次為崑崙關戰役日軍第5師團被中央軍第5軍擊敗——王牌對王牌,也就是《鐵血崑崙關》)。此役日軍共集結了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大量重炮。 而桂林守軍只有廣西桂軍第一三一師這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城的廣西地方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加農炮兩門炮,山炮12門,高射炮4門,戰車防禦炮4門),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至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廣西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中一半被毒氣毒死),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而日軍的傷亡據日軍後來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說:「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有次一位記者採訪一位參加過桂林戰的日本老兵,提到廣西的時候,他豎起大拇指,用生澀的中國話激動地說:「廣西!廣西!」隨後1944年日軍再次進犯廣西,卻在崑崙關損失了4000人,此役號稱中國抗日「第一大機械化攻堅戰役」。此後直到抗戰結束日軍也未徹底征服廣西。在八年的對外抗戰中,廣西這麼個小省,人口僅一千多萬,卻出兵之多,僅次於四川,而桂林與柳州兩地在抗戰中起著基地的作用。

4.解放戰爭

解放軍解放全中國時,最頭痛的對手也是桂系的部隊。他們長期在華東和中原戰場。國軍佔兩淮、蘇北,鋼七軍是和七十四師一樣的頭號主力。粟裕在蘇中時候,陳毅在泗縣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桂系七軍,結果慘敗。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被華野殲滅後,中原戰場有四大旗杆:五軍、整十一師(18軍)、七軍、整四十八師,桂系佔了兩個。 華野七月分兵後,葉飛、陶勇的一、四縱,就是被七軍和整四十八師纏住,後來很長時間擺脫不了,使這兩個縱隊失去了戰鬥力,損失了兩萬多人。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七軍、整四十八師又給劉鄧部隊以重大的打擊,使劉鄧損失慘重!後來劉鄧被迫改變作戰方針:先打雜牌軍,後打中央軍,避開桂軍。連中國第一悍將劉伯承都對桂系懼怕三分、避其鋒芒。

  渡江戰役後,四野進剿白崇禧部前,羅榮桓曾這樣評價廣西兵:「要警惕廣西兵團,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兩廣(廣東、廣西)部隊。這些著短褲、穿草鞋的兵,打仗頑強,又善於爬山,跑起來像揩了油的,很難抓住。特別是桂軍對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謂『小諸葛在,共軍其奈我何』的狂言。從湖北的武勝關到湖南的武陵山脈恐怕主要是同兩广部隊作戰,部隊要有準備,尤其是指揮員,要心內有底,可能還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摘自《南疆逐鹿》)

  新四軍2師師長張雲逸及其部下曾經評價桂軍:「桂軍被反動宣傳灌輸得麻木,作戰勇猛得如野人拚命,陣地上戰至最後一人時,仍能堅決拼刺刀頑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且戰術靈活,動作熟練,認為桂軍比同等條件下的日軍更難對付」

  能有這麼高的評價,說明桂軍的戰鬥力是相當不錯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裝備差了點,其主力7、48軍一直到李宗仁當上總統後才裝備了少量的美式裝備,聽不少現在在我們廣東的南下四野老兵回憶,一直到49年衡寶戰役的時候,桂軍士兵還有不少拿的是那種已經快被淘汰的「漢陽造」步槍呢!裝備差一直是桂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弱點。

  一個青樹坪,把個猛虎將軍鍾偉的49軍崩調了一顆門牙,146師出擊的兩個團,近9000人損失了三四千人。喪失了戰鬥力。這可是四野過江以來遭到的最大一次敗仗。

  桂系七軍後被四野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消滅。這一仗直打了五天(衡寶戰役),林彪動用了用十七,八萬的兵力,外圍還有五個師共二十五萬的兵力,圍住桂軍的主力四個師將近三萬六七千人,打了五天,結果也只殲滅不到三萬桂軍,還是讓桂軍突圍出去兩個建制團。

  廣西兵在國民黨軍中之所以戰鬥力較強,是因為「國民黨中央軍的軍官多數是軍校出身,他們擺架子,打仗怕死,在士兵中沒有威信。廣西軍就不同,他們的軍官是從士兵升到班長,再經過教導隊訓練,然後當排長、連長,所以他們官兵關係好,戰鬥力強。」 (摘自《關於組織戰鬥》粟裕著)

  在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劉伯承元帥曾經在大別山制訂了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粟裕等相當多的解放軍將領在解放戰爭時期對國民黨軍曾經有過這樣的話:「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粟裕 大將回憶錄記載有這些話,很多解放軍其他將領回憶錄中也說過)

  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也說了: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5.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1979年對越戰爭中,廣西兵是最多的,現在有不少四川人說是四川出兵最多,這是不對的,在《中共黨史》和文史檔案中都有介紹的,出兵最多的是廣西,而不是四川,至少第一批那十幾萬人都是廣西兵居多。

附:國民政府1945年統計,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佔全省1200萬人之近40%,全國之最! 廣西抗日出兵100萬,人數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抗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將軍史迪威說過: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從兩千多年前西甌國君譯吁宋帶領五萬嶺南土著士兵,令秦軍伏屍數十萬開始廣西兵一直是廣西軍隊戰鬥力強悍的標誌。廣西土著士兵的勇悍令其所有中外對手感嘆!一個地方出精兵的傳統歷經數千年而不變實為中國所僅有。

從民國到抗戰,我廣西子弟對得起中華民族。

以上內容,看完了的朋友感謝你用耐心看完,看不完也理解(因為我自己都不能好好校對)。內容雖不能盡信,但是,我希望所有有識之人能夠清醒起來,看到我們八桂大地的過去,看到先人風骨,知道我們身上流淌的血液是來自哪裡,心中有一種無法磨滅的情義承自何方。學習先輩的精神,團結、愛國。守住這一方先輩們用熱血保衛的土地,頑強的生存下去。繼承先輩遺志,壯我八桂大地。

「當年廣西全民抗戰,老少皆兵,你說會不會有我們的祖先在裡面?」

「當然~」

最後申明,廣西人從不搞民族分裂,也沒有看不起其它省的意思,只是全國對廣西真正的歷史了解得太少了.廣西從來沒有得到過關注,廣西太窮苦,太落後.希望各界人士關注廣西,發展廣西.因為廣西是最一心一意為保衛祖國和維護祖國統一面作戰的.廣西人是你們的朋友,廣西人是你們的兄弟,廣西人是能夠為朋友兄弟打仗不要命的.


很慚愧……南寧作為一個被少數民族地區包圍的邊陲州縣,歷史上並沒有出過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這是我作為南寧人也不得不承認的……

說回來南寧的名人有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教育家雷沛鴻,歌手胡夏,其他的暫時想不起來了。不過即使把南寧所有的名人加在一起,影響力可能還不如桂林的李宗仁或者白崇禧吧,桂林在民國時期作為桂系的大本營也是風光過一陣子的,廣西的名人也大部分出自桂林,梧州,玉林,欽州(老實說欽州以前不算廣西)


南寧的名人,我看必有竊·格瓦拉一席之位!


周陰婷


我先佔個坑 有空慢慢寫


作者:zhen-liang

鏈接:南寧有什麼都市傳說嗎? - zhen-liang 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民生碼頭據說地下溶洞太多當年大廈水泥漏老多說是有龍宮南寧都市傳說

amp;amp;https://pic3.zhimg.com/v2-9572f34ce85bde7b73d168e47df8572e_b.jpg&" dw="859" dh="391" w="8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572f34ce85bde7b73d168e47df8572e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3.zhimg.com/v2-9572f34ce85bde7b73d168e47df8572e_r.jpg&"amp;amp;>

amp;amp;https://pic2.zhimg.com/v2-05859da5580075b8697d5f806267caf1_b.jpg&" dw="902" dh="297" w="9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5859da5580075b8697d5f806267caf1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2.zhimg.com/v2-05859da5580075b8697d5f806267caf1_r.jpg&"amp;amp;>

amp;amp;https://pic3.zhimg.com/v2-91186e2e73b0e1f8a352045c4a437696_b.jpg&" dw="893" dh="444" w="89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1186e2e73b0e1f8a352045c4a437696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3.zhimg.com/v2-91186e2e73b0e1f8a352045c4a437696_r.jpg&"amp;amp;>

amp;amp;https://pic1.zhimg.com/v2-fdab6357d358dff240366f3cfd3d650c_b.jpg&" dw="857" dh="443" w="85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dab6357d358dff240366f3cfd3d650c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1.zhimg.com/v2-fdab6357d358dff240366f3cfd3d650c_r.jpg&"amp;amp;>

粵西叢載,第四冊 卷十四志怪,儂智高造反前。南寧佛像手動


鄧穎超是南寧的,兩廣總督陸榮廷是南寧的,將軍莫文燁也是南寧的,跳水名將李孔政,舉重名將吳數德,跳水名將何姿,演員黃覺,歌手汪小敏,胡夏,艾菲,還有很多的


南寧歷史悠久,古代屬於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歷史。唐朝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為邕州,南寧簡稱 「邕」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為取南疆安寧而定名為「南寧」,南寧由此得名。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

  越族分枝繁多,史稱「百越」,其中西頤和駱越兩個支系,就是南寧壯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214)置桂林郡、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南寧為其轄地。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南寧為其轄地。

  西漢王朝建立後,推行州郡縣制。西漢元鼎六年(前110,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平定趙信的南越國後,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信耳、朱崖等9郡,南寧屬鬱林郡領方縣轄地。

  三國時,南寧屬吳國轄地。吳把領方縣改名臨浦縣,並從原屬交州改屬廣州。這樣,南寧便屬廣州鬱林郡臨浦縣,-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時,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從鬱林郡分出晉興郡,下轄晉興等4個縣,南寧為廣州晉興郡晉興縣,晉興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第-次成為既是縣級又是郡級治所,是南寧建制的開始(-說為隋開皇十四年即公元594年,另-說為西晉太康五、六年即公元284年、285年,下同)。

  南朝時,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先後更替,南寧隸屬郡縣均與東晉相同。隋統-南北朝後,開皇十八年(598),將晉興縣改為宣化縣,南寧為宣化縣治所,歸鬱林郡統轄。

  唐武德四年(620,在宣化縣置南晉州,領宣化-縣,州縣並存。武德五年,宣化縣析出宣化、晉興等5縣隸屬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又將南晉州改為邕州,外治在南寧,這是南寧簡稱「邕」的由來。永徽(650~655)後,以廣州、桂州(治今桂林)、邕州(治今南寧)、容州(治今容縣)及安南五州隸嶺南五府經略使,名嶺南五管,以廣州刺史充經略使,駐廣州。天寶元年(742),改邕州為朗寧郡。乾元元年(758),復改朗寧郡為邕州。咸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治所設在廣州;嶺南西道,治所設在邕州(今南寧),統轄原屬邕管(統管邕、橫、貴、賓四州)、容管(今容縣)、桂管(今桂林)三管之地。這就是說,南寧在唐朝時曾是省級治所。

  五代十國時,南寧為南漢國地,仍屬邕州,歸楚。

  宋朝統-全國後,邕州隸屬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南寧仍為邕州和宣化縣治所。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改邕州為邕州路,今南寧為路總管府治所,下轄宣化、武緣兩縣,並管左右兩江溪桐。泰定元年(1324)為慶邊疆之綏服,寓南疆安寧之意,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南寧得名,即始於此。

  明朝洪武二年(1376),改南寧路為南寧府,今南寧為府治所。隸屬廣西布政使司。清朝時,改廣西布政使司為廣西省,省會設在今桂林市。南寧府此時隸屬於廣西省分巡左江道,所轄州、縣基本沿襲明朝。南寧既為南寧府治又為左江道治和宣化縣治。

  清宣統三年九月(1912),南寧宣布獨立。民國元年(1912)廢宣化縣,以南寧府長理事,直屬廣西軍政府,後改稱廣西省政府。 民國25年(1936年),廣西省會由南寧遷桂林。民國31年4月,原第八、第九區合併為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在南寧。建國前,南寧城分為興寧、邕西、邕南、德鄰、邕北、模範、寧武7鎮(由原來的10個鎮合併)。

  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將南寧城及附近的16個自然村從邕寧縣划出,成立直轄廣西省的南寧市。1950年1月23日南寧市人民政府正式對外辦公;2月初,南寧市郊擴大至21個自然村並設郊區工委(轄3個區)。1950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南寧。1957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廣西省建制,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1965年國務院決定改憧族為壯族。

  1958年-2002年,作為自治區首府的南寧市和南寧(專區)地區並存。2002年12月 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地級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南部憑祥市和崇左、扶綏、大新、隆安、寧明、龍州等縣。原南寧地區北部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四縣劃歸南寧市。


推薦閱讀:

差點被這個女人掰彎,但她眼裡只有京劇一件事
Joseph Grado的逝世會給歌德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多人紀念保羅沃克?
都有哪些曾年少輕狂的英雄或名人?
有哪些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名人?

TAG:城市 | 名人 | 南寧 | 歷史文化 | 廣西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