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銷路和前景如何?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現在文物的大量仿製和造假大部分是打著「文創」的旗號?

個人也走訪過國內一些博物館的文創商店,感覺單純的文創概念在普通群眾的觀念里還未行成,具體表現就是單純的博物館文創市場顯示出冷淡的狀態,門可羅雀,對消費者的吸引寥寥。反觀現在火熱的文物仿製市場,反而呈現越做越大,越大越精的趨勢。他們藉助龐大的造假從業者和網路平台和經營思維,反而帶走了相當可觀的灰色收入。這個問題就是想請教大神們說說文創和複製造假間這種微妙的關係……


正如@螺旋真理 所說,文創和文物仿製是兩回事兒。而且實際上,後者絕不會打前者的旗號。

因為題主雖說的仿製「贗品」,之所以為贗品,不是因為他們是一般意義上的「假冒偽劣」,而是他們不是賣主要價而買主出資想要購買的「真」東西——我仿齊白石畫蝦,再像也不是老爺子原作的價值。

這種東西絕對不能聲稱是「文創」,不然沒人出那個價碼。

以上是文創和仿製的差別,下面說說我對文創的理解。

我以為題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大概是因為現在博物館商店裡,商品還有很多只是低質量廉價材料完全仿照文物造型製作的「仿製品」——換言之,「創意」不足。而相對於充斥贗品黑幕重重的各種等級文玩市場,無論是輿論關注熱度還是創造的財富數值,博物館文創產業顯然看起來無法相提並論。

但是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層面的事物,固然有都是為了滿足精神或審美需求而消費的情況,但是文玩或者說收藏市場本質是投資行為——哪怕是那些確實熱愛文物而且生前身後捐出個人大量收藏的收藏家,其收藏的行為也仍然是一種投資,而非我們單純為了文創產品的設計或是包括紀念意義在內的使用價值買單的概念。文創產品,是不存在保值增值功能的,哪怕可以囤貨抬價或把稀有款賣出高價。

投資,是「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個概念上的,

清楚了這個概念,我們再來看看真正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有什麼不足。

我個人認為,博物館文創目前至少有這麼幾個問題:

1、首先是「創意」不足。雖然現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這些走得比較領先的博物館,已經有不少文創產品收到廣泛關注或成為熱點話題,但整體來說很多博物館的產品還是太容易被「看穿」了——很多思路和款式,觀眾已經視覺疲勞了,乃至產生「這我也能做」的感覺。更不要說很多博物館「文創」就是縮水複製品,或者文物特徵要素的符號製品,沒有「高大上」的感覺。

2、使用價值不足。博物館文創不是投資收藏,大多數是兼具實用性和紀念性的消費品,尤其很多是筆記本、圓珠筆、書籤、杯墊和馬克杯之類的日常用品,乃至信箋、稿紙這樣的消耗品。但是很多博物館的文創在這一點上做得差強人意,質量欠佳或是使用不便,很容易形成「華而不實」的形象。

3、品牌塑造不力。除了一些相對較好的博物館,大部分博物館在這方面無所作為,當然這也和前面兩個因素有關係。且不說要成為著名的「品牌」,具有高品牌價值,至少許多博物館作為景點甚至是國家星級景區,目標完全可以把文創做成「特產」,購買產品成為觀眾參觀體驗的一部分,logo在社會上具有較高的認知度。

4、購物環境欠佳。很多博物館商店給顧客的體驗太差,這也影響了經營效益。考慮到參觀體驗的整體性,個人認為除了部分特殊情況,文創商店還是在參觀動線的末端。但是,到了這裡觀眾往往正受到出口傾斜效應的影響,身心俱疲只想著儘快離開去休息。而很多博物館商店在裝修、商品擺放等方面做的不夠好,觀眾甚至沒興趣多看一眼。有些商店還會有很多外包的商品,同本館關聯度低而且看起來也缺乏「檔次」,給人一種「雜貨鋪」的感覺,觀眾提不起購物的興緻。

5、格調低俗。這個受博物館自身工作水平影響,有些博物館文創人員自身素質有限,開發的產品有些打出的是神秘主義、低俗乃至偽科學的旗號,這和博物館自身的形象定位顯然不符。

個人認為,這些都是中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存在的問題,輕重緩急存在差異,但要開拓這個市場除了國家必要的政策扶持,自己也要努力克服這些局限性。


博物館文創一般是指將文物一些的審美元素,如紋飾、色彩、形制,通過設計應用到現在實用的物品上,和文物仿製是兩回事兒。


私以為完全兩碼事。

博物館文創包含「以特色藏品文化為基礎的創意產品設計」概念。博物館文創設計走嚮應該是內涵與實用結合,因而日常向周邊用品諸如行李牌、手機殼、滑鼠墊、絲巾、抱枕等等應該是產品設計新主向。

至於文物複製類的產品,個人覺得算不上「文創」,因為並沒有什麼創意……只是技術熟練的仿製而已 _(:D)∠)_……況且文物仿製品成本偏高,實用性差,只適合對文物有鑒賞力,或者至少也是知(jia)識(li)博(you)學(qian)的人購買收藏,市場面兒太窄。況且稍不注意就走到「文物造假」的邊界,這事兒的產權保護又沒法兒談,管理起來雜亂事太多。

文創前景的話個人還是很看好的,反正我是沒辦法拒絕好玩好看還有文化意味的博物館周邊。受製作成本所限產品價格可能會偏高,但是種類足夠多的話價格梯度也容易拉開,一般人買不了成千上萬的精品幾十塊的日常用品還是買的了的。 (??????) ?

說說關於「文創概念在普通群眾之中尚未形成」的想法。

首先博物館出現文創產品的原因,當然也可以說「為了讓遊客留個紀念」「吸引遊客了解博物知識」「別家都有商店我家沒有多不好」等原因,但更本質的是:

博物館要賺錢阿!

這個涉及到了博物館運營問題,不是專業不多談。總之為了維持運營賣賣文創產品還是很有前途的。所以「文創概念」其實更重要是博物館自身要首先且更深刻的認知,畢竟產品都是博物館出設的,普通群眾負責「哇這個好有意思買買買」就好了。你博物館給不出吸引我注意的商品我也只能「冷眼想看」,我倒是一腔熱血想買,你也得有好東西阿。 _(:D)∠)_

畢竟博物館文創整體現狀做的很不如人意,種類稀少就算了還同行「抄襲」,少有特色產品;更何況對文化挖掘的不盡心讓很多產品並沒有多大內涵。

不得不提故宮,題主如果對博物館文創感興趣一定請看看故宮的文創周邊。腦洞奇大又別緻有趣,界內難得。 且市場反應良好,單從「故宮淘寶」(故宮文創官方微博)互動來看,很多產品都是出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當然官微本身文案寫的極好,讓人明知是廣告還是忍不住點開跪舔,明知是營銷還是忍不住剁手。(●°u°●) 」


政府以及各大博物館均響應「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積極展開相關活動,就目前接觸以及了解到的層面而言:

博物館方面在積極尋找讓文物活起來的路子,其中在社會公關以及基建投入方面都有協調參與,大的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在這方面與學術單位的合作更加廣泛。利用會聯網媒介加大文化IP的構建。(當然,博物館作為國有非盈利單位,其發展有一定的。。。)表象和實質得分析清楚

企業方面,也在加大與各大博物館的溝通力度,而今大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勢,大家在積極探索成熟的健康的的方法「讓文物活起來」,考遇到文化IP的構建難度之大,成熟IP又被利用損壞殆盡,可能現有產品複製成了文創企業最佳的展示途徑。作為設計人員而言,深入挖掘設計的周期過長,機會成本過高,迫於競爭壓力他們可能在不自覺地參與這項活動,逐漸地所謂的「工匠精神」隨之殆盡。

綜上,大量企業利用複製的方式來開發所謂的「文創品」也就不足為奇,反饋到市場上又是一個相當消極的數據,加之運營體系不完善,產品故事不到位,客戶又不願意買單,如果不藉助於景區或者是該地域強大的文化背景,此類產品很難實現盈利


唉,看了下,樓主這個問題是15年的。您題里的意思是您看做假古玩即贗品的人多多多,比文創多好多。其實現在行情可是正正相反呢,我就是在北京潘家園這片常駐,做了四年古玩藝術品相關,不過我只做真貨。但不論真假,現在古玩藝術品圈裡行情慘淡,純粹藏家遲不見漲,都是圈裡行里的來回串貨。

我已經出來創業干文創啦。

為什麼呀?因為我自己真心喜歡和並且猜測別人也會喜歡呀!

對中古文化藝術品天生驕傲臉。

現在故宮淘寶、台北故宮文創、上博文創等等,這幾年都有顏值有內涵的做網紅開網店了,或者直接把文創商店開出了博物館,帶到了機場、百貨商場、前門大街,意向佔領生活日常、甚至大舉跨入餐飲、食品、彩妝和時尚界了~

文創是指以上這些▲▲▲,和文物造假無關。

做古玩藝術品的時候,我等臉皮薄的,賣出去的都是自己堅定認為到代的東西。但是,圈子就那麼大,畢竟曲高和寡,又有太多賣假貨的罔顧虛實。因為想把自己喜歡的中國傳統文化真正帶出來給更多人,我們選擇了做文創。

創業苦哈哈,但樂在其中。

分享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元素,每款產品綁定條形碼,掃掃知道相應的文化元素背景。

做有用、有范、有料的文創。

饕 ·「商周吉金」系列青銅器紋飾男女T-shirt

訂閱號:langrunwenchuang

朗潤文創~

http://weixin.qq.com/r/E0RJUffE7qqRrbMy9xE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創東西常常受到體制的約束,希望文創的春天由市場來帶領。


文物複製是文仿吧。這種專門有公司在做。不但仿製古代器物,還會延伸開來做一些類似的器物,有點復古的工藝品的感覺。文創現在是創意冒頭了,但質量真心不行,不精美。買吧覺得質量這麼差不值當的,不買吧創意還是不錯有點意思的,很雞肋。

一個膚淺的門外漢的看法,不喜勿噴。


故宮上博算文創做的好的了,也到處參加創意博覽會,文化產業博覽會之類的,不能算門可羅雀吧淘寶賣的也不錯

中西部地區和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博物館也就不能要求太高了,江西博物院我估計就是題主說的賣仿製的典型,整個一層商品部都是仿製的青銅器,但人家有原型也談不上是造假。

提取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元素重新設計包裝之後具有一定實用功能的產品才能稱之為所謂的文化創意產品,這和以還原度和相似度為第一要務的贗品造假完全是兩碼事。大英博物館的商店也有精品區和普通區,精品區是有一定數量按比例還原的文物複製品,有些特展也會銷售藝術家創作的複製品,一般也只有1-2件有個簽名但並不是高仿造假喔。

至於文物仿製灰色收入越做越大越做越精,我只想說普遍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又有各種灰色需求,自古以來都在微妙平衡呢


雖然是兩回事,但是「文物複製品」這確實是文創產品的一條路,這些文物複製品只是人們認為的複製品,人們又有多了解一個文物的細節呢,稍作修改和調整也都會被當成「複製品」,說到底就是咱都沒什麼文化,被這些年說抄襲說複製說的都自卑透了,人家別國幾百年的產品還在生產就叫做國寶級產品,咱們只能叫做「複製品」,我覺得「複製品」挺好,尊重「複製品」


推薦閱讀:

清朝或者更早的朝代有沒有設立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
為什麼北京大量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被佔用?
地產開發商在興建新樓盤時發現古墓群怎麼辦?
如何看待「大爺一鋤頭挖出天價古幣」事件的文物去有關部門鑒定後「一面錦旗和500塊」就上交了?
為什麼我國對保護古建築一點也不重視?

TAG:博物館 | 文物 | 文物保護 | 博物館文化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