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停止收聽《IT 公論》?


想起了一次公共論壇,別人問蔡康永:「在大陸的網路上看了很久你們的節目,因為大陸很少這樣這麼多爆點和辛辣風格的節目,像追韓劇一樣跟了很久。覺得以前的節目非常新鮮有趣。最近覺得《康熙來了》看著內心的雀躍已經很少了,是不是你們把能夠用的梗都用完了你就要選擇離開這個節目了?」

蔡康永先生回答說:「如果你覺得一個節目開始重複的時候呢,不是我要離開這個節目,是你要離開這個節目了。嗯,什麼叫做長大?我想是,我們終於體會到有一件事不那麼迷人了,還有很多迷人的事情值得追求。所有揮別這個節目的觀眾,我都很替他們開心,我很高興他們找到更廣闊的世界,能夠拿出看節目的時間去做別的。每天佔用別人生命中一個小時的時間是非常有罪惡感的,如果你找到更好的生活,能夠陪伴你一段時間已經很值得高興……我們真的沒打算陪你一輩子,好的廚師每天都是面對這就是那些菜,不是每天都有珍貴的食材,終歸會回到現實恢復重複感,不要太把創新當回事,當成極度的追求,有時候創新被過度的高估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用有誠意的手法,去用心的處理舊的東西,比一味地追求創新更實際,也是更雋永的事情。」

大意如上。

開始不收聽,也是由收聽節目開始的話,那麼我想兩位主播或許也會有這樣類似的心情吧。

(甚至覺得這個問題都好有節目特色)

在收聽了一陣IT公論以後,找到了心裡更適合收聽的節目,那麼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總算也是陪伴了一段時間,持續跟進的分享了很多他們對關注事情的理解,提供了更多欣賞的角度,用將近200集的內容樹立了一種明確的節目調性。

節目做下去,會繼續給那些需要聽這類節目的聽眾。畢竟有很多人,也不是一下能找到非常有獨立特色的播客節目吧。。

不聽以後,然後再回來聽,應該會有新的一個問題出來的。


有詭異的雜音,有點恐怖。

總圍繞著蘋果公司的產品談論。

太隨意,不嚴謹。


感覺繼續聽下去,會不好跟世界相處的。


  1. 標準果粉,卻偏要標榜自己不粉不黑,不反智。
  2. 雙重標準。一說起蘋果的一點點創新,比如蘋果表,就是這是paradigm shift的產品,別忘了07年的iPhone blablabla。一說起HoloLens,就是微軟over promise, under delivery,不提什麼paradigm shift了。
  3. 濕貨太多,太不接地氣。
  4. 沒時間。


IPN旗下大部分節目就不知道控制下咽口水的聲音。點名批評席妙雅。


9月1日更新答案:

因為之前答案裡面的那個原因, 是已經放棄聽《IT公論》了。但是在7月-8月這段時間,經常晚上失眠,所以睡覺之前會打開博客客戶端,放著《IT公論》漸漸入睡。

今天早上出門之前,看到了耳機,就順手離線了最新一期的《IT公論》。在臨近下班的時間,想專心的做點東西,又不想被別人的提前離開打斷思緒,帶著耳機打開了《IT公論》。然後。。。

感覺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醒醒,下班了。。

我從椅子上跳起來,看到全辦公室裡面,就剩我和另外兩個同事了。

同事說:剛睡醒,別那麼激動,對心臟不好。還有你的眼睛,裡面全是血絲。

-------------------------------------------------------------------------------------------------------------------------

前戲110分鐘,高潮15分鐘。


果粉屬性嚴重、廢話多乾貨少、浪費時間


要麼是覺得反感,要麼是覺得沒用,不值得自己的時間投入。

  • 英語使用隨意

兩位主播英語一位做過同傳,一位生活在國外。說話時無意用到英文然後沒有給出中文解釋是很正常的現象。作為一個學英語的,看到很多人說過這個,覺得沒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在播客里聽到了穿插的法語。

  • 果粉性質嚴重

至今不明白Apple Music 是怎麼值得講上一期的。他們承認 Apple 的 iCloud 不怎麼樣卻饒有興趣的討論那麼一點點的改進,無論怎樣看他們都是徹底的果粉。谷粉愛谷歌的一切,蘋果給果粉的只有硬體和一個app store. 對於非果粉很多時候這節目是折磨。

  • 討論內容窄

討論內容局限於國外互聯網,很多聽眾可以訪問 Facebook,但最常用的通訊是微信,可以使用 Gmail,但主力郵箱163 QQ 等,Flappy Bird 在國外剛火起來的時候國內還被稱作勃起的鳥,因為GFW和時間語言帶來的差距無法改變,這是現狀。我們每天只是湊著聽個熱鬧,也許某天就聽夠了,就算聽不夠,聽個插播的新鮮內容還要忍受不鳥萬一族 Apple 秀。

最終只是因為好的中文科技播客太少了,普通話都太差了,錄音質量都不夠行,節目主播好像都在自說自話,所以才湊合著聽不鳥萬公論。


從2014年初開始收聽IT公論和IPN旗下的大多數節目,到11月份棄坑,把180期及以前的都聽了。收穫很多,槽點也很多,簡單談下我為什麼放棄IT公論。可能主要以批評為主,溢美之詞其實有很多想說的但放到這裡就跑題了,批評之前還是先感謝李如一和Rio帶來這麼多深刻的思想交流。

(一)

李如一自己在160~170期中某一期曾經說過,感覺他們自己有時候還是容易眼界狹窄,要努力跳出自己熟悉的這個圈子,這種精準而深刻的自省讓我作為聽眾感到非常的感動,但可惜在這之前之後,並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IT公論從中期開始,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個「上周科技界大事和主播的觀點」一樣的節目,而至於什麼是大事,似乎並不以媒體曝光度為標準,而是以「在主播們的生活中有多大impact」為標準。舉個例子,下面這些主題:

  • Marco Arment宣布app收費,和泛用性Podcast盈利模式的話題

  • Apple TV開始銷售(注意不是發布的新聞,而是開始銷售)以及上手體驗
  • Safari Content blocking機制
  • 蘋果的新滑鼠和鍵盤的使用體驗(注意仍然不是發售時,而是第一批發貨時)

這些話題如果你感到熟悉的話,沒錯,他們每一個都曾經支撐起了一期甚至數期的節目,但恕我直言,這些話題,以及其他的很多話題,在IT界實在是太不重要了。我注意過,這些期節目播出的上一周,科技界都發生了比這重要得多的新聞,但在節目中要麼沒提,要麼只有三五分鐘的簡訊。

但另一個方面,從這些話題中每個聽眾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播們生活的日常,也非常能理解這些小事對主播們的生活確實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但這個節目是分享你們的思想,而不是你們的日常生活,這要求你們必須能跳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對離你們稍微遠一點的事發表觀點。而這些小話題,感興趣的人真的不太多,對其他大部分人呢?他們可以接受聽上10分鐘,但一整期實在太多了。

順便回復之前一個回答:如一和Rio確實不是果黑,也不是果粉,但只是因為工作環境完全建立在蘋果的生態上,出不來了,導致討論的話題,也只是不斷地在圍繞著蘋果。這話不能絕對的說,但打個比方,重要度滿分10分的話,Google和微軟8分的新聞,和蘋果3分的新聞,會在節目中獲得一樣的關注度。

(二)

為了充實自我和準備節目,兩位主播確實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作為生產者的同時,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如饑似渴地做一個消費者,接收大量外部的信息和觀點的過程。這對於一個常人來說是極其優秀的品質,但對於主播,還差了一個關鍵的環節:消化。

如果你一路聽下來他們的節目,你一定會非常熟悉一個人名: John Gruber,這個人名在節目中出現的頻率如此之高,有一段時間達到了每期多於一次的頻率,會讓你有時候恍惚以為這是個「新聞與報紙摘要」式的轉載節目。其他熟悉的人和新聞來源包括(但不限於):Daring Fireball,Marco Arment,ATP,John Siracusa。

實話實說,我們來聽IT公論,是來聽你的觀點的,而不是他們的,他們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在觀眾的眼裡並不重要,除非那本身成為了一個大新聞——並沒有。但節目中過多出現的「John Gruber對此說過啥啥啥啥啥啥」,讓我感覺第一,主播們將這些前輩奉為神明,第二,主播們沒有準備足夠的自己的觀點,而只能從別人那裡借鑒。仔細聽過節目之後,我知道這兩個都是錯覺,但過多地、局限性地引用幾個消息源的觀點,會讓人感覺這不是你們自己的節目。

(三)

中肯地說,IPN的各位博主中,李如一的口才是最好的之一,這體現在在不背詞的情況下,可以流暢無磕巴地講出長篇大論,能夠在臨場遇到的話題中迅速地給出有意義的觀點,組織相對流暢的話。其他的各位主播,對不起我要開噴了:吳濤簡直內向到說不出話來,擠出幾句話奇難無比;Talich語速雖然快但口癖太多了,無限多的「這個這個這個那個那個那個」,氣息不勻,而且回應其他主播和嘉賓時會習慣性的以否定式開頭;席妙雅的聲線很萌,但流暢度真的很需要提升。各方面綜合來看,IPN裡面的各位主播我其實最喜歡的是《太醫來了》裡面的初洋和田吉順。

所以這一條我沒有什麼太多要說的,李如一和Rio的口才已經不錯了,不令人厭煩,但距離更專業的主播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雖然沒有明顯的短板,但也沒有明顯的長處。作為聊天風格的節目,高曉松的風格和實力更能讓我佩服。

(四)

最後一條幾乎不是什麼事,也不是我放棄IT公論的理由,拿出來權當建議。

IT公論的座右銘是做無所畏懼而又有所敬畏的科技播客,按照主播們的解釋,是能夠面對科技公司時無所畏懼地討論,批評,同時又對觀眾有所敬畏。如何才能無偏差地,對所有的科技公司都無所畏懼呢?

只有一個方法,中立性,再進一步,就是不做廣告,只接受聽眾捐款,會員費和中立組織的資金。

然而IT公論不止一次地在節目中做廣告,而且是大段大段的廣告詞。從道德角度來說,這種明顯而有節制的廣告不知道比國內的其他節目/專欄高到哪裡去了,否則以他們的影響力,在談話中隨隨便便地植入一些軟廣簡直輕而易舉。但是仍然,對不起,你們違反了自己的座右銘,至少,在你們給X公司做廣告的那一期,你還能無所畏懼地批評這家公司嗎?

以上,權當是我收聽IT公論一年的感受和誠摯建議,祝越辦越好,也許我會回來。


誠實、智商、果粉,三者不可兼得


IPN的節目就我的人生層次來說,逼格都有點高……使得聆聽都成了一種奢侈,心有餘而力不逮。

其實不止IT公論,別的什麼硬影像啊、無次元啊,還有比較新的博物志啊、選美啊這些節目,逼格層次實在是……高得我有點那啥了,估計這些節目的目標受眾都是有過留學經歷的高層次知識分子吧。

單說IT公論吧。

一是節目內容不太接地氣。

我覺得如果是用中文來播音,主要面向觀眾應該還是國內聽眾的吧?但是談的內容有點不接國內地氣,IT的世界又不只是蘋果、谷歌。QQ啊~微信啊~各種瀏覽器啊~殺毒軟體啊~應用軟體啊~360啊~這些我覺得都可以聊嘛~

估計主播覺得國內的IT界的新聞檔次夠不上聊的吧……

二是主播好說英文

一些明明可以講中文的地方我也不曉得為什麼要說英文,一些專業名詞講英文那就更加聽不懂了,好歹說完給翻譯一下吧……

三是節目定位不準。

主播自己都知道這節目要干不幹要濕不濕的,專業的人覺得聽了無聊,行外人聽了又聽不懂。

我覺得主要就這三點。

IPN所有節目裡面我覺得也就太醫來了和味之道接地氣,有沒有文化都聽得懂,尤其是太醫來了,可能幾位主播都還是國內的醫生,對國內的現狀把握得還是比較好的,節目內容也很平實,連我媽都能聽懂,我覺得這一點就做的比IPN其他節目要好得多,用樸實的語言向聽眾傳達信息。

如果IPN其他節目都是面相高知的,就當我沒說過,如果覺得國內的平民聽眾也是你們的目標受眾的話,我覺得真的可以向太醫來了借鑒一下。


答案看了一圈發現我不怎麼聽了的原因和大家似乎都不太一樣。

我是7年級開始聽Podcast,到現在還在聽,中間聽過的Podcast短的一分鐘,長的將近兩個小時,話題從科技到歷史都有。讀了各位不喜歡IT公論的原因,我倒覺得有的職責有些.....不必要。比如,Podcast本身就是需要有一定長度的,本來就是99%「鋪墊」1%「高潮」的。因為,真實的談話就是這樣的。聽眾不應該指望勞倫斯大姐姐和瑞奧大哥哥把自己畢生心血凝鍊風化,變成精巧瑰麗的神奇藥丸,吞下,神效立現。一個人一輩子能說出幾句璀璨的話,就已經很不錯了。節目夾雜外文、勞倫斯大姐姐本身不做IT、不接地氣,這些原因也都不是讓我不喜歡他的原因,說實話我也能接受。有的詞就是外文更准,多聽幾次不也就會了么。至於粉蘋果黑谷歌這事兒我一直比較不在意,畢竟我是這種MBP上貼著Google貼紙的人。不喜歡勞倫斯姐姐他不做技術這事兒,我覺得這本身就不是問題,因為我覺得他給自己的定位是文化評論家,而不是科技工作者。技術不過是媒介而已。我覺得如果我們這個時代崇尚數稻粒文明,勞倫斯大姐姐也會有類似的手法和態度來進行數稻粒評論的。我自己,聽的話,其實偶爾還在聽,但真的很少很少聽了。

前面說了這麼多,終於到我說我的想法的時候了。我不怎麼聽了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勞倫斯大姐姐的評論模式有一定的重複性。和聊科技的人談古典音樂,和懂古典音樂的人講媒體,和做媒體的人說文化。這本身是很好的。但不應該滿足於此。想像一下,如果,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一個參與過Apple具體事務、懂音樂、又著迷文化的人,如果他具備與勞倫斯大姐姐類似的「跨界」/「interdisplinary」屬性,那就很容易看出勞倫斯大姐姐在某些方面的弱勢。很多時候勞倫斯大姐姐把A話題的事情用B領域的東西解釋一遍就完了,可這並沒有什麼給人靈感的。他的書評也有這方面的傾向和問題。

2.勞倫斯大姐姐的聲音不好聽。我覺得他編輯IPN博客的時候應該給每個人都加了一個效果器。這是人之常情,換我也會這麼做。但他自己用的效果器更突出他明亮的音色。其實我真的覺得勞倫斯大姐姐偶爾低語的聲音還蠻好聽的,可惜他很少在節目里那樣說話。每次我在IT公論聽他說話都覺得他發聲得有點用力。再加上他放的效果器就更有損耗了。希望以後更多地能聽到勞倫斯大姐姐更好聽的那部分的聲音。

3.勞倫斯大姐姐有的時候在意

3.勞倫斯大姐姐沒在IT公論里分享深度的思考。當然我知道有可能是他深度的思考自己藏著,沒拿出來說。

不過我還在聽的原因也是有的

1.學中文。真的,學中文。「望文生義」這個詞就是IT公論里學來的。


對安卓太多偏見。而我對蘋果的大多數偏見皆來自於對他們語句裡面對安卓偏見的反抗。


聽了浪費時間,不聽感覺錯過了些什麼,所以我訂了他們家通訊。

才怪。不過還是要感謝吳濤哥哥


最近幾期開始,我慢慢聽不懂了,所以不聽了。一些話題適當YY一下可以,「我在說一些很高級的話題喲,你們也應該盡量跟上」的談話風格,難接受,跟不上,曲「高」和寡,知否?節目都聽不懂了,誰還會去看你們的什麼「會員通訊」啊?!請不要以為這只是我的損失,適當降低「屄格」(李如一很在意的用法)先。


還是內核恐慌好,IT公論濕貨實在是太多了。


因為rio總提她的夫人


浪費時間,只聽過半期,不喜歡中文播客里大量夾雜英文。


推薦閱讀:

比起在座的諸位 它才是一條真「索狗」
如何客(不)觀(黑)評(不)價(吹)王自如最近的《科技相對論》?
羅永浩的三個指控對王自如有什麼影響?
假如你是天使投資人,老羅的鎚子科技與劉作虎的一加科技,二選一,你更願意投資誰,為什麼?
如何看待一加5的果凍屏?

TAG:互聯網 | 科技 | IPNIntelligentPodcast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