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里為什麼會有超度法事,超度的意義在哪裡,又將超度於何處?

若有輪迴,緣業力輪轉何必超度?

若無輪迴,滅時既空又何必超度?

雖有菩提慈悲心度人,但能夠度解他人的業力果報嗎?

超度的意義是什麼?究竟是針對活著的人,還是對死了的人?


謝邀。這個問題確實很好。

超度這種事,本身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如果以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它,就難免會覺得這種事有些裝神弄鬼。所以只能從佛教的角度去理解。

但在這裡我依然會用現實的例子,來闡述其中的一些觀點。

先說因果,在之前的一些問題里我說過一些自己對因果的理解,那就是因果不是一成不變的,因上有選擇的餘地,果上有改變的餘地。比如一個慣於偷盜的少年犯,如果任由他發展下去,那他所能得到的最壞的結果,就難以想像的;但如果對他加以勸導,將向惡的道路轉向向善的道路,那麼得到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超度差不多就是這種作用,因為佛教中有個觀點,人死之後的一段時間,是以中陰身的形態存在,這個中陰身沒有身體,但仍然有知有覺。一般來說,中陰身所處的環境很糟糕,因為生時迷沉,所以所感的世界,就是無盡黑暗一般,找不到方向。

這時超度念經,以佛法的慈悲力和親人的願力,為他點一盞燈。相當於少年犯關在牢里,感覺前途迷茫,大傢伙兒一塊上,給他溫暖和力量,讓他從嗔心和痴心中脫離出來,重新振作。

另外就是關於因果和空,你要明白,人因為顛倒夢想才會有因果,因果是世間法;空是出世間法。不論是人身還是中陰身,還是六道中其他身,都是無明產生的,是不究竟的。當然也包括生與死。佛法的最終目的不是讓你在因果里打轉,是讓你破迷得悟。但破迷對於人來說,不太容易,因為人在因上太不真了,所以果上迂曲得不得了。那好,先不說空,先說因果。先引導你種多多的善因,然後得多多的善果。這善果也不是讓你享受,是讓你能具備更好的條件去理解佛法,理解空,理解真正的出世間法。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超度,有放生,有吃齋等方便行。因為這些都是利生利己的行為,是種善果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是不做超度的,到現在南傳上座部的佛教也是不搞超度的,尤其是僧團,是不可以以超度為生的,這是邪命。所以超度其實是給活人看,做給活人,讓活著的人不再對死亡產生恐懼,那意思是說:你看,只要你跟我們是一夥的,你死了以後,即便你修行得不太好,我們也會努力幫你。但幫不幫得到,真心不是我們的負責任。

藏傳佛法中有中陰身的說法,其實準確的表達應當是心靈的中陰狀態,所謂中陰狀態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也常常能夠體驗到,比方說,對於做某事或不做某事,一直糾結,非常猶豫,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選擇,這個時候的心就處於中陰狀態。然後一個人死後,會因為自己在世時候的業力——善業、惡業的力量勢均力敵,沒有迅速往生到所應去的六道,而在不斷地糾結,停滯,這就形成了所謂的中陰身,其實就是死後心靈處於中陰狀態,也就是糾結猶豫的狀態,如果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常常糾結猶豫,常常不知好壞,沒有決斷力,估計也因為習氣的緣故非常容易陷入此種狀態,這種狀態,最長49天,也就是說有的人會達到49天,有的人不會,每個人的狀況其實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藏傳有超度的說法,凈土也有超度的說法,這個時候,對這個人也許是有幫助的。但是,其實沒有人真實的知道,被超度的人是否處於這樣的狀態,只是假定他處於這樣的狀態,儘力給予他幫助而已,因為如果他是善人,或是惡人,根本不會經歷中陰狀態,而是直接投生到他所應去的六道中的某一道。

這種說法跟南傳上座部的某些說法也是相通的,南傳上座部主張說人死後,果報迅速成熟,你立即就會投生到所應去的地方,但是如果一個人善惡參半,也就會不斷地在眼前快速地閃現善道和惡道相應的影像,這個時期應當就是藏傳佛法中所講的中陰狀態。

那麼這裡有一個重點,就是善人或惡人談不到中陰狀態,因為他們的業果在死亡到來的剎那就已經成熟。只有善惡參半的人才會在中陰狀態停留,然後每一個人的時間長度未定,活著的人認為最長可達至49天,對於我們的親人,我們其實是假定他是善惡對半的人,我們當然會努力做滿49天的超度,不管有沒有用,只求我們自己心安。以我個人的協助個案面對親人的死亡實際經驗而言,只要這個人在臨終的時候,對死亡沒有恐懼,這個人是不會在惡道的,不管他生的時候是否是善惡參半的人,只要在去逝之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坦然地接受了死亡,無有恐懼,無有顛倒夢想,這個人就絕不會去惡道,他離世的時候將是非常安祥,非常寧靜,也帶著解脫的喜悅的。

然後來談談你所提到的一個重要問題:若有輪迴,緣業力輪轉何必超度?若無輪迴,滅時既空又何必超度?這是明顯的斷常二見。這兩種知見都是錯誤的。不知道為什麼後半段的東西丟掉了,懶得再補充,總而言之,你這兩種觀念都是不對的,輪迴是可超越的,但超越輪迴並不是滅,也不是空,這種斷見比常見更為可怕。


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

聖嚴法師

摘自《正信的佛教》      

  不用說,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過,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種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所以修善的主要時間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後,由活人超度死人,雖以修善的功德迴向給死人,地藏經中說,死人也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

  同時,正信的佛教,對於超度的方式,跟民間習俗的信仰,也頗有出入。所謂超度,乃是超生樂土而度脫苦趣的意思,是仗著家屬親友們為其所修善業力量的感應,並不是僧尼誦經的本身有著超度的功能,乃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及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感應。(注三)

  因此,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體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屬。亡者的家屬,若能在亡者臨終之際將亡者心愛的東西,供奉三寶,施捨貧窮,並且使得亡者明白代他作了如此的功德,那對亡者的死後,有著很大的幫助。那是由於一念的善業感應,以及臨終之際的心境安慰,所以他的業識也將感生善處。這是物以類聚的原理,不能說是迷信。若於亡者死後,兒女家屬以懇切虔敬之心,齋僧布施,作大善業,以其殷勤的孝心,也可感應亡者的超生,但此已經不如在亡者未死之前所作的受用大了。唯其孝心至誠,如地藏救母那樣的發大悲願,願為救母而生生世世救度苦海的眾生,憑這偉大的願力,尚可感通亡者,減少乃至滅除亡者的罪業,這不是無理的迷信,而是由於大孝心及大願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願力,化入感通了被超度者的業力,乃至彼此連通一氣,所以能夠超度。所以,在正信的佛教,死人的家屬,若要薦拔亡者,乃是供養三寶及布施貧窮,並不一定要求僧尼誦經,僧尼接受布施供養,僅為齋供者祝願而已;因僧尼誦經是日常的恆課,誦經是一種修持,也是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於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來,不是由於計工折價的誦經而來。佛教中雖有指示以誦經來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親自誦經,萬一自己不會誦經,或以為自己誦的太少,才請出家人代誦。其實,僧尼是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設,不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設。誦經的功德,是由於信仰佛法並修持佛法而來,所以並不限於僧尼才可誦經,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後,才來誦經。

  再說,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前;因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業特別大的人,死後立即上生六欲天,定業深的人,死後立即上生禪定天,罪業特別重的人,死後立即墮地獄,至於一般的人,死了之後尚有四十九日的緩衝期間,等待業緣的成熟,再決定輪迴的去向。在這期間,如有男女家屬以供養三寶及齋僧布施的功德為之迴向超度,亡者便會由於善業功德的感應而得到超生的幫助,促成生於善道如人間天上之因緣的成熟。過了四十九日之後,已經隨著亡者自己的業力而去投生,那時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減少他的苦難,但已不能改變他已經投生的處所了。

  不過也有例外,如果是枉死,或者死得凄慘,由於怨結不解,他們縱然已經化生鬼道,還會在人間作祟,這就是通常傳聞的「鬧鬼」。這樣的情形,需要誦經超度(向其說法使其知所去處),佛力引薦往生善道。佛教通常稱鬼道眾生為「餓生」或「餓鬼」,所以往往用密法的咒力加持,變食施食的口及蒙山,對於平安鬼類的作祟,有特別顯著的效驗,這種功能的佛事,對於其他的宗教──神教而言,他們簡直沒有辦法。

  當然,以上是就佛教本身的立場而說,事實上,向來請僧尼做佛事的中國人,未必就是佛教徒,甚至是不折不扣的儒者,如近人唐君毅先生,他是著名的新儒學者,但他母親去世之後,仍到香港的寺院中做佛事,並把靈位供在佛寺中,他因自嘆他的哲學,在這一方面用不上力,所以仍抱著「祀如在」的儒家觀念,尋求「慎終追遠」的安慰。像這樣的例子,可謂極多,如要他們完全照著佛教的觀念來做,恐怕不易,所以這是中國佛教必須求一解決途徑的一大課題。

  注三:佛祖統紀卷十五有朋法師傳:「湖人薛氏婦早喪不得脫,其家齋千僧誦金剛般若,請(朋)師演說經旨。婦憑語曰:「謝翁婆一卷經今得解脫。」翁問:「千僧同誦,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師所誦者,蓋師誦時不接世語,兼解義為勝也。」

特別喜歡這些,推薦~

聖嚴法師 佛法入門類書籍目錄

慧燈之光1-10_免費高速下載

三級修學 -菩提書院


不請自來,每當我看到這些回答都太奇葩的時候實在是不吐不快。

超度,不若說叫做「度亡」。這個度的對象是亡靈,即死去的人的靈魂。它與佛道教中的自度度他的教義中,所度的對象是不同的,自度度他是指活生生的人,而超度是對死亡的人的宗教行為。超度在中國宗教中,主要是體現在佛教和道教中。它的歷史極其久遠。我在這裡不展開講。

超度的原因,從宗教學意義上來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前面我說到,度亡的對象是死人。在一般的社會觀念中,死人是不潔的,他的死亡可能會帶來災害和其他困擾。且死者的靈魂被認為是可能並不會安然的沉睡,它可能會回來迫害與他相關的人。所以要對這樣的靈魂進行鎮壓和撫慰,以避開死亡所帶來的其他災禍。從出土的文物看,從漢代開始就有為死者樹立買地券的習俗,其內涵是對死者的撫慰和鎮壓。而且所有的文明都是相似的,在人死亡之後,相關的親屬和部族都會為其進行第一次葬禮,以及二次葬禮。第一次葬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將亡者的死亡所帶來的種種災禍消除。在這一階段,對死者的接觸和共處都認為是危險的。(關於二次葬禮的問題,參考赫爾茲的《死亡與右手》。)所以從這個原因上說,超度可以說就是對死者的死亡的不潔及其所帶來的糟糕影響的應對方式。

2.無論各國宗教,其思想中都有一個罪的意識。尋求救贖,尋求自身從罪中獲得解脫是每個信眾的目標。這樣的救贖也是自身從凡俗而到達神聖所必須的。那麼如果獲得解罪?對死亡之人如何去解罪?在佛道教中,答案就是超度。而且,在古代中國,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下,罪並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直接聯繫到自己的親人和家族。所以為死去的親人除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超度的度是消解亡者之罪,而使得其從地獄中解放出來而升天堂(或者叫往生極樂)。關於罪的內容及其擴展閱讀,參考台灣政治大學教授謝世維的《大梵彌羅》中第一章《首過懺罪:中古時期罪感文化之探討》。

一個人再有慈悲也不能消他人的業。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其實超度是給生者看的。針對的是活著的人。


跳出宗教的框架去看待超度的意義,拋開被超度的對象,僅我們自身而言,一如身體有了病痛,需要藥物治療一般簡單。或者我們對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念念不忘,直至有一天當你發現他(她)是一個同性戀,我們心中這「愛的執念」便得到超度——當然你如果也是個基,那便是成全。

哎,和尚們說我們那老死的爺爺奶奶被超度往生了極樂;

哎,那道士說我們未曾謀面的曾曾祖父升天享福啦;

哎,那出馬的仙家告訴我們親愛的爹媽必然會長命百歲呀。

結果真的一語中的。這也是我的祝願。

但是你知道我黑的是不能自證的盲目。

為什麼要做超渡的法事呢?網路上有一個小故事集寫的很不錯,名字叫《十四年獵鬼人》,這是比較切合實際情況,只是探討的廣度與深度差了點兒。我也來講一個故事。

有天我和一朋友閑聊,她談起自己過往的一些經歷。當年她到海口工作前,到合肥的朋友那兒玩了三個月。由於逗留時間較長,於是便讓朋友在當地租了一房子。豈料等她去看房子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是一棟六層的樓房,租的是六樓。那兒人氣不旺,樓距逼仄,陰暗潮濕。有的住戶門口甚至貼著黃色符咒。而她那房間呢,採光較差,大白天的,也要開燈才可以清晰看到房內的傢具。但是那時她是無神論者,加之她是和兩個女生合住的。不甚在意自然也沒往他處想。

兩個女生經常早出晚歸的上班,平素就她一個人呆在那房間。不過,只要一個人在家,她都會覺得房間內多出一個人的感覺。反正無論如何也感覺到不大舒服。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怪異就出現了。有時候是半夜,總聽到有腳步聲在客廳傳來,還夾雜有女人的哭泣聲,當時以為是合租的女生失戀,也沒放心上。哪知有一晚和朋友外出,直到凌晨3點回來,在街道被一群狗圍著狂吠。趕開後,又圍上來,是伏肩低吠的模樣。過了好一會,狗群自動散了她才得以脫身。

回到房子不久她就發燒。直到一星期後才痊癒,只是身子感覺虛弱了。某天早晨,那兩個女生出去。她睡得迷迷糊糊時,突然覺得空氣好像凝固了,變得奇凍,凍入骨髓。她初時還以為是大病初癒,病情又再複發了。豈料等她睜開眼時,竟然看見了一個人!一個女阿飄!阿飄的臉看不清,被頭髮擋住了。當阿飄俯身過來時,頭髮就要觸到她的臉。她嚇得大聲尖叫起來。她說:請相信我,這是二十多年第一次這麼高分貝的尖叫。

此後,那女阿飄一直在窗口進進去去,她也慢慢習慣了,居然堅持到了三個月。只是常常汗出如漿,甚至浸濕了被子。

這是她世界觀轉變的肇始。也是我和她認識的緣起。

在這裡不從內景、個人主觀精神的角度去講。因為從這個角度去講,一切現象其實都可以歸根內景(內心的世界)——包括你的我的所見的每個人,所遇的每件事,都會在心中落謝下各種影子——這世界給我們的只有印象,那就是內在的景象。但是這鬼其實也是「另一個真實的人」,跟我們其實是沒有不同的。一切都是跟我們的存在一樣實在。

從我們可以接納世界現象在內心中產生各種」觀念、精神「的角度而言,一切世界的樣子都只是我們的內景,是自己內在的印象。這就是內景。然而,一切的存在其實也都是外景——因為其實我們的心就只是各種印象而已,本質是空的。外在的一切卻是各各實在的存有著。

我朋友所遇的這個「鬼」,是怎麼形成的呢?肯定是在那幢樓里冤死的——自殺或他殺。死在那了,非常強烈的執念留存了下來,寄居於那幢樓的。然後因為風水或其他緣故,越發的變得「強大」起來。那幢樓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有這麼個玩意——因為她說,那幢樓的很多門口都貼有符咒,所以這不單單是個人的「幻覺」或是「精神病」而已。如果說是幻覺——那就是集體性的,已經類同於現實世界的存在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那個「思想磁場、執念」的能量被她自己的眼睛還原成了影像,於是她便看到了。這個形像,其實也可以是這「鬼」臨死前的真實形象(或活著時的形像)。

兇殺現場或者經常出車禍的地方、淹死人的地方,邪乎的屋子。這些地方——一定是有「鬼」的。或者是淺的弱的停留在那裡的」執念、思想磁場「,或者借風水香火變得能量強大些的」鬼怪「。這些東西一旦陰差陽錯被某些倒霉催的人遇上,就有可能會中招——輕者發燒走衰運,重者被車撞死或淹死。怎麼死的呢?被這思想磁場「附體」(催眠)了,一迷糊就走到路中間、或者掉水裡。就掛掉了。

民間認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後三魂歸天,七魄入地。事實上,在人死亡之後,生前所擁有的一切記憶、知識、經驗都消散(存儲)於天地之中,當後天的思想陸續『往生』之後,唯有一團先天靈氣在大道的支撐下重新尋找接近、適合於生前品性、天賦、道德等等的身體入胎結合成新的生命(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動物)。

於是新的輪迴開始了,這個生命承載著前生類似的天賦、道德、智慧,遇到各種與前生相同的愛好事情、人、居所,這些種子陸續發芽。無限不重複的輪迴。——從靈魂有輪迴的角度看大概是這樣,不一定準確。

出現死後為鬼的關鍵點在於人死之後,那些思想、知識、記憶都已經消散,但臨死時非常強烈的各種情緒、執著卻在時空中產生了凝固——這凝固的磁場是沒有力量的、不長久的,如果沒有找到寄託的情況下。

——這鬼,是生前那人的某種情緒、執著,很快也將會消散;這鬼,跟已經輪迴再作眾生的下一世有什麼關係?這鬼,如果在機緣下尋找到寄托在風水與香火的滋養下修鍊成形,又有什麼樣的哲學意義?

傳統道家認為,我們人身是一個小宇宙,擁有著與外宇宙所有事物一一對應的關係,包含了宇宙的所有信息。所以道德經有說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佛法則認為眾生自性如靈珠,相互映照,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毫無遺漏之處。它們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換個角度可以說——我們通過學習認知世間的知識,只是喚醒自己心中本有的智慧;

我們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些人,是自己心中的那顆種子在發芽了,或者說是對方進入我們心中灌溉了那顆種子。

簡單而言,神秘的鬼神現象,只是那些遊離、遺留下來的思想磁場接近了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喚醒了我們關於他們本來就存在於我們心中與之相對應的種子併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互動而已。

用道家的說法就是與這些遺留人間的思想磁場產生了感應;用佛法解釋就是我們心中關於對方的那些信息被映照出來了。平常去理解就沒有什麼神秘的——看見了鬼,跟看見了風景,看見電腦屏幕,看見活生生的人沒有什麼兩樣。

因為只要存在,便能為生靈所感知。是外在的存在嗎?是的。是心中本有的嗎?也是的。

被超度的對象去了哪裡?

要知道一個人生前的行為、習慣、稟性,這些種種業緣帶來的作用力,已經決定了這個人死後的去處,活人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這個人生前我們都不能改變得了他固執的思想,死後又怎麼可能升華得了他的靈魂呢?

當然,將死之人其言也善——誰也保不準這人會不會一念心開,放下心中的執著,從而善業提前成熟,然後往生了善處。

以上所說的是從有輪迴、也有所謂中陰身停留的時間差的角度去論述的,而且指的也是輪迴的「主體」。

若然此生彼滅,此滅彼生,哪裡還有什麼中陰身停留呢?我們多數人所見的「鬼」,其實也僅僅只是一些弱小的「思想磁場、執念」,無根的浮萍,一如我心中對於你的恨,你跟我道歉了,便也煙消雲散,哪裡有什麼去處和神奇的呢?

當然有些特殊的情況,那些停留人間的惡念因為風水與香火緣故,找到了寄託,從而有修鍊的機會,發展壯大,便可能會成為禍害——這才是真正的怨魂。但是本質上與我們心中生起的情緒沒有本質區別。

這種有力量、強大的怨魂被強迫或自願的超度「升華」之後,結果不好會被封印,等它自然消磨消散,或者好的結果,會轉生成人啊兇惡的畜生。

你真的相信呀——其實我講的是鬼故事。


恩,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我還是把佛教對待超度的另一個態度發出來好了,題主看看就好。

佛教的超度法事是漢傳(藏傳?)佛教才有的,主要依據是地藏經之類的大乘經典,經文內容 @佛澤已經給出了。而佛教的另外一個分支,南傳佛教是不認為超度有用的,也不認為有中陰身的存在。

在南傳相應部六處篇 聚落主相應(六)中,有個村長問佛陀,壞人死後,可否通過種種儀式使得他得生天堂?佛陀回答,不能,正如你將石頭丟入井底,不能通過祈禱,祭祀,禮讚等方法讓石頭浮起來一樣,你也不能通過祈禱,祭祀,禮讚讓一個惡人進入天堂,或者通過祈禱,詛咒等方式讓好人墮入地獄。

經文如下(覺得煩可以跳過~):

爾時,世尊住那爛陀之波婆離迦庵羅林。 時,刀師兒 聚落主,諸世尊住處,禮拜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刀師兒聚落主,白世尊言:『大德!攜持西部地[方]婆羅門之水瓶、著佩西瓦羅花環 、入水[而浴之]、奉祀火天者,彼等使死歿者向上、令柔和、安靜以升天界 。大德!世尊、應供、正等覺者!所有女[人]身壞命終之後,能行如上生於善趣天界否?』

『然則,聚落主!以此問汝,將隨汝想所思作適當回答。

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此處有人,是生命破壞者、不與取者、欲邪行者、妄語者、兩舌者、粗語者、綺語者、貪慾者、失心者、邪見者,於其處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命終之後,出生於善趣天界。』即為此人祈求下禮讚、合掌而周行者。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此人因大人群之祈求下禮讚、合掌周行,則身壞命終之後,得生於善趣天界耶?』

『大德!不然。』

『譬如有人,將巨大之石投於湖水中,時於其處有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大石!汝浮出、汝浮上、汝升陸上!』如是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者,汝對此如何思惟耶?此大石因大人眾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而得浮出、浮上、升於陸上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有人是生命破壞者……邪見者,假若令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出生……。』雖為此人祈求下禮讚、合掌、周行,然而此人身壞命終之後,仍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於此處有人,是禁止生命之破壞,禁止於不與取,禁止欲邪行,禁止妄語,禁止兩舌,禁止粗語,禁止綺語者,不貪慾者,不失心者,是正見者。於其處大人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命終之後,出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因此大人眾之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而身壞命終之後,得生於離去處、惡趣、極墮處、地獄否?』

『大德!不然。』

『聚落主!譬如有人將醍醐瓶或油瓶破沈於深湖水中。其處有砂石或砂礫沉於下,然醍醐或油浮於水上,於其處大人眾群集來,以:『汝醍醐、油!沉下,汝醍醐、油!沉沒,汝醍醐、油!沉沒!』如是祈求、禮讚、合掌、周行者,聚落主!汝對此作如何思惟耶?其醍醐或油,因大人眾之祈求下禮讚、合掌周行,能沉沒而下墮否?』

『大德!不然。』

同此,聚落主!於此處有人,禁止生命之破壞……是正見者,假若令大人眾群集來而言曰:『此人身壞……出生於……。』雖為此人祈求、禮讚、合掌、周行,此人身壞命終之後,乃生於善趣、天界。

世尊如是宣說已,刀師兒聚落主,如次白世尊曰:『殊妙哉!大德!殊妙哉!大德!……當歸依為優婆塞,請攝受余。』

置於南傳與北傳究竟孰是孰非?在此不做討論,因為這個並不是學佛的目的,就算能超度,按地藏經的講法也只是超度到忉利天而已,仍在輪迴,於解脫沒有關係。


超度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高僧大德發慈悲心,將一些惡道非人超到善道或西方凈土,使他們過好日子,或是修行。

另一種是你生病了,有災了,需要使冤親債主不來糾纏你,不來找你報仇,要解決糾纏或報仇兩種。你的病災就會消除。

超度這事你要去看有天眼,能看到鬼神的智人講出來的東西。你到知乎上來問這種問題,會被誤導。

這個事現在在佛教界內部,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

勸諸位直接去看能看到鬼神的智者講的東西及知識。一般肉眼凡胎講的都不能算數。

因為許多凡夫都在瞎猜,瞎推斷,有一些名人也加入了這個瞎猜行列,使得本來就混亂的認知,更加混亂。

今去聖日遠,有神通的智者越來越少,故成今日局面。幸好今在網上還能看到幾個有天眼的智者,故請各位還是最好直接去看智者用天眼看到的情況,及他們介紹的知識。瞎猜是猜不準的,更不能算數的。

對有爭議的問題一定要以聖人智者說的為準。不要聽凡夫的,這一點千萬別顛倒了。


這個問題呢,我們就要來看待佛敎所闡述的教理是什麼。也就是佛教所闡述的這個法界實相的真理,它能夠完整地呈現三界六道有情眾生的這些因果的因素。這些三界六道有情流轉的因果,由於菩薩實證了實相心以後,智慧會不斷的增長,不斷的增長以後,越能了知這些因果的內容。所以 佛祂在經中也經常在教導佛弟子,要善於了知因果;同時 佛也教導佛弟子,要如何來讓自己能夠避免未來世不好三惡道的果報,如何來改變未來世的果報,使它成為可愛的異熟果報。所以呢,佛教它基本上它是對因果的內容,以及這個業因是如何牽引的果報的差別,它是能夠如實了知的,隨著菩薩實證的智慧慢慢清楚,最後到成佛的時候是究竟了知。

  從這個所謂「救度亡靈」這幾句話,我們來說所謂的救度是什麼意思。也就是我們要知道,今天亡靈他要去的地方,是不好的你才需要救度他;如果今天亡靈要去的地方,要生的地方是善處,那你就不需要救度他。所以這個問題問出來,我們可以知道說,那需要被超度的亡靈,他必定是要生到不好的地方去,不好的地方去就是屬於三惡道,就是畜生道、地獄道、鬼道。那如果說好的地方是哪裡?是人、天。也就是說,其實能夠生為人或是天,它是屬於善報,所以我們說是人天善報。所以,假如今天亡靈他有可能會生到三惡道,那麼亡靈的父母眷屬因為生起了這種慈悲心,為了親人,想要度他救度他,就要想「我怎麼樣能夠幫他離開這個不好的果報」,所以幫助這個亡靈離開不好的果報,就叫作超度,叫救度他。

  那我們有人會說,那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就舉這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文,來當作解說的根本。那《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的經文我們先引一段,是這麼說的: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

  那麼這一段我們先解說一下,就是說這個是 地藏菩薩在跟 世尊的對話,談到說「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也就是說習慣造惡的眾生,他的這個惡業是一點一點地累積,可以到達無量的,有這樣的習慣造惡的眾生;「臨命終時」就是要舍報的時候,「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這個經文裡面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表示造作惡業他是損福的,他沒有造任何的善業,所以沒有修集任何的福德;那如果沒有修集任何福德,而且又是損福,那他的果報就不可能往人天。也就是,在三界六道裡面我們要知道,善報指的是人、天果報,惡報指的是三惡道,就是畜生、地獄、餓鬼道。因為他在世的時候,他是習慣於造作惡業,造作惡業就是去損害他人、侵損他人,那這個部分都屬於損福;所以,父母眷屬在他臨命終時,也就是他這一個點在還沒有舍報的時候,要為這位即將舍報的這位造作惡業的眾生,來「設福以資前路」;也就是為他多能夠造作一些福業,「以資前路」的意思就是說來資助他,怎麼樣資助他讓他走到善道去,而不會墮到惡道去。因為我們知道說,在三界六道裡面的福,所謂的福本身就是說,你能夠去增加更多的這些,增加更多的好的事情,而不是去造作不好的事情,去損害他人。那福本身,就像布施,孝養父母,這都是福;可是反過來,如果說對父母不孝,然後又去侵損他人的財物,侵損他人的生命,傷害他們的生命,那麼這都是損福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應該要設福來資助他。

  那怎麼設福呢?這經文下面還有繼續講,我們來看經文怎麼說:

  【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銷滅。】(《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

  那麼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呢,我們看到要修哪些福。在臨命終時,這個造惡眾生的眷屬父母,要為他造哪些福呢?懸旛蓋、然油燈供佛,或者在當時讀佛經,也就是說在當時讀佛的經典,或供養佛像——供養佛的聖像,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那麼這裡有一個很重要關鍵點,說念佛等這樣子,能夠入於臨命終人的耳根,能夠為他消除惡業,也就是說,要為這位造惡業的眾生設福之前,要先為他消滅罪業。消滅罪業的原理,我們要跟大家說明說,為什麼念佛可以消滅罪業:因為佛的大圓鏡智,大悲心恆緣一切有情,祂永遠就是會攝受一切有情,那麼祂所成就的這個佛號,都是表示佛成就的種種功德;所以當我們在這個臨命終者的耳根旁邊念佛的時候,不管你是念 釋迦牟尼佛,或者是 阿彌陀佛等等,佛菩薩的名號的時候,就是在稱念佛菩薩所成就的功德,因為這樣子,那就會受到佛的攝受。可是這有個前提是說,這臨命終者能夠歡喜而聽聞,進入耳根能歡喜聽聞,「或聞在本識」的意思是說,聽聞進入耳根以後,能熏習進去他的第八識——他的如來藏;那這個臨命終人的五根毀壞,五蘊會毀壞,只有他的如來藏不會毀壞,所以能在那個時候,讓他熏習進去如來藏裡面,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善種,當他被佛攝受以後,能夠消除他的罪業。

  那為什麼說念佛會成為他的聖因呢?因為當他的第八識能夠把佛聖號能夠熏習進去,能夠受熏的時候,那麼這位臨命終者在未來世,他有善根再繼續聽聞到佛菩薩聖號的時候,會相應;因為在此時這個眷屬為他念佛,他也歡喜聽聞,而能夠熏習在本識裡面,本識就是指他的如來藏;那這個時候跟佛號,他曾經熏習這種子相應以後他會歡喜,歡喜聽聞這個佛的聖號,乃至因為這樣子能夠學習佛法,最後能夠實證佛菩提,所以才說念佛它是聖因。所以,這裡告訴我們說,你就是懸旛蓋、然油燈供佛,或者是讀經典,或者是供養佛像,或是諸菩薩聖像,或是念佛,在臨命終前這樣子情況之下,讓這位造作惡業、臨命終感覺到非常痛苦的造惡者,他能夠感到歡喜,聽聞到佛的聖號感到歡喜,而能夠感到清涼而熏習進去;所以這樣子就表示說,眷屬為這位臨命終人能夠修聖因,然後他的罪能夠消滅,也就是要先滅罪後追福。可是這個情況之下,除了說他是造五逆十惡以外的罪業,因為如果是造作五逆十惡的話,就可能沒有這麼容易;那如果說他除了五逆十惡以外,他因為心性比較兇惡,而造了一些惡業,能夠因為這樣子而消滅。

  那接下來再說怎麼追福的事情,經文繼續這麼講說: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祭拜鬼神求諸魍魎。】(《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說,如果說這一位造惡的眾生舍報以後呢,那麼他的親屬,應該在他七七日內,再為他廣造眾善,再追福。那造哪些善業呢?譬如說能夠助印經典,能夠護持正法,供養三寶。那這些善業來迴向給臨終者,使他能夠因為這樣子能得生人天;因為這樣的福呢,告訴我們說「現在眷屬利益無量」,那這位臨命終者,卻也是可以因為這樣子而能夠永離惡道,可以生到人天善處。因為從實際上的因果來講的話,親人眷屬所作的這些助印經典、供養三寶、護持正法,因為是他自己作的,雖然他是為了已經舍報的已經往生的這位眷屬來作,可是因為是自己親手作,雖然是迴向給這位已經舍報的這個造惡眾生,自己作的事情他可以得六分;也就是說這樣的福裡面有七分,眷屬因為自己作可以得六分;可是迴向給已經往生的眾生,他雖然只得一分,可是卻可憑因為這一分,而永離惡道,得生人天受勝妙樂,這樣子是非常殊勝的。

  所以,地藏菩薩就說,現在對著 佛世尊,以及天龍八部、人、非人,來勸我們閻浮提的眾生,就是「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也就是說這個部分,殺害眾生跟眾生結惡緣,這個不是善,這是損福的事情;那既然是要為臨命終者追福,就不應該去殺害眾生,跟那個眾生結惡緣。而且不要「祭拜鬼神求諸魍魎」,因為我們剛剛也為大家說到,人天是屬於善報,因為有福,可是損福的事作多了以後,或者是說雖然有福,可是因為煩惱太重,他還是會生到鬼神道;那鬼神是有待他人為他超度的,因為鬼神是屬於三惡道,三惡道他什麼時候能夠被有緣的善知識,來把他超度離開呢,他還是有待被超度的,所以他本身是沒有能力去超度他,超度人以成為人的,他本身還需要被人超度;所以祭拜鬼神,或者求諸山精鬼怪,他是沒有能力來救度這些造作惡業的眾生的。

  我們對這裡也要了解,是說你今天所求的是佛菩薩,因為佛菩薩本身功德圓滿,功德圓滿以後福德無量,這個念佛本身的功德產生的福,才能夠讓這位造惡的眾生遠離惡道。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以後,你才知道說為什麼要念佛,為什麼不要祭拜鬼神。祭拜鬼神會變成怎麼樣呢,這邊有繼續講,說為什麼不要這麼作呢: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祭拜,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二)

  這段經文說得非常的明白,也就是說,假如在眷屬要舍報的時候或舍報後,我們殺生乃至說祭拜鬼神,那根本沒有一點點的力量來利益這些已經往生的眷屬。因為剛剛的道理已經告訴大家了,要利益已經往生的眷屬,要讓他能夠滅罪,讓他能夠追福,幫助他能夠生到善處,那如果說殺生,而且跟眾生結了惡緣,乃至說祭拜鬼神,不能得到鬼神的滿意,又跟鬼神結惡緣,那這樣子不是等於是讓這位往生者的罪緣更加深重嗎?這裡經文講到說,假使來世或者說現在生,這位舍報的往生者,他本來是可以「獲聖分生人天中」的意思就是說,本來他是已經修學佛法,斷了我見,或者是說在佛法中廣植善根,已經有能力生到人天中;可是眷屬卻在他臨終時造作惡因,也就是說在他臨終時殺生,求鬼神,造作這些惡因,會讓這位本來有能力生於人天中的這位有情受牽連,反而受牽連,受殃累,而要晚生善處。更何況說假如這位往生者他是習慣於造惡業的,他在生前未曾有一點善根,未曾造任何福業,他自己的本業造惡無量,應該要生到惡趣,這位眷屬怎麼還忍心來為他增加這些惡因惡緣呢?

  所以,從這一段《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說,為什麼要為造惡的眾生來追福,來植福,為他設福以資前路;那應該作的事情是哪一些,然後怎麼樣才能滅罪,怎麼樣才能夠說真正為他造作福業,而能夠資助他。

  我們前面剛剛的經文講到七七日,七七日呢主要是舍報者,就是往生者他在離開了他這個毀壞的色身以後,會有中陰身,那這個中陰總共的壽量有七個七。這個前提就是指說,這位亡靈他的這個中陰,他的未來可能是生到人間。所以這個七個七來看待,這個七個七的期間呢,要怎麼樣為他設福呢?應該說在這七個七的期間,應該要設齋供佛,也就說我們在生的眷屬,要為這位往生者設齋供佛,之後再施食給這位亡靈,親人眷屬也一起跟著吃齋。

  那這裡有幾個福要為大家說明:

  第一個是供佛之福。供佛之福就是 佛陀曾經說過,祂雖然不在,當時已經示現大般涅槃不在人間,可是我們有情只要對佛像供養,等於祂生身的供養,這個福是一樣的;所以,這個設齋供佛為亡靈來追福,這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說不殺畜生,不殺生。不殺生這個部分為什麼是福呢?因為不殺生,相當於對畜生行無畏施,因為布施分三種:一種是財施、第二種是法布施、第三種是無畏施。如果說在我們的眷屬舍報以後,我們不殺生的話,等於是免除這個眾生被殺的怖畏,那這樣的話,等於讓畜生能夠得到無畏施,那這樣也是福,因為也是布施的一種。

  那還有念佛也是一種福,也就是說,除了前面說供佛、設齋供佛,然後不殺生,還有就是在亡靈的舍報的七七日間能夠念佛。念佛也就是我們能夠念佛功德,將來為我們未來能夠修聖道的因,這種福。乃至於說能夠行善,去供養三寶,能夠去助印經典,或者是說去護持正法,那這樣子的話,就是能夠為這個亡靈追福。同時最重要的是,眷屬作了以後七分得六分,那一分呢就能夠來資助亡靈,能夠往生善處。

  同時在《梵網經》裡面,有一段告訴我們說:「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梵網經》卷二)那麼戒經裡面也告訴我們說,如果你今天是已經受菩薩戒的菩薩,如果說你今天的眷屬,這個父母兄弟死亡的時候,那看到這些種種的這個現象,發現到你的這個眷屬是不能生人天的,那麼就應該為他講菩薩戒經律,以這個福來資助他,能得見諸佛,生人天上。因為菩薩戒裡面講的,這些應該守的十重裡面就告訴我們說,這十種十重戒如果違犯的話是很重的,會得不好的果報;那麼能夠在這因果裡面,有一個印象、了解,就會對因果產生了這種信受,會畏怖這些惡因,會心嚮往於善因;那麼這樣子的話,心裏面的心念能夠轉變,能夠畏怖這些惡因,那他就有福,他因為懺悔自己所造的惡業,就能夠因為這樣子而滅他的罪,能夠生於人天上。

  其實是佛教最能夠在這裡去超度亡靈的,因為它最懂得因果,最懂得真實的道理。那麼這個問題,我們就解說到這裡了。


「死者已矣,法事超度的乃是生人。」

——《倚天屠龍記》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

小和尚問了老和尚這個問題;老和尚的回答是:超度死者;不是度亡魂,而是使活著的人安心;每個人死的時候多少是有遺憾,有牽掛的,死者我們沒法知道他是否放下,但是他的親人卻是多少放不下的,我們超度死者,是為了讓親人知道,死者已經安詳,生者應當安心;

超度據我所理解就是:度人靈魂中的因果凡塵,讓他如新生兒一樣歸入輪迴~~


因為你死了還得去報道

我超度是幫你解決各種

原因導致你無法報道

比如怨氣過重

執念太深

吧啦吧啦


如何理解,修行人對靈魂的超度?

答:超度這件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這麼簡單。舉個例子,你自己,你認為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的人,可是,其實你是很多因素構成的,你的思維,意識,情緒,體驗,業力因緣所呈現的肉身,以及心靈覺知呈現出的靈性,人體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根源在於心靈,是心靈迷失後,無明蒙蔽先天覺性,覺性依煩惱而生分別,分別取捨幻境,妄念聚合業力,幻想凝固覺性,所現認識世界的心,以及心靈所認識到的世界。

外部客觀世界,是微細能量剎那不停的相續聚合,所現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名相,而構成世界的能量源頭,卻是心靈深處,認知存在的錯覺分辨,呈現構成宇宙的基礎能量形態,宇宙時空,本質上是心識分別所投射,猶如鏡中的影像,是由鏡子的倒影所現,鏡子是心,心即存在,存在即感知,感知是覺性的固化,猶如清醒的人沉浸在睡夢中,睡夢阻礙了清醒,迷失成為了真實,故而佛說,三界唯心。

鏡中投射影像的光,是被夢境折射出的覺性,覺性被夢境固化,折射而成分別;分別即錯覺,錯覺擾亂鏡面夢境而生幻影,幻影相續而生業,業力相續而有塵埃,蒙蔽鏡面的灰塵折射覺光,灰塵生滅擾亂覺光,光影搖曳所現活動的影像,影像隨鏡面積聚灰塵的厚度、因素、種類不同,呈現出不同維度的時空、世界、眾生境界,以及不同世界中,不同純凈程度的生命形態,以及眾生所認識,感知到的色彩世界。

佛說:萬法唯識,自心現量。

蓮花生大士說:一切眾生皆因自身業力所現世界。

佛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你能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運動嗎?人類的思維運行是自動的,基本上不受你主觀意識的控制,你的夢境就是思維記憶,與心靈覺受相續,循環往複的結果,思維運行的能量層面,就是妄念習氣聚合所現的微觀時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做夢中,會見到不同的世界場景,會遇到相識或者不相識的人,有時候夢中遭遇的經歷,過不久就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因為夢境是思維體驗,與心識覺受構成的時空,在那個時空中,有眾多與我們同等生命境界的世界,與我們這個粗重的業力世界是平行的,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外星文明,外星文明與人類的文明,基本上是同等境界的時空維度層面,只是在物質能量的表現層次中,比我們現實世界的物質能量顆粒更細膩,時空維度要微觀要深入,時間的速度更快速,空間的構成更細膩,整體世界範圍更廣大。

人類,以及生存境界相同的不同星球上的科學思想,以及科技的發展,文明的誕生昌盛,大多數都來源於此類平行空間,猶如我們看到的光線,是由七色光譜構成的,而我們卻只能看到白色的光,他們的世界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可是他們的智慧、知識、文化,卻以思維的方式,滲透在我們這個世界中,以人類的身體,延續著其他世界的文明;這些與我們世界相平行的時空世界,無一例外,都是曾經遠古的生命,意識思維牽引心靈,所投射出的世界,與我們此刻認識到的世界一樣,都是心靈妄想的產物,猶如夢境般並無實性,其實夢境與現實世界,屬於同等層次的心靈境界,如果你能深入了解構成夢境的諸種因素,你會發現,現實生活,物質世界,本質上也是一種夢境,夢境與人生,都是被妄想蒙蔽牽引的心靈。

你能覺察到自己的念頭來去嗎?念頭與念頭的相續,又是更深更細膩的空間,每一個念頭深處,蘊含著無限細膩的覺受、體驗、覺知分別,每一層覺知構成的體驗覺受,與其他生命的覺受習氣相互牽引、融合,構成了層層疊疊,無限無盡的深邃廣袤世界,念頭與思維之間,就劃分出來了人類,以及平行空間中,外星文化的世界,猶如沙礫構成海灘,沙礫與海灘之間,是無限廣袤的三界中,能量構成的最表淺、最低下、最表層的時空世界。

你能體驗到自己的情緒嗎?在情緒起伏波動,與意識分別之間,又是廣袤無限的時空,由於念頭,是心靈覺受波動,所覺受情緒帶動意根,所現的意識分別,故而情緒體驗比念頭更加微觀,類似於浪花與水滴的關係,浪花是覺受情緒,意識是浪花激蕩起的水滴,在浪花深處,是構成情緒感受的層層層層無限細膩微觀的覺受經驗,經驗深處是心識的最初體驗,從體驗到經驗,從覺受到感受,中間無限細膩的覺受層次,構成了三界內廣袤無限的六道輪迴世界。

心隨慾望體驗,毫無節制,不顧廉恥,去畜生道;心隨惡念牽引,歹毒仇恨,妒忌殘忍,刻毒算計,冷酷血腥去地獄道;心隨自私貪慾,貪得無厭,小肚雞腸,毫釐必爭,去餓鬼道;心靈善惡參半,對於親情的貪婪執迷,宿債未曾解脫,心由宿願牽引,投身人道;修行善行,相信神靈,勤修福報功德,但是自我嗔恨心未曾除盡,入阿修羅道;心隨善念,愛與寬恕融化心,心不承載情緒的緊張恐怖,惡業轉化為福報,心靈從冷酷緊張的體驗中解脫,融化恐怖焦慮的心靈,溫暖祥和,坦然舒適,明媚喜悅是天人道。

情緒感受佔據心靈,如霧氣充滿虛空,每一粒霧氣水珠都是一個世界,世界中有層層層層無盡的天人世界,因為情緒中,基本的體驗就是愛與恐懼,所以,這些世界基本上劃分為,神靈的體系以及魔王的體系,神靈,是心靈對存在的認知,具體表現是純澈的明晰,是心靈中的平等,真實,慈悲,純凈,以無私,奉獻,利益他人為存在的意義;魔王,是心靈對存在的認可,因為心靈認可存在,存在成為了真實,因真實而有虛假,因存在而有失去,對存在的眷戀而生貪愛,貪愛呈現出,心靈維護存在的希望,有希望則有恐懼,為了抵禦恐懼,維護希望。

魔王以種種慾望來勾引人,以種種攻擊來恐怖人,魔王的具體表現,是凸顯自我,以自我成就為目標,以神通能量的大小,來劃分眾生的生命境界,鼓勵眾生以外部價值的獲得,來衡定眾生的成就,鼓勵人們內心的自我,以自我利益的滿足,作為修行的標準,鼓勵人們撒謊,用不敢直面內心的恐懼,美化謊言掩蓋眾生的心靈,令眾生無法認清自心,迷失本性,從而被魔王勾引了心智。魔王以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愉悅,來麻醉靈魂,以眼耳鼻舌身意,見聞覺知的虛幻,以為真實而顛倒乾坤,以貪慾心作為生命基礎,以滿足自我虛榮的感受,作為成就,以有所求,有所得心,來維護三界存在的妄想根源,以仇恨詛咒作為力量,以鼓勵人心獲得功德福報、飛天長生,將靈魂牢牢地鎖死在三界輪迴之中。

因此,佛說,無所得,有所滅。

魔王體系的世界也屬於神靈,只不過是被貪婪愛欲浸染的覺受,所現的心靈覺知,神靈世界的眾生,是不被慾望貪婪浸染的心靈覺知,所現的心靈純光。

你能在意識思維,體驗感受中,覺察到自我的存在嗎?

被情緒感受凝固的心識,以意識思維來表現的心靈貪慾,就是自我,自我體驗是沒有根源的,自我本身沒有實質,本質是心靈幻覺與習氣業力的聚合,可是,你內心深處,覺受感知世界的這個自我,卻是你生生死死,六道輪迴的核心主體,你覺受到的自我就是心靈的貪婪與恐懼,自我就是業力與迷失。所以,當你的肉體死亡後,心靈自我,依舊被意識思維牽引,被情緒感受蒙蔽,被業力洪流襲卷,你的自我覺受、覺知,會本能地抓取你活著的時候,所習慣的,所喜愛的體驗,體驗就是善惡業,業就會相續,相續就有生滅聚合,就會有同性相吸的業,與你的業形成同樣的場能,那就是你投身轉世的下一個世界。

所謂的超度,就是以修行者的清凈心,心靈祝願形成的清凈業的場能,去改變凡夫靈魂,被習氣業力牽引的方向,心靈是覺性的困頓,覺性透過心靈展現,就是無明妄想,妄想即分別,分別即諸法,故而佛說,法由分別生,亦由分別滅;心靈願望就是業,業就會有生滅,生滅就會呈現出能量的波動,能量相續、聚合,就會呈現時間與空間。故而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因為修行者心靈越純凈,心識就越清醒,心靈越清醒,心識所現的生滅業力,對於覺性的折射蒙蔽就越小,覺性透過心所展現的能量就越純凈。

越純凈的業,就會越微觀細膩,猶如光明可以穿透霧氣,猶如能量可以穿越物體表面而不受阻礙,這種清凈業是純明心,為靈魂的祈禱祝福,就會帶有主觀意志性,真正的成就者,心靈覺照身心,覺性純明圓滿,不受自我意識思維的蒙蔽左右,覺性無生,隨身心妄想而不動,可以轉變心靈覺知為普照,轉心靈覺受為慈悲,可以轉換意識為清醒,轉思維妄念為護法諸神,可以轉身心八萬四千煩惱為方便法門,於煩惱中無取無舍,於生滅中不動不搖,隨順清凈,周遍圓覺。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因為行者的純凈心,在三界幻境所綻放的覺性光明,比構成三界中下層的心靈覺受、體驗、感受、意識、思維、種種業力妄想,所體現出的能量粒子,能量密度都要微細純凈,所以他的心靈願望在微觀宇宙時空中,所展現的光明能力就會無限廣大,我們都知道,構成能量的粒子顆粒越小,能量的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能量的質量就高,能量境界等級就越高,能量顆粒越細膩,能量密度越大,能量存在的整體境界就越廣大。

相對比粗淺表層的能量存在境界,質量密度微觀細膩的能量,就是無形無相的制約法則,涵蓋一切粗重於他的,比他境界低下的,表淺能量粒子構成的無限宇宙,滲透在無盡無限的世界時空中,包藏其境界等級以下的,所有不同層次境界,不同顆粒大小的能量構成的時空宇宙。所以說,為什麼修行者在人間,隨著心靈凈化的程度,身體會有能量的體驗,生活中會無意間展現神跡,修行者通過念經,禪修,純凈祈願,在不經意間,治癒好了各種絕症的原因。

神靈,上帝,對於人類來說,是無所不在的智慧,是無所不能的偉大,因為他們的光明身,是心識所塑造的,具有智慧神通的生命因素構成,這種無相純凈的生命因素,蘊含著心靈初始中,法界覺性的無限智慧,此種智慧依性空而圓滿,依無掛而純明,依疑惑熄滅而遍覺;覺性依心而現分別,分別心即三界造物主,存在感折射覺性為三界光明,因光明而有黑暗,心取光明而生天帝、神靈,心拒絕黑暗,因拒絕而有保護,保護自我的心,展現出魔王與邪靈;神靈光明身脫離了意識與思維的制約,不受凡夫意識身心的制約,在記憶思維所創造的人類意識能量構成的世界中,就是無所不能,隨心所欲的神跡。

成就者的心靈願望,在三界宇宙中,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他心靈境界以下的物質世界,以及能量眾生,類似於光照入水中會產生溫度,溫度會改變水的性質一樣,水蒸發為氣體,氣態就不會受到水的流動性質制約;《妙法蓮花經》中雲,在如來所住的世界中,一切菩薩、羅漢、天人的身光都會黯然失色,只有佛陀的覺悟光明遍照世界。這就是為何虛雲老和尚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為眾生求雪,得以普降大雪半月的原因,他的修行境界,以及純凈心的願力可以改變下三道的現象,這就是為何他的弟子涅槃時,體內出三昧真火,燒盡了衣服,以及身邊的草木,肉身卻不壞的原因。

這就是目犍連尊者,天眼看到自己的母親,因為謗法的惡業,死後墮入地獄,目犍連尊者祈求釋迦牟尼佛,如何才能超度自己的母親出地獄火海,佛讓目犍連去齋僧,祈請有修為的高僧,集體為他母親念經、迴向、祝福,最終將母親從地獄中超拔入天道的原因。

這就是地藏王菩薩在地獄中,以大願力超度靈魂的力量。這也是佛教中,高僧們舉行水陸法會,集體念經、祈福,能超度冤魂的原因,因為眾生心與如來心同體一性,眾生心靈本質,就是如來,如來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失的如來,業由心生,凡夫迷失本性,心隨業往,輪迴生死,天堂地獄皆由心造,十法界本是如來一念妄覺,覺明為咎,所現純明十方法界,覺性莊嚴周遍,十法界倒影著自性如來,如來法身,性空圓滿,隨眾生心流浪生死,卻未曾生滅,隨幻業因緣和合,所現宇宙蒼穹,卻無染無掛,無來無去。

眾生與佛一心同體,唯因心靈覺迷,而有如來、凡夫的差異,佛與眾生皆是一心所現,明心見性,即心離心,即相離相,諸心無所得,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心無掛,是如來隨順,念念清凈,是圓滿如來,覺醒心中,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寂滅實地中,無有佛與眾生,眾生世界皆是幻化,如來隨幻化因緣,而現八萬四千化身,度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故而佛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平等,自覺覺他。

眾生是迷失的佛,佛是眾生本性,心隨幻牽則生死,卻未曾遠離如來妙明覺心;得道者心不掛業,法我皆空,明心見性者,妙覺於身心中如太陽普照,在眾生累世妄想習氣共業構成的世界微觀時空中,宏觀上保護、加持、凈化眾生世界;慈悲無量為眾生祈福,智慧無限為眾生示現真理道路;法性純明光芒凈化眾生共業,超拔冤親債主,覺者的願力與智慧,滲透在構成世界的微觀能量中,在所有的時空世界中展現,如同紗窗阻礙不住空氣,猶如光明驅散黑暗,修行成就者的祈福祝願,所呈現出的清凈業,就可以對妄業靈魂起到凈化、超度、超拔的能力作用,但是只能減輕眾生業力的程度,卻無法改變眾生無明的性質。

真正超度的是心靈覺知,信仰佛法的人,覺知清凈,轉化前世業力成為清凈業,清凈業牽引覺知就是天堂,如果心靈信受佛法的程度少,就會在天道呆的時間短,而被心靈儲存的,未曾轉化的惡念習業帶入下三道,這叫異熟果,就看前生所做的善惡業,哪種業力提前成熟,心識就好像流水漩渦中的稻草,流水就是業力洪流,而體驗,思維,習氣,感受,信仰,就是業力洪流中,不同的支流力量,相互交織,就看生前哪一種業力的程度更大,中陰身會被牽引進入那一道。

就好像你自己,可以行善,可以作惡,可以修行,也可以做凡夫,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各種善惡因素卻在你的肉體上同時存在,就看你的心靈深處,哪一種力量更大,有些人確實因為親人修行的原因,往生在天道,這個是事實,可是,他心識累積尚存的業並沒有消亡,還會受到下三道業力的吸引,就好像你會生病一樣,生病的痛苦,在肉體微觀下的時空,就是在陰間還業受罪,但是你的肉體還在人間,靈魂並非進入陰間一樣,他殘留在陰間的業力也會干擾到他,因為他尚未解脫,雖然神識在天道,可是前世構成肉體生命的,三魂七魄,會被心靈殘存的業力,牽引在下三道,這些靈體之間因為習氣相互吸引的原因,也會干擾到在欲界天道的神識,因此天人道眾生依舊會有煩惱。

在人間做功德迴向靈魂,就是類似於用修行者的清凈業,產生的光明能量為他治病,疾病治療好了,他在陰間的魂魄,各種殘存的生命信息連帶的業凈化了,在天道的境界,也就會更高一層,很多聞法的人,並沒有真正的修行,去天道僅僅是百姓,不是天子,在天界的壽命不會很長,所以依舊被人間以及下三道的信息干擾。所以我們弘法,念經迴向他,做好了超度的工作,他的殘存業力的程度被削減,猶如太陽光普照大地,投射在陰溝水渠中的光明,也會減緩陰溝內的濕氣毒障,毒障減輕了,毒障內不受惡業牽引的心識,就會在清凈業的牽引下,往生更高的天道境界,但是不脫輪迴,唯有修行者,明心見性,可以出離生死,斷輪迴煩惱。


因為人們需要。

因為人們心理需要安慰。因為社會習俗需要遵從。

如是我法。

一切宗教鬼神論,皆因為人們想超脫困苦與恐懼。恐懼之中,死亡最大;困苦之中,生不如死最大。有此恐懼、困苦,則有超脫之想。想而生,想而滅,謂之相;相空了,依然在,謂之實。相非實、非法、非空。所以,相有生,有住,有滅。如是思維,可見真實。

超度,儀式種種變換,為相;引導人心至安平、寂靜境界,為實。超度的意義就在這個過程中。一則,安撫人心也,二則傳播佛教也,三則人際互動、思維起伏,正是自觀降服其心之時。是所謂超度者,並非超度,乃謂超度;是所謂真實者,並非真實,乃是真實。

若是心中無愧無疚、無怨無悔,死者安寧寂滅,生者平安自在,則能度己也能度人,也不需要超度之相,早已完成超度之實。一切為空焉,該做啥做啥。

如是我法。


他人的業力果報不能度解,但可以做調解。比如冤親債主來討債,神仙菩薩好比是中人來做調解,迴向做法事的功德給他們,讓他們過得比原來好,條件是放棄討債。冤親債主答應了是雙贏,深仇大恨不答應的話,菩薩也沒辦法。

問修行的話,題主應該知道,即使是因果上欠你的,但是修行人也要盡量寬恕吧。

超度修行,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你不放過他,誰來放過你?

他不放過你,誰來放過他?


思想是磁場,傳統道書說是氣。一切思想都會在時空留下磁場。這些磁場有良性的:美好的、快樂的、感動的、祝福的、真愛的、關心的;也有惡性的:醜陋的、痛苦的、嗔恨的、嫉妒的、詛咒的、邪惡的、討厭的等等。

這些思想人人都有,在特定的時候都會被激發。

這些思想裡面當然也有修行的。

我們把參加法事的每個沒有明白的人都稱仙子,做超度的時候也把亡魂稱仙子。

做法事、誦經,最容易引出我們心中的這些感應,於是各種思想磁場都感召而來。這道理好比我們去看足球時時候升起的熱烈情緒、參加歌星演唱會時升起的高昂情緒是一個道理。

道士在學習經韻的時候,掛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學習經韻,諸神迴避。

解釋一下「最容易引出我們心中的這些感應,於是各種思想磁場都感召而來」。法事、誦經,是用內景的力量、外在的這些磁場對別人的思想磁場發生作用而起到所求的效果,這是比較嚴肅莊重的事情。不嚴肅莊重,內心就會有許多雜念,感召的磁場就不純——純與不純,內心同外在磁場是對應的關係。這樣不僅僅是對道場法事不好,還對自己的修鍊不利。因為做法事對自己是一種修鍊,藉此來純凈自己的心。帶來是是外在的一種「功德」,消除有障礙的磁場。

學習經韻的時候,難免會有問題需要討論,有其它事情常常打擾,所以不能夠有修鍊的效果。要諸神迴避,就是不要把比較散亂的學習氣氛帶進自己意識,從而破壞自己做道場時候的修鍊。

做道場時候的仙和神,是兩個方面升起的。一是外在的環境莊嚴純凈,引發內心的神聖意識,因此產生思想磁場力量。另外一方面是自己心裡純凈專註產生的感召,帶動外面的早就存在的良性磁場。

所以道士在學習經韻的時候,掛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學習經韻,諸神迴避。 就是上述的道理。

——那就是無神仙無鬼怪,啥也沒有嘍

答:相輔相成的。因為我們可以反過來觀看:我們本來是沒有思想的,一切思想都是外在帶給我們的。這樣想的時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都可以是「有」、是「存在」的。我們生理受氣候寒熱的影響、我們的心理受他人好壞語言的影響,我們的觀點受名利的影響、我們的追求受美醜的影響——我們自己完全是被左右的,沒有選擇餘地的活著。

修行人最難的不是命功,是對這些事情道理的認識。認識到了,便學習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與其說是超度亡者逝者,還不如說是超度在世者。通過那寥寥的道場科儀慰籍著生者的心


什麼是超度?

誦經念佛都是超度,超度就是轉變念頭,我們要是不念阿彌陀佛,就什麼都念,一切都能念出來,就生出許許多多的念頭,許許多多的念頭,就有許許多多的果報。我們現在就在受果報啊!我們現在在人道里就是在受果報。

超度是把這些念頭通通轉過來,不念身,也不念身外的一切,念那個不變的自性,自性起用念自性,要度到西方,度到凈土啊!你以為超度是下地獄裡邊把他拽出來,背起就走啊,那還用我們幹什麼?地藏王菩薩就直接背出來完了,地藏王菩薩他在那度化眾生,怎麼度呢?教你明白真相,教你念佛,超度很簡單,被我們搞得可麻煩了,因為我們不明白,東山跑,西山跑,到處把人找,幹什麼?超度我爹,超度我娘,找人超度也行,你也不懂得經法,你找的那人,要是不好好念,念經念的可快了,你爹你娘沒聽懂,還是糊塗。

其實我們學佛,一開始就是在超度自己,也是在超度眾生,只不過是力量不夠,慈悲力,你沒有慈悲心,沒有真誠心,就像老師沒認真上課,孩子能懂嗎?老師如果是真的,學生真學呀;老師是假的,學生能學嗎?所以我們要想超度人家,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呢?明白了事實真相,才能轉妄成真,導歸極樂呀!

超度絕對不是迷信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通通都是在超度一切眾生,從六道裡面超度到極樂世界,超度成佛呀!大眾認為超度就是度鬼的,脫離六道輪迴,超越十個法界叫超度,你自己都有貪嗔痴的念頭,怎麼超度鬼啊?超度很簡單,放下自私自利,變成大慈大悲,念佛是最究竟的超度方法!


關於超度,時下許多人並不理解。

其實,究竟的超度,是由真正證得空性光明的人才能達成的。真正的超度,是亡者的妄心被聖者的真心「磁化」後的升華。這一點,也跟降魔相似,真正的降魔,是用成就者的真心,調伏「魔」的妄心。超度亦然。所以,對於證得了空性的成就者來說,超度的達成並不難。只要亡者有信心、有緣分,超度跟一個火把點燃另一個火把那樣自然。

究竟的超度應該是,聖者的真心磁化亡者的妄心之後,就能幫被超度者達成另一種意義的「子母光明會」。真心磁化妄心,分別心消失之後,執著一旦破除,堅冰就化成了水,滴水融入大海,就是我們所說的解脫。這是究竟意義上的超度。

我說過,對於真正證得光明大手印者來說,只要跟亡者有緣,真心對妄心的磁化,跟燃燒的火把點燃另一個浸油的火把一樣,只是一念間的事。所以,成就上師,跟具緣弟子之間,是很容易達成超度的。只要弟子生起祈請之心,一旦相應,超度隨之產生。電一通,燈就亮了。燈一亮,黑暗就沒了。超度不是光明驅走黑暗,而是那黑暗也化成了光明。

不過,對於沒有證得真心的人,自家不明真心,是很難超度別人的。

不過,佛法中尚有一種不究竟的超度,即通過持誦某些經典,或舉行某種儀軌,讓亡者離惡趨善、離苦得樂。時下流行的,多是這一類超度。若有真正清凈的行者,若行正確無誤之法,也能達成這類超度,可以叫亡者往生,或是有個相對好一些的歸宿。

按傳統的說法,真正意義上的超度,是在四十九天的中陰身階段才能達成的。要是亡者已歸六趣,那所謂的超度,更多的是在安慰活著的親人。除了誦經迴向或能讓亡者有些利益之外,於解脫方面,力量很是有限。除非能像佛經中的某些大阿羅漢救母那樣,行大功德,或可有效。

在時下我看到的關於死亡解脫的書里,沒有比香巴噶舉的中陰成就法更為直接的方法。此法直趨解脫之門,據稱得此法者不修亦可成就。香巴噶舉的傳教祖師是瓊波浪覺,他在一百四十多歲時,有弟子十八萬,其中證得清凈幻身成就者,有七千二百多位;有六十四位不舍肉身,飛往空行凈土。其餘弟子,均中陰成就。按傳承內的說法,要是得到「奶格瑪五大金剛合修法」的灌頂和傳承教法,只要不生邪見,不壞信根,不背三昧耶誓約,最差也能中陰身成就。行者只要如法訓練,可在生前即證得光明大手印,或證幻身成就。若是力有不逮,也可在中陰成就。

在香巴噶舉的中陰成就法中,有在生前修持的諸多方便,能對行者產生方法論意義上的益處,可以按照此方法進行訓練。它是典型的臨終關懷的法寶。最為珍貴的是,此法是由一代代的成就大德印證、傳承至今,純凈如千足金念珠,珠珠相連,光明燦然,不曾中斷。它不是以伏藏形式傳承的,相較於伏藏,口耳相傳代有實修成就者的密法無疑更加珍貴。在香巴噶舉中,代代有成就者在印證此法,智慧如傳遞的火炬,不曾熄滅過。這跟一些以訛傳訛的想當然行為不可同日而語。

多年之前,筆者圓滿修習了此法,上師印證之後,要我公開此法,以利益無量眾生。本書公開的法門中,除了幻身、報身的修法尚有耳傳精要,不曾公開之外,其餘諸法均在本書之中公開了。只是,此法的某些精要,需要行者能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比如本尊的觀修、比如心性的認知和保任等,仍需依止成就上師,方能真正洞悉精妙。但好在無論修與不修,只要能生起信心,按書中的要求去做,也能因信得度,有個好的人生歸宿。對於一些看了本書能生起信心的人,我還是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善知識,能在善知識的開示下,明白中陰成就的所有關竅。因為許多時候,單純的紙上談兵而不實修,心是很難安住的。有時,即使知道了中陰成就妙訣,要是心不能安,不能破執,對紅塵親人生起牽掛,仍是不能解脫的。

萬千妙法,以破執為要。

選自雪漠著《參透生死》,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我個人還是認同超度的作用的,你的慈悲確實不能消解別人的業力,但是你以慈悲的心給別人講道理就可以讓他自己消解業力,超度應該也不是說一手錢一手貨的生意,其效果應該因多方面來定(下面的我不太確定,歡迎指正),比如請的人是否是騙子,超度對象倒底罪業多重等等,至於請騙子有沒有用這點我不大確定,有沒人講下


推薦閱讀:

《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如何做到「知止」?
佛教徒上知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請問各位大德身邊有沒有佛教徒往生的真實案例?
因果輪迴是否是一種以暴制暴?

TAG:佛教 | 道家 | 道教 | 宗教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