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9%9A%9B%E8%B6%B3%E5%8D%94%E4%B8%96%E7%95%8C%E7%9B%83

國際足聯世界盃(英語:FIFA World Cup),通常簡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起,電視轉播觀眾人數達到40億人次,遠遠超過奧運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1][2]。世界盃亦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賽事。


我的答案:

一、天時:時間上的影響。

足球是規則體系形成的最早的現代運動之一。這裡引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倫敦性別男』· 運動之城 · 超越九十分鐘的夢】中的一段:

倫敦,更準確的講,倫敦西部郊區巴恩斯,是現代足球的誕生地。1862年,埃布尼澤·科布·莫雷建立了一個足球協會,這也是全世界最早的與足球相關的組織。同時他擔任第一屆足協秘書長,並編寫了世界上第一套現代足球的運動規則,在不斷的細節調整中逐漸被全世界所採納。但是往往更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落在恩斯區泰晤士河南岸的聖保羅學校,它是有記載的最早進行『有組織,有裁判的足球比賽』的機構,其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

英國第二大運動板球的規則體系《板球法》,是1878年才頒布的,較之於足球規則也晚了至少十年以上。這個時間跨度,對於一項體育運動的普及,可謂是佔盡了優勢。

二、人和:參與成本低。

只需要一塊空地,一個球。參與人員沒有限制,一個人也能玩。場地大小沒有限制,沙灘泥地照樣可以踢。球門?一雙鞋或者兩個塑料瓶就夠了。

此外,規則至今也不複雜,易懂易執行。

三、地利:地域上的影響。

自工業革命之後,英國進入全盛時期。直至二戰之前,都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此時英國的足球的職業化過去三四十年,聯賽體系也已經成熟。足球文化也隨之輸出到了全世界。而且因為上一個原因,普及速度很快。

以及一些足球相關的內容,比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調頻和電視轉播技術的引入,比如九十年代初英超聯賽商業化,都可以說是現代足球擴張影響力的不同階段。期間也有錦上添花的事件,比如1966年世界盃奪冠,帶來的是可以肯定的正面影響。

結論: 現代足球誕生在英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擁有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真是坐擁天時、地利、人和。

四、文化隱喻。

就像中國的酒桌文化隱喻崩塌的等級制度一樣,足球隱喻的其實是戰鬥和戰爭:一個文明的,公平的,有說服力的,爭端解決方案。

這裡插入一個八卦:英國的幾個足協(蘇格蘭、英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曾經在1920年退出過FIFA組織,其主要原因就是不願意與曾經在一戰中打過仗的國家進行比賽,二戰前的三屆世界盃,英國都沒有參加。直到1946年英國才接受了FIFA邀請,重回世界盃舞台。

看,足球世界盃(其實奧運會也一樣),和國際政治原本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現代足球融合了力量,技術,策略和信念於一體,動態變化之豐富,有極強的不可預測性,和戰爭非常相似。足球世界盃,就是現代世界的大混戰,不只是競技場上的輸贏關係,更多地承載著球員和球迷的自尊自傲,家國榮耀。

說服力,指它不假於外物,只依靠原始的力量。從這點來看,它比其它大多數運動更能激發最原始的勝利慾望,有一種男人間肉搏式的快感。

另外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能用手(當然守門員除外)——禁止使用最舒服的「武器」,有一種很吸引人的挑戰性,或者說是征服欲。就像兩個右撇子牛仔約定綁住右手拔槍決鬥,比的是誰技高不止一籌。又進一步而言,在賽場上使用非常規的技術動作打入漂亮的進球,是勇氣的表演欲的體現,也有著「吸引異性」的原始慾望驅動。

我認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之契合原始慾望的文化隱喻,就是足球世界盃如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PS/和鐵男老師討論後,我認為答案里還是缺失了FIFA所帶來的影響。但在粗略閱讀了一些FIFA的歷史,尤其是七十年代後阿維蘭熱任主席,FIFA開始商業化、全球化的一些相關資料之後,我個人體會到它更明顯的作用於競技規則,以及賽事本身。至於它是如何通過營銷手段繼續推廣,吸引球迷參與,這個問題之於我略有些超綱。這裡拋一個個人觀點,如果考慮到該時間段運動本身發展程度以及技術發展程度,FIFA的影響可能更偏向於「鞏固群眾基礎」,而非根源性或決定性的因素。不一定對,歡迎探討。

這裡還有幾個想推薦給您的體育類拓展閱讀:答案索引--【體育】


因為足球、具體到男子足球項目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其它項目。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總是有人跟我說,籃球超過足球了,其實稍微觀察一下就知道——即便線下和線上可統計的參與人數有實際上的高下,但影響力方面,籃球做到了全國、全大洲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超越嗎?

總有人說,嗯哼,人家英國的第一運動是板球、人家法國人最關注的是自行車……但這些運動單項里從未有一個超越奧運會的賽會,更不要說世界盃了。

順便說,「世界盃」嚴格意義上不單指男子足球,但你要跟人說世界盃,無論任何語境、哪怕在北美,都會被認為是男子足球世界盃。

嗯哼。


既然討論的是世界盃,那就只談世界盃這個賽事本身,足球運動自身有什麼特點就不說了。

因為「世界盃」這種賽制能夠運作起來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FIFA的牛逼在於它在20世紀的20年代就已經設定好了和當今一模一樣的「世界盃」理念,要知道現在2018年世界盃的組織結構,跟上世紀30年代的時候幾乎無差,一樣是先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洲際預選,最後到一個主辦國進行四年一度的決賽階段。而30年代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當今的亞洲、非洲絕大多數區域還都是殖民地,而且在那個時候,國際交通、國際通信、賽事轉播這些當今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都還很落後,30年第一屆的時候,歐洲國家因為交通問題想去都去不了,到34年又輪到美洲國家走不出去——當時就是這麼一種境況。FIFA的牛逼就在蠻荒時代的30年代設定了這項賽事後,在接下來的所有時間裡,能讓全世界都以它為指導來開展足球運動,即便後來面對商業和資本的洪流也巋然不動,這在現代體育的領域無疑是個奇蹟。

-------------------------------------------------------------

近代體育事業有兩項很重要的創造,一是職業體育,二是國際比賽,這兩者使得體育在近代脫離了單純的民間娛樂的性質。職業體育使體育運動從過去的民間娛樂變成一個「產業」,觀眾花錢購買高水平體育運動的產品,運動員靠展示自身能力來獲得收入,即一切都要進入資本主義市場運轉的鏈條里;國際比賽則使體育帶上國家和民族的屬性,使之從受眾有限的產品變成了具有精神屬性的更高層次追求。這兩者都誕生得很早,而且足球自身也是這兩者最早的實踐者,比如英格蘭在1885年就建立了職業聯賽,而同一時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也已經開始舉辦國際賽事。

但是,在當時,也包括在現在,職業體育和國際比賽這兩者天生是矛盾的!職業體育意味著錢的地位至高無上,整個產業從上到下都要把利益擺在第一位;然而,國際比賽恰是不能賺錢的,國家給運動員發的錢顯然比市場少得多,FIFA和IOC這樣的組織更不可能把錢發到運動員手上,維繫它只能靠精神力量。在最初,國際比賽的象徵是奧運會,但是奧運會正是職業體育的堅定反對者,奧運會的早期理念和宣傳口號,全民參與、更高更快更強等,都包含和金錢劃清界限,反對金錢主導體育的思想。奧運會至今在搏擊項目上都還明確規定為非職業選手參賽,像網球這種職業化較早的項目,中間因為職業選手爭議被踢出奧運會幾十年,直到84年奧運會商業化後才回歸。以今天的眼光,職業和業餘體育這個爭論似乎比較奇怪,現在即便奧運會傳統項目也大多是以「半職業」的模式運轉,但放在一個世紀前,職業體育的爭議絕對是板上釘釘的。

具體說,為什麼職業體育和國際比賽有矛盾?因為職業體育系統里的「大爺」太多了啊!職業體育剛開始的時候,運動員是大爺,球隊是大爺,聯賽是大爺,本地觀眾是大爺。等到科技進步了,電視台是大爺,贊助商也是大爺,一堆背後金主更是大爺,組織任何國際性的比賽,你面前首先是十幾個爺,每個爺都要伺候。但國際比賽天生就不具備來錢的屬性,對大爺們來說骨子裡就是賠本買賣。比如說國際比賽需要一套全世界通用的規則,但大爺說我本國觀眾就喜歡自己的這套,你不按我的來那直接免談;又比如說國際比賽要安排時間,聯賽大爺說我不能改自己的時間表影響金主收益,球隊大爺說我的球員有受傷風險不能放人,運動員大爺說沒錢又累的事情我不做,哪怕你四年才一屆,大爺們伺候不來一樣免談。就像高爾夫好不容易進奧運,結果世界前三隨便找個理由就缺席了,無他,不給錢耳。北美那幾大體育聯盟,早期壓根就跟奧運會不相往來,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選手,後來奧運會放開限制了,這些聯盟一看時間衝突直接免談,說到底錢不夠大爺就伺候不來而已。

而足球世界盃的創舉,恰恰在於調和了職業體育和國際比賽的矛盾,尤其是在職業化對體育的影響的爭論甚囂塵上的時候,證明了職業化和國家榮譽可以共存,國際比賽不僅能收穫精神財富,而且能讓職業體育賺到錢

放到最初的蠻荒時期,世界盃提出的始創宗旨——我不管你職業還是業餘,但總之每個國家都要拿出一支代表本國最高水平的隊伍,角逐代表國家水平的最高錦標,這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很先進的理念。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搞職業化,怎麼掉錢眼子里、搞金元風暴都隨便,但四年一度的最高錦標,這東西靠錢買不來,你只能實打實地培養運動員,最後站到世界舞台上去角逐。原來的大爺們也發現,我讓球員們平時努力表現,到世界盃上一展身手,這不但不影響自身利益,還是讓球員升值,自身獲利的渠道。到了後來的電視、商業時代,世界盃的地位已經確立,只有資本家跟FIFA談,沒有資本家向FIFA開價錢的空間。最後,世界盃達到了能讓多方共同受益的平衡點,所有大爺都安置妥當了,人們皆大歡喜,但這個過程能做下來,已經相當偉大了。

FIFA在創立世界盃的時候,有沒有誰想自己做大爺呢?有,就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國,當時的英國覺得老子是足球元祖,不鳥你一幫外地狗,我們英倫四隊19世紀就開始的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這項賽事一直持續到了80年代)比你們FIFA的好看多了,FIFA創立世界盃之後,英足總直接退出FIFA單幹,拒絕參加30年代在歐陸舉行的兩屆世界盃,直到二戰後FIFA特邀英足總參賽才讓英倫四隊回歸,結果1950年世界盃,自詡牛逼的英格蘭0:1輸給美國,最後小組被淘汰,鬧出世紀笑話,此後英足總立馬服服帖帖,再不敢跟FIFA叫板。50年代經過西德的「伯爾尼奇蹟」和58年貝利橫空出世兩次造星運動,世界盃的品牌效應已不容置疑,而同一時間的奧運會,還處在冷戰時期北約陣營因為職業規定不能出人,華約陣營靠「津貼」選手鑽空子組強陣的尷尬時代。

回過頭來說,世界盃能做起來,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它創立得早,如果FIFA沒足夠的前瞻眼光,等到資本主導了足球這項運動的話語權,再想搞起一個世界性大賽就很難了。世界盃本來就不以觀賞性見長,國家隊又限制了人員組合,加上時間放在一個漫長賽季之後,這些負面因素隨便一個都可以被資本家否決(但資本家自己壓榨起運動員,比如聖誕節加賽之類的仍然絲毫不含糊)。到那時,足球依然是一項有影響力的運動,但世界盃,充其量只是個邀請賽,球員參賽全自願,西歐大國自動保送(因為俱樂部不會允許賽季中自己球員去打預選,淘汰義大利這種嚴重賠錢的買賣更不可能),其他層次國家隨便預選兩下,最後走個過場,擴軍32隊更基本不用想。FIFA規定主要用來打世界盃預選的國際比賽窗,一年就10場的限度,而且盡量安排在歐洲賽季前段,這些條件已經相當保守了。世界範圍內,參考足球的「世界盃」系統建立起了的類似的賽事,只有橄欖球和板球的世界盃能算,但這兩者始創都是70年代之後,比足球晚半個世紀。其他運動要麼受資本影響做不起來,要麼過於糾結於奧運會的職業化爭論而沒發展出市場。

最後,為什麼單靠職業體育系統搞不出世界盃的影響力?因為不平等啊!職業體育本來就是個一切全聽大爺的系統,全世界這麼多人口,能做大爺的有多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時差,這就是萬年無解的難題,世界上總有人能享受黃金時間舒舒服服躺沙發看比賽,也必定有人得半夜不睡覺,這個天生的不平等你靠什麼解決?只能靠誰給錢多。而世界盃一天至少能排兩場,全世界都總能看一場舒服的。此外,職業體育青睞於高頻率的賽程,超過一年才舉辦一次的頻率基本不能容忍,但比賽太密集,所有運動都是一年一度,你拿什麼突出一項錦標的含金量?但你讓資本家從零開始去運作四年才一次、而且給全世界看的比賽,他們哪有承受短期賺不到錢的耐性?

現在的年度職業體育一般有三種成熟的運營模式:團隊運動的地方聯賽、個人運動的世界巡迴賽,以及小範圍內國家對抗賽,但這三者都還是太局限,團隊制地域偏向太強,個人制明星效應太強而精神凝聚效力不夠,這些都難以具備國家間大型錦標賽的號召力。而世界盃,第一時間有跨度,錦標有足夠含金量;第二賽事規模夠大,比賽數量多使得時差問題可以舒緩一點(奧運會問題就是整體規模夠但單項規模太小);第三競爭主體為國家隊,同時又出動了最優秀的職業選手,無論國家民族榮譽的精神效應還是職業體育的明星效應都能夠發揮。這三點能夠全部做到,不管哪項運動乃至哪種更廣泛的娛樂形式,其國際影響力都不會小,但就是因為這三點不容易,世界盃才在當今時代顯得獨一無二。

時差的話題,參考此文:趣話體育2——時間的科學


就憑在中國隊僅僅世界排名70左右,常年打不進世界盃決賽圈,幾乎沒有偶像級球星的現狀下,國內足球的熱度(世預賽,亞冠,中超,海外聯賽,世界盃歐冠歐洲杯等話題)來看,完全不敢想像假如中國隊成為法德意英西荷葡巴阿這種級別的豪門隊伍,或者國內出現梅西C羅(哪怕孫興民也行)這種級別的旅歐球員。國內足球話題的熱度以及整個產業及其上下游的繁榮程度。


外國人我是不了解的,說說自身的感覺。從小學的時候開始喜歡足球,最早的一屆世界盃看的是98年,那時候太小了,留在我腦海里的有大羅,生命之杯,還有滿大街印著世界盃的冰棍。02年這屆世界盃非比尋常,學校校長帶著我們一起看中國踢哥斯大黎加。那時候整個一條街的餐館門口都會擺一個大頭電視,人們舉著扎啤,擼著串,我和我爸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06年還是和我爸,揭幕戰我記住了德國的一個小個子,好像今年也退役了,那時候解說員叫他小將拉姆。還有黃健翔瘋狂的咆哮,以及我媽從卧室衝出來表達對我們父子倆的不滿。10年南非吧,西班牙這種踢法往屆世界盃還真沒見過。14年我一個人在寢室看了巴西慘案,以及梅西決賽的落寞。三個室友都不喜歡運動,記得是揭幕戰之前我給我爸打電話問他要不要一起熬夜看球,我爸說他熬不動了,讓我第二天給他講講就好了。今年又是一屆世界盃,我畢業一年了,可能也沒有什麼精力去看了。但是世界盃在我這不只是單純的體育盛會,他是一個丈量時間的表,四年一輪迴,那些個夏天有很多回憶。以後也會帶著孩子一起看世界盃。


蟹妖。

其他答主說了的理由我就不重複了。其實這些背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人類喜歡戰爭。

「人們喜愛足球,是因為每個男人從小時候起就對戰爭有幻想,很多遊戲都是模擬戰爭,足球是對戰爭模擬度最高的遊戲,而且是兩軍對壘、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冷兵器戰爭,那種宏大敘事感對男人來說非常浪漫,拿一個細節來說開賽前的一系列簡短的行為,從更衣室走出,在球場列隊聽國歌,交換隊旗等,很有古典戰爭出征前的肅穆感。」

——「全攻全守」戰術締造者,荷蘭傳奇巨星里努斯·米歇爾斯

想想看,很久以前,什麼活動最受歡迎?

——角斗

佔地16萬平方米的古羅馬斗獸場,埋葬了多少猛獸、角鬥士和奴隸?人們就喜歡看戰鬥,馬拉松和田徑當然也很吸引人,畢竟比不過這種讓人血脈僨張的直接格鬥來得刺激。

東方文化里的什麼「華山論劍」、「天下第一武道會」也是如此。

而且,光打贏了不夠,還要打得好看。怎麼好看?不能上來就王八拳對掄。而是要左手拉個弧線,虛晃一下,右手握刀,藉機狠狠地砍下去。你來我往,激情對攻。現實肯定沒有武俠小說里描述得那麼誇張,但打得有來有回,能讓人看出章法才會受觀眾歡迎。

但是個體之間的決鬥,再玩出花來也有上限,要更刺激的怎麼辦?

打架再往上升,就是打仗了。

決鬥場里,勇士一個簡單的動作,左手虛掩,右手出刀。放到戰場上,那就是指揮官運籌帷幄,左邊誘敵,右邊奇襲。千百人組成的軍隊想要默契配合,比起由大腦指揮的肌肉協作難度可是要高多了。智謀、力量全面升級,這就是更過癮的對抗。

但戰爭不是開玩笑,說打就能打的。幾百上千年過去了,現在大家都是文明人,總不可能真的動不動開戰,那麼勢必要有替代品。

《少林足球》里吳孟達對周星馳怎麼說的——「真正的比賽,就是打仗。」

這句台詞真的不單純是在渲染球賽的殘酷,而是事實如此——足球比賽,就是現代社會裡人們對於戰爭的模擬。

不少人可能看過當年關於韓復渠的一則笑話——

「……新生活還要搞體育,搞活動。剛才,進門那裡,那麼多人在那裡打呀搶呀,就搶一個球,搶到了就往那個破籃子里丟。這就不對啦,你學校沒錢啦,上我那來領一點嘛。多買些球,每人發一個,啊,省得你爭我搶的,不成體統嘛!」

雖然這裡指的是籃球,但道理是相通的。球只有一個,才有競爭;一人發一個球,這就打不起來了。

《攻殼機動隊》的導演押井守,10年前拍過一部作品,叫做《空中殺手》。故事的世界觀,就是一個理想狀態的,沒有戰爭的和平世界。然而在這樣的世界裡,人類居然還是發明出了用於觀賞的表演性戰爭……所以說,這就是人的天性。由於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戰爭太可怕了,但是戰爭本身還是會讓人痴迷,於是就必然會出現戰爭的替代品。

為什麼不是籃球,其他答主也說了,因為足球才是第一大運動,它人數更多,場地更大,進球更難——所以,也更接近真實戰爭。

世界盃四年才舉辦一屆,吊足了球迷的胃口。奧運會也是四年,但是奧運會是項目大雜燴,更接近一個大Party,觀眾被各種項目的愛好者們分散了。

而世界盃的觀眾們代入感顯然更強,國家之間的對抗和競爭延續到了場內。最神奇的是,足球國家隊的實力又偏偏跟國家本身實力沒有直接關係。像中國這類人口巨多的大國,沒有支持自己主隊的機會,卻依然有無數球迷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球隊去加油。可以說,世界盃的比賽既凝聚了國家,又超越了國界。

足球是模擬戰爭的世界第一運動,世界盃又是足球比賽的最高殿堂。所以,它怎麼可能不受歡迎?


儘管我們的國家隊可能連世界盃的門都摸不著,但是足球贏一場球比任何其他項目不管拿多少金牌,這個影響意義價值都是沒法比的,足球他就是牛,他就是世界第一運動,不服,不服你死去!

——黃健翔


我不敢保證每個人從小到大都玩過斯諾克,但我敢肯定每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踢過球,不管是露水之妻還是一生摯愛,足球都或多或少佔據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她可能是電視中滾動的黑白球體,更可能是你放學路上踢著的石子,課間拼搶的廢紙團亦或是水泥地上泛黃的球膽,這就是足球,比之籃球冰球橄欖球她淺顯易懂,禁止上肢觸球,進門算得分,保證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身體完整或殘缺都可以投入到運動中來。

在娛樂匱乏的年代,當黑白電視開機熒屏還泛著雪花時,率先發出的是來自揚聲器的歡呼吶喊,從此點燃每個觀眾的血液,一去不返。每個人都試圖在球場上的22人中尋找自己的身影,那些奔跑的人,讓老人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讓孩子們找到了未來,讓男人們找到了決鬥的對手,讓女人們找到了夢中的情郎。然而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則是群星璀璨,豪門列座的盛宴,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膚色都在為這同一座金杯而搏殺,他們代表了自己的民族代表了自己的國家代表了自己的大洲去爭奪這足球界獨一的榮譽。

聯賽冠軍耀眼嗎?杯賽耀眼嗎?歐冠冠軍夢寐以求嗎?對不起,在這世界級的獎盃面前他們都黯然失色。四年一次的盛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期待和吶喊。


能停課,停班,停一切來看比賽也是沒誰了。


因為他是足球運動。他又是所有足球運動員和球迷的夢想。


2002年,我上二年級,那年是我第一次看世界盃。年紀小,跟著家人看的,整個賽程也是看的斷斷續續。但是當時一下子就記住了羅納爾迪尼奧這個人。

2006年,小升初的暑假,晚上窩在空調房裡,年紀小,半夜守著電視困得不行,一邊看CCTV6放的電影,一邊等比賽。

2010年,應該是高一的第一年。每天早讀課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學討論昨晚小組賽,XX又進球了,哪個隊可惜了,哪個隊很有冠軍相。

2014年,大二,整宿整宿的和舍友守著電腦,打DOTA,玩CS,看球,一夜無眠,守到天亮。

籃球和足球,兩者在觀看角度上的最大區別,我認為在於情緒的醞釀和氛圍的營造。

籃球比賽,一來一回,十幾秒之間往往就是高潮跌宕,觀眾的整個情緒始終處在一個高點。

足球比賽,是一種累積的情緒,更容易營造出一種爆髮式的情緒氛圍。尤其是壓哨絕殺、點球、中柱、反超這些情況,在經歷90分鐘的醞釀之後,最後一刻的宣洩往往能達到一個最高潮。

以上,我的個人看法。


世界盃在體育界能有今天如此難以撼動的地位,可以說是足球這項運動以及其延伸出的附加價值相互扶持形成的良性循環造就的。

首先說到世界盃,必然會說到其核心——足球。

大千世界林林總總這麼多項運動,這麼多世界盃賽事,為什麼只有足球世界盃火了,而且火到家喻戶曉?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這是足球賽事。

大家不妨把自己知道的看過的聽說過的體育項目都在腦海中過一遍,你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另外一種運動,全部包含著以下這些特質:

  1. 競技體育項目,兩個團隊之間進行對抗,由裁判執行維持比賽運行的裁決而不是進行結果的裁決(排除黑哨的情況下)
  2. 能夠儘可能的減少人種優勢和個體差異的干擾,同時兼顧速度,力量,技巧,反應,柔韌,智慧,以及跑、跳、蹲、伸展等基本軀體動作以及各種不規則運動姿勢,再伴有團隊協作和個人英雄主義的豐富展現。
  3. 擁有足夠大的場地吸納足夠多的觀眾
  4. 基本規則簡單,比賽必需物品易得,方便在普通大眾之間傳播開展

你會發現,滿足上述特質的運動,除了足球,別無他物。為什麼要說這四點?因為這四點恰恰是運動最迷人的魅力。

首先第一點,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會處於某個群體之中,因此在發生衝突較量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聚集勢力,與對方抗衡。這種情況小到中小學生打架攢人,大到國家戰爭,團隊的勝敗要在潛移默化中比個人成敗更能調動大家的神經和積極性。另外,由於比賽裁判不參與最後的勝敗決定,只是保證雙方按照規則進行比賽,保證了比賽雙方才是勝負的決定者,幹掉對方直接就證明本方的優秀和強大,所以遠比評分制的運動項目具有號召力。

第二,運動的宗旨就是更高,更快,更強。相比奧運會的項目分散,足球反而將這些追求全部融在了一起:彈跳更高,速度更快,團隊更強。而且由於是團隊的參與,而且人數較多,使得每一名運動員不必全職全能,而是各盡其能。個子矮的但速度有優勢,速度慢的但彈跳優秀,身體瘦小的但動作靈活大局觀出色,頭腦較為單一但身體健碩……並不全能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形成優秀的團隊,更符合大眾們的認知,更容易受到他們的認可,也為足球這項賽事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與戲劇性。同時相比籃球的長人運動,跑步的黑人統治,足球更容易吸納不同人種和身體素質的運動員,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和群眾基礎。

第三,當一項運動發展到某一階段,團隊的運營需要經費,而吸引觀眾買票觀賞成為了收入來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足球場地大,因此可同時承載的觀眾數量也就更多,觀眾來的多,球隊收入增加,才能有更好的訓練,踢出更好的比賽來回饋球迷,這樣優秀的成績會大大提高球隊的知名度,又會招攬大批的追隨者,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良性循環。

第四,由於足球這項體育運動的所需物品並不難獲得,一個球,一片空場地,幾個人足矣,至於有沒有專業的衣鞋裝備,有沒有正兒八經的草地球場球門對於大眾們來說相當程度上是無所謂的,因此不論在哪個國家,其人民是貧窮還是富有,這項運動都能在民間順利的普及和推廣。這種全民都能參與的運動相比賽車等燒錢運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綜上,先天就集無數優點於一身的足球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世界第一運動。

話題說回世界盃,世界盃賽事就是一項運動的最頂級賽事,足球世界盃由於涉及了人力、財力、個人能力、團隊協作、戰術素養、激烈的肢體競爭、數不清的偶然因素、優秀的話題性等諸多要素,很容易被國家視作展示自己綜合國力的大好平台。所以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足球就是和平年代的戰爭。能夠順理成章上升到政治層面的運動鳳毛麟角,而足球恰恰做到了。

個人的一些拙見,有專業人士請不吝賜教,也歡迎各位知友評論交流。


簡單說幾句。

首先,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作為足球中最重要的賽事,世界盃自然備受矚目。

世界盃,顧名思義,「世界」,參賽方都是有人居住的各大洲中國家隊實力最強的那幾隊,其競技水平之高,無能出其右。

另一方面,世界盃很有懸念。強如巴西,也不是永遠的冠軍。世界第一人梅西C羅,都很可能無法擠進決賽,甚至有無緣世界盃的危險。所謂「大熱必死」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這個現象。而奧運會籃球賽,美國男籃如果不弔打奪冠都算輸,NBA總決賽的懸念範圍基本可以預測。

最後,世界盃不僅僅是足球活動,更是一種文化,能夠影響成千上萬無關的人。比如偽球迷,每逢世界盃,就會湧現出一批臨時球迷。我自己十幾年前不看球的時候,也都會關注世界盃。世界盃可以升華球隊光環,冷門如宏都拉斯戰朝鮮(僅為例子,不是事實),可能都有一群人看得津津有味,放在平時,就算聯賽,都沒這麼轟動。

能夠讓人以之為裝逼素材的,必定有效應。


謝邀

因為足球就是這個星球上最受歡迎的運動啊!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男足世界盃就是體育領域最具價值的大IP,自然就是最牛逼的盛會了。


瀉藥,在和平年代,四年一次的機會造就了多少悲情英雄。


謝邀

因為物以稀為貴,四年一次的舉辦頻率使得無數球員、教練、官員甚至政府,錯過一屆就意味著錯過一輩子。

歐洲杯同理,不過少了南美和非洲選手,觀賞性降低,這裡不作討論。

在這種全員拚命為了榮譽的環境下,競技水平一定是最高的,第一想放水不可能,第二想收買球員不可能。

至於裁判因素么,前腳淘汰一個國家後腳就碰見這個國家的裁判,這種事兒如果世界盃和歐洲杯都解決不了,其他賽事也別想解決,在榮譽面前,主辦國都是有私心的。

這樣一個觀賞性強、受眾面廣、趣味性高、規則簡單、技術和運氣兼具、競技水平有如神仙打架的賽事,誰不愛看就等於白活了。

就醬。


就放一張關於CCTV5去年收視率的圖


因為我拿著薄弱的工資還計劃著去俄羅斯看球


世界盃有足球世界盃,籃球世界盃,排球世界盃,乒乓球世界盃,羽毛球世界盃等等,但除足球外,其他項目的世界盃都需要加前綴,唯獨足球,可以直接叫世界盃,不會產生歧義。


我記得世界三大體育盛會,世界盃,奧運會和f1


因為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而世界盃是每一個足球運動員畢生的夢想。

而且每一屆世界盃,都有太多的故事被人們傳誦。

今年又是世界盃年了。


02年世界盃那會,是不是好多單位學校都主動放假看球的啊?

就問還有誰?


世界盃就是和平年代四年一度的世界大戰


足球有特有的魅力,需要一個團隊,世界盃這種舞台,更是象徵了一個國家的榮譽。足球場上需要有團隊配合和個人表現,缺一不可。大家喜歡進球的一瞬間和贏球的那一刻,不像籃球等其他球類運動那麼容易進球,進球要很久才來一個,往往又都很精彩。

足球充滿了未知的刺激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進球是哪一個隊,會不會爆冷門,會用什麼樣的方式進球,單刀球一方球迷想著肯定進,一方球迷想著肯定被撲出來,前鋒還有可能失誤摔倒等等,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人們就喜歡這種未知的刺激。而世界盃又是一個到最後一定能分出勝負(不像聯賽沒盼頭)的有終點的賽事。

說白了大家還是喜歡湊熱鬧!


足球,世界第一運動;世界盃,世界三大賽事之一。

足球,滿滿的回憶;世界盃;也是滿滿的回憶。

記得第一件球衣是尤文圖斯,從那時起開始喜歡了尤文圖斯和義大利,也從那時起起開始看世界盃。

1998年之前的世界盃完全沒有印象。

1998年,小學4年級的暑假,法國世界盃,印象已經有點模糊了,只記得齊達內和失落的大羅;

2002年,初二,韓日世界盃,中國參加的世界盃,有中國比賽的時候,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可惜的是三場都輸了,最可氣的就是韓國的無恥,悲情的義大利、西班牙,但是3R組合映像深刻,無敵的組合;

2006年,高三,德國世界盃,最喜歡的義大利奪冠了,決賽那天正好是高考結束的那天,忘不了黃健翔的瘋狂,忘不了義大利奪冠後的喜悅,忘不了齊達內的落寞;

2010年,大學畢業,南非世界盃,已經開始不熬夜看球了,熬不動了,這是西班牙足球最好的幾年,可惜了荷蘭,永遠的無冕之王;

2014年,已經工作四年,巴西世界盃,更加熬不動夜,但是也忘不了格策的絕殺,失望的梅西;

2018年,今年,世界盃年,俄羅斯世界盃,沒有了義大利,但還是會關注,畢竟四年一次;畢竟可以看到世界優秀球員的對決;畢竟是一個瘋狂的盛會,有啤酒、有烤串;畢竟這也是我們四年一次美好的回憶。


記得上屆世界盃時候看個段子,也有可能是真的

有一哥們面試時候hr問他之前的of都還很不錯(大概是高級白領那種吧),為什麼要辭職跳槽,而且一直都是四年換一個,哥們說因為要辭職在家好好看世界盃。


我覺得世界盃就好像一場武林大會一樣,各個國家就好像各個門派,大家約好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點比劃分出勝負,非常有意思。而在其餘的時間,大家無非都是在苦練武功和心法,研究對手的弱點,尋找擊敗對手的方法。

究其受歡迎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1.四年舉辦一次,而不是年年舉辦,這樣的時間安排讓世界盃不那麼頻繁也不那麼稀缺,剛剛好可以讓人們適當的保持熱情。

2.足球是世界第一的運動,融合了技術、力量、戰略、文化、風格等多樣化的因素,本身就非常吸引人。

3.某種意義上,世界盃國家隊之間的較量,也關乎實力的對比,榮耀的捍衛。

4.巨星效應。不管是顏值方面還是實力方面都一樣的吸引人。

5.每個球員每個隊伍都有關於自己的世界盃追夢故事,或成功或失落下個四年再來,其中的細節其中的曲折一直都很讓人感慨唏噓,這也正是最催淚最勵志的一面。

暫時想到這些就先寫下來了,當然對於球迷來說只要喜歡就足夠了啊。


因為,那是一場充斥著荷爾蒙和腎上腺激素的 盛宴


很簡單,足球乃世界第一運動。


第一次看世界盃是2002年,那時剛上初中,曠課看了中國對哥斯大黎加,看完回來班主任正在上課,不但沒處罰我們還問我們比分。2006年在高中了,記住了德國的青春風暴和齊祖的遺憾。2010年在大學和弟兄們天天熬夜看球,有幸見證了西班牙的無敵王朝。2014我已上班,巴西的慘敗和德國的加冕歷歷在目。依然最懷念大學弟兄們一起看球的時光,那時的畫面依然清晰。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彷彿一個又一個的結,他承載了我的回憶,我的青春,我怎能不愛它


這麼說吧,首先:我和我老婆認識到結婚到現在是13年了,我喜歡國際米蘭已經20年了,從羅納爾多加盟國米開始。其次:這20年國米教練、球員進進處處上百人了,你們隨便拿張球員的相片來問我名字,我敢保證95%正確率。但要無法記全老婆家裡幾十個親戚的面孔,更別提名字了。最後:也許我無法保證我會愛我老婆一輩子,但我肯定會愛國際米蘭一輩子!

足球的魅力是無法用語言去衡量的。


體育行業從業者一枚,發表一下個人看法,拋磚引玉,和大家探討一下。

個人認為一個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取決於2個因素,賽事的觀賞性及運動項目的參與門檻。世界盃,或者說足球,是體育項目中難得的高觀賞性及低參與門檻的運動項目。參與門檻長期來看決定了運動項目的能達到的人群基數的上限,觀賞性決定了比賽的傳播價值。組織一場最簡單的足球比賽需要什麼?這就是門檻。很簡單,一個球,一片空白場地,搞定。(球門什麼的,小時踢球的同學都知道,候隨便放兩個書包擺著就行)規則?不允許用手。對於初步參與這個運動,感受他的魅力,夠了。觀賞性,說白了就是比賽好不好看,有戲劇性衝突(反轉,僵持等)比沒有戲劇性衝突的好看,有代入感(代表我,我的城市,我的國家)比沒有代入感好看,技巧難的比技巧簡單的好看等等。

世界盃(足球運動)和最近幾年中國比較火的馬拉松(跑步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對比。

跑步就是典型的低觀賞性,低參與門檻的項目。幾乎沒有參與門檻,場地隨處可得,濱江道路,操場,小區,跑步機,幾乎沒有什麼要求,但同時,馬拉松比賽幾乎不具備觀賞性,國內各種馬拉松比賽的轉播,特別是央視,在直播馬拉松比賽的套路基本是發令儀式——起跑——第一梯隊男子黑人選手——偶爾穿插國內第一梯隊男子精英選手——男子黑人選手衝線——第一梯隊女子選手衝線——頒獎儀式——結束。在長達2個多小時的過程中,幾乎全程就是看黑人選手跑,沒有激烈的身體對抗,令人驚嘆的個人技巧,巧妙的團隊配合……很難留住觀眾。

另一方面,帶有花樣,花式,極限等字眼的比賽,具備激烈對抗性的比賽幾乎都可以算做高觀賞性,低參與性的比賽(運動)。例如,花樣滑冰、藝術體操等,還包括傳統武術套路、拳擊這種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項目。觀賞性強,但是參與門檻太高,需要特定的場地、裝備、必須從小開始參與、規則複雜等等,都決定了項目參與人群的基數不會太高。

所以,參與門檻(場地、器材、裝備、規則、參與年齡等)——決定了運動項目的人群基數,觀賞性(對抗、配合、戲劇性、技巧、代入感等),決定了某一個比賽在這個人群基數中的影響力,而世界盃,就是在一個巨大的運動項目基礎上,一個極高觀賞性的比賽。


回答一個偏題的話,為什麼有些國人會認為足球不是世界第一大運動?

因為國足成績太差了!假如國足偶爾進個世界盃,偶爾拿個亞洲杯,我相信認為足球不是世界第一大運動的人會基本絕跡!

不信你看現在,國足爛了這麼多年了,比賽關注度還是比國家男籃高多了吧。


吸粉能力至關重要2010年對於西班牙無解的中場驚鴻一瞥於是關注西甲喜歡巴薩,愛上梅西

群眾效應,當你身邊所有人都看球,那麼你就一定也會關注可。足球啊太有魅力,關注一下很可能就此入坑,我是個女生世界盃時不知道教了多少妹子裝逼的技巧以及一些基礎的科普。

球迷看球,妹子可以看帥哥,不吹不黑對比籃球界光論顏值足球界完勝……

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籃球世界盃,就是美國如何吊打對手比賽,世界盃不會沒人能未免,你隨便選擇一個喜歡的主隊,就會不由自主的關心一下,就算沒看過球,可是對於國家我們有自己天然的好惡。結果基本上就是玄學了,就像歐洲杯冠軍,賽前你打死我我也不會猜葡萄牙。

情懷,是巴喬的眼淚,是齊達內和世界盃的擦肩而過,是克洛澤已經不太能站穩的空翻,是梅西望著大力神杯的眼神……四年一屆,註定造就多少英雄和遺憾每一段都是傳奇是回憶,是一代人的青春……

所以熱愛的更加熱愛 入坑的也早晚會熱愛

世界盃就像個盛名在外的小婊子,艷名遠播,看上去熱鬧溫柔其實殘忍又無情而你偏偏愛的死去活來……


第一次看球應該是06年,之前不太懂這個,但是看第一場比賽我就愛上了它,不管是遊戲,還是體育課,都是足球。

雖然現在校園中大多數人都是打籃球,很多女生可能也覺得打籃球個子高,帥,可足球的樂趣,某些人永遠根本體會不到。

為什麼世界盃是第一體育盛會,因為足球是第一運動,4年一屆,02年進世界盃中國人跟瘋了似的,即便國足差得很,每次輸都能引來各種嘲諷,反而側面也顯示足球的魅力。

黃健翔說過一句話:足球就是第一運動,不服?不服死去。


國足這麼鬧心,不還是有很多人去看嗎?


說個和題目無關的,希望世界盃早日取消洲預選賽,所有國家混一起抽籤打小組賽,前32名進決賽圈。

當然,舉辦國保送的規則還是可以保留。上一屆前若干名可以作為種子隊分配到不同小組。


世界上主流的體育比賽中,場上運動員數量最多的運動,就是足球,人數越多,越接近「戰爭」。


A-CUP

B-CUP

W-CUP


謝邀。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是世界上關注程度最高的運動,而且對於男性來說足球有自己獨有的魅力


一旦愛上它,就很難再割捨了


世界盃本身沒什麼好談的,要談的應該是足球。

從08年開始看體育,一晃過了十年了。期間我幾乎什麼運動都有了解過,也不斷去提升自己對體育的認知。早年間只看央五,只看球星;到後來自己去看雜誌看球評分析戰術;再到後來去思考各體育產業鏈、各國家體育制度、各民族的體育環境。說出來很多人都笑"真TM能吹",但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就好比我覺得社會科學一點不比自然科學簡單、無價值。

說回足球。有句話叫做"體育是和平年代的戰爭",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各位去現場看過足球,你就知道球迷有多麼躁狂。很多在過去的一周里努力學習的學生、盡心坐班的白領、和氣生財的商人到了看台上變了一個人,大肆宣洩著自己的攻擊性。他們對著客隊、客隊球迷飆著不堪入耳的垃圾話,釋放自己的負能量。在看台上,罵得有腔調才是政治正確。

由此看來,人類是天生具有攻擊性和侵略本能的,所以足球對於球迷來說與其說是業餘愛好,不如說是生理需求。

那麼肯定有人說,為啥偏偏是你足球呢?別的運動就不行嗎?

首先,我覺得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麼現代體育的所有比賽都是中間放個賽場,四周坐著觀眾?這種模式從何而來?

稍微想想就會知道,這種模式來自於古代斗獸場。當是時,場上拚死殺敵,場下玩命叫好。所以競技體育,從源頭上就是一種模擬戰爭的表演,在最初的時候和什麼"民間體育基礎"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麼作為表演,怎麼才能提高觀賞性?除了要保證組織性這一基本前提之外,其實觀賞性的原則極其簡單粗暴——場上人越多越好,場地越大越好,觀眾視線移動得越快越好。

北美四大體育聯盟和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無一不是上述原則下的佼佼者。

這就造成了,場地小的、場上運動員少的項目,註定不能達到像足球這樣的產業化規模。這是天生的硬傷……

那麼足球再要在這些運動中脫穎而出(除了四大之外還有排球曲棍球水球等等),它還具備什麼優勢呢?

一方面,當然是足球對場地和規則極低的要求。一個球(中學生下課的時候甚至只要一個瓶子)就可以讓參與者踢好久,這是其他運動比不了的。其次它不計分,進幾個是幾個,不論多近還是多遠、頭頂還是腳踢。

另一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只有足球不需要用手!人類的手的靈敏度和掌控能力使得掌控球權、把握精度變得容易很多,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這也大大降低了場上的不確定性。而不確定性也是觀賞性的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舉個極端的例子,沒有什麼運動的烏龍球比足球還多了吧哈哈哈哈哈…

斗獸場的觀賽模式、簡單粗暴的比賽規則、極低的進入門檻和極大的不確定性,讓足球這項運動得以長盛不衰。

有人會說足球是西方世界的文化舶來品,若非西方之強盛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我倒覺得從全人類的時間來看,這是競技體育發展數千年後大浪淘沙的結果。無論歷史上是歐洲征服了美洲還是美洲征服了歐洲,只要世界一進入休戰,"一足一球"這種最簡單的體育配置早晚會席捲全球。


剛出完世界盃買票政策,就開始謀劃,機票,球票,旅館,都已經訂好了。

20年,我愛阿根廷愛了20年,雖然沒有買到決賽,但是我也盡最大努力買了其他的五場。這是啥?這是對足球赤裸裸的愛啊!


最能使參與者與觀眾激素分泌直線上升的運動


世界盃是政治產物,根本沒有觀賞性,歐冠才是足球世界的皇冠,歐洲五大聯賽聚集全球最頂尖的球員,具有無與倫比的觀賞性。


沒有受廣大菠菜公司操控(合作?)的媒體天天洗腦式的宣傳,你們會去看?


未必就是最受歡迎的賽事


一群荷爾蒙爆棚的人搶一個球,多好玩


世界盃是和平年代的戰爭。


很簡單,

說到世界盃誰會想到其他項目?


我有天突發奇想問自己,為什麼喜歡足球?

愣了幾秒之後,我才反應過來,卧槽怎麼會有人不喜歡足球!?

小時候我還經常踢球的,後來就少了,但是到現在看比賽,整個人都經常忍不住熱血沸騰,想到能叫上幾個好友一起看球聊球,再想到未來,我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就非常開心!


其實就兩點∶1.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粉絲最多 。

2.世界盃四年一次,經過層層選拔,最終進決賽是世界各個板塊中最好的代表隊,能力最高,觀賞性最高。

兩者結合,就是答案,並強複雜。


1、對整體來說通過足球起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誼互動!

2、對個人來說娛樂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

3、產生的經濟促進的效應,舉辦一次世界盃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和人力成本


足球比賽是為體育盛會而生的運動 一 比賽場館能容納大量觀眾 二 比賽規則簡單易懂 不常關注體育的人也能參與其中 三 國家隊的足球比賽是各國元首最常出席觀看的比賽 被視作國與國之間的體育交流代表項目


因為德國,巴西,阿根廷,西班牙,法國,義大利

因為大羅,小羅

因為克洛澤,巴拉克

因為梅西,里克爾梅

因為普約爾,勞爾

因為這個時代


因為一場足球賽所帶出來的連鎖反應太多了,吸引人的太多了,比如說足球暴力,比如說地域黑,哪怕你不看球,跟著球迷罵一句,**狗,**偷**,就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舒暢感。

足球的聯賽分層比較多,從各城市到各省的聯賽,再到半職業中丙,到職業中乙,中甲,中超,再到世界賽場的亞冠,世俱杯。從草根到豪門,每個人都能找到值得自己寄託或抒發感情的球隊,這是籃球達不到的高度。

一個足球隊代表是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經濟,一個城市的態度。


世界盃隨想。 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又來了,掐指一算,我已經經歷了八屆世界盃。初識世界盃是1986年,當時已是超級球迷的伯父帶我認識了世界盃,認識了馬拉多納,記住了上帝之手,記住了連過五人的絕世之作,從此我愛上了足球,愛上了世界盃,從此成為了阿根廷的忠實球迷;九O世界盃,義大利之夏,適逢中考,比賽基本是補看的,記住的是決賽失敗後馬拉多納忘情的淚水以及考前是否看球的糾結;九四美國世界盃,大學裡的唯一一次世界盃,永遠無法忘記幾十個光著膀子的男生對著一台需要外接天線才能勉強收看的黑白電視怒吼的場景,以至於對未來職業的要求是要有大彩電,能收看cctv5;98法國,來到深圳後的第一屆世界盃,終於擁有了彩電和有線電視,一起觀看世界盃的變成了同年來建行的小夥伴們,帶我認識世界盃的伯父也在這一年離開了人世;02年世界盃,無疑是最令人難忘的,中國隊第一次進入了決賽圈,進軍決賽當晚,正在北京出差的我,與數萬人一起在首都街頭狂歡,至今當人記憶猶新;06世界盃,我正在大鵬工作,路途遙遠,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那,很多同事都主動不回家陪我一起看球,也正是在世界盃期間,我的兒子出生了;10年世界盃,說實在的,這屆世界盃幾乎沒有什麼印象了,我的體育愛好也已轉向其它項目;今年世界盃,才開始了幾天,又重新燃起了我對足球的熱愛,尤其是前兩天荷西大戰,讓我深深的感受的世界盃不僅是體育比賽,更是情感和文化的渲泄。 世界盃是年輪,每四年重複一次,記載著我們的生活,但卻似乎少有交集。每次世界盃,陪伴你一起看球的人都不一樣,無論是愛情還是友誼,4年時間都顯得太長。珍惜身邊陪伴你的人,珍惜大家的友情,因為這一切隨時有可能離你而去。 希望我們還能在一起看下屆世界盃!


除了其他答主原因,我覺得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足球比賽確實比其他大球熱門運動來說,他的可變性,不確定性大多了,而且強隊多,雖然每年都有熱門,但是大家都有競爭力,這才是足球世界盃精彩的地方啊


很多項目都有世界盃,但世界盃卻只指足球。


這個問題對於喜歡足球的人當然能說出無數個為什麼

但每屆依然會湧現出那麼多偽球迷,好像這個盛會對一般路人也有很高的吸引力

其實就像唐僧只能是法號玄奘的三藏法師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世界盃也僅僅只是足球世界盃

說來說去無外乎都是足球本身的魅力使然

有多少偽球迷湊著熱鬧看了一屆世界盃後變成了真球迷

所以天知道這個問題下面會出現多少看了世界盃而開始喜歡足球的回答


第一次寫回答 今年18 06年第一次看球 是一場西班牙的比賽 在親戚家裡幾個大男人抱著啤酒花生吶喊助威 那種感覺很奇妙 足球會跨越年齡 跨越國家 那是一種熱血 一種情懷 後來愛上了足球 後來學業繁忙 不能天天熬著看球 偶爾看看西甲 但是歐冠 歐洲杯 世界盃什麼的不會落 10.12的西班牙 14的德國戰車 我喜愛足球因為他不僅僅是運動 更是藝術 團隊合作的藝術 我熱愛足球 因為我為德國的7-1吶喊 也為內少那年的因傷缺席心痛 沒人知道足球比賽會發生什麼 就像巴薩打大巴黎 足球 真的是一種奇蹟


因為足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

不說別的,我家門口有條一公里左右的商業街,兩邊基本都是餐館燒烤店,平時也就天暖和時候在外面擺點桌椅,但是也沒什麼人。每到世界盃歐洲杯各家就把大屏幕電視抬出來整夜整夜地放直播和集錦,那個時候基本警察和城管也不會管亂停車和非法擺攤。


以後不一定了。競技賽事在保證公平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國際足聯醜聞纏身,世界盃上黑哨橫行,我已經有兩屆比賽沒看過了


歸根結底是因為現在主流運動的話語權還在西方那些大國手裡,其他只是表象。


雖然我不賭球,但是也陰謀論一回,更好操盤。


足球比賽進球少,弱抗強有機會。極大滿足了城市流氓無產者的僥倖心理。

相比籃球迷的中產階級屬性,足球更能在城市底層大量吸粉。

作為足球四年一次的盛事,世界盃當然首先是全世界城市底層民眾狂歡,然後帶動中產和上層。排第一,一點不奇怪


「世界上」「盛會」「最」。

不是奧運會嗎?


1.因為歐洲人喜歡足球。

六億中產,幾十個國家。

既有鈔票,又有選票。

隨著歐洲經濟的衰落,足球的地位應該會下降的。

2.如果問為什麼曹操成為漢末的成功者,他的比較對象應該是袁紹,劉表,呂布。而不是張二狗,李卵,漢兵乙。

能和足球比較市場潛力的只有 籃球,橄欖球,冰球這幾個了。

冰球只有溫帶寒帶的國家能玩,首先排除。

籃球,橄欖球,問題就在於美國太強了。強到其他國家沒有機會。

不管哪個國家,都是喜歡玩自己有優勢的項目。

中國人愛乒羽,愛女排,美國愛橄欖球,愛籃球,馬來西亞、印尼愛羽毛球。

如果做不到有優勢,起碼需要有機會。

足球,就是這麼個很多國家有機會的項目。我們聽過「歐洲無弱旅」,我們還知道南美雙雄。有機會奪冠的國家起碼十幾個。

有句話叫「足球是圓的」,意思是足球賽場上,一切皆有可能。

觀眾的購買力強,各國都有機會,各國都加入軍備競賽,他自然成了最受歡迎的項目。

3.最後開個嘲諷,足球弱國就別趕這個熱鬧了。

有這財力,不過發明個適合本國的群體項目。這種事日韓做不起,但以我中華的經濟體量和聰明才智,完全有機會做起來。

像美國人,就根本不鳥足球,要有種【我玩的才是最好的】這種骨氣。

棒球,冰球,籃球,橄欖球。哪樣不好玩,非去捧歐洲的臭腳。

中國一個世界排位100位的,混在裡頭燒錢墊底,有何意義。

有這精力,不如關注些【讓人看了更爽更自豪】,而不是鬱悶窩心的賽事。


因為足球真的很有意思,踢過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伊涅斯塔在足壇的地位該如何定位?
如何在短時間內熟悉跟世界盃有關的所有信息?
2002 世界盃韓國是如何打入四強的?
為什麼這一支看起來不算強的德國隊能夠贏得2014年的世界盃?
如何評價巴西世界盃日本對陣希臘 的小組賽?

TAG:體育 | 足球 | 世界盃WorldC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