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喜達屋、希爾頓、凱悅、萬豪、洲際、四季等酒店集團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怎麼樣選擇可以有最佳的性價比?


對@Archy 前輩的回答做一些補充:

STR(Smith Travel Research)是一家酒店業內非常著名的諮詢公司,主要向酒店聯號提供市場供給、需求分析的數據和報告。國內基本上所有的國際酒店集團都會使用STR的服務。

STR會對各個酒店按品牌做市場等級的檔次區分:

  • Luxury奢華

  • Upper Upscale超高端

  • Upscale高端

  • Upper Mid-scale中檔偏上

  • Mid-scale中檔

  • Economy經濟型

以下展示了喜達屋、萬豪、希爾頓、洲際、凱悅、雅高這幾大國際酒店集團及若干知名酒店的酒店品牌等級分布:

STR的酒店品牌等級的相對權威的參考,有知友提到的喜達屋產品線過長是不準確的,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團所有品牌均為高端及以上品牌,而洲際、雅高等坐擁全球3、4千間酒店的集團才是真正持有各個檔次不同品牌的酒店集團。這樣可以看出各家酒店集團在經營策略上的差異。但是,很多人還會對以上區分存有異議,因為從平均房價(Average Daily Rate)來看,超高端的一些品牌有時候會比奢華品牌還要貴。這就與市場、酒店經營模式以及酒店經營策略有關了。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這個新興市場,brand standard在很多時候是抵不過hotel decision和owner"s opinion的。

酒店集團的經營模式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伴隨著集團化的發展,酒店集團在擴張方式和經營模式上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總的來說,酒店大致有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 全資酒店(ownership)

  • 特許經營(franchise)

  • 管理合同(management contract)

  • 租賃經營(lease management)

目前在中國大陸區,管理合同的模式是佔壓倒性優勢的比例。管理合同的經營是指通過合同的方式取得酒店的經營管理權,並明確酒店管理集團與業主(酒店真正持有方)的義務、權利及責任。通過這樣的經營模式,各個酒店集團得以以「輕資產」的狀態進行擴張,但是,管理合同一個不可忽視變數就是業主。正如前輩Archy提到的,諸如萬達、金茂、中糧等財力雄厚的企業,持有非常多的酒店地產,但是交由不同的酒店集團管理,例如,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與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的業主均為方興地產;同樣的,同一個酒店品牌也有常常會與不同的業主簽訂酒店管理合同,比如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與鄭州建業艾美酒店的業主方就不同。這樣會直接導致單體酒店經營時的策略差異,從而影響到每一個客人的入住感受、酒店客房售價及品牌形象。

這邊補充一個STR系統之外的酒店品牌分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每年都會做一張AAA Diamond Ratings 的酒店列表,對美國及加拿大的酒店進行認證和評級,具體認證體系分為五鑽:

酒店設備及運作反映無懈可擊的標準及卓越水平,同時超越顧客的對親善態度和服務的期望。此等著名的物業不僅動人而豪華,同時提供眾多額外的款待。

在今年發布的2014鑽石評級列表之中,美加共124間酒店被AAA認證為符合以上標準的五鑽酒店,超過5間上榜酒店的品牌僅有三個(23間麗思卡爾頓、21間四季、6間瑞吉,)。此榜單也是深受認可的一種酒店品牌分類。

拉回來,正如前輩Archy提到的,現今豪華酒店品牌同質化異常嚴重,對某一酒店集團的情有獨鍾都是非常主觀的。而且個人認為,硬要指出各間酒店集團的優勢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家的差異並不明顯。文華東方的下午茶非常出名,但半島酒店的下午茶一樣街知巷聞;安達仕崇尚的精品的設計、創意及獨特入住體驗,在某種程度上也與W酒店不謀而合。每一個酒店集團都在品牌建設、數字化營銷和銷售系統的完善上做著自己的努力。

回到題主問題解釋中的:如何選擇最有「性價比」的酒店集團?

提示1:不差錢的話,選最貴的那幾家。

上海的悅榕庄,深圳瑞吉,外灘華爾道夫,香港麗思卡爾頓,能夠賣高價,說明酒店對自己在當地市場的地位有信心,也說明其整體的盈利能力,自然也可以認為其僱傭了當地酒店業最傑出的人才。(酒店業不可迴避的現實就是優秀的人才會用腳投票往薪資福利更好的酒店走,並且在此過程中較少考慮「品牌」,畢竟酒店是一份工作)

提示2:差錢的話,常刷攜程,錯峰出行。

對於絕大多數城市酒店(city hotel),周末的價格非常誘惑,而對於淡季的度假酒店(resort),低價起來也很喪心病狂。另外還有若干新開業酒店,開業推廣期的價格也非常值得一試。

提示3:財富500強公司員工,請與公司差旅prefer hotel保持一致。

還有什麼比用差旅預算住酒店,拿到的積分自己花跟開心的事兒么?在這一點上,常客計劃,或是客戶忠誠計劃更完善的酒店集團就有巨大優勢了。可積分項目有多少?積分兌換的優惠力度?積分兌換的範圍?這些問題都可以區分出哪些集團的常客計劃比較靠譜。

在這得黑一下萬豪禮賞的複雜積分政策:

積分體系過於複雜並且使用限制頗多,並且積分兌換也有很多限制。這邊多說幾句喜達屋的SPG俱樂部,這是我認為積分渠道和兌換項目最寬泛且容易理解的客戶忠誠計劃,不像一些酒店的常客計劃,餐飲消費被隔離在積分之外,SPG在酒店的絕大多數消費,包括客房、餐飲消費都能獲得積分,兌換上也可以即時兌換酒店房晚、餐飲、里程、接送機服務、以及客房設施如枕頭床墊等等。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追求絕佳服務的話,客戶忠誠計劃反而是個累贅,許多奢華品牌,如四季、半島,其實並沒有任何客戶忠誠計劃,每一個客人都應該沒有差別地享受優質的服務與禮遇。

提示4:追求性價比的話……個人覺得這一行還是嚴格恪守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規矩的,即便用底價住到頂級酒店,operation也都是很「聰明」地看人(qian)提供相應服務的,尤其是在中國這個還不成熟的酒店市場。

利益相關:Starwood員工。


第一次在知乎上看到有這麼多人關注單個酒店類的問題,但是其中卻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程度較高抑或較為客觀的答案,令人十分失望,大家將關注重點放在了秀卡秀經歷上面。

在諸位提到的幾張卡中,參與過一些規則方面的修訂,例如普及率較高的優悅會(IHG Rewards Club).

在酒店服務同質化的今天,不管你是哪個集團哪個階段的會員,對回答這個問題都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住滿20000天和住兩天區別不大。

如果要秀經歷,在諸位推薦的度假亦或奢侈品酒店中,沒有見到富春山居、香樟華蘋、松贊梅里、裸心谷、山裡逸居等酒店,連安縵、亞特蘭蒂斯、悅榕庄也鮮有提及。

LHW和SLH旗下的其他酒店也基本沒有,以上的每一家都可以甩出集團品牌內的複製產品很遠的距離。

淮海路和廣州的四季,外灘華爾道夫和海棠灣的康奈德,南京西路的波特曼麗嘉等等,這些是集團類複製產品延生出的精品酒店的代表,同樣也沒有看到有人單獨舉例。

回歸到問題本身吧。

以下答案純屬個人意見,禁止轉載,一經發現律師信找你沒商量。

另歡迎各位在該答案中予以補充和指正。

答題正文如下:

當我們在討論酒店集團優勢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1.

資本組成;

2.

品牌規劃;

3.

團隊建設。

在以上三個宏觀類目下,我們又在討論什麼?

1.

資本組成

a)

世界範圍類的覆蓋率及普及程度(精確到常住人口人均持有房間量);

b)

直營、特許經營、混合經營酒店各自所佔比例(利潤分配及現金流向的重點);

c)

注入資本的多元化程度(區域性擴張的基礎保證)。

2.

品牌規劃

d)

旗下酒店在各自品牌中所佔比重(核心客源的定位);

e)

自有品牌的細分程度(市場現有客源的覆蓋率);

f)

新晉品牌的開發計劃(對遠景市場和客源成長的預判)。

3.

團隊建設現狀

g)

現有崗位編製的核定標準(現場服務及應急能力);

h)

組織新晉、培訓、考核及晉陞的執行情況(酒店品質的統一和連貫)。

接下來做一下簡單的詳解,僅作為答題大綱:

a) 世界範圍類的覆蓋率及普及程度(精確到常住人口人均持有房間量);

根據《hotel》年度酒店數量及房間量綜合排名,參考2010年數據如下:

1. 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PLC

Denham, England.

3. 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Bethesda,

Maryland.

2. Wyndham Worldwide Parsippany, New Jersey.

4. Hilton Worldwide McLean, Virginia.

5. Accor SA évry, France.

6. Choice Hotels International Inc. Silver

Spring, Maryland.

8. Starwood Hotels Resorts Worldwide

Inc. White Plains, New York.

7. 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 Phoenix,

Arizona.

9. Carlson Hotels Worldwide Minneapolis,

Minnesota.

10. Hyatt Hotels Corp. Chicago, Illinois.

洲際(InterCon)、馬里奧特(Marriott)、溫德姆(Wyndham)、希爾頓(Hilton)、雅高(Accor)這幾位排名靠前,大家所熟知的喜達屋(Starwood)、凱越(Hyatt)近期排名往往靠後。另數據較為滯後,在其他答案中有人提到了最新的數據,good job!

b) 直營、特許經營、混合經營酒店各自所佔比例(利潤分配及現金流向的重點);

現代酒店中,高額利潤的來源部分來源於酒店自營產生的收入,因此特許經營和混合經營應該是被關注的重點。很簡單的例子,住任何一家集團旗下的酒店,但凡有業主參與經營的痕迹,都好不到哪裡去,強勢業主方往往造成災難(請參考所有萬達旗下國際聯號酒店)。

c) 注入資本的多元化程度(區域性擴張的基礎保證)。

黑石、紅杉、海航、攜程等等,對宏觀的酒店行業來說是利好,請參考知乎上的如下答案:

青島的高端酒店增長迅速,作為旅遊城市,不在旅遊旺季的時候,是否有入住率不高的問題?

在該問題中所提到的疑慮與資本組成方有直接的關聯,在此不作贅述。

d) 旗下酒店在各自品牌中所佔比重(核心客源的定位);

e) 自有品牌的細分程度(市場現有客源的覆蓋率);

f) 新晉品牌的開發計劃(對遠景市場和客源成長的預判)。

類似的酒店品牌問題是各位關注和討論的重點,也是各位差旅人士分享經驗的主戰場,分享一例回答予以參考:

世界知名酒店集團為何如此細分地劃分出子品牌?

可為不同酒店集團之間劃分品牌的方式及原因提供一點參考思路。

g) 現有崗位編製的核定標準(現場服務及應急能力);

決定酒店服務品質的關鍵點並不在於提供單純的堆砌優質服務內容和額外驚喜,而是顧客在同一品牌的服務環境中得到同質的服務氛圍以及少數的閃光點, @聞佳 女神所提到的服務災難例子就是佐證(幸好只有一個服務員,不是金鑰匙、廚師長加早餐餐車、貼身管家三個人)。

h) 組織新晉、培訓、考核及晉陞的執行情況(酒店品質的統一和連貫)。

酒店對員工流失率如何看待?(HR應對酒店現場服務及應急能力的處理方式)

酒店員工為什麼不允許在本酒店消費?(一線員工與酒店品質的維護)

最後我要提醒一下各位答題者和提問人,海天董事長奚宴平先生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寫了以下這樣一本書,所以在知乎上的一個答案不可能全面的回答該問題。

亞馬遜購物鏈接 -----世界著名酒店集團比較研究


猶豫了很久,決定為這個問題作一點貢獻。但是禁止轉載,包括知乎產品和各位的私人微博,僅限站內分享,感謝。

之前因為工作的原因狠狠出過幾年差,所有出行機票酒店均由品牌埋單。林威答案里有關於STR對酒店的分級體系。當時我所有的國內國外出差,酒店都是住Luxury級別的,並且從不需要和同行者share房間。這個檔次列出的大部分酒店品牌我都住過,而且幾年裡保持一定的頻度。

(所以你們能想像奢侈品此前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的幾年。)

(以及雅高除外,雅高似乎不受待見?印象里我只在巴黎住過一次sofitel,亞洲完全沒有。)

為了便於大家閱讀我把林威答案里的圖片部分引用在這裡:

那麼關於豪華酒店,第一,我不太贊同說覺得某家/集團酒店的硬體/服務特別好。跟著品牌招待無差別平均地住多了之後,你就會知道,同一級別酒店,硬體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國內也有一些奢華酒店的裝修要看業主,偶爾會看到令我非常不屑的偷工減料,不過北京上海的酒店一般來說都是標杆,這種情況不太多。

至於說酒店的服務,則完全看單店訓練程度,以及你作為客人的重要程度。這裡有個答案說得挺好,酒店員工其實真的比較看菜下飯。我有一次自己出門,訂的國內小城市的一家喜來登,因為去之前托當地一位朋友訂 / 到了以後發現酒店GM是上海派駐的且喜歡看我寫的東西 / 在喜達屋工作的朋友也發了郵件幫我們訂歡迎水果 等諸多原因,那兩天收到的服務,酒店員工care我們的程度,真的令人難忘。

奢華級別的酒店,服務的training跟不上的,也常有。比如北京park hyatt剛開時,我和一個同事出差,我住得馬馬虎虎,同事氣急敗壞:「今天早上8點多我忽然醒了,發現有個服務員站在離我床兩米遠的地方,我一下子嚇醒了,然後他居然很鎮定地笑眯眯地問,女士請問您有要清洗的衣服嗎?」

這是個典型的災難性服務例子。舉出來只是為了說明,我們並不能從酒店品牌/集團招牌上去區分酒店的好壞,只能從單店和當時的情況出發。比如又出差了一年,我在北京就最喜歡住park hyatt了,北京的ritz和JW萬豪等都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好。至於說廣告上看起來服務太特喵贊的半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住過北京王府半島^^ 住過這麼些酒店,我是第一次看到品牌人員(也就是該酒店的大客戶)在禮賓部訂車時被無情呵斥的。

第二,從理論上來說,每家奢華酒店品牌也都是有自己特色的。但是這個特色能不能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統一穩定,走進全世界任何一家店都能一眼認出來?也很難。服務上真的很難區別。除非是那種裝修本身就很有特色的,比如W,但是也有不少人說了,它是一個「另類」的品牌。比如其實我就不太喜歡W,從燈光設計到大堂用的香氛。

第三,前面兩點,是從我作為一個住客的經驗,說明豪華酒店之間沒什麼好「比較」的。現在來說性價比的問題。

因為住得太平均,我沒有累積任何一家酒店的積分。事實上,我知道我也不需要。

首先如果要累積成任何一個酒店集團的高級別會員,這樣的人真的是少數。可能過去一年裡出差200天,或者可能公司能為他報銷的額度特別高。如果真正有這樣的資源,那基本上是公司簽什麼你跟著訂什麼,沒什麼好選的。你要研究的,只是你能用你的高級會員資格換什麼服務,比如訂普通房間能升級行政,比如房間內免費網路,等等,這裡說的都很多了。

一般人,如果要私人出行訂到最便宜的房間,獲得最好的服務,其實根本不用從專門去辛苦累積的酒店積分上來(而且一般人真的也做不到)。最好的辦法是尋找合適的訂酒店渠道,認識相關的朋友——其實你就是去尋找奢華酒店的大客戶,或者說好客戶。

  • 旅行社手裡有一些資源,但是要看旅行社規模,和業務的精品程度。

  • 一些與酒店保持良好關係的公司,且會在這方面花錢的公司。
  • 二三線城市當地與酒店有良好關係的朋友,因為城市小,其實也蠻容易托到關係的。
  • 酒店集團的朋友,他們不一定能給你協議價的房間(現在限制越來越嚴格)了,但是他們能給你一些其它的幫助。

如果想好好計劃一次度假,我的確會托品牌的朋友幫忙去訂酒店。不過,出於這一行「體面」的需求,我也會默認跳過倒數第一甚至第二檔的房間,訂貴一些的(好在豪華酒店貴一些的房間一般在面積和view上都物有所值)。然後到了之後,基本上都會被主動offer升級套房(如果原來訂的那個檔次房間只剩下相對view較差的)、每日新鮮水果、房間內check-in、免費網路和延時退房的優惠。

還有各種各樣酒店費盡心思的小小討好:

像這樣「費盡心思讓住客愉悅」的小心機,酒店是「專業」的。這也是旅行時住好酒店能享受到的好處,就是它會帶給你一些「幻夢」式的愉快,有時候甚至會錯覺那是一種溫柔。

另外,在國外城市,奢華酒店的禮賓部也能給你很大幫助,比如城中一些熱門很難訂位的餐館,酒店能幫你訂到。你從酒店叫車出門,多半不會是不打表的黑車或者半路會繞路甚至拒載你的車。(說多半,是我還真的在一家東南亞新開張的奢華酒店遇到過,跑出200米就把我扔下了車,走回來一說,禮賓部臉都綠了,不停道歉。)

這才是我們花足夠的錢住好酒店的精髓所在:我們或者買一段外面看不到的好風景,或者買極妥帖、能夠照顧我們的服務。

所以要說性價比,我覺得懂得豪華酒店到底出售什麼,以及通過什麼樣的辦法能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到這一點,才是正確的方向。

本質上,酒店與時裝一樣,都是在銷售一種「將我與其它社會階層區分開來的身份標籤」。有時候銷售的,則是「比我真實的階層高一個等級的身份」。無論是辛苦飛行出差的高級會員受到的批量式禮遇(自己要承擔起這份享受,還不得養一隊傭人),還是像我這樣從優質客戶渠道借力的人,走進豪華酒店裡,其實都得有清醒的認知才行:)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禁止轉載,包括知乎產品和各位的私人微博,僅限站內分享,感謝。

-

今天回來翻了翻評論……感覺好難招架=。=

內個,我說禁止轉載,是因為我這個答案只是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啊,這也能讓人理解成有攻擊性么……居然還有人說「這又沒什麼內容還不能轉載,噁心。」

評論許可權調為關注者,抱歉了各位。如答案有謬誤煩請移步私信指出。


坑太大,每天填一點吧。

凱悅Hyatt 和 希爾頓Hilton的酒店更新完畢。

爭取下周末前把洲際、萬豪、喜達屋做完湊齊Big 5。

--------------------------

求贊,不然沒寫下去的動力了。

覺得這個坑挖的好大,儘力寫吧。

-----------------------------------------------正文分割線---------------------------------------------------

首先,想要選的最實惠,性價比最高的酒店的前提就是了解各國際聯號和旗下支線的定位/檔次. 不然的話怎麼分得出Park Hyatt和Hyatt Place更划算呢?他們的名字都差不多嘛。。更不用說一般人是分不清清凱悅柏悅,JW萬豪,萬豪酒店等等這些看起來相近的名字的。

1)好了,那我們試著從品牌分級的角度來開篇。

因為現在在我凱總部打雜, 先說說東家凱悅。(對東家當然要描述的比別的具體啦)

A. 凱悅酒店集團Hyatt。現在旗下有(由最高端定位依次往下)

1. 柏悅(Park Hyatt):最高端的支線品牌,毫無疑問的Luxury(奢華酒店)。房間數量少於400間(一般應該在200多間)。定位群體是有錢任性的個人商旅顧客,名人和社會精英,以及職場的專業人士。酒店基本都只建在gateway cities,紐約東京倫敦上海之類的,每家酒店都以本土化的體驗為特色。截止到2015年1月,全球有35間柏悅,其中5間在中國(包括港澳,不包括台灣,下同)。

2. 安達氏(Andaz)::類似Boutique Hotel, 主打StylishSpirited, 說人話就是"有型有逼格", 比較偏年輕的支線. 可能是名字里沒凱悅的關係,Andaz的知名度(尤其在國內)不高. 酒店一般有125-300間客房,主打與眾不同的酒店設計. 相對柏悅,Andaz會更多出現在」不夜城",比如阿姆斯特丹。消費群體主要是愛新鮮感的個人旅客或小型團體(你以為我會告訴你Andaz就是給高富帥們約炮用的么 xD)。截止到2015年1月,全球有12間Andaz,中國唯一的一間在上海新天地。

3. 君悅(Grand Hyatt): Upper upscale/Deluxe 超豪華酒店。 每間酒店有350-700的客房,在全球主要城市和景點都有設立,面向有較高地位的個人商旅顧客,和公司團體等。總的來說,君悅這個級別一般就是很多公司出差或者開會比較常見的選擇了。截止到2015年1月,全球有43間君悅,其中10間在中國。

4. Hyatt Centric:這條支線是新推出的,會逐漸在15年鋪開。考慮到Hyatt Hyatt的定位比較模糊,所以公司根據地理位置、裝修、新舊程度把Regular Hyatt分別劃給了凱悅Regency和Centric。(換湯不換藥啊..) Centric這條支線有點類似弱化版的Andaz,主打年輕和與眾不同。酒店位置和名字一樣,一般位於城區或旅遊景點的中心地段,比較適合年輕人出門旅遊。房間數量和酒店數量暫時不知,但是目測公司會把房間數量較少的Property划到Centric下面。

5. 凱悅(Hyatt Regency):標準的五星酒店,關鍵詞為StyleService。 房間數量至多有2,000間,支線面對商務/休閒遊客,各類會議,客戶主要是中高數量群體。在各大城市市區、郊區、機場、會展中心,度假景點都有遍布,截止到2015年1月,全球有150+間君悅,其中13間在中國。

5.5 凱悅凱悅(Regular Hyatt/Hyatt Hyatt):基本只有在美國本土看到,現在還有50間左右。理論上的檔次和凱悅Hyatt Regency是一樣的。不同點是Regular Hyatt房間數量較少(一般200-600間房),並且大多不是直營酒店(有待考證)。 從14年底,15年初開始,大部分的Regular Hyatt會被分別划到Hyatt Centric(現在還沒中文名)和凱悅Hyatt Regency 旗下。

以上的都是Full Service酒店。

以下的是Select Service。

凱悅嘉軒和凱悅嘉寓基本同屬一個級別,只是側重點不同。

6.1 凱悅嘉軒(Hyatt Place):普通的高端酒店,定位和價格都比較平民化。酒店一般位於城市非核心區域、機場、交通樞紐、近郊、和旅遊景點。全球有250+間酒店,並還有100+間正在建造,是凱悅集團數量最多的直線品牌。國內數量較少,但會在未來幾年逐漸擴張。

6.2 凱悅嘉寓(Hyatt House):普通的高端酒店,強調"Live",而不是"Stay"。側重於家庭出行,所以酒店以套房為主。每間酒店一般有125-200間套房,酒店一般選址在近郊和機場。截止到2015年1月,國內還沒有凱悅嘉寓,所有64家的Hyatt House都在美國。

以上是凱悅集團截止2015年1月的大部分支線品牌,因為Hyatt Ziva 和Hyatt Zilara只有在加勒比海區域才有,並且太小眾,所以這裡先不展開了。

B. 希爾頓酒店集團Hilton。現在旗下有(由最高端定位依次往下)

1. 華爾道夫 (Waldorf Astoria Hotels Resorts):起家於紐約,可能是最具盛名的奢華酒店品牌。酒店以定製化的貼身服務聞名,從入住到到退房,都會有一名管家全程提供服務。2006年起,希爾頓集團建立了Waldorf Astoria Collection的支線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酒店名字中並不包含Waldorf(例如La Quinta Resort Spa)。截止2015年1月,該支線在全球有25間酒店,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另還有海南及成都在建。ps.安邦收購的只是紐約華爾道夫的地產,酒店的經營權還是希爾頓的。

pps. 之前有幸住過一次紐約華爾道夫,但體驗只能說一般。可能是酒店過於陳舊的原因,酒店房間不大,電梯數量也很少,從電梯走到房間要將近2分鐘。

2. 港麗/康拉德(Conrad Hotel):以希爾頓集團創始人康拉德希爾頓命名,Luxury級別酒店。定位比華爾道夫節奏感更強更現代化,酒店選址也集中於旅遊城市和景點(vacation destination)。截止2015年1月,該支線在全球有23間酒店,北京、大連、三亞、香港和澳門各有一家。

3. 希爾頓(Hilton): 旗艦品牌,同樣是標準的五星級,超高端(Upper Upsacle)的Full Service酒店。目標群體兼顧商務和休閑旅客,酒店主要分布於各大城市的市中心、機場、會展中心和一些度假景點。希爾頓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國際聯號酒店之一,在國內有超過20家酒店。截止2015年1月,希爾頓在全球六大洲有超過550間酒店。

4. Canopy Hotel by Hilton:14年10月剛剛推出的新品牌,官方給出的定位是Lifestyle。酒店將會選址在城市的亞核心區,但致力於保證酒店周邊的生活趣味性,目標群體主打年輕人。酒店數量未知,應該都還在建中。(ps.由於是新品牌,對酒店定位可能有誤,希望有知情人士可以補充。酒店中文名不詳。)

5. 希爾頓精選酒店(Curio):同樣是新支線,於14年上半年推出。高端的Full Serivce酒店。酒店結合當地特色,主打趣味性和獨特性,給旅客帶來獨特的入住體驗。(房間數量和酒店數量不詳,待知情人士補充。順便吐槽一下這名字翻譯的太屎了)

6. 希爾頓逸林/雙樹(Double Tree):高端的Full Service酒店。酒店最為人知的就是入住時會免費贈送巧克力曲奇,同時也表現了酒店以「關愛Care」為核心的品牌訴求和文化。截止2015年1月,全球共有400餘家酒店,國內有超過20餘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江浙滬地區。

7. 希爾頓尊盛(Embassy Suites Hotels):高端的套房酒店,店如其名,所有的酒店房間都是套房。主打家庭出遊群體,其中雙房套房和免費的現做早晨是該酒店的特色。截止2015年1月,全球共有200餘家酒店,全部集中在北美和拉丁美洲區域。

以上的都是Full Service酒店

以下的是Select Service(希爾頓稱為Focused Service,其實是一個東西)。

由於集團歷史和收購等原因,以下品牌有一定的同質化,並且答主不是很清楚這幾個品牌的細分和定位上的高低,所以姑且把它們算作同一檔。

8.1 希爾頓花園(Hilton Garden Inn):豪華(Upscale)的連鎖酒店,雖然屬於Select Service酒店,但是有全套服務的餐廳和酒吧。由於選址大多位於城市近郊和非核心區域,價格相對希爾頓Full Service品牌更為親民,客房數量也沒有上述支線多。截止2015年1月,全球有超過614家酒店,大部分集中於北美、歐洲,亞洲有少量分布。

8.2 希爾頓歡朋(Hampton Inn):美國的連鎖酒店巨頭之一,1999年被希爾頓集團收購。定位略高於汽車酒店,主打方便、快捷、高性價比(其實就是美國的漢庭錦江之星)。其實大部分人,甚至包括業內人士都很少知道Hampton是希爾頓旗下的,可能是因為酒店數量本身就很多吧。該支線在全球有超過2000家酒店,主要以自營和連鎖管理為主,大部分位於美國。

8.3 希爾頓欣庭(Homewood Suites):和希爾頓尊盛(Embassy)一樣是全套房酒店。價格更為親民,檔次和服務也相對低一些。截止2015年1月,全球共有350餘家酒店。

8.4 希爾頓惠庭(Home2 Suites):似乎也是新推出的支線,同樣也是全套房酒店(媽蛋誰能告訴我為什麼希爾頓這麼多全套房支線啊)。定位是創新、年輕、現代化,允許攜帶寵物等措施也說明了酒店以年輕人群體為主的支線定位。個人感覺這條支線很強調社交性,加入了許多青年旅社(hostel)的元素。截止2015年1月,全球有50家左右的酒店,全部集中在美國。

-------------------------------------------------------------------------------------------------------------

以上內容可能有疏漏或錯誤(尤其是凱悅以外的酒店),還請各位前輩和看官諒解和指教。


本文未經作者授權進行轉載視作你同意支付500元/千字稿酬

稿酬支付方式和轉載授權請私信聯繫

對 @謝謝儂 的回答有很多糾正的地方:

首先瑞吉是奢華品牌,才不是什麼高端。喜來登才是高端。福朋也不是低端。

其次希爾頓逸林不只是經常送cookie,而是check in時必送,是品牌標準。康萊德是為紀念創始人康萊德希爾頓而建立的現代奢華品牌,才不是收購的!

再來說價格以及性價比,各大酒店集團都擁有差異化的品牌來針對不同市場和目標客戶,可以說各檔次各價格段都有覆蓋。提到的南京希爾頓那是因為他家市場和定價沒做好,價格過低了。

然後洲際實際上也就是個超高端,不差錢的話住奢華的四季要比住洲際爽多了。

-------------------------------------------下面是正文-----------------------------------------------

喜達屋、希爾頓、凱悅、萬豪、洲際這是全球最大的幾家酒店管理集團,各個集團都包含針對不同市場和目標客戶的酒店品牌。(以下歸類非STR Chain Scale,STR分級可訪問STR Global)

Luxury奢華如:瑞吉、豪華精選、華爾道夫、柏悅、麗思卡爾頓、寶格麗等

Upper Upscale超高端如:W、威斯汀、艾美、康萊德、君悅、安達仕、JW萬豪、Autograph Collection、洲際等

Upscale高端如:喜來登、希爾頓、希爾頓逸林、凱悅、萬豪、萬麗、英迪格、皇冠假日等

還有一概upper midscale、midscale、eco,如福朋、希爾頓花園酒店、漢普頓、凱悅嘉軒、萬怡、假日、智選假日等。

對以上品牌如有不認識的請自行百度。

這幾大集團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並無太過突出的優勢,如果非要說的話,洲際房間多,是全球擁有客房數量最多的酒店集團。

同等檔次的酒店同質化嚴重,排除個別酒店地理位置和管理失誤之外,橫向縱向都沒有進行比較的意義。

其他方面就找不出太明顯的優勢了,有人可能會說常客獎勵計劃。實際上SPG、HHonors、Goldpassport、Marriott Rewards、IHG Rewards Club之間都大同小異,比較特別的HHonors有Double Dipping雙重積分有點兒意思。

目前在中國區酒店數量是洲際&>喜達屋&>萬豪&>希爾頓&>凱悅。也就是說,在中國,洲際集團酒店擴張速度極快,遍地開花,甚至四五線城市都有假日或快捷假日;喜達屋也不甘示弱,二三線城市也很常見喜達屋旗下酒店;萬豪略慢,但也佔據了絕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希爾頓後知後覺,這幾年才著手擴張,但也很快佔據了一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和度假區;凱悅卻是還未反應過來,不緊不慢,但非常穩,口碑普遍不錯。

由於中國區種種特別原因,我所了解的酒店業內人士及專業住客對這幾家集團評價的口碑大致是凱悅&>喜達屋&>萬豪&>希爾頓&>洲際。大概也與擴張速度過快質量沒跟上來有關。

對某一集團酒店有特殊鍾愛情結的,通常要麼是公司合作比較多經常住的,要麼是該集團在某一地區影響力特別高的,要麼是第一次住就接觸該家店先入為主的,要麼是只有這一家較高級別常客計劃的,要麼是始終就只住這一家集團的,要麼是住過酒店不多隻住過這一集團的或印象較深的,要麼是在這一集團某家店遇到特別感動的服務的。

在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對某一集團的鐘愛都是非常主觀的。例如三亞的麗思卡爾頓就非常贊,而廣州的麗思就噁心到我了。再例如上海的華爾道夫和紐約公園大道上的華爾道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再再例如王府井希爾頓的確就比首都機場希爾頓好。再再再例如萬達業主的就是不如金茂或者中糧業主的硬體好。而且我就是覺得北京的康萊德要比三亞的瑞吉更好呢!

這裡要特別拿出來四季說一下,它只有唯一品牌即是四季。分級是毫無疑問的Luxury,房價也絕對是Luxury的房價。與它平起平坐的品牌除了上面提到的這幾大集團的瑞吉、豪華精選、華爾道夫、柏悅、麗思卡爾頓、寶格麗等品牌外,還有半島、萊佛士、費爾蒙、文華東方、安縵、悅榕庄、安娜塔拉等。

最高性價比通常出現在當你擁有該集團的常客計劃的最高級別會籍的時候。花同樣甚至更低的價格,可以獲得更多的特權和福利,如免費升房、免費早餐、免費接送機、行政酒廊、歡迎禮送別禮、免費網路、延遲退房、In room check in、附加積分、贈送房晚餐飲等。當然這些最高級別會籍是需要你有相應間夜的入住次數積累的。常見於大公司商旅客。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助。

利益相關:目前就職於希爾頓集團某家酒店。住過各集團中國區至少1家酒店,了解且擁有各集團至少最初級常客計劃會籍。

-----------------------------------------------------------------------------------------

本文未經作者授權進行轉載視作你同意支付500元/千字稿酬

稿酬支付方式和轉載授權請私信聯繫


@nichrees 第一次在知乎感受到瀉藥的溫暖!

你這是想約個高端炮的節奏邁~~~

ok 進入正題

利益相關:本人在某酒店集團工作一年有餘,在市場部、前廳部、客房、餐飲等部門都混過一段。

關於這幾個品牌,排名第一的答案有很詳盡的介紹,並且網上也有很多,在此不予贅述。

關於酒店等級的劃分,其實也沒有那麼嚴格,還是要多方面考慮的(如酒店開業時間、地段、城市整體消費水平等等) 舉個栗子,成都的利茲卡爾頓的口碑在本地或許還干不過local的錦江賓館。

下面進入大家最關心的正正題 如何花最少的錢,得到最棒的享受?

找個關係比較好的朋友(某酒店的員工),搞個內部員工價,幫你check in。然後就像約炮那樣,大搖大擺地走過前台,直接上樓進屋(以下省略五萬字)

搞定。

有多便宜?200多住上海的標準五星,300住成都的豪華五星。

酒店客房的成本大概只有5~10% 所以。。。不要以為酒店會虧本給員工福利,但不得不說這個應該是最有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了

最後啰嗦幾句,不管是奢華五星,還是普通的招待所。請大家用客觀公正平等熱情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酒店員工,他們都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勞動者。當bellboy跟您打招呼的時候,就算不給小費,請報以微笑;當餐飲部的傳菜小哥不小心打翻了您的湯,請大度一點,要知道您的這份湯可能已經扣了他半個月的工資;當看到PA大媽辛辛苦苦地彎腰清潔衛生的時候,請也給她們以尊重。或許她們連請假條都需要找別人代寫,但一家纖塵不染的高端酒店離不開她們。當然,這些情況也不是針對知乎上的各位,僅僅是我現實中看到的。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這才是高逼格。


這個話題可以慢慢說,感覺要好久好久。

喜達屋、希爾頓、凱悅、萬豪、洲際、四季等酒店集團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除了四季沒有住過沒發言權外,其他的酒店多少有點發言權。我站在一個常旅客的角度來評價一下這幾個集團吧,一個個說吧:

喜達屋(SPG):我入住過56家酒店,超過200晚的入住。毫無疑問這是本人最喜歡的一家酒店集團,沒有之一。喜達屋的優勢就是在於「公平」,這可能是我這幾家酒店裡覺得對待會員最平等的一家酒店,我從成為SPG白金會員後,90%的酒店來說對於白金會員都是相當客氣的,不體現在說升級套房不體現在服務等等,就是說給我的感覺是這54家我去過的酒店裡可能50家我覺得去了後感覺至始至終的服務和感覺都是一家的標準。這點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就相當很難了。

更難的是,旗下品牌要做到一樣的標準就難中更難了。旗下除了tribute,element和design hotel我沒有住過外,其他的8個品牌全部住過:

瑞吉:毫無疑問,肯定值得推薦,SPG當之無愧的高端品牌

W:這家我只住過西雅圖的W,國外的W給人的感覺是高級版的ALOFT,而亞太區的W簡直是炫酷到沒朋友。

喜來登:也是我住的最多的酒店品牌之一,服務和標準也是最成熟的

WESTIN: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品牌了,也是因為住的比較多,清爽的風格讓人很容易接受。

福朋喜來登:雖然次級品牌,其實作為商務角度來說還是很好的了

豪華精選:這個倒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品牌,都必須是有存在感過目不忘的酒店才能對得起這個品牌

雅樂軒ALOFT:低端版的W,毫無疑問的打入次低端市場,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了

艾美:也是設計型的酒店,這個品牌其實還是挺不錯的,可惜的是感覺在中國一下設計一下商務型的迷失了些方向

我有寫過我自己入住54家酒店的體驗,具體可以查看我寫的,發在我自己的個人網站上:

乾貨|SPG鐵杆粉全球54家酒店入住體驗

說了那麼多,SPG總結下又有什麼優勢呢?樓主問的不就是這個嗎?以下是我的感覺:

1-分布比較廣,所要去的地方基本都有

2-定位要比IHG總體高點,和萬豪,希爾頓,hyatt等差不多。

3-酒店標準,服務標準做的非常非常好,可能說他們沒有個性沒有風格,但我始終認為表裡如一始終堅持集團規定的標準就很不容易了

4-積分計劃完善,絕對業內第一,手機APP也是最好用的。

5-積分值錢,當然這個也是相對的。積分使用多樣性業內第一,換里程換機票換酒店甚至拍賣歐冠門票,bigbang演唱會門票都是可行的,答主自己就拍過lady gaga和張惠妹的演唱會門票

6-最大的優勢源於最近:和萬豪組成了宇宙第一集團,這個優勢比天大了

7-對於高等級會員,特別是白金會員厚道務必,我住過的54家酒店裡,可能接近90%的酒店都升級了套房,並沒有做任何要求。

要說缺點:就是SPG集團太小氣了,每次搞活動都是些不痛不癢的活動,一點參加的慾望都沒。

可還是這樣,依然熱愛SPG!

希爾頓(Hilton):

說完SPG,我們來說hilton。hilton我住的不多,自己喜歡統計。看了下記錄,一共只住過6家14晚,但對於這6家我依然還是0差評。

希爾頓的優勢在於

1-金卡會員以上就能給行政,而現在希爾頓為了搶會員,match 鑽石會員的活動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了,最新一期的match活動鑽石會員已經給到2018年了,也就是說我現在去match希爾頓的鑽石我可以2年不用保級,太輕鬆了,而一旦我完成了SPG的保級我是絕對有可能去住希爾頓的

2-酒店的分布也還不錯,期望能到的地區大多都有

3-積分回血快,這個可能稍微了解一點的人才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就是住一晚回血希爾頓積分的速度比其他要快,回報率略高,當然前提得是你是希爾頓的高級會員

4-希爾頓的每次促銷都不忽悠人,真心實地的在促銷,這點贊贊贊,亞太區比如6折就真6折,而不像SPG每次都提高價格再打折,東京希爾頓我定到過500含稅,曼谷康萊德也是600左右的價格還是非常讓人贊的。

劣勢在於

希爾頓的手機APP看上去很華麗,可是當我第一次用手機APP預訂的時候我震驚了,居然不能立刻確認我的預定,要過一段時間,簡直震驚到沒朋友

這點能解決的話,那希爾頓還是挺好的。

凱悅(Hyatt):

凱悅的標準就是做到比你們好就行,事實上HYATT在酒店方面確實要領先其他連鎖酒店一個身位。Hyatt我住的也不算多,但比希爾頓更強的是,雖然住的不多,但hyatt的酒店我住過的酒店都印象深刻。比如上海外灘茂悅的江景,上海PARK HYATT的套房,重慶凱悅等等等

HYATT的優勢個人認為在於,定位標準高。

這話怎麼說呢,hyatt的酒店分布其實並不廣泛,當然這些年迅速擴張也是有目共睹,但相比較IHG SPG HILTON這些肯定還是店的數量少了不少,既然少了那就做精吧。所以hyatt的每一家酒店都極力的做好自己,畢竟外在競爭因素將這種動力轉化為自身素質後,hyatt顯然就可以高人一等了。

hyatt的定位個人感覺比同等級的對手要價格高一點,服務略高一點或者持平,酒店素質略高一點。

如果hyatt在酒店的分布上能達到其他集團一樣的話,我覺得我會毫不猶豫的再選擇hyatt這家酒店計劃的。

這家酒店集團我認為是連鎖酒店行業里的典範。

萬豪(Marriott):

萬豪的優勢在於標準化最高,同時也是制度大於實際的一家酒店。我經常聽到身邊萬豪的白金的朋友抱怨,白金到了萬豪酒店與普通會員的待遇沒什麼差別,要知道萬豪白金是所有集團里最難獲得的之一,需要75晚每年的入住,這個相當難的。但是萬豪的會員,特別是白金會員眼見著花同樣的錢住在SPG住在hilton得到的重視及待遇回報會比萬豪好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失落感。但同時,萬豪的金卡會員又能保證行政待遇,和希爾頓一樣,金卡這個級別里保證最好的酒店待遇。

這就是萬豪的標準:我不能承若給你更多,但我承若的我一定做到。

我相信常住酒店的同學,對於萬豪的有一點會大讚特贊,就是床和枕頭,這不就是住酒店最大的核心么,萬豪的枕頭是所有酒店裡提供選擇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舒服的之一。

在收購SPG後,萬豪和SPG即將組成全宇宙最大的酒店,站在商業角度來說,無疑是給其他同業一記悶棍,但對客戶而言,選擇性最廣這個將成為標準,因為合併後的帝國幾乎在世界各地你想的到的地方都會有萬豪的酒店,兩家酒店現有的近30家的品牌將徹底的圍繞在常旅客身邊。

這麼大的一個合併項目,會員們考慮的是以後的積分計劃會怎麼辦?沒別的,就是需要時間,以萬豪的作風來說,我相信一定是會做到公平的,這個不難。

對於後萬豪時代,我本人相當期待。因為就要和SPG說再見加入萬豪了。

洲際(IHG):

IHG是我本人住的第二多的酒店,如果我不加入SPG的陣營的話我覺得我幾年前就可以突破住滿100家IHG了。

洲際的優勢在於他是話費成本最低的國際連鎖,同時也是設計promo促銷活動最頻繁手法最多樣性的集團。從最早期的2送1,到現在的先行者活動(其實和2送1也沒區別),洲際總能抓住幾乎所有所有入門級的客人的心,因為簡單暴力,低成本大回報!

洲際在目前的競爭環境下,是NO 1這個毫無疑問,無論是在布局方面和常客的維護上,前者幾乎可以看在中國的開店速度就可以看出,後者的話我想說的其實IHG流失的忠實客戶挺多的,至少我身邊一堆以前是RA的客戶(洲際最高等級用戶),包括我自己也是,都慢慢告別洲際了,留下了屈指可數的用戶。但同時,洲際一邊流失客戶一邊抓新客戶的速度令人驚訝,在於他們:

1--每次的活動都能吸引到新註冊的用戶,畢竟1K內的住2次就可以換一晚2-5K之間價值的全球任意洲際酒店這樣的優惠放在誰身上都會被吸引

2--洲際最大的優勢是和國內兩家主流銀行推出了聯名卡,中信和浦發,發卡量都不算小,這點上幾乎是碾壓其他幾個對手,徹底的碾壓!

但坦白說,洲際在幾年前國內的定位我認為其實還是相當可以的。但就是擴張速度實在太快了,很多店的培訓不會完全到位,導致現在有些店給人的感覺已經沒有其他幾個集團來的那麼標準了,甚至有點山寨了。

四季:

沒有住過,沒發表權,待我更新

這個回答是知乎最認真回答的之一,幾乎斷斷續續的寫了1個多月,主要還是沒時間。我會持續更新補充的。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fly4ever


如果講優勢,那就不能是集團,要細化到其旗下品牌,其實每個集團都有奢華的品牌,高端的品牌,也有大眾化的品牌,所以還是要細分到品牌。作為一個常年出差的媒體人,基本上所有品牌都有體驗過。談到優勢無外乎幾點,品牌文化,酒店硬體,酒店服務,酒店餐飲這些。品牌文化大家可以上網去查,這裡就不多說了。主要談談後三點。

1.酒店硬體:其實在就目前大陸的這些酒店而言,硬體基本可以說已經接近無敵了,從客房面積,淋浴設備到無紙化入住,高端多媒體設備,這些對於香港,歐洲的同品牌酒店基本是沒有可比性的。

2.酒店服務:全世界都知道,麗思卡爾頓的理念就是「紳士為紳士服務」,這句話不光說明了它自己的品牌定位,也說明了它對服務的追求。其實對於這些知名品牌的酒店,服務一直是它們追求的。但是由於諸多因素,目前國內酒店的服務,客房服務遠高於宴會服務,這也是一個短期內很難解決的問題。

3.酒店餐飲:對於經常出入酒店的人來說,國內品牌酒店的餐飲遠高於其他地方,尤其就早餐而言,很多五星級酒店的早餐成本就在150-200元/人左右,這個價格其實是相當高的。

對於我個人而言,比較中意香格里拉,麗思卡爾頓,威斯汀這三個品牌。


這種貼肯定要無關的先顯擺一下拉仇恨。

我們公司所有人員差旅預算統一是:中國大陸地區的酒店不超過人民幣2500元/晚,不含酒店內餐飲及稅費。本人SPG白金和IHG白金。

對,我上來就丟出弊司這種差旅標準就是來碾壓其他人的回答的。你們那些回答有毛資格?你們一個月住兩個星期酒店嗎?公司掏錢讓你住酒店有那麼高級嗎?

但是我不是為了顯擺而顯擺的,有人願意聽我的回答嗎?

對於題主在這幾家酒店集團「怎麼樣選擇可以有最佳的性價比?」的問題。

那麼我這麼多年的經驗千言萬語轉化來的回答只有2句話:

Rule No.1: 你們公司的協議酒店主要簽了什麼酒店,就加入什麼酒店的會員計劃,然後一直住他們的酒店系列。

Rule No.2: 如果一年差旅住宿報銷少於2萬元的,就不要考慮什麼酒店會員計划了,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而我的真正選擇在本回答原文第二段已經回答各位了,首選SPG,其次IHG。

最後,你是有錢人?有錢人還入什麼酒店計劃?


個人強烈推薦Marriott。

對我等公款出差分子來說,選擇各大酒店品牌時會考慮:1、會員升級難度;2、積分積累速度;3、兌換免費住宿;4、免費升級房型;5、贈送早餐;6、贈送航空里程;總而言之就是能薅多少羊毛。

至於說各自的住房條件,服務滿意度——反正到了這個級別,除了有些喪心病狂的老舊酒店,基本上都很滿意。

Shangri-La香格里拉

每年50晚升到翡翠級,送早餐,送歡迎水果和酒,升級房型(升套房要看機會)。曾經有住四晚送一晚的活動,每年最多送四晚免費住宿。可以航空里程。

唯一要吐槽的就是杭州香格里拉什麼時候能重新裝修一下啊!屋子又黑又潮!!!但是杭州香格里拉自己維護了一支計程車隊方便客人打車。

北京紫竹橋香格里拉的床是我睡過最舒服的,服務也非常到位。

北京國貿飯店(香格里拉旗下)的房型小,屋子舊。

常州香格里拉的逼格很高,條件非常好,吃的也不錯,大堂服務生也漂亮

各旅遊區香格里拉的條件都不錯,除了杭州飯店之外。而且當年一直有傳聞杭州香格里拉的東樓鬧鬼,於是大家全都去住西樓,否則寧可去住索菲特:)

Sheraton喜來登

同事升到最高級後還幫我定過房,免費升了套房,送兩份早餐,送了點水果。我自己住的不多,不清楚航空里程和積分是否能兌換房型。其實我覺得我對FourPoint這種級別的酒店就很滿意了:)

Marriott萬豪(強推)

2011年住了30晚還是50晚,升到了最高級,那時夏天還有雙倍積分的活動,偶爾還有兩次入住送一晚住宿券的活動,於是我經常無恥的周五入住,周六離店然後再裝作有事重新入住,周日離店,遂換了免費住宿。送水果飲料,送早餐,免費升級到高級房,偶爾會有套房,里程好像也送。

旗下各品牌中:

麗茲卡爾頓逼格最高,協議價太貴,體驗不多,沒有發言權。

JW萬豪服務相當周到。有一次在重慶JW萬豪,我家領導被困在電梯里兩分鐘,然後我打電話投訴了,經理還送了我們一瓶酒和小食。

在廣州的中國大飯店,服務也相當周到,條件很好

蘇州的萬豪酒店就在地鐵一號線旁邊,硬體條件相當不錯,洗浴室更是業內良心,在洗浴室中央的浴缸啊。

麗江的萬豪總覺得房間略潮。

崑山的萬怡酒店雖然品牌略低,但是由於新建,所以裝修、電視、冰箱等等都是全新的,入住體驗極好,但是大堂不夠大氣。

北京JW萬豪的格調、裝修、氣派要比重慶JW萬豪好得多,真的是招待客人的首選。

北京站萬豪是標準業界良心,走路5分鐘到北京站,12000積分就能換一晚住宿,免費幫我保存一個月行李,免費幫我升級房型。。。關鍵是我一毛錢都沒花。唯一的缺點就是臣妾實在打不到車,門童幫著打車也要打半天。

香港的萬怡也是大陸之外的業界良心。我用12000還是15000換了一晚免費住宿,然後在經停香港時候愉快的住了一晚,周邊夜生活繁華,第二天去機場的時候,酒店的免費班車還把我送到某個大交通樞紐的地方。

悉尼的萬豪各方面也非常讓人滿意,免費的就是最好的:)

IHG洲際

優悅會的積分據說是永久有效的,我本人並不了解。

洲際酒店的逼格當然高,但正常情況下住不起(Shame),例如上海的洲際和蘇州洲際,全都住不起。

我只能承受Holiday-Inn和Holiday-Inn Express的價格。其實還是挺帶感的,一般都比Marriott便宜,所以我需要自付的時候就會愉快的選擇假日酒店。不過這個酒店的羊毛薅的不多,薅的最爽的還是我大Marriott。

北京的幾家假日酒店都住過,南京的皇冠假日也住過一段時間,航空里程好像沒享受過,酒店積分好像也沒有有效的利用好。

常州的武進假日酒店檔次高,裝修好,設備新,服務到位。

選擇假日酒店的原因是假日酒店是比較便宜,質量能保證的四星酒店。所以我從不期待假日酒店的附加服務。

Hilton希爾頓,凱悅之類就沒住過了。


Yaning對於這個問題在飛客茶館上有比較清楚的比較。

私家小結:中國大陸五大連鎖酒店忠誠計劃比較 (表格複製過來顯示不正常, 建議去原鏈接看)yaning

喜達屋、洲際、萬豪、希爾頓以及凱悅的酒店忠誠計劃,俗稱Big 5,是中國大陸最受歡迎的酒店常客計劃。本人雖常住海外,但每年均回國若干次,每次訪問幾個城市,自然非常關注酒店忠誠計劃,也不時搜集整理、進行橫向比較。

本文所收集的內容、排名、結論等帶有強烈的個人偏好,不一定反映實際情況。酒店信息可能也很不準,歡迎飛客朋友糾正、補充。另,本文未包括洲際的大使計劃。

目錄:

1. 精英會員資格及相關信息;

2.酒店積分方法;

3.酒店類別、免費入住所需分數以及積分+現金;

4. 積分價值;

5.酒店待遇;

6.酒店等級總匯;

7.地理分布;

8.最後排名

1. 精英會員資格及相關信息


各酒店的獎勵計劃可以免費自由加入。成為會員後,可以積累分數並享受基本待遇。精英會員(elitestatus)
則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獲得批准。精英會員一般可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表1總結精英會員的資格和有關資料。表中可以看出各酒店的標準類似,很
難說哪家更容易。喜達屋和凱悅似乎是最容易獲得資格,但喜達屋即使免費入住也可計算在內,貌似高過凱悅一籌。不過,挑戰凱悅鑽石會員,只需12晚,而喜達屋白金則需18晚。因此,兩家還是平起平坐。請大家特別注意一下希爾頓集團中級精英的標準:20次入住即可達到,而且免費入住也可視為有效入住。希爾頓在國內有一批5000點/晚的五星級酒店。之所以提請大家關注,是因為希爾頓金卡的待遇幾乎與它的鑽石卡相同,這些將在後文詳細介紹。一般認為萬豪獲
得白金最難,需75晚。但萬豪允許Rollover,即上一年度超過某一級別的天數可轉至下一年度。此外,如有大通萬豪信用卡,也可獲得15晚資格。就個
人而言,萬豪最好。因為他們的白金標準較苛刻,會員相對較少。本人有綜合積分辦法,金卡較易完成,且金卡與白金待遇差別不大。此外,9晚即可完成白金挑
戰,輕鬆獲得白金會員身份。目前萬豪的白金挑戰,沒有次數限制,12月後可再次申請,而喜達屋的白金挑戰僅限一次。依據事實排名:1喜達屋和凱悅並列;3
希爾頓;4 洲際;5萬豪。依據個人偏好排名:1萬豪;2希爾頓;3喜達屋;4凱悅;5洲際。

2. 酒店積分方法(表2)

僅從各酒店各自獨特的積分方法難以判斷伯仲,因為它與免費酒店所需積
分有關。從表中可以得出幾個印象:(1)喜達屋中級與高級會員沒有區別,但它的超級白金會員將獲4點/$;(2)希爾頓另有5點的獎勵積分;(3)萬豪和
希爾頓的高級會員有50%的bonus,而凱悅只有30%。此外,希爾頓是唯一可以同時獲取積分和里程的酒店。因此,無論依據事實還是個人偏好,排名均為:1希爾頓;2萬豪;3洲際;4喜達屋;5凱悅。

表2.酒店積分方法 (point/1$)

3. 酒店類別、免費入住所需分數以及積分+現金

酒店依據品牌和市場營銷情況被分成若干類別(Category),從7個類別至10個類別不等。同一品牌的級別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同為喜來登酒店可能是Cat2,也可能是Cat 5。洲際集團主要按品牌決定免房所需分數。各酒店所需分數僅僅是個數字,並不具有可比性。喜達屋Cat 3所需7000分並不意味比希爾頓Cat 4所需的30000分少。它們的價值將在後文討論 。

從表
3a可以看出,低級別酒店所需積分相當合理,特別是喜達屋的Cat1和Cat2周末,以及希爾頓集團的Cat1和Cat
2級別。中檔酒店各家相似。高檔酒店所需積分有點離譜:喜達屋Cat6和Cat7級別酒店竟需高達30000分,這意味需在酒店消費1萬美元方可獲得。凱
悅、麗思卡爾頓、希爾頓的高端酒店所需分數也非常可觀,但後兩個品牌獲取積分的速度是喜達屋的5-7倍。低類別的我的選擇依次為喜達屋、希爾頓、凱悅、洲
際、萬豪;中間類別的依次為萬豪、希爾頓、洲際、凱悅、喜達屋;高類別的依次為萬豪、洲際、希爾頓、凱悅、喜來登。

最後有兩點不要忘了:(1)用積分換房免除了約15%的另外費用;(2)萬豪、希爾頓和喜達屋用積分連續住5晚,只需4晚的積分。不過,喜達屋Cat 3以上的酒店才有此優惠.

表 3b 總結了各酒店積分+現金換房的方法。萬豪積分+現金換房是個笑話:如果住2天以上,1天付全款,另1天用積分,因此沒有實際意義。此外,Cat 1的酒店用積分+現金兌換房價也不值得。

分+兌換免房在兩種情形下非常有用:

1. 高房價.

何為高房價?當房價+15%高於購買積分+現金,可視為高房價。例如,喜來登長城飯店5月13日的價格為¥978,加上15%,為¥1124。不過,此
次入住可獲得473點,約價值¥85-100 ($14 – 17)。最後的價格約為¥1025。此酒店的類別為Cat 2,
正常需4000點兌換免房。如使用積分+現金,則為2000點+$35。積分2000價值為$56-70,總花費為$91-105,即¥564-651,
大大低於原房價。同樣是SPGCat
2類別的宜興艾美酒店,標準間價格+15%為¥508,價格優於積分+現金,故使用現金為好。現實生活中,對國內5星級酒店我一般採取$100法則。如果
少於$100/晚,就使用現金;如大於$100/晚,就使用積分或積分+現金。

2. .

高積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此酒店本身所需的積分很高;另一種情況是,酒店本身所需積分尚屬合理,但你需要住若干天,累加在一起,你沒有那麼多的積分。這
兩種情況會經常遇到,有時會非常糾結。喜達屋Cat
6酒店用積分換房,至少需20000點;用積分+現金需10000點+$180,分別價值$700和$530,即¥4340和¥3286,貌似積分+現金
更為合理。不過相比之下,北京瑞吉酒店和三亞瑞吉酒店在3月1日的價格分別為¥1680和¥1472(已考慮服務費和獲取的積分)。實際上,高類別的酒
店,諸如喜達屋和凱悅Cat5以上、 希爾頓Cat 6以上的酒店,無論使用積分或是積分+現金,可能都不如直接現金訂房。

總之,個人的建議是:Cat1的酒店以及Cat 5以上的酒店,不要用積分+現金的方法。個人的偏好依次喜達屋、希爾頓、洲悅、萬豪。

4. 積分價值:

許多文章採用$/point。這種方法有兩點值得商榷:(1)同一酒店價格時常變化;(2)同一級別、位置類似、品質類似的酒店,價格有時區別很大。我這裡使用消費-積分-兌換酒店的關係來比較積分價值。

a. 消費數額與免費房間
的關係(表6a):我以酒店消費$2500和$5000為例,闡述它們的關係,看看同樣的消費所獲得的積分,可以得到幾晚類似的酒店?從表6a可以看出,
同樣的消費,喜達屋和凱悅獲取的積分價值最小,萬豪和希爾頓的價值最高。依據事實排名:1. 希爾頓;2.
萬豪;3洲際;4.喜來登、凱悅並列。此項依據個人偏好排名:1. 萬豪;2. 希爾頓;3. 洲際;4. 喜來登;5.凱悅

b. 消費數額與酒店可選
性的關係(表6b):這裡選擇最為常見的Cat 2 –
5的酒店來比較。此表試圖回答:在酒店消費一定數額後可兌換的高檔酒店(5星)在大陸有多少?比如,您在喜達屋酒店消費$1000,
白金會員可得到3000點積分。3000點可兌換一晚周末的C2酒店,而C2中的高檔酒店(5星)在大陸有15家。相比之下,在凱悅集團酒店消
費$1000,鑽石會員可得到6500點積分,只能入住C1酒店,而凱悅集團這一級別只有2家,且位置偏遠。在萬豪集團的酒店消費$1000,白金會員可
得到15000點積分,可兌換一夜C3酒店。萬豪集團的C3酒店在大陸擁有26家,很多都是在市中心。可見,相同的消費所得到的積分兌換,萬豪集團有更多
的選擇。個人偏好排名:1.萬豪; 2 喜達屋;3.希爾頓;4.洲際;5. 凱悅。

原文:私家小結:中國大陸五大連鎖酒店忠誠計劃比較


乙方員工們的回答都太宏觀,太高端,太概念化了。

現在喜達屋都是只要甲方大爺滿意,旗下品牌除了個別幾個,其他隨便挑。

雖然您這酒店修的都夠做W了,但你喜歡喜來登,沒事,您用唄

您這酒店也就一喜來登水準,但您喜歡豪華精選,您牛逼大,您用唄~~~

想去哪找性價比,攜程秘密酒店幫你忙~


更正一個樓上樓上樓上的樓上的錯誤,喜達屋不叫spg集團,喜達屋是starwood,星木集團哥哥們,spg只是喜達屋的會員計劃名稱。。。


我就說說洲際集團的酒店吧,本人是IHG優悅會皇家大使會員,常住洲際、Indigo、皇冠假日以及各地的假日酒店,每年酒店住宿超過300天,頗有心得。

在中國喜達屋集團和洲際集團是發展的比較好的兩個酒店集團,對應會員是SPG和IHG,我是SPG白金卡和IHG皇家大使,現在SPG已經荒廢了,主要拿來換換航空里程。

IHG優悅會針對其他集團的會員制度有一個明顯的優點:積分永久有效,這點很重要,否則你可能有一兩年沒怎麼出去就發現積分全沒了。

說點IHG的細節,皇家大使住宿一晚600RMB可得1200積分左右,住30天就是36,000分。普通的Holiday Inn兌換住宿一般是10,000-15,000分一晚;皇冠假日15,000-25,000一晚;Indigo和洲際一般在25,000-45,000不等,主要看城市。今年去HK就用積分在維多利亞洲際換了3晚住宿,花了十幾萬積分,然後掏了幾千塊升級成了海景套房,很划算。

此外IHG活動非常豐富,每個幾個月就會有一次活動,年初的夢享中華,在洲際旗下的酒店輪流入住最高可以獲得4晚免費住宿,我一頓折騰之後換了四個晚上,在三亞海棠灣洲際全用了,一分錢沒有花;世界盃期間的皇冠場場猜,也是可以競猜換IHG積分,我有幾個朋友都換了300,000積分,本人不才只換了50,000.

總的來說,IHG的會員制度是比較人性化的,兌換機制也很健全,活動很豐富而且有頗有誠意,更重要的一點,品牌覆蓋很廣泛,洲際/皇冠假日/Holiday Inn/Indigo等,基本覆蓋到所有的大中型城市了。

如果是自己出去玩的時候(普通城市旅遊),建議入住皇冠假日品牌,該品牌地理位置一般都十分優越,處於市中心地鐵站旁,價格在500-1000之間不等,裝修氛圍很溫馨,個人出遊首選,經濟實惠地理位置好。

如果是出差或是去熱門旅遊城市玩(廈門三亞香港等),建議入住洲際或是Indigo,裝修厚重豪華,人不多,服務人員恰到好處的熱情讓人受用。位置一般都不在市中心,而是根據風景選址。客房內的設施比較講究,行政房衛浴產品一般來自菲拉格慕,豪華房好像是Agraria。大床、絲質睡衣和豐富的枕頭選擇往往能讓你在異地有個好睡眠。落地窗和窗外美景能讓你和妹子度過一個美妙的夜晚。。。

重點推薦國內洲際旗下兩家店,性價比很高:

三亞海棠灣天房洲際酒店,新建的酒店,位於三亞海棠灣,私人海灘很安逸,海底餐廳很新奇,南北通透客房,開放式熱帶雨林大堂,簡直讓人醉了,積分兌換是30,000分,1800多RMB。剛開業,優惠很多,比如免費升房什麼的,超值。

送的點心也很有誠意

熱帶風格裝修

還有一家就是西雙版納皇冠假日酒店,泰式皇宮風格裝修,也是美到不行,這個我計劃明年去雲南玩的時候再體驗,圖是網上找的。

我不是IHG的托兒,我就是粉,就這樣啦。


在萬豪旗下的萬麗品牌實習近一年,萬豪的會員制度-萬豪禮賞對會員是很好的,其涉及面最廣,與航空公司合作積分兌換較多,就是對員工不好,不可以加入會員,並且前台員工無法直接查詢客人會員信息,都需要讓主管用Marsha系統和打電話到廣州會員中心查詢。


本文可能跟題主要求不符,不討論攢積分的情況,只是就事論事的說說我在國內旅行尋找好酒店攢下的經驗。

作為一個酒店愛好者,出差很少住五星,但是私人出行一般會嘗試當地最想住的酒店。我不是任何酒店的會員,因為住的頻率太低,同時也不熱衷於任何品牌。(呃,好像曾是漢庭的白金)

當然我更多的需求是作為一個旅行者而不是商務人士,因此商務方面的需求我不很在意。比如我至今不知道行政酒廊這個東西意義有多大,也不知道怎麼判斷交通區位的好壞。雖然我有健身習慣,但是我不會帶著運動裝備出去旅遊。我在酒店用餐的時間不多,對酒店的餐飲沒有太大的興趣。

我先說我的結論:

1.近5年幾乎任何一個大城市新開張的大牌新酒店都在打破原有的等級概念。並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中國正處於高級酒店的爆發期,不要迷信任何既有的說法。

2.北京、上海、廣州因為頂級酒店的供過於求,很多大牌的性價比變得很高,高等級和低等級的可能會價格相似。

3.酒店界品牌炒作,名不副實的情況很多。

4.酒店的鐵律「舊不如新」,通常,今年出現的低一級品牌很可能會好過5年前的高一級品牌。不要迷信任何一家老酒店,即便它的品牌再好。

5.中高級酒店正在越做越好,和奢華級之間的硬體差距越來越小。

6.這些大牌酒店集團的酒店從本質上來說只有檔次的差異,而不存在內容上的差異。

7.如果不是為了攢會員積分,不限於品牌,那麼要找到心儀的酒店只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酒店業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判斷標準。

8.低價住好酒店的簡便方法:找新開張的大牌;找區位不很好的大牌;搞清楚一個城市酒店的淡旺季

就去過的酒店舉些例子吧,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1.上海出現過瑞吉比威斯汀便宜的現象,便宜很多並且持續了好多年,就是因為威斯汀出現稍晚,而這個稍晚正好趕上豪華酒店在中國的高速發展期。上海的瑞吉紅塔酒店導致了我很多年一直看不起喜達屋,直到去過深圳京基100的瑞吉,那個才夠得上喜達屋頂級的硬體標準(下午茶的甜點真心一般)。

2.希爾頓是普通五星品牌,不過深圳蛇口希爾頓在硬體上超過了深圳威斯汀、至少達到深圳君悅的標準,躋身深圳頂級酒店的行列,當然它的定位可能不是商務酒店,更像度假酒店。

3.廣州文東、w、四季在攜程上常年有1000出頭的價格以至於我很想專程去廣州住酒店(這些都沒去過)。北京的康萊德甚至出現1000以下的價格(含雙早)。

4.四季算是大牌,不過最近開的浦東和深圳四季,規模小、配套不完善,雖然跟利茲卡爾頓是同級別,但在浦東明顯輸了一頭。當然在深圳,對面的利茲因為老舊的原因,感覺明顯不如四季。

5.喜達屋在中國宣傳做的好,但是這個集團節操一般,良莠不齊的現象充斥各個品牌。除了深圳瑞吉,大陸的其它瑞吉都糟點滿滿(上海那個好像已經摘牌了)。W名為設計酒店,但只能算是大牌連鎖裡面的設計酒店,跟真正的設計酒店有差距。威斯汀是他們相對穩定的品牌,硬體、選址、內在氣質的一致性比較高,有優點同時又有性價比。至於喜來登,每次找酒店都可以看到喜來登下面差評很多。不過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湖州喜來登(因為可能會去安吉出差)。說起價格,剛查了一下,這個喜來登比深圳、北京的瑞吉還貴,比寧波柏悅還貴,比杭州除了安縵、四季以外的酒店都貴。至於上海的衡山路12號,豪華精選,可能定位比瑞吉還高,但裡面真不像一個成熟的酒店集團搞出來的東西,別彆扭扭的。

6.曾經辦過深圳君悅的飯卡,他們的餐飲很不錯,兩個西餐廳、兩個中餐廳、一個自助餐廳、一個酒吧、一個甜品店、一個大堂吧。選擇多、味道好,打完對摺價格實在。最近四季也在向我推銷這種飯卡,他們只有一個自助餐廳(兼西餐廳),一個中餐廳,一個大堂吧。呃.........我去看了以後已經無力吐槽了,但是他們的客房真心不錯,飯卡附帶的三張住宿對摺券很有吸引力,只是我不需要。

7.今年住的三家最好的酒店,也都是新酒店,客房格局驚人的相似(都不是普通標間)。上海悅榕庄的豪華房、上海文華東方的文華房以及北京康萊德的豪華房。這隻說明一點,品牌之間並沒有內容上的差異,只有檔次的定位差異。當然就這幾家酒店來說差異是有的。比如悅榕庄和康萊德採取的是早餐有限自助+單點的模式,而文華東方作為一個規模不大的酒店提供的早餐之豐富、品質之高讓人嘆為觀止。這是體現酒店等級的地方,而之前吃到這樣水準的早餐是在半島。

8.文化東方進入大陸似乎太晚,以至於搶不到對應它身份的好位置,也因此價格很實在。所以在問該怎麼選酒店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把這類酒店考慮進去。比如陸家嘴文東的位置不如利茲和四季,但是客房、服務、餐飲很顯然只好不差,同房型價格可能還相對較低。話說我住進文東,第一晚大浴缸的塞子壞了,水放不掉,第二天修好後意料之中的升級來了。我本以為會是轉角套房,結果是送了江景套房。12000的原價,當時有買一送一的活動,就算是6000/晚吧。讓我受寵若驚。

9.上面一個例子除了說明地理位置對價格的影響很大,另一個對價格影響很大的方面就是新店推廣。無論是深圳的四季、北京的康萊德、上海的悅榕庄、文華東方,新店推廣期都有很好的價格。深圳四季、北京康萊德豪華房都是1000以內的價格,上海悅榕庄、文華東方均為60平米的大房間,含雙早的價格也都在1500-2000。

10.要找准淡季,比如過年期間是上海的淡季,文東、半島、華爾道夫、柏悅竟然都在2000以內,1200-1500可以訂到的是利茲、悅榕庄、四季。相比之下其它普通五星也在1000上下,所以這些大牌的性價比很高。

其實我的經驗主要在東南亞的度假酒店,城市型酒店雖然有興趣,但僅從酒店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商務人士不要輕信我的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15日補充,舉例說明一下吧。

前天去安吉出差,本來說好要住湖州喜來登的,因為其它私事改住杭州。下午5點開始從安吉出發,一路上用手機選酒店,用的是攜程的app。

之前對杭州以下幾個酒店有興趣。四季、九里雲松、jw萬豪、西溪花間堂、西溪天堂曦軒、洲際。

價格大致是四季3000+,九里雲松1600+(套房周三特價),萬豪1300,其餘的都是1000上下

四季太貴,其實想選西溪的兩家,但是距離我辦事的地方交通不便。jw交通很好,只是相對它的檔次和價位客房面積一如既往的小。最後在九里雲松和洲際之間選。想想一個人住還是找人氣旺一點的洲際吧,據說萬象城就在邊上。

我個人對洲際這個品牌沒太大興趣,想試試杭州的洲際主要兩個原因,1.建築很奇葩,2.完善下自己這方面的知識結構。品牌過硬、房間面積大(號稱65平米),10xx含早的價格也很能夠接受。

這家酒店位於錢江新區,未來的城市核心,但現在對杭州來說還是偏遠地區,打車去西湖周邊需要2、30分鐘。建築很奇葩,一個空心的圓球。

內部是這樣的

視覺效果很棒,是城市酒店裡面比較特別的空間感受。

第一個問題是,大堂在5樓,需要轉一次電梯,這是這棟特殊的建築自身造成的問題。轉電梯更多考慮了從客房到一樓的便利性,但是第一次來找前台會感覺略有點繞,算是缺點但無傷大雅吧。

接下來是客房

這種風格的房間是我不喜歡洲際的重要原因,很顯然屬於中年以上的審美觀,燈光色調很暖,當然在現場還算舒適。

衛生間很大,但空間沒有特點,僅僅是大。土豪的風格,不是很喜歡。單台盆其實ok,但現在這一級別的酒店幾乎都是雙台盆。裝修、用料在這一級別的酒店裡面算正常,不功不過。水龍頭的工作方式很難理解,需要琢磨很久(把手上面有個可以按的小圓點我始終沒弄明白是幹啥的)。浴缸還行,不過視覺感受很一般。

走廊很長,吧台在走廊上,有膠囊咖啡機,但是很顯然這個機器不如最常見的nespresso,也不如illy。膠囊給了兩顆,而此前配置咖啡機的酒店通常是3-4顆。冰箱里的飲料零食和酒的配置標標準准。

有獨立更衣室,這點很好。總結一下我的感受

1.這家酒店應該開業了3-4年,建築本身不錯,室內裝修品質談不上很好,但也算符合這個級別的標準吧。風格我不喜歡,但舒適度還不錯。

2.雖然面積較大,但是大部分是浪費的。北京康萊德45平米的客房功能和舒適度都比這個號稱65平米的更好。客房布局類似的深圳君悅(48平米)也比這家舒適。

3.水龍頭、燈光有中看不中用的感覺,水龍頭使用方式很難理解,床頭燈會晃,很容易歪掉。我拍照的時候專門擺正過。頂燈有一個壞的,有一個光線不穩定,偶爾會輕微閃動。

4.寫字檯會晃,仔細看了下構造,這種寫字檯很難跟酒店保持同樣的使用壽命。

5.咖啡機需要用手緊按住才能使用,而且只給兩顆膠囊,不懂為什麼不用比較成熟且知名的nespresso或者illy,其實成本差不了多少。

6.吧台飲料價格中規中矩。贈送的水只有兩支,明顯偏少。

7.這個地方屬於未來的城市核心,現在還比較冷清。晚上出門不方便,萬象城距離一公里左右。走路太遠打車太近。且這段路比較黑暗。

8.早餐尚可,其它餐飲不明。

9.這個面積的客房沒有大沙發說不過去。

從酒店硬體服務本身來說1000元的價格不貴,甚至略有超值。對交通敏感的人可能會介意它的交通,但也沒有很不方便。在杭州它的價格比索菲特、jw萬豪、凱悅、溫德姆都便宜。

從硬體來說它符合標準,但以今天的眼光略微落後,但考慮到開業的時候周圍什麼都沒有,這種定位也是合理的。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