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為什麼要由品酒師操作,不能被精密的化學成分分析取代嗎?


沒有做雙盲的行為學實驗絕大部分是扯淡!

Why Wine Ratings Are Badly Flawed

Can Wine "Experts" Really Tell The Difference? Science Says No


等機器會講故事的時候品酒師才會下崗。


謝邀。

就如@Cavier 在評論中說到的,隨著氣/液相色譜法等現代分析方法的發展,已經有鑒定出600多種葡萄酒中的氣味物質[1],包括醇類,酯類,有機酸,羰(tang1)基化合物,酚類等等。並且大部分物質可以做單獨的定量分析,包括人的感知閾值和分別展現出來的氣味特點。所以在技術上,用機器分析葡萄酒並不存在障礙。

但是,機器只能提供客觀的分析報告,而品酒師可以給出感性的品酒體驗。

貼一個酒評我想你就能理解:

1.Bourgogne Blanc Chardonnay Cuvée Saint-Vincent [2]


這是一條小溪,沒,不過腳掌,甚是清涼,看樣子是雨後從山上岩壁間滲透彙集起來的。我尋著水跡而上,不一會兒便發現了一塊傾斜的巨石,上面倒懸著數具巨大的鐘乳石,其下一潭,水深半米,清澈見底,白色的細沙曜著陽光,反射在水面漂浮的數片落葉,潭邊,僅一樹,一石桌,一石椅,桌上一本書,書頁隨著微風輕舞,卻不見了主人...

酒評的解析:這是一瓶Girardin的基本款,葡萄是收購而來的,雖是大區級,不過都是來自Meursault及Chassagne-Montrachet村莊附近的葡萄園,50年的藤齡,500升木桶釀製。無論從鼻息還是口腔,都簡單而純碎,所以我才以小溪做比,因為體量真的不大,雖然最後略微放開,但畢竟只是普通級別,所以沿溪而上的我,僅僅是發現一水潭而已,酸度與酒精度很平和,故以陽光做比,些許的花香與果香,這種淡雅與純碎讓我用書香來形容,但是很快就都消失了,所以才會不見了主人。】

你會發現有這樣幾件事情是機器無法完成的:

1. 葡萄酒入口之後因口腔溫度而產生的變化

2. 結合產區,風土,釀造方法,年份差異,以及更重要的:品酒師的個人經歷 等多方面因素去做進一步的分析點評

3. 有著「良好用戶體驗」的品酒辭。無論是上述極其詩意的表述,或者是用通俗的表達(記得莫言得諾貝爾獎之後沒幾天跟朋友喝到一支美國酒,當場就有人說「豐乳肥臀」,大家紛紛贊同),都能夠讓其他人能夠非常容易理解

總的來說,酒乃穿腸之物,不由人來品鑒的分析方法都是耍流氓。

[1] 葡萄酒品嘗學 (豆瓣) P33

[2] 最後的勃艮第——Vincent Girardin 的感官之旅:純粹之美 , 冒牌釀酒師_鍾翔的博客


我本來在一次數學建模的題目里做到過這個問題,葡萄酒的影響因素十分複雜,而且很難用單純地指標大小來衡量,雖然化學物質的含量可以被量化,但是評分或者說區分優劣很難很難用一個演算法來計算。。。。本來想把有多複雜,哪些資料給你看看,不過發現是excel格式,圖片傳不上所以放棄了。你要是感興趣可以去搜索一下2012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說回來,其實我不懂酒,但我覺得一瓶好酒應該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

三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十年

三毫米,

瓶壁外面到裡面的距離,

一顆葡萄到一瓶好酒之間的距離。

不是每顆葡萄,

都有資格踏上這三毫米的旅程。

它必是葡園中的貴族;

佔據區區幾平方公里的砂礫土地;

坡地的方位像為它精心計量過,

剛好能迎上遠道而來的季風。

它小時候,沒遇到一場霜凍和冷雨;

旺盛的青春期,碰上十幾年最好的太陽;

臨近成熟,沒有雨水沖淡它醞釀已久的糖份;

甚至山雀也從未打它的主意。

摘了三十五年葡萄的老工人,

耐心地等到糖份和酸度完全平衡的一刻才把它摘下;

酒莊裡最德高望重的釀酒師,

每個環節都要親手控制,小心翼翼。

而現在,一切光環都被隔絕在外。

黑暗、潮濕的地窖里,

葡萄要完成最後三毫米的推進。

天堂並非遙不可及,再走十年而已

blabla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好回答的


品酒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侍酒的時間,酒杯的形狀,還有不可缺少的主觀感受。

另外葡萄酒領域還有一些接近於玄學的東西,完全搞成方程式了就沒有魅力了。


如果能像題主說的那樣,很多用到血漿的地方就可以直接用化學物質勾兌了。有很多物質是儀器檢測不出來,而且含量極少但是人卻可以檢測得到。很多物質的相互作用產生的ppm級別的化合物擁有強烈的味道卻無法達到儀器的檢出限。


我覺得現階段是無法用機器來做這個事情的,原因在於我們都還不知道要檢測的是什麼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我所知大部分的高級酒都還是只能通過傳統工藝釀出來,無法調配出來。

頂級的酒(不論哪種)都是很貴的,而且沒有聽說哪個是可以仿製到無法區分,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只有擁有無法模仿的特色(不見得是優點)的酒才可能成為高級酒。

如果連用化學品等來製作/調配都無法做到,那麼其實也就是說明大家對於它的特色究竟是什麼物質的組合帶來的還不清楚。

在這種現狀下你還覺得可能通過化學成分檢測來代替品酒師么?

當然在技術持續發展的未來,確實有可能人類最終會知道酒的所有秘密,從而實現可以由化學品配出所有已知的酒。在這種情況下化學成分檢測可以代替品酒師來告訴我們配好的這個酒是不是和XX酒一模一樣。

但是我仍然認為此時品酒師這個職業不會消亡,機器可以幫助你檢查布料質量如何,但是新設計的衣服好不好看、會不會好賣還是需要人用主觀的眼睛來看才知道的。


因為不是給機器人喝的,而現有技術也無法掌握化學成分與味覺之間的精確關係。


酒這個東西感性的東西更多吧。比如我來說,我就喝不慣白酒,喝一小杯都有反胃的感覺。而我父親就是喝不慣洋酒,什麼xo人頭馬、芝華士在他那都不值得喝。更別說,這種更細膩的亞感受了。


前段時間很巧讀過一些文獻,是關於仿製(可能勾兌更恰當一些)白酒的,現摘錄部分如下:

從色、質譜等分析的資料可知,名優白酒中的多種微量成分的種類大體相同,但其量比關係有較大差異,由此決定了不同香型白酒的質量和風格特點。例如己酸乙酯是五糧液的主題酯香,在汾酒中也有少量存在;乙酸乙酯是汾酒的主題酯香,在五糧液中含量甚高。因此,白酒的質量風格和口感特點並不決定於多種微量成分的絕對含量,而是決定於多種微量成分的量比關係。

後面內容涉及到勾兌方法,不提倡,所以就不詳述了。

看到樓上的部分回答,首先對於說是因為機器不能行文作詩,用「移覺」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酒的特色這種說法並不認同。一個足夠大的資料庫,一個好的修辭模型,再加上一個專業的IT團隊,至少可以做到平庸,甚至中等水平。所以,關鍵問題不在主觀意志上,而是其他。

事實上,個人見解,目前沒有發生機器取代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從設備上說,雖然尖端的GC或LC-MS/MS從精密度上說應已足夠(幾個ppb的級別,即接近百億分之一每毫升的檢測限,天然葯化已經把常見不常見的各種植物分析了一個遍,最近開始對海洋生物和食用後能夠進入人類血液里的外源RNA殘留片段下手了)。但目前的精密分析設備體積過大,不方便攜帶使用,另需要專業人員操作和維護設備;

2、從成本上說,實在是划不來。設備、人員、場地沒一樣是便宜的,還不如用品酒師節約資源。這事情就好像以前有「一刀切」,「一把抓」什麼的,後來電子稱太方便,就沒什麼人願意去練這一手了~

3、這個題目其實應該反過來說,為什麼要分析,是因為想仿製!但是讓一群科學家為了做一瓶假酒花掉天文數字的科研經費?至少拿一個non-nobel prize完全沒問題。似乎2000年之前一個物理學獎就給了研究如何在實驗室用激光把乳酪烤得焦黃可口的題目Orz~也或者其實已經有人能仿製部分的高檔酒,當然他是不會隨便公布秘方的,畢竟投資需要回報,你說是吧?

這就好像是對那些名畫、歷史文物的探索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新的認識、新的方法,卻又沒有一種可以作出最終裁定。但是,世界的美妙之處也恰恰暗藏其中。


葡萄酒是感性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機器是理性客觀的,不可能讓你感同身受


感謝邀請~雖然很糾結,本人不好酒,沒覺得有啥好喝的(頂鍋蓋)~

看了樓上回答,很多蠻有道理的。酒類分析我沒有研究過,但很早就人有做茅台氣相色譜分析的,做酒類指紋圖譜的也不少。理論上酒的真假、甚至年份都可以鑒定。也有助於知道釀酒工藝。

但是說到取代這個問題,目前有做中醫癥候代謝組學的,沒聽說要把中醫取代了。品酒應該是個很藝術的活動,幾人小酌,先找有關部門檢測一下,忒沒美感了么。再說,請得起品酒師的,花錢買個高雅而已。當然,品酒師這個職業離咱這種小平民太遠,這段純屬猜想,請勿計較~


首先要知道分析一個混合物的明確成分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目前分離分析一個液體混合物所用的儀器大多採用GC-MS(氣相色譜—質譜聯動儀)。

GC—MS基本原理是先利用色譜將混合物中的各個組分分離開,然後在質譜儀中,被分離的物質被高速電子打碎並進入檢測器,從而分析出混合物的明確組成。但是實際上要分離一種混合物是十分複雜的事情。酒中的成分很多,而且很多成分的物理化學性質如極性沸點等很接近(注意物理化學是一個專門的學科不是物理+化學),所以第一步分離很可能會遇到重大問題——有很多組分根本分離不開。

( 這是一種分離效果很好的圖,我只是把它拿來演示一下)

另外就算到了質譜儀裡面,也會有很多原因導致無法分析出到底是什麼物質。質譜儀本身不會告訴你是什麼,而且同樣的數據可能會對應著很多種物質…

當然分析混合物不會採用一種儀器,還有紅外光譜啊、熒光啊、X射線啊blabla一大堆儀器,可以想像這個工作量有多大吧。 當然最重要的是,儀器嘗不出味道啊(笑


看到得票最多的那個回答讓我想到了某部講品酒師的漫畫《神之水滴》,全篇都是這類玄學辭彙……= =

雖然我個人覺得特別的玄學,但是用人文的語言去描述酒的味道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所以即使可以用各類手段來對成分進行檢測,人們還是會忍不住想聽到如散文一般的描述而不是單純的閱讀一份化學成分分析報告的


我覺得以現代的技術是可以的,只不過成本太高了,動用各種光譜,色譜什麼的用很長的時間還沒有讓人喝一口來的快。等技術發展到那個階段應該就可以完全取代人了。

坐等分析化學專業的人來更專業的回答~~


酒的成分複雜,且不穩定。其中各種成分相互配合才最終呈現給品酒者一個整體的感受。

純粹採用化學分析這種定量的方式,即使精度滿足要求,也不能體現出各種成分之間複雜的協同效應。

另外,用「技術性」的分析替代「藝術性」的品評,絕對是降格行為,對高端葡萄酒品牌是嚴重傷害。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