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UV的造型設計需要更「軟」還是更「硬」?

這幾年,一些城市SUV改款或換代以後造型越來越柔,比如奇駿,發現;但也有一些是回歸了更加硬派的線條,比如途觀、Q7就要比老款硬朗許多。那SUV的設計趨勢是需要越來越柔和還是越來越硬朗呢?影響因素又有哪些?廠家引導還是消費者喜好?

發現5比發現4柔和:

下一代Q5比現款硬朗:


這問題讓我想起草稿箱里有些沒寫完躺了好幾年的答案。

為什麼把這三個問題拿到一起來說?不止是因為這幾個問題我都有接近完成品的草稿沒發出來,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平素一直在群里念叨,但始終沒在知乎好好闡述的觀點——國人的旅行車文化。

我始終真誠地認為,在「不把SUV當越野車」這一近十幾年來的主要風潮上,中國人是走在世界前排的。二十一世紀初SUV在全球範圍內的大熱,與國內汽車銷量的騰飛,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幾乎處在同一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兩廂車的審美始終有認知困難的國人,直接把接受度移駕到SUV這個大號兩廂車上——空間大,視野高,外形「大氣」,上馬路牙子方便,一車多能、拖家帶口變形金剛,出門旅行路況適應性高,對操控和高速巡航穩定性沒有高需求。這些特點和我們的用車需求契合的如此到位,卻花了不少當年的汽車強國很多年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這還要感謝近年來SUV越來越轎車化的調校。

因此,每當有人拿Wagon來賣情懷這倆字,順便嘲諷國人沒有汽車文化的時候,我都有一種由衷地反感和悲哀。對SUV的愛,分明就是中國人領先於世界的旅行車文化。旅行車,本就是家用車,我們所要的空間,已經在最初的基礎上,又把底盤加高了而已。

說了這麼多看似無關的事情,回到提問主旨,只是想說明,SUV當年作為越野支線,可能在設計上被允許有一絲遊離於品牌之外的獨特訴求;但發展到如今,早已成為各品牌的拳頭產品,其造型「軟」還是「硬」,已經基本和車輛性能沒有幾分錢關係,而是、且只能是品牌PI(Product Identity)體系的一部分。討論一輛新SUV造型設計需要更「軟」還是更「硬」,說白了就是討論一個品牌最新設計語言的風格走向。而我國明朝著名車評人羅貫中在其傳世著作《三車演義》開篇即點明了汽車設計的基本原理:

話說天下汽車,方久必圓,圓久必方。

在這個前提下,回過頭來看題目中的範例,理解起來就輕鬆多了。

路虎雖然年頭不短,但設計語言上大的變更只有一次,那就是2008年的LRX Concept

圖片來源: Netcarshows

作為一個產品結構單一,硬派偶像包袱重的公司,走出這一步,戰術上可能有些艱難,甚至階段性失誤(Discovery 5),但戰略上確是必然的。同一個賣點已經走了幾十年,十幾年前主流市場都在玩「軟」,路虎的「硬」可謂反其道而行之,霸氣側漏。而如今主流風格都在「硬」的階段,路虎再不調整的話,恐怕就只剩下「土」了。

題目中的第二個例子就是主流市場的代表。BBA也好,日韓幾家也罷(不包括本田這個洗剪吹),目前大多處於用線比較「硬」的階段,尤以大眾集團這幾家為甚。當然主流市場也是有引領者和追隨者的,最典型的比如賓士和我的前東家現代。

圖片來源: Netcarshows

2010年賓士F800 Style的亮相,把汽車側面Form Change方式的戰火引入了新的紀元——反正現在衝壓技術大幅提升了,很多以前只能停留在設計圖上的線條現在工程師們咬牙跺腳都能做出來。在其他品牌還沒完全拿出接招方案的時候,現代極其激進地上位,發布了Tucson(國內最早的ix35)和Sonata 8,開始了「流體力學」的宣傳時代。雖然剛開始工作時候我總是拿這粗獷的側面Form Change調侃,但好像實際市場效果還不錯,甚至前一段時間爆火的調侃段子里,也把現代歸入了「外觀」的範疇。

但實際上,現代的整體設計語言似乎並沒有刻意強調全球統一性。在其國際基本盤穩健的同時,國內卻堅定地走起「本土化」的路。新悅動和新ix35作為兩輛特供車,設計語言再次變了個底朝天,這倒也可以理解。畢竟特供車總有其「獨特」的訴求,尤其是返璞歸真的新ix35,居然第一個拋棄了之前大家都在玩的尖銳鈑金,向上上代Tucson靠攏,我彷彿看到斯柯達野帝在瑟瑟發抖。在SUV的家用旅行車時代,這種獃頭獃腦的「硬」法,說不定也是一個新的路數..


謝邀

在討論造型設計需要更軟還是更硬,更city還是更off-road之前,首先要明白「需要」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是因為設計潮流的轉向,為了跟上潮流的需要嗎?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一個明確的傾向需要嗎?還是說為了區別市場其他競品差異化需要?還是說為了在換代時拉開和前代差距的需要?因為Design的老闆換人了,樹立新的個人風格的需要?亦或是集團內部多品牌間的差異化需要?這個問題有些類似於當時的這個問題鯰lalssss:大眾汽車的設計為什麼從圓潤回到有稜有角?

其實就我個人觀點,看一個車型,以一個設計師的角度,不管是SUV還是其他的Sedan也好Coupe也好,軟還是硬從來都是不是評判一個設計好還是壞的標準,這四個詞之間並沒有任何對應關係。

如果我的common sense沒有問題的話,這兩輛車都是屬於軟的範疇:

如果我的common sense沒有問題的話,這兩輛車都是屬於硬的的範疇:

所以造型設計如果以一個長時間談的話只能說需要更好,而不是需要某一種形容詞。如果一定要談一個「城市SUV「造型是「軟」點好還是「硬」點好,不如談這款車型,是「軟」點合適還是「硬」點合適,這裡說的合適是要合適什麼呢?

自內而外分為幾個方面:

1,是否和該車型上代車型有巨大的正向變化,不論是"軟"了還是"硬"了,但至少要"新"了。

毫無疑問明明是個全新車型,日系車又從來不講究什麼傳承之類,CR-V卻做的像是個facelift一樣,明顯沒有用好設計這個手段。

2,在品牌造型語言更新的情況下,有沒有體現最新的設計語言方向,支持品牌家族造型可識別性。(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可以看出,SUV的設計風格改變是緊緊跟隨轎車產品的,並不是一個單一車型的取向問題。關於家族化,現代起亞集團的CDO怎麼理解這個問題

Interview with Peter Schreyer, Head of Design KIA and Hyundai | STYLEPARK

Fabian Peters: Mr. Schreyer, can you describe in a few words what good automobile design has to deliver today in your eyes?

Peter Schreyer: Essentially what is key today is that as a designer you try to develop the brand and support brand management positively in your work, in order ultimately to guarantee the economic success of the company. As designers we bear enormous responsibility in this regard. After all, thousands of jobs depend on the success of our work. I am always conscious of that.

當然同時代的轎車和SUV產品還是會互有差別,因為在產品宣傳的使用場景不同,SUV需要一些強壯硬朗的設計語義用以給消費者更多的視覺和心裡暗示,視覺性能也是產品性能的一部分而且是第一個被感知到的部分。事實上這一個成熟車企的設計管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也了避免品牌內部所有產品套娃的一種手段。即在一個大的家族化設計語言框架里,SUV比如全新ix35產品稍微偏向硬朗,轎車產品比如i30稍微偏向優雅,也會有一些特殊的設計語言針對特殊車型比如Soul出現一些特殊的造型風格來作為Lifetyle產品線的補充。說兩句題外話,現代有個挖設計師的習慣就是專盯VW集團,尤其是豪華品牌,自從現代挖了Peter Schreyer後又挖前賓利總監Luc Donckerwolke,又挖賓利外形總監Sangyup Lee,又挖VW China Simon Loasby.....我覺得我會在新IX35上市時見到前老闆~北京現代廣州車展陣容 全新SUV將發布

Bentley Exterior Design Director Sangyup Lee Leaves to Join Hyundai

https://www.hyundai.news/eu/brand/hyundai-motor-names-simon-loasby-as-new-head-of-hyundai-china-design/

3,在集團的多品牌戰略中,是否可以形成相互間的造型差異,互為風格取向的補充。

從這點上來看,VW AG有策略有點問題,基本上大家的語言是非常接近的都是偏直線的感覺~PSA在這個問題上差異化處理則明顯的多,從設計師的角度我太喜歡Aircross了,但我應該不會買它.....

4,社會的設計消費喜好,整體設計潮流的改變。

看上去是越來越方了,但是如果擴大來看的話:

到底是軟的好還是硬的好呢?這種周而復始的造型潮流到底是收社會審美的外在原因影響,還是品牌自身迭代的需要呢?消費者是迎領潮流,還是被強勢品牌的設計策略教育?

回歸到這個問題本身,軟還是硬對於不同品牌的不同車型不是一個肯定的答案,每個品牌在它所處品牌形象,產品換代周期,集團內部差異化等等因素都各不相同。如果一定談我的個人喜好的話,還是邏輯直線型,硬朗,產品化風格吧,因為VW品牌審美慣性......


現在大部分家用SUV都是以柔和線條為主,但在各個細分級別大家仍然需要一兩款線條硬朗的車型來滿足一些人的需求。因為即使喜歡硬朗線條風格的SUV的人並不是特別多,但面對整體基數很大的買車客戶,也是不小的數目。

無論是轎車還是SUV的線條主要還是會跟隨家族設計來進行改變的,有一些改的很成功,而有一些簡直是巨丑無比...

把線條改柔和成功的例子之一就是賓士GLC。賓士GLK在2015年大換代並改名為GLC,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賓士GLC確實比GLK好看太多。每個月的銷量也能說明這個問題:賓士GLK當時的銷量在4500-6000台,而賓士GLC現在的銷量在8000-9500台,翻了一倍。並且上市兩年的車一點優惠也沒有,有的地兒還要加價,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而失敗的例子典型之一,就是路虎發現。發現5發布後沒多久就有了不小的優惠,而作為老款的發現4二手車居然因為發現5的上市漲價了…漲價了…真是太丟人了!!在我印象中因為新款造型丑而導致老款二手車漲價的好像就只有路虎發現…

下面我用我拙劣的PS技術為大家展示一下如果賓士G級的線條變柔和了會是怎樣的結果….(前方慘不忍睹,請大G車主遠離)

有理有據的變形有木有…大G的圓潤版就是Jeep自由俠不為過吧。光憑外觀,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會選大G的。

所以說到底,只要你造型炫酷好看恰到好處,無論你是更柔還是更硬,都會有人喜歡。


就車輛外形的造型設計來看,VW一直再引領潮流,我認為SUV外形設計接下來的潮流會回歸硬朗,和時尚一樣,幾十年一個輪迴,應該是廠商在引導消費者的喜好。


題主的問題還真有點難到我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吧,所以我去找了一些今年新發布的SUV圖片來研究一下。

萬年不變的牧馬人Wrangler

豐田陸巡,感覺前臉的稜角分明了起來

雪鐵龍 C4 Cactus 和國內新上市的C5 Aircross 一起,走的圓潤風格。

保時捷卡宴 turbo,

寶馬X2

三菱日蝕 Cross

Volvo XC60 英國版

大眾T-Roc

寶馬X3

斯柯達 Karoq

雪佛蘭traverse

豐田 紅杉

路虎攬勝

個人意見總結一下,

圓潤風格:保時捷卡宴、雪鐵龍C4 Cartus、斯柯達karoq;

造型圓滑但又感覺有些硬氣的:寶馬X2 X3、 大眾T-Roc 、沃爾沃XC60、三菱日蝕Cross;

硬派造型:路虎攬勝、Jeep牧馬人、豐田紅杉、雪佛蘭traverse、豐田陸巡。

然後我又去找了一些老的SUV

很有名的1968初代福特 Bronco

老美心中的一代神車

1981年的豐田FJ40,和現款賓士G級車相同的方盒子外觀。

可以看到早年SUV的造型都比較簡單,這可能和當時的製造工藝有一定關係,衝壓技術可能做不到現在這麼好,所以車身都以直線條為主,弧度都比較規整。而到了21世紀,隨著製造工藝的進步,越來越多造型複雜、線條優美的車被生產出來,消費者的審美又開始偏向造型較「軟」的車型。但是最近感覺造型「軟」中帶「硬」的車型又開始多了起來。

汽車造型感覺就像時尚一樣,是個圈兒,小白鞋、喇叭褲、闊腿褲、又重回了潮流的風口浪尖。所以我的個人觀點是:審美是會變的,看慣了近些年來很多造型圓潤的SUV,更多軟中帶硬的SUV車型又會出現,來滿足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審美。


謝邀了,有些車子真的就是軟一點,圓潤點好看。比如mini,和甲殼蟲。

設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說到這裡,我必須得拿大眾的途觀做例子。最近七八年是我非常喜歡大眾設計語言的。什麼是好的設計呢?和任何其他有價值的的東西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眾的最近兩三代的設計都是剛剛好,絲毫不過。看看上市已經快十年的途觀,依舊耐看。只是把尾部圓燈換成我喜歡的長條燈。這就是普通設計師和大師級的設計差距。

作為我,我不會太會太在意你說的這些問題。老款指南者和自由客我覺得都好看。順眼就好。


好看就行。

像gs8我覺得很硬,f-pace我覺得很軟,都很好看。

初代glk和glc不同風格,各有各的特點,我都喜歡。


恐怕設計的好壞不能簡單地用軟硬二字來概括。

下面這個算硬還是軟?

這個呢?

這兩個都賣得很火(G級銷量小點,但是巨貴啊)。

再來看看這個:

還有這個:

懂我意思吧?


外表和性能沒有直接關係,普拉多這種大饅頭造型,照樣off-road


更適中


這個要看情況吧!喜歡硬的人群中,男性可能要多一些。城市suv現在的覆蓋面積太廣,像到了X5這種級別的都算城市suv了,那種純越野的硬漢風格慢慢往少數發展,畢竟帕傑羅,牧馬人大G等等的帶著差速鎖的車型,都成了少數人中意的車型。但是舒適性的確堪憂……

城市suv已經成了一種趨勢,就算切諾基都有了稍微收斂的造型,15款大切都是電子檔,雖然到了16款就變回了機械擋。如果再用娘娘腔的外觀設計,相信一定會對那些有越野情節的買家造成極大的傷心。

發現5就是很好的例子,大家一直在詬病的就是非承載式車身改成了承載式。所以這種主要賣情節的車型,一定要設計硬一些。

但是其他的應該就不需要這麼硬了。畢竟平常的suv的用途,很少是跑越野。現在客戶的心聲,選擇越野車的原因無非就是視線高,坐姿高,大,感覺安全性比轎車好。很少有人是為了純越野的玩車去選擇越野車!因此不太關注越野性能的,沒有硬漢越野情節的用戶,可能會喜歡軟一點!

總結,有特殊越野情節的要硬,比如北汽jeep,路虎,牧馬人,帕傑羅,大G,這些車型一定要硬!但是其他的保時捷卡宴,寶馬x5,奧迪q5,甚至到沃爾沃賓士的glc等等,都要軟。

這一點賓士做的就非常棒,從gle往下的越野車型gla glc 都比較軟,gle coupe也是軟,到了普通版gle就開始硬了,往上的gls,大g這些都是硬的!不愧是the best or nothing!


外形設計這件事兒如果不跟你詳細解釋是哪些地方做了改變,基本上就純看眼緣,其中還帶著強烈的個人審美因素。有些元素要搭配在一起才好看,有些元素不管放在哪裡都好看,比如我就覺得硬派的線條就是好看,這麼軟趴趴得像什麼樣子!?(? ???ω??? ?)?

我就不找圖了,看題主這個圖就可以了。雖然說5比4柔和,新Q5比上一代要硬,但是5比新Q5看上硬多了。所以說,我個人覺得「硬」和「軟」只是通過縱向比較的出來的結果,橫向比較看下來,只能說城市SUV這幾年的造型都趨於一致。

要說變軟的話,日系SUV特別有發言權,我整理了CRV,RAV-4和X-Trail(奇駿)這三款車這幾代的設計變化,你們感受一下:

Honda CRV 1996-2009

Honda CRV 2010-2017

Toyota RAV-4 2000-2010

Toyota RAV-4 2010-2017

Nissan X-Trail 奇駿 2001-2017

可以看出這三款車都在2008-2010這兩年間軟化下來,不僅是格柵和車燈的連接,還是前蓋和擋風玻璃的弧線連接,都顯示出來比之前的車型要柔軟。除此之外,車尾的弧度也從原來的直角慢慢變軟。

而奧迪Q5從2008年到2016年的造型是這樣的:

Q5 2008

Q5 2011

Q5 2016

2016款很明顯風格就凌厲多了,前蓋和擋風玻璃的連接就顯得更直接,不像之前幾款那麼圓滑。格柵設計得更寬了,在視覺上擴大了前臉,車前燈也更狹長,目的也是為了橫向拉寬前臉。

就算拿Q5 2016年的外形和日系這三款車2017年的的造型相比,你也會覺得是三兄弟2017年款更硬。Q5 2016年這款雖然在某些地方的設計上有所改變,但是並沒有在整個車身上選擇使用很「直」很「硬」的線條,整體上的風格還是很前幾款保持一致的。所以我說,「軟」和「硬」還是跟自己比較的結果,橫向看並沒有這樣絕對的方向。

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看品牌的風格吧。像jeep、路虎這種已經硬漢慣了的,再變「軟」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傳統和設計理念的,稍微的「軟化」也不會對整體風格造成顛覆性的影響。反之亦然。

還有,這些品牌都為了少部分特別喜歡硬派線條或者柔軟線條的消費者而保存一個特殊的型號,算是照顧死忠粉吧。

最後說說空氣動力的影響。

不存在的。


小型車、緊湊型車軟一些好看。

中大型車硬一些好看。

如果小型車硬起來,看著像玩具,比如吉姆尼

如果中大型車軟起來,看起來像個臃腫的胖子。比如樓蘭


感覺趨勢上是越改越軟了!發現是一個典型!1到4代的變化還沒4和5大,梁都沒了還是發現么?

考慮原因還是大部分購買者實際用途導致!有多少車主真的有越野方面的需求呢?

在城裡都是鋪裝道路,路況稍差點的地方也沒幾個,車子追求更多是舒適性、豪華感、科技感方面!這就需要相應的外觀設計了!

傳統的硬派越野車外觀設計和豪華感、科技感肯定是不搭的!


你細細觀察各車企的外觀設計 從老早以前的方正到圓潤再到稜角分明帶著一些硬朗的線條 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外觀的改變也證明了中國人對車外形設計的要求 所以大趨勢都是這樣


城市SUV感覺就是越野車的城市化 ,既然要城市化,還是從硬朗派往柔和系靠攏吧。


需要便宜(滑稽)


無論SUV設計是」變軟「還是」變硬「,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變化,這中間沒有絕對的」應該怎麼變才是對的「,」變化「只是一個車企的必然選擇。

看膩—— 看似是個很幼稚的原因,其實不得不承認,在汽車的更新換代中還是被考慮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的。

出發點:

現在汽車設計中很流行一個詞就是家族化,各種前臉的家族化,說白了就是設計的趨同,帶來更好的品牌認知和調性,還有很多好處就在這裡不一一贅述了。

既然在橫向全系列的設計上趨同了,那麼縱向的更新換代上一定要體現差異性,才會讓用戶感覺有買新款的心理滿足感。

說白了,消費者里不乏想花小錢裝大B的人,所以消費者對橫向不同級別的車型差異化不會特別敏感,甚至喜歡這種高低級別的車日益同化的感覺。但是幾乎沒有人喜歡自己買的新款和老款看起來沒什麼差別(個別經典車型不在討論範圍中,如911、大G)

所以更新換代時的差異化就變得尤為重要。(從iPhone X和iPhone 8的市場反應也可以看出換代時差異化的重要性)

這就直接導致了原來偏」硬「的車可能會變偏」軟「,反之亦然。

但是不是這個道理都通用呢?其實,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1. 空氣動力學的因素導致了SUV設計整體往」軟「方向走。其實不難看出,城市SUV的總體設計趨勢越來越顧及空氣動力學,從而變得越來越」柔「。即便像奧迪Q系列,從外形看也只是」柔中帶剛「而已,並沒有像老發現和大G那樣」硬「到有稜有角。
  2. 和SUV越來越偏城市化的定位有關。最早中國人不把SUV叫」SUV「,而是叫做」越野車「或者」吉普車「。從名字也可以看出,SUV這類的車主要還是用作野外用途,不是城市用車的首選,也不是高速巡航的理想座駕,所以SUV大多以硬派的形象出現,如:

爺爺款大切諾基,相信很多人還見過

但是,時至今日城市SUV的大量湧現,使得車企重新定位SUV,使SUV帶上了豪華、高級的形象。油耗、靜音性、高速穩定性、操控等等的優先順序大大提高,這就導致SUV需要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風阻,這也就是第一條所說到空氣動力學成為影響SUV外觀的起因。

3. 既然差異化是所有車在換代的時候需要做的事,那麼奧迪這類本來就因為豪華SUV的定位而很」軟「的車該怎麼辦?

答案是:健身

」健身「可以解釋為設計上的提煉,把多餘的「收」,把該「放」的「放」,最好能練出男人倒三角一樣完美的身材。

奧迪Q5 左-舊款 右-新款

這張圖能明顯看出「健身」的結果:新款的腰線變得更硬朗,側門的「肚腩」也更回收,輪拱更明顯,更緊緻,尾箱蓋的設計更多直的切線,總之收了很多地方,甚至Q7在尺寸上都有回縮;而「放」的地方也很明顯,前臉的設計顯然更「放」,為了打破奧迪長久以來給人「開起來無聊、外形低調「的感覺,但是總體看起來,它還是」柔「的(奧迪全系新款 不僅限於SUV都是這種設計風格)。

這是一個車企在用一種很聰明的做法,在大勢所趨中找到適合自己差異化的突破口。反觀路虎發現的做法則稍微用力過猛了一點也相對低級了一點,所以銷量不美觀。

4. 真正」硬「的還是「硬」,變「軟」的說明還「不夠硬」。雖然城市SUV設計上無論是強行變」軟「和曲線救國式的變」軟「都是大勢所趨,但是真正「硬」的是不用低頭的,比如像牧馬人、大G、路虎衛視、BJ80(誤),不知被多少人開進城市買菜。

然而只有極少數的車型能做到「消費者適應產品」這種反向適應。所以這種真正「硬」的SUV在逐漸減少,不過是絕不會滅絕的,因為這種強「硬」的作風彷彿在對那些風阻帶來的油耗、靜音、操控等等劣勢豎中指:「去你M的,老子不CARE!」或者「老子用不著妥協外觀來實現這些!」(題外話:勞斯萊斯的外觀設計也很好利用這種成功人士心理)

總結:城市SUV的造型肯定會花式變「軟」,但是真的」剛得住「的一直會「硬」。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需要軟還是硬?市場會告訴你答案的。從爺們的發現4到娘炮的發現5,從發現5的諜照出來後發現4就開始優惠減少,到最後的加價,而現在2-4萬公里車況好的發現4竟然和新車發現5的裸車價相當。路虎本來是想吸引更多潛在客戶的,最後連自己原有fans都丟光。so,全面家族化放棄單一車型特色就得慎之又慎!

吉普把大切的造型套娃到新指南者上,而新款牧馬人卻還是原來的樣子,賓士從GLA到GLC都開始柔化,但G系卻也沒有亂動。不得不說這兩廠比印度阿三更清楚自己產品定位。

不過話說回來,新一代Q7到是變得有稜有角了,但市場還是更接受上一代圓潤的樣子,這也是新Q7銷量一直不瘟不火的重要原因吧。

說了那麼多,其實外形這個東西真不好說,就和夜場挑妹子一樣,你選了那個身材賊好,鋼管舞跳得賊溜的全場焦點,而我則默默的關注著後場的保潔阿姨。


僅從最近流行的小鮮肉來看,我認為城市SUV設計需要越來越軟。


既然是城市suv 風格是軟是硬其實都無所謂了 這都是表象 但作為一個suv 還是至少應該有suv該有的態度 那就是通過性 注意不是越野性 那就是較大的接近離去角 較高的離地間隙 較為立體的整體輪廓 還有一套高效簡單的四驅體統 只是現在的城市suv很多都越來越mpv化了 四驅能力雖然越來越強 可是整體感覺卻越來越不像suv了


我沒覺得途觀和Q7比之前硬朗了,你要知道它們都是全新的家族外觀,那新邁騰、新A4L等等都比之前的硬朗了,但它們可不是SUV,所以我認為並沒有說單單的都市SUV的設計趨向於什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SUV的設計越來越「柔和」越來越「不硬朗」?
怎麼看待全體北京汽車人致吳京的一封家書?
途觀和漢蘭達買哪個好?
想入手一輛SUV,全新途勝和大眾途觀哪個性價比更高?
謳歌 MDX 與國內主流豪華 SUV 的差距,從機械方面,技術層次分析。在 70 萬以上級別中,是否有優勢?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SUV | 汽車設計 | 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