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7 年 ASLA 專業獎 & 學生獎的獲獎作品?
官網名單:
專業獎:2017 ASLA PROFESSIONAL AWARDS學生獎:2017 ASLA STUDENT AWARDS
針對某老師給出的直言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
1)堅決不認同很多高校以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和國際設計競賽的方式代替設計教學;
首先以我熟悉的美國教學體系來說,每學期的設計課都會由幾個不同老師帶領,而學生基本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選到自己想上課的老師。而不少教授就是以競賽為課題的。
說到這裡我要想說我對美國老師的兩種分類。一種是專才,他們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教學體系研究得非常深入,在評圖過程中總能給你很明確的指導方向,並且嚴和邏輯。跟著這種老師學習就會慢慢學到一套相對穩固獨立的設計方法,以不變應萬變。另一種是通才,他們對教學的態度更偏啟發性的,你跟他說一個你的想法,他能還給你五個,讓你都去嘗試嘗試。跟著這種老師學習更多的是開闊思路和視野,以萬變應不變。
作為一個老師,不管你的pedagogy是哪種類型,都應該以提升自己水平,並且能幫助不同的學生深化不同的想法為己任,而不是限制在某某教學體系框架下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拒絕與世界交流。不管是國內或者國際競賽,都是對設計邊界和可能性的一種探討。哪怕你帶的學生並不能在競賽中獲獎,只要他們在過程中能學到十足的真貨,那又怎麼算耽誤了呢?不客氣的說,雖然國內有很多認真負責的老師,但是教學隊伍中也有不少人是濫竽充數,照本宣科,他們對新東西的抵觸恰恰是源於對自我能水平上限的清晰認知。
2)在國際上獲獎增加絕不能假定為中國或者獲獎的那個學校的設計教學水平提高了或者很高;
、有位答主提到一個詞,講得是我們中國特色作品集學。這個詞語很諷刺,但是其出現難道不能反映一些問題么?一個受過完整搭建的教學框架四年熏陶的學生,還要花幾萬塊錢去跟沒畢業的海外研究生學怎麼改自己的作品,難道不是教育的癥結么?體制內的老師為體制培養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打工者,不僅不思改變,還要打壓先鋒的教育嘗試,難道不應有所改變么?固然設計教學水平是高是低無法通過一兩個獎項來衡量,但是獎項的獲取恰恰說明中國學生和中國老師是有能力進軍國際舞台,媲美甚至超越我們的洋大人的,這難道不應該獲得肯定么?
3)一點質疑,獲獎作品的設計思想到底是指導教師的還是獲獎學生的?
很抱歉的說,任何學生競賽背後都有指導老師。而老師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把控設計方向,提高思想高度以及輔導製圖表現。為什麼ASLA分專業獎和學生獎?就因為是個人都該知道,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就因為他還處於學習階段,不客氣的說算是一張白紙。而學生最後能走多深,取決於自己個人的努力,而這個學生高度能站多高,完全就源於老師的水平了。這與您提的第二點就想悖了。如果這個獲獎設計的思想是指導老師的,那更說明這個老師比其他指導老師都要優秀啦!(這是半玩笑話,不要當真)
我們從正面來說這件事情。也就是設計思想到底應該是學生的還是老師的。很多大師都是追隨過xx大師的,他們不少是師徒或者僱傭關係。還是那句話,老師的高度一定程度決定了學生能到達的高度。舉一反三要想成立,舉的這個「一」至關重要。我相信不管是得獎還是沒得獎的好好參與了競賽的同學,都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能不能像這些指導老師一樣去舉好這個一,應該是其他老師去學習去考慮的,而不是指責獲獎學生說:你的想法都是老師的,所以不該算你得獎。
4)絕不應該鼓勵學生追逐評獎,尤其應該反對把獲獎多少和次作為設計教學水平的評價標準!
抱歉您可能寫到第四點邏輯就有點亂了,這一點和第二點講得是一個事情,我就不複製粘貼了。不過我贊同不應鼓勵學生追逐評獎,獲不獲獎完全是取自評委喜好,不代表這次作品是否足夠優秀。不要讓學生間對獎項的攀比影響了投身學術的精力。
4)任何獎項都有其局限性和背後的目的(如打開中國市場,增加在中國的影響),我們的大學還是要扎紮實實搞好教學,努力提昇平均的或者整體設計教學水平。
這位老師可能只能支撐三個觀點。在第四條重複了第二條之後,第五條的數字都數錯了。這一條說的是大白話,我也不想反駁了。真正的提高教學水平,還應該讓自己心態更開放啊。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如果當了老師就覺得可以不思進取,那你可能能保住自己的職位,但你不知道會坑多少的學生啊。
這位老師,您說呢?
總體來說,ASLA大的關注點似乎沒有什麼變化,景觀思潮似乎處在一個相對平緩的時期。
但風向有小的變化,Corner大神依然在穩步的推進,點贊。對比前幾年,評委的關注點似乎慢慢回到了「人」的尺度,回到了人與城市開放空間的關係。
個人的理解是,這個(相對)不大的改變並不是評委個人原因下的某種偶然。而可能是在經歷了(關於建成項目的實踐檢驗方面的)某些困難、失控,乃至失敗後作出的「熔斷」。
作為一個獎項而言,自家招牌被砸是最不可被允許發生的狀況,ASLA,或者說整個景觀界,先前的一些想法,是否過度膨脹了呢?是否招來了超出預期的質疑?這我就不得而知了……
而人與自然關係的討論,也被限制在了一定的可控尺度之下,對比10年前,居住獎的畫風變化其實就很大
百分之80都是中國人!驕傲!
看到了北林我們的研究生學長,也是我們班的學習助理,和他的團隊獲獎了,很開心很自豪
謝謝邀請回答敏感問題,直言如下:
1)堅決不認同很多高校以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和國際設計競賽的方式代替設計教學;
2)在國際上獲獎增加絕不能假定為中國或者獲獎的那個學校的設計教學水平提高了或者很高;
3)一點質疑,獲獎作品的設計思想到底是指導教師的還是獲獎學生的?
4)絕不應該鼓勵學生追逐評獎,尤其應該反對把獲獎多少和次作為設計教學水平的評價標準!
4)任何獎項都有其局限性和背後的目的(如打開中國市場,增加在中國的影響),我們的大學還是要扎紮實實搞好教學,努力提昇平均的或者整體設計教學水平。
首先聲明:
1、這些作品我一個都設計不出來,所以點評這些大師之作頗有些鍵盤俠指點江山,騎著自行車說寶馬的意味,請大家不要見笑。
2、我對景觀著名公司以及設計師知之甚少,基本是認圖不認人,也沒有其他答主能夠沾親帶故的殊榮,更沒有去過獲獎項目現場,所以也只是大而化之看圖評圖,先批判後表揚,請大家不要見笑。
好了,正題開始
看了2017年的ASLA綜合設計類後,我感到非常失望!非常!
作為一個普通的業內設計人員,對於ASLA這項景觀界的最高獎項,我的評價態度有兩點:一是有沒有能夠指引當下的超前理念創新,為世界設計潮流指引方向。二是能不能具備較強的普適性與可操作性,便於此類型景觀的推廣落地。兩者只要能夠滿足一條,就可以成為我心目中優秀的獲獎項目。
然而今年的項目讓我覺得,景觀設計界的理論似乎已經停滯太久了。幾乎每一個項目都是老生常談,如果說過去幾年已經有了這個苗頭,今年的項目可以說是徹徹底底。這幾個項目的設計語言與表達形式老套到你隨便翻翻你手邊的2017年以前的景觀設計雜誌就可以看到與之類似的設計。什麼連接促進社會活動、鼓舞人心的場所、工業廠區的活力復興、生態棲息地的修復,古典園林的現代演繹,可參與其中的生態公園……多少年過去了,做來做去還是這些東西?有時候我也反思,會不會不是靜香不夠騷,而是我胖虎要求高?但這是ASLA啊,景觀界的最高獎,如果這個獎都看不到新意了,是不是景觀界已經玩球了。雖然我覺得景觀界這兩年確實玩球了。
其中我最看不上的就是榮譽獎勵Alex Hanazaki Paisagismo設計的入口花園。這個設計本身我認為已經非常優秀,非常漂亮,但是在ASLA里就顯得特別無聊,無聊到微信小編也只能編出一句話「這個花園是與巴西熱帶遺產同步的現代空間。它融合了一個浮動的花園,在水中,鬱鬱蔥蔥的綠化與大膽,乾淨的構造元素。」這都什麼年代了,竟然一個純現代的作品可以登堂入室,這樣的項目本身絕對是優秀的設計,但對於整個設計界來說卻過於普通了,說毫無價值也不為過。看看這個平面:
如果沒人事先提醒我,我一定會以為這是中國人設計的,甚至會認為項目位置都是在中國。為啥,就是因為普通,因為剛剛經濟發展起來的國家更熱衷於這種完全現代簡約的設計。
個人認為,在這幾個項目里,CMG的Facebook MPK20,相對來說還算是具有一定理念指引意義,景觀、建築以及自然系統的相互融合也可以看做是未來的一種趨勢,這個項目與普通的屋頂綠化、綠色建築不同,是真正做到了建築與景觀的融合,其整體的參與性不是一般的屋頂綠化可以相提並論的。儘管實施難度極大,並且對場地情況要求很高,但畢竟只是一個開始。
除此之外,在表現形式上我個人最喜歡的是NUVIS設計的Owens湖大地藝術。這個項目是這批獲獎項目里唯一讓我眼前一亮的實景照片,非常棒的大地藝術設計。以往我是不太認可大地景觀的,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的大地景觀就是無病呻吟,不過是人類自我意淫的產物。但是這個景觀不一樣,這些照片的堆石造型配合遠景的山巒,讓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風吹過湖面的樣子,就是風吹過山巒的樣子,隱隱的現代感結合蒼涼的材料與背景,共同完成了這件大地藝術作品。所以說,造型表達中清晰的內在邏輯能夠帶來極其亮眼的表達效果,就像我以前回答里說,任何的設計都必須根植於場地,山巒與風吹過的湖面就是這塊場地里最為本真的形象。該項目的其他生態文化功能我了解的不多,就不過多闡述了。
在說完了第一點理念的創新性上,我想再針對「能不能具備較強的普適性與可操作性」上來談談,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倒覺得Mikyoung Kim Design 與 Jacobs/Ryan Associates設計的芝加哥盆景園倒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這個項目可能是這批獲獎項目里最不起眼的一個,景觀的內容非常普通,理念上也不過是互動參與形的體驗式植物園,不算新穎。但是這個項目的內容我覺得還是十分具有可複製性和可操作性的,尤其是在中國具有其他項目所沒有的可複製性。國內這類生態或者科學體驗式的公園嘴上說說也有很多年了,但真正落地的很少。這個項目帶來的啟發是所謂科學體驗式的遊園其前提還得是遊園,只不過在遊園的基礎上適當增添些結合景觀的科學體驗。而反觀國內,總是把體驗項目做的很多,隨之帶來的就是極其麻煩的後期管理維護,以至於多數此類項目還沒落地就半路夭折了。芝加哥這個項目里的溝渠、景石、坡地、巨木設施其實施難度都不大,其中的溝渠和景石甚至帶有幾分中式的韻味。雖然只是簡單的內容,但卻是可以實實在在吸引兒童探索遊玩的東西。而國內目前互動設施的功能太過於具體,有著非常清楚的玩法,實際上對於兒童來說功能更為模糊的設施才更具有持久的可玩性,同時也更利於開發兒童智力,所以非常期待國內能夠出現類似的體驗公園。當然了,也有可能我孤陋寡聞,國內已經很多了也說不定。
最後恭喜張唐景觀,我只能說張唐兩人確實是才華橫溢,在和俞孔堅相反的道路上走到了極致。他們的作品我往往看到的是極致的匠意,這些作品需要極高的天賦與深厚的工藝經驗,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因此普遍性不強,就不過多展開了。
PS:今天的吹逼只在綜合設計類,住宅類和學生獎都沒有看,不包含在內。
謝邀:
ASLA每年頒獎就是一場遊戲。每年評判項目的評委也各不相同,今年的專業獎獲獎作品相當傳統,這和評委團和評委主席的口味有關。最喜歡的方案來自張唐景觀(為UMass的前輩校友感到驕傲自豪)、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JCFO)的西雅圖濱水空景觀項目、Olin設計的蓋蒂中心(Getty Center)(為兩位賓大的前輩校友感到驕傲自豪)。
(James Corner和Laurie Olin的獨家面對面專訪在文章最後的鏈接里,裡面有兩位大師滿滿的設計哲學,想知道的朋友們趕緊去看看吧,裡面有獨家專訪的視頻和文字總結,歡迎一鍵收藏並關注我們的平台 搜索微信 GARLICidealab 您就可以看到更多的設計大師專訪)
1.
張唐的項目一直都是強調尺度和細節的把控,這一次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景觀設計師對於場地的最基本的設計元素(地形、植物、裝置、水、鋪裝)的超強把控能力。這個也是UMass景觀教育最最強調的設計之本。幾張圖片足見設計師對於場地控制的功力,當然也要為施工團隊點一百個贊。
圖片來自ASLA官網 | ?? Z+T Studio
2.
James Corner的項目最近幾年一直在強調城市公域空間(Public Realm)的重要性,這一點也反映在今年獲獎的西雅圖濱水空間上面。
設計對於 海堤(Seawall)的重新定義和工程設計都值得我們學習。新設計的海堤不僅可以透光還可以吸引魚類繁殖(Salmon三文魚等),人們可以透過透明地磚的空隙來看見水下由於改善生態帶來的魚類繁殖。夜間的透射的藍色燈光讓整個濱水空間更加浪漫。
圖片來自網路 | ?? Seattle Waterfront At Night by Tanya Harrison
具體的海堤設計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示和實景照片
圖片來自Waterfront | Visit Seattle | ??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LLC
圖片來自ASLA官網 | ??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LLC
3.
OLIN設計的方案總是那麼的老道,乍一看不怎麼起眼,但是細細品味意味深長,Lauire Olin是該方案的主創設計師,他也是James Corner在賓大的老師。Olin老教授也是我最尊重的設計師、老師、老闆,沒有之一。話不多說,傳幾張我當時在Getty Center拍的照片大家隨意感受下。(在回答最後的鏈接裡面有GARLIC寫的景觀城市洛杉磯,裡面有更具體的講解Getty Center的整個方案,包括建築和核心花園部分,想當精彩,一定要記得收藏!)
註:近景的植物配置和遠景的城市肌理是一一對應關係。近景細長的植物代表遠處的高樓,近景低矮的植物代表遠處的相對低矮的城市。
註:植物材料和光影的運用非常自然
註:植物材料和光影的運用非常自然
註:鳥瞰博物館的中心噴泉,據Lauire說噴泉裡面的石頭,在歐洲找了好久才找到,真的是煞費苦心。
註:植物斑駁的肌理形成牆面自然的裝飾
註:台階和光影的配合
註:植物、材料、光影、顏色的運用非常自然,四季都會有不同的顏色。
圖片來自原作者 | ?? GARLIC 侃侃
學生獎的話我個人只說我了解的,兩個賓大學生的方案都是我非常喜歡,我也去過他們studio的終期彙報。Zhiqiang和Albert一直都是非常有才華也很拚命的設計師,據說Zhiqiang每天只睡4個小時,經常看到他早上4點回家,9點來學校繼續上課。Albert是賓大建築和景觀的雙碩士,滿滿的才華。兩個獲獎方案都出自賓大小尺度設計和文化歷史的項目的studio。
4.
Zhiqiang的方案(Milan Travesing)對於米蘭當地場地歷史和文化的解讀,反應在他對場地細節設計的把控上面。這種細節表現在場地材料的選擇、視線的引導、場地傢具設計、植栽設計上面。對於細節和尺度的苛刻要求是這個米蘭studio的設計重點,也是我聽完2017年春季賓大studio最終彙報裡面最有意思也最有誠意的studio,而Zhiqiang的方案是其中的獨角獸。
註:結構部分細節設計和效果
註:場地部分細節設計和效果
註:場地部分細節設計和效果
註:場地部分細節設計和效果
圖片來自ASLA官網 | ??Zhiqiang Zeng
5.
Albert的方案(Create a Walkable History: Editing the Historical Percorsi of Pienza)出自Laurie Olin教授和Fritz Steiner(賓大設計學院新院長)合作教學的一個賓大景觀選修studio。這個studio也是Olin教授40多年賓大教學生涯的最後一次帶領賓大景觀studio(1976-2017),這個studio標誌著賓大對於場地文化和歷史底蘊的重視。如果說以前的賓大景觀教學側重的是大尺度的區域策略和以時間為主導的序列設計,那麼近幾年的側重點同樣也放在對於傳統文化、小尺度、細節化、材料的研究。這一點一直是Olin教授幾十年在賓大教學所推崇的,給他點100個贊。這也為賓大景觀教育的多元化帶來了契機。幾個核心/選修studio(601、602、701、702)都非常不一樣,從區域策略到城市設計,從小尺度的場地設計到參數化建模,從歷史文化到生態景觀等等……
註:三個場地被整理設計成連續的序列
註:場地一設計
註:場地二設計
註:場地三設計
圖片來自ASLA官網 | ??Zhengneng Chen (Albert)
Olin教授也說過. Probably, we have the bes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in the Country! (Olin教授和院長Fritz的面對面的專訪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滿滿乾貨)當然還要恭喜清華朱育帆教授所帶的設計課的學生也獲得了ASLA學生獎,朱育帆教授的專訪也在下面鏈接。
採訪專題 | 當代著名景觀大師 James Corner
採訪專題 | 閑話自然哲學 - 景觀設計大師 Laurie Olin
採訪專題 | 人類和自然–––賓大設計學院院長 Fritz Steiner
採訪專題|清華大學朱育帆教授的傳統文化視野
Landscape City 景觀城市 | Los Angeles 洛杉磯
更多景觀大師採訪觀點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GARLICidealab, 微博:GARLIC咖林,知乎專欄:GARLIC咖林
屌絲射雞屎無邀請回答沒啥敏感問題,匿名婉言如下:
1)堅決不認同很多打著高校名號的企業以組織忽悠市長參加國內培訓和忽悠國際設計競賽評委的方式代替設計掙錢,還他媽的壓榨學生壓低設計費惡性競爭的;
2)在國際上獲獎增加絕不能假定為中國或者獲獎的那個企業的設計教學水平提高了或者很高,尤其一個理念或模式下忽悠無數次的還有臉再去的;
3)一點質疑,獲獎作品的設計思想到底是老闆的還是屌絲射雞屎的,設計費呢,五險一金呢,實習不要錢呢???
4)絕不應該鼓勵企業追逐評獎,尤其應該反對把獲獎多少和次作為忽悠市長和掙設計費的評價標準,國家標準就應該是土不土的!
4)任何獎項都有其局限性和背後的目的(如打開中國市場啊,增加在中國的影響啊,拿生態忽悠市長啊,拿風水忽悠歪果仁啊,拿海綿忽悠民眾啊),我們的企業呢還是要扎紮實實掙設計費,努力提昇平均的或者整體設計費水平,設計費不夠,高架橋來湊。
就李迪華老師回答所引發的思考。
就最後一點說,順著李老師的思路下去,那麼ASLA在俞老師身上努力了這麼多年都沒打開中國市場,倒是被清華和北林兩個個學生獎項一腳踢開了?
李老師可知道,在這之前我們北京服裝學院的同僚們已經過獎項了,更不要說廣大海外留學的優秀人才了。這些優秀學子們的努力作何解釋?腳力不行?
承讓承讓。謝邀。
首先祝賀土人跟張唐景觀!
1、贊同樓上任何公共獎項都無法避免的背後原因與利益因素。
2、在張唐景觀在2014年獲得ASLA綜合設計優秀獎之前,土人一直是ASLA中國陣營里上「」孤獨的常客「」,同事曾就職於初創的土人,從他的感悟中能了解到土人對設計確實有獨到與深入地研究,加上對「」國情「」良好的適應,確實是絕大多數設計公司不如的(國內市政景觀項目的操作方式,受過傷的人自然懂)。對岐江公園和俞教授本人雖然褒貶不一,至少在將近20年前,國內也很難再市政項目中找到創新與實施效果上能與之一比的。依靠這些硬實力,拿到asla大獎也是實至名歸。
2、張唐景觀作為景觀界最紅的「」小而美「」,被同行視為精英設計師的特寫,而天時地利人和同樣缺一不可。
人和:團隊構成以海歸背景與名校學生、經驗豐富能力強大的資深設計師構成,同時整個團隊保持著對設計創意與效果的極致追求;
地利:至少對大部分的設計企業,一個對設計創意與實施效果都充滿熱情的客戶是可遇不可求的。
天時:與數年前的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期不同,設計效果對項目的品牌效應與收益的影響越來越大。專註設計與具備此類品牌氣質的設計公司被更加看好。
3、同樣恭喜入圍的中國學子,學生隊伍上國內對比國外教育水平確實有待提高,至少在內地大部分院校,相比紙上談兵,我們認為只有設計能力真正能禁得起市場競爭與實戰的學者才叫強大(這裡僅針對設計作品),而在市場競爭中具備「」走出去「」能力的的老師在大部分院校中少之又少。同時也意味著本次大獎的中國學生團隊得主更值得讚賞與尊敬。
一句話寄語,Chinese design,best design
謝邀,借用我們輔導員的話來說
「【ASLA,IFLA,CHSLA獲獎專業戶】其實他們平時就一點不默默無聞,無論什麼競賽經驗和技巧,都離不開海量的練習。」佔個坑後面來詳答。很開心看到學長陳錚能大神獲獎,關於評價只能稍後再答,占坑睡覺……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內的城市建築不如國外看起來有美感?
※城市設計、城市總規、修規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如果城市道路一律採用丁字路口,是不是會比都是十字路口更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