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證監會首提全面禁止通道業務,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新聞背景:通道業務再曝風險 證監會首提全面禁止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通道業務備受證券資管領域關注。在5月19日的證監會例會上,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證券基金管理機構「不得存在讓渡管理責任的通道業務」,這也是證監會層面首提全面禁止通道業務。

信息補充:通道業務是什麼業務?怎麼做到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 - 知乎


整體上還是服從金融領域去槓桿化及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要求,大概率要消滅影子銀行,還有就是房地產行業前景堪憂,資金端所有的出口幾乎都被掐死了。

通道業務在本質上就是監管套利,根源在於過去幾年貨幣放水,導致銀行在正常監管範圍內難以實現資產與負債的匹配,從而成為業內通道業務資金來源的最大提供方;而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和房企的高速擴張,又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資金的需求方,同時市場足夠強勢可以支撐遠超社會正常水平的平均回報率,誇張的時候,房企實際背負的成本可以達到法定的上限,有的放款機構為了滿足當年考核需要,再收一筆砍頭息,這日子簡直不要太舒服了。資本逐利性彰顯的無以復加,特別可笑,在追求資本增值的道路上,只有爭先恐後,沒有共同富裕,然後最終成本還是由社會承擔。具體數字難以統計,但通道業務有相當一部分是為房地產服務的,另有一部分是為銀行做資產負債表騰挪使用的。換言之,通道業務就是把政策有障礙的業務轉變成了在每個環節都符合監管要求的業務組合,交易結構的鏈條增加,看上去十分多餘,但是合規了,皆大歡喜。證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另外其通道業務體量與股東背景也不無關係。

大多數通道業務都會在合同中有類似於「原狀返還」或「現狀返還」的條款及約定。也就是說,你從我這經過,要買什麼,買多少,你說了算;最終剩下什麼,不管是金山銀山還是一地雞毛,我都照樣還給你。這本來就不是資產管理機構所應該做的事情,但這事來錢快,還不用承擔風險,何樂而不為。所以這通道費也是一路走低,現在快跟證券交易傭金的水平差不多了。

現在要被禁止了,雖然還不知道具體措施,但大致也能猜出來。談影響的話,判斷券商和基金資管規模會大幅縮減,券商有上市的,所以如果資管業務收入佔比較高的證券公司,未來收入及利潤增速都不會太樂觀。這會逼迫券商向真正的主動管理轉型,但是,真的好難,通道不讓搞,非標不讓做,就剩下半死不活的股市和讓人心驚膽戰的債市了,最近還沒有從銀行抽離委外的持續動蕩中解脫出來,真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房地產行業估計要倒掉不少公司,說實話,這行業的集中度也實在太低了,現在不少房企轉型的轉型,整合的整合,房價大概率會降,因為除了銷售,加速回款之外,似乎沒有太多獲取資金的途徑了,二級市場上,房地產股票基本不能碰了,再跌下去,估計先從質押股份被平倉開始,然後我們極有可能看到久違的房價呈斷崖式下跌,經過一段暗無天日的時間後,估計國家隊又會微笑著伸出招安之手,最終凱撒的歸凱撒,剩下的也都是凱撒的。最後,全面禁止通道業務,各方機構開始進入比拼餘糧的階段,但是絕對不是規模大的勝出,這餘糧是說業務收入結構的合理性,因為通道業務規模大意味著可能暴露的風險也同比例增加,反倒是之前並未涉足過深或規模有限的,若能及時轉型成功,有可能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正本清源是脫離於行業之外的冷靜判斷,若是行業內的估計就是兩眼一閉愛誰誰吧。

----------------------------------------------------------------

剛回答完這個問題沒超過5分鐘,就看見萬德諮詢跳出「 監管層暫未全面禁止通道業務但仍關注規模,人民日報稱金融機構勿對監管重拳存僥倖心理 」。不過也沒什麼本質的差別吧。


謝邀,說實話監管套利這事只不過是不斷的換通道,我在去年的文章就寫過了,不斷的迂迴把資金弄出來,銀行不行信託上,信託不行基子上,基子不行無牌照的上,源頭不控制,下面總歸有辦法。

早上看到某bankers群里有人貼的總結,供參考:

「1.全面禁止是第一次提,以前只是各種表態要回歸主動管理的主業,各種券商資管,基子以及信託截止到昨天都是規模狂飆,比如業內最大的ZX資管,去年底規模1.4萬億,三月底飛速突破1.8萬億,但3月份以來各種窗口指導就遮天蓋地而來;

2.今年上半年以來的動真刀真槍的縮表式監管,一切都僅僅是開始,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高層對現在的各種影響,也很多是在意料之中的;

3.目前銀行同業下降的指標壓力都很大,這些錢大部分都是空轉套利的,中央這個政策一針見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事先評估過的,只是不希望媒體誤導和被市場過度解讀;

4.一切才是剛剛開始,現在不動真格,後面會非常危險,也確實沒有時間再試錯了,幻想依靠上面精準精理,政策滴灌,細嚼慢咽,不傷其餘的,可以洗洗睡了;

5.現在先全面摸底銀行的,後面再全面檢查證券,信託和保險,後面還有各種大戲上演;

6.現在一行三會的協調性比之以前有了極大提高,很多政策都直擊監管要點,包括對行業內的許多潛規則都很了解,監管層的智囊團很多高人;

7.下半年以整頓金融行業的高端,整頓媒體亂象為主,所以才會看到百度實名,以及對自媒體的相關規定出台,聲音太多太雜,又的確管中窺豹,片面理解的,不利於金融拆彈工作推進;

8.很多銀行委外到期都沒法續,因為除了四大行,基本現在都續不起了,委外資金來源都有成本的,現在委外基本都虧錢,不可能持續;

9.這次監管,對股市影響相對小,對債市的影響更大。市場可能的調整是,增加直投規模,這有利於知名PE機構,造成一級市場泡沫,二是擴大ABS類現金流好的業務,三是擴大產業基金的業務,市場會進一步粘住政府引導資金,銀行平層會增加,優先和夾層會適度萎縮。

10.金融出清,比經濟出清要晚個兩三年,現在就是金融出清的關鍵時間窗口期,三季度之前會基本定調怎麼出清的方案。真實經濟狀況的反彈,也會領先金融行業報表反彈兩三年,二級市場見底,應該基本是在金融市場出清的這一兩年之內出現。」


樓上諸位也提到了房地產,我單獨拎出來講一下這塊的邏輯~

首先說結論:

全面叫停通道業務對房地產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用不了多久,房價就要降了。

然後再來講清楚,叫停通道業務為什麼會讓開發商降房價?

懂行的人都知道,想搞房地產,就必須到處借錢,所以地產公司的負債率往往很高。

而房地產公司借錢無非三個渠道,一個是銀行貸款,一個是發行債券,還有一個就是所謂的「通道業務」。一旦通道業務被叫停,開發商要麼提前還貸,要麼就斷了後續資金來源。

此前中央一直在收緊房企的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光這兩招,房地產企業已經叫苦不迭。現在通道業務再一收,房地產公司就只能老老實實賣房,否則他們也沒錢還債咯。

這個事情對樓市影響有多大? 通道業務的規模極大,占房企所有融資規模的兩成,總金額保守估計,也有10多萬億。你說大不大~

全面叫停通道業務 ,開發商借錢會越來越難,就有動力儘快銷售樓盤迴籠資金了,不敢再像現在這樣捂盤,價格上自然也會有所鬆動。

一二線城市裡現在新房其實挺難買到,開發商可牛掰了,因為現在地方政府對新房價格也有限制,這麼低的價格,開發商往往情願賣給關係戶。

菜雞周末看的一個房子,人家售樓的妹子直接就說,「這棟我們不賣的,至少需要XX級別的可以看房」。卧了個槽!

但是開發商也不可能一直這樣捂下去。如上所述,房地產公司都靠著借款撐著,房子每捂一天,他們都要支付貸款利息。假如開發商的一個樓盤借了10億,貸款10%的利息,那麼每天支付的利息就差不多有30萬。

賬上錢多的大開發商,是能撐得比較久。但是,小開發商可就倒霉嘍。

最後附送回答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房價可能在什麼時候開始降?

有意買房的朋友們,請注意噠:接下來大家能夠看到,資金面不那麼寬裕、又主要布局在一二線城市的中小開發商會率先降價,三四線城市布局多的大開發商還能勉強撐過今年。

等到三、四線的行情見頂,所有開發商都感受到壓力時,就會開始見機降價。而且降價這事兒,先降價的往往效果最好,能吸走最多的成交。有幾家大開發商比如萬科、龍湖都有熊市裡率先降價的先例。

想買房的,趕快劃知識點啊。接下來一定要盯好大型房企,他們的降價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他們一降,其他開發商必須跟進。

等一手房降下來,二手房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為二手房的價格,往往是由周邊的一手房來錨定的。如果一手房的價格下來了,沒理由二手貨還要更貴吧!

當然,開發商不會這麼快就投降的,不到棺材不落淚嘛,他們一定要咬牙撐下去的。大型房企降價,菜雞估摸著,要到2018年了。

以上。

本文內容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小財技」(ID:caiji555)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沙包大的小拳拳捶你後腦勺~


(轉)

一 市場上比較典型的通道業務的投資方向:非標業務,四個方向

通道業務是同業業務中的一種,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業務。通道業務主要是投資於非標市場,有幾個比較典型的投資方向:一是信託受益權。銀行有大量的投資需求是通過券商的資管計劃或者基金子公司的資管計劃來投信託的計劃;二是票據受益權。主要講的是對已經貼現的票據進行買入或者遠期回購的模式,這個業務產生的根源是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後,就要計入銀行的貸款規模,有的銀行貸款規模不夠,就有強烈的需求將票據資產轉讓出去,是一個擴表的動作。三是委託貸款。例如房地產行業、政府融資平台,他們的融資受到一些政策的影響,會產生銀行通過資管計划進而投資的方式方法,包括最近做的比較多的通過資管計劃參與產業基金,產於有限合夥企業的LP,認購契約性基金等等,跟委託貸款的性質相似,主要解決商業銀行對限定行業或者融資人信貸投放的需求。四是滿足銀行自身對於存款的需求,例如同業存款和存單質押,都可以實現銀行的存款規模的增加,存款規模增加貸款規模也可以增加,從而釋放表內的貸款。

二、證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費用比信託公司的通道便宜很多

通道業務最初的形式是商業銀行通過信託公司對限制性的行業和融資人發放貸款,解決表內額度限制的形式,2012年10月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後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實施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備案制和放開定向資產管理的投資範圍,投資範圍的放開是證券公司全面參與通道業務的基礎,2012年12月,證監會放開了基金子公司的成立,基金自公司成立後他的特定資產管理計劃也可以成為通道計劃的一個選擇。根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截止2016年年底,整個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規模是8.2萬億左右,證券公司資管定向部分15萬億不到,加起來達到23萬億左右,2016年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在20萬億左右,意味著整個證券行業和基金的通道業務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信託,而信託包括通道和非通道業務。產生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跨監管套利,商行和信託公司同受銀監會監管,很多信託公司受當地銀監局指導和商業銀行一樣,商業銀行不能做的業務,信託公司也是受限制的。例如,對納入政府融資平台名單里企業的貸款,商業銀行不能投放,信託公司實際上也不能自己投放,通過證券公司資管計劃或者基金子公司的資產管理計劃形成監管套利的便利。二是受資本充足率的考核,信託公司理論上有規模的上限,券商在初期沒有相關的考核,實際現在已經有了,券商在初期可以做的通道業務規模很大,導致證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費用比信託公司的通道便宜很多,最誇張的時候,券商定向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費用達到萬一萬二的水平,而信託公司的通道最便宜的時候也要萬三萬四,所以商業銀行的通道會放到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這也是最近幾年券商和基金子公司通道規模大幅快速增長的原因。

三、新規的出台時間點上沒有超過預期,但涉及的所禁止規模大

在2013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了《關於規範證券公司和銀行合作開展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這是規範通道業務的第一個通知,可以看到當時的監管思路是控制委託人的數量,要求資本充足率達到10%以上,資產規模達到300億以上,另外約束了相關業務和業務流程,明確了現狀返還在通道業務中的重要性,實際上是告訴各家開展業務的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怎麼去開展業務。2015年以後監管在不同的場合提出了資管機構包括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應該重視主動管理業務,降低通道業務規模,但由於整個市場需求和券商有較大的排名壓力,通道業務的規模還是不斷增加的。2016年6月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通過對券商的風險覆蓋率、資本槓桿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指標明確按風險類型進行監管,資管業務、另類投資、投行等都面臨著特定的風險資本要求,影響證券公司的風險準備規模。這個辦法發布之後,市場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化,很多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不得不提高通道業務的分級標準,這樣分級標準提高之後迅速的可以看到行業的規模增速出現下滑,以前高達50%,100%,200%的增速,現在10%~20%,這次證監會明確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通道業務,是前面多年監管態度和思路的延續,從出台的時間點講沒有超過預期,我們一直認為監管會拿出相關的動作,有的同事認為會更早。從力度上講,我們普遍認為是偏大的,但是表明監管非常鮮明的態度。

四、預期未來會有具體的指導文件出台,特別是關於存量怎麼處理,增量是肯定不能做了

這次證監會的表態不是伴隨文件出台,我們預期未來會有具體的指導文件出台,特別是關於存量怎麼處理,增量是肯定不能做了。證監會全面禁止通道業務是在整個金融市場去槓桿、去監管套利的背景下發生的,是在監管層面發生的一致性的共識。不得讓渡管理責任表明未來券商開展資管業務必須是主動管理的,未來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必須承擔投資標的的篩選、盡職調查、投後管理、清算交收等、不能依靠現在這種委託人發出指令,委託人代理篩選投資標的這種未來都不允許。資管通道業務雖然在合同中有現狀返還這樣的條款,至少在2013年10月以後,所有的券商和基金公司和商業銀行簽訂通道業務合同時,在合同上一定有現狀返還的約定,但是一旦業務本身發生風險,在法律層面上,券商和基金公司是管理人,是法律主體的責任無法規避,就有成為原告和被告的可能。

五、在「存量的到期不續,增量不新增」假設前提下,規模的下降會在5-6個月之後有明顯的體現,未來5-6個月到3年之內會是通道業務規模逐漸降低;對整個證券行業收入的影響在2%~3%左右

我們假設「存量的到期不續,增量不新增」,在這個假設下,我們可以看到通道業務占券商業務的比例,我們前面提到通道業務有23萬億的規模,但實際的收入並不高,便宜的時候通道費用萬一萬二,貴的時候萬四萬五,絕對收入並不高。按主要上市券商簡單統計,券商資管收入占券商收入9.5%左右,通道業務站不同資管機構的收入比例差異非常大,有些主動管理能力比較弱,他的通道業務收入佔40%-50%,有些強的可能只佔10%,通常按中位數25%計算,考慮到未來通道業務收入為0,那麼對整個證券行業收入的影響在2%~3%左右。但是由於通道業務主體是非標,既然是非標就不可能像股票等短期內清盤,規模消亡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想規模的下降會在5-6個月之後有明顯的體現,未來5-6個月到3年之內會是通道業務規模逐漸降低,乃至規模降低為零的時間周期,那麼對於券商資管的收入也是按照這樣一個周期去影響的。

六、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在「通道業務被全面禁止」之後,信託屬於銀監會監管,只要銀監會沒有說不讓做,那麼信託公司就是可以做的,但不可能全額承接目前市場上存量的這麼大規模

剛才我們提到,通道業務的參與主體主要是信託、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證券會監管的是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可以禁止他們今後繼續做;那麼信託未來是否能做呢?我個人認為信託屬於銀監會監管,只要銀監會沒有說不讓做,那麼信託公司就是可以做的。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幾十萬的規模未來會在信託公司端增長出來呢?我個人的觀點就是不可能的,因為信託受到銀監會監管,是有資本充足率的考核的,可承受的規模也是有限的。

銀監會對商業銀行有個要求,非系統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2018年底要達到12.5%,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0.5%,核心資本充足率9.5%,資本充足率有一個公式是等於資本/風險資產,那麼在一個信託公司資本金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它又要滿足這樣一個資本充足率,也就意味著它的風險資產一定是在一定規模上受到限制的,即信託公司不可能全額承接目前市場上存量的這麼大規模,它一定是有限制的。從目前來看,實際上各家信託公司,我們沒有實際去統計各家信託公司的資本充足率情況,但是通過我們過去半年業務開展的時候信託公司沒法跟券商競爭通道業務,它收費很高,有的收費到千一千二這樣,為什麼它會收費這麼高,也就是它資本充足率不足,它要做通道業務只能收高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信託公司未來還有多少空間去做通道業務,也是存疑的,我覺得不會特別大。

七、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台這兩個商業銀行目前最大的客戶,它們的融資會變得困難

我個人覺得通道業務首先看它產生的根源,在2015年之前通道業務產生的主要需求是商業銀行為了表內資產出表,即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不夠了,它通過通道業務釋放貸款規模也好,通過投資客戶理財變相實現對外信貸投放也好。2015年以後除了這一塊需求以外新增了對限制性行業的信貸,比如房地產和政府信貸,我想如果未來一旦資管計劃實現了金融融資受限,銀行表內貸款又難實現的話,像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台這兩個商業銀行目前最大的客戶,它們的融資會變得困難。

八、對融資成本的影響:限制性行業存在著融資難度加大的傾向

對整個融資成本的影響我想剛才提到了,銀行做通道業務的根源就是貸款規模和限制性行業,如果說貸款規模目前來說對商業銀行壓力不大,需求不會成為更多有困難的事,但是限制性的行業太多了,房地產企業、政府平台等都還是有典型的限制,包括兩高一剩等等,這些融資大多數都是靠銀行,它們都有授信,只是傳統信貸模式目前比較困難,如果這些企業未來符合條件,不需要通過資管計劃這樣的通道來融資的話,它的融資成本實際上是降低的,它沒有多層嵌套,加了一層通道,那麼我想加上管理費和託管費,差不多要萬三萬四,至少萬三萬四是省掉了,但是如果這些企業屬於限制性行業,它通過表內貸款不能實現,那麼必然存在著融資難度加大,融資難度一旦增加,需要通過別的融資模式來滿足的時候,融資成本就一定會增加,那麼也就是說特定行業通道的禁止會增加融資成本。

九、對股市債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如果按照13年證券業協會對通道業務的一個模糊的定義,通道業務的委託人應該是商業銀行,那麼本身其通過資管計劃投資股票、債券的規模相當有限。如果是說標準意義上的通道業務,它本身投資到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規模是相當有限的,絕大部分投向非標,基於投資規模有限,那麼限制之後的影響按道理也是有限的。但對於房地產和地方平台貸款來講,多次講到了目前市場上確實有較大的規模,銀行通過資管計劃更容易實現限制性行業的放貸,未來要轉回表內,轉回表內之後商業銀行還能不能放這是要打問號的,我想至少禁止房地產企業和政府平台在表面上要增加新的貸款,這一點應該是共識。除此之外,還需要多提一點,在通道業務中講到的幾種類型,如果禁止的話實際上會降低很多銀行的存款規模,就跟我合作的部分商業銀行的情況來看,確實還有不少的存款是通過存貸收益權和同業存款這兩種模式拿到的,如果說未來這個模式降低了銀行的存款規模,一定會進而影響它的貸款規模,而如果銀行的貸款規模受到影響,那是否會提高社會的融資成本,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說點關於通道業務接地氣的東西吧,所謂的通道業務就是券商的定向資管計劃,是一個單一客戶的資產管理計劃,券商本身不會主動管理該資產管理計劃,只接受客戶的指令來操作。這玩意本身就是個奇葩東西,主要客戶群體就是銀行。銀行通過通道業務來投向許多監管規定不能投向的地方。

銀行通過通道業務各種繞過監管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據我所知通道業務用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來做不良資產的出表業務。很多中小城商行都是通過通道業務來處理不良資產,具體做法就非常有意思了。首先AMC按原價格收購銀行的不良資產,然後銀行通過通道業務再把之前賣給AMC的不良資產買回來。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了,銀行按原價格處理了大量不良資產。

說白了通道業務完全就是繞過監管的工具,從中也可以看出現在中小銀行背後的不良率到底有多驚人,這次監管禁止通道業務從這方面來看,我個人還是支持的。


只是說讓渡管理權的通道業務全面禁止


和大家觀點不一樣,房子降不降不知道,股票都跌成狗屎了,和上次說資產泡沫一樣,明明不是針對股市,最遭殃就是股市,房價我看還是堅挺,至少限量限購凍結住了成交和價格


想請問一下,房地產降溫,家裡有幾套房子的人怎麼辦?


我問了一下大佬,他告訴我通道業務在二級市場很少主要是債市樓市


實際業務發生過程中,多層通道嵌套還是很常見的!

基金子、券商資管和信託的管理規模是有重疊的!


【監管層對券商通道業務再表態,暫未全面禁止但仍關注規模】近日證監會關於「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的表述就再次引起業內關注,部分市場人士和媒體解讀為全面禁止通道業務。「媒體存在誤讀,監管層並沒有全面禁止。」據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而多位資管業人士也證實了上述說法。實際上,監管層從去年就開始對通道業務進行限制和壓縮,周末證監會發布會的表述,實際上只是對資管業務加強監管的延續。


推薦閱讀:

2017 年 3 月開始的一系列監管檢查,對銀行業務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
中行1億存款離奇蒸發的新聞 上億的金額如何在沒有儲戶授權的情況下被轉走?
按照《貨幣戰爭》的邏輯,西方勢力敵對中國,是因為中國的貨幣是由政府發行的么?誰來解答一下…?
如何看待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5月17日的發言?

TAG:銀行 | 金融 | 中國證監會 | 資產管理 | 通道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