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他鄉聽到鄉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當一個人在很遠很遠的異國他鄉時,聽見鄉音或者方言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2015年夏天,我在北京做世錦賽志願者。作為註冊中心的一員,我負責核驗客人的證件、信息並且幫他們拍攝證件照。客人來自五湖四海,但我每次看到拿著英國護照的亞洲老人,基本上都是華裔,除了英語就只會說粵語,為了表示家鄉的歡迎,儘管我可以用英語,但我都特意用粵語接待他們。

我永遠忘不掉他們眼睛裡的光!布滿皺紋的臉上出現一絲驚喜,遙遠的路途讓他們回到了祖國,可是周圍的人都在說他們聽不懂的普通話,這時有人說了他們熟悉的粵語,那種親切和感動,在他們臉上藏都藏不住。他們都會親切地和我交談幾句,然後微笑著離開。來時那種疲憊、匆忙、商務化的神態都沒了。


某年五一過節期間,從莫斯科去旁邊的古鎮蘇茲達里。去的時候沒有提前訂房,小縣城裡賓館有限,我們沒有地方住,於是被人推薦到附近鄉下的農村家庭賓館。等我們吃完飯往那邊走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也沒有路燈。走到一個路口的時候,有一輛車在我面前停下來,下來一個男子,問我們縣城的大市場怎麼走?他用俄語問的,我聽他的口音很生硬,應該不是俄羅斯人。因為看不清楚對方,我就用俄語告訴他怎麼走。他好像沒太聽懂,又問一遍,我又放慢速度,給他解釋了一遍。感覺他依然沒有信心的樣子,但似乎又不好意思再問。不過我他口音,覺得像是中國人的口音,於是我直接用漢語問他,你是中國人嗎?只聽對方艾瑪呀驚叫了一聲說,碰到自己人了。。。。然後歡天喜地用漢語再問我們怎麼走怎麼走?我們仔細地給他解釋清楚,然後他又驚嘆了一聲,真沒想到這裡還碰到自己人!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偶遇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就在想,這哥們兒回去之後肯定跟朋友或者是親人吹牛說,你說這深更半夜的,在那麼一個偏僻的小地兒,問路居然就碰到中國人了,你說神不神?中國人的確是無處不在。。。


網路段子,侵刪:

那會兒剛到日本,日語還不利索。有一天在公交車站等車,來了兩個水手服妹子問路,我不想在妹子面前露怯,結結巴巴的說怎麼走怎麼走。妹子點頭微笑說大丈夫慢慢說別著急……說到一半,倆妹子的其中一個,忽然對另一個用普通話說了一句: 這鬼子他娘的說啥呢?


去年去優勝美地,入園之前經過一個小城,就打算先吃個飯在走。剛好遇上一個中餐館就進去了。老闆是個中國人,在旁邊算賬,服務員是個黑人少年,負責點餐。我們等上菜的時候,聽見那個黑人用流利標準的福建普通話和老闆交談。。。看樣是100%跟老闆學的中文,口音都一樣。


我曾經有過幾次非常神奇的相遇。

【第一次】

在莫斯科讀書時,老師領著我們去參觀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就是紅場北邊那個,去過的人肯定都見過。我剛穿過復活門,就在喀山大教堂(不是彼得堡那個)前面看到幾個熟悉的背影,越看越覺得在哪見過。等我繞過去一看,居然是我國內大一室友和另外幾個同系的小夥伴,他們也正好選在那天到紅場玩。

【第二次】

有一次我們幾個中國人在布加勒斯特街頭閑逛,路邊一群學生模樣的青年看到我們,可能覺得我們也聽不懂,便開始用俄語爭論我們是哪裡人,有的猜是「韓國人」,有的猜是「日本人」,我邊聽邊笑,忍不住說了一句「不,我們是中國人」。俄羅斯小青年們一臉震驚,全都跑過來和我握手,說沒想到在羅馬尼亞街頭會碰到和他們說俄語的中國人。

【第三次】

還有一次出國時,坐我旁邊的阿姨居然是祿口人,一路上都在和她說南京話,感覺分外親切。

【第四次】

有一次坐卧鋪車從大連回家,長路漫漫,我便坐在下鋪和朋友聊天,聊到我們當地方言,她就讓我說兩句,然後我就說了幾句,忽然中鋪的大叔坐了起來,用博望話說了一句:「這都是吾家許人么?!」當時真是又驚又喜。

還有一次是在瀋陽桃仙機場,也是類似的情形,排我們前面的居然是老鄉,頓時感慨博望人真是哪裡都有。


去普吉島玩、可能是曬的吧、膚色有點跑偏、那天在酒店和同伴走的好好的、有兩個女生上來用生澀的英語問我們游泳池在哪裡、我們連比劃帶說的憋了半天、也沒說清楚具體的、把我逼的、說了一句卧槽…………………………………………

後來就無障礙溝通了…………


有一年從日本轉機回國,可能因為是元旦的關係候機室里空蕩蕩的,只有我和一對老夫婦。

本來我在安安靜靜地看書,但是突然聽到兩位老人開始用我們家鄉話交談。

當時感覺超親切地~因為我本身不會說家鄉話,家人朋友都會和我講普通話,所以家鄉話是我只有在本地才能聽到的。

就轉過身去攀談了一下啦,知道兩位老人和女兒常住北京,而他們的兒子常住日本,剛給他們添了個孫子,是來探親的。

後來登機的時候看他們拎了個有點沉的隨機箱,再加上飛機上人很少,就順手幫他們拎到了座位那裡放進了行李艙。

下飛機的時候又想起這件事兒了,就在機艙門口等了會兒,幫他們拎了隨身行李,又取了大件。

後來我要轉機回家,老奶奶握著我的手不放開,給我念了好長一段佛經,祝我一切順利。

還把她在北京的地址詳詳細細地告訴我了,說隨時歡迎我來北京玩,可以住在他們家。

雖然我的腦子半小時就把地址給忘了……香什麼小區來著?

這就是我的經歷啦。現在回想起來奶奶拉著我的手一字一句告訴我地址的樣子都感覺特別美好。

在異國他鄉聽到鄉音就是會產生一種想上去攀談的衝動吧,覺得特別熟悉親切。


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

去年暑假去泰國一個小島(國人很少的一個小島),報了一個當地的團出海玩,在浮潛區跳下船浮潛時一不小心嗆水後整個人失去控制,在海里一直撲騰大喊help

好一會兒都沒人理我,喝了好多海水,心裡好惶恐好絕望想著不會出來玩一趟就把命都玩掉了吧

突然一個女孩子的聲音出現:要我拉你一把嗎

天啊宛如天使的聲音

然後我一副很慫的樣子被這個女俠般的小姐姐扶上了船

小姐姐好美好帥,謝謝小姐姐的救命之恩


嗯。。很感動的感覺。

漢語應該也算是故鄉的語言吧

當時我還小,大概十三歲的樣子,也是第一次出國,去的是澳大利亞。

跟著學校走,結果學校的時間沒排好,導致大年三十是在澳洲過的。

也沒有經歷過一個人在外面過年的感覺,心裡很酸。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學校意外地沒有告訴我們行程安排,只要我們坐上大巴,跟著走就是了。

我們也很疑惑啊,可是到了目的地,我們都感覺內心一震:

China Town

一進門就是舞龍舞獅,大家放著鞭炮,嘴裡說著普通話啊,粵語啊,閩南語啊,我還聽到了我的家鄉話

那一瞬間,幾乎所有同學,都流出了眼淚。

當時那種感覺湧上來還感覺比較尷尬,畢竟當眾眼淚水就忍不住流出來了,但是看大家都是這樣的感覺我們也就不顧及什麼了。

當時在澳洲還親身經歷過侮辱黃種人的事情,所以到了唐人街感觸特別深啊。


2013年在獨自丹麥過春節。三點多天就已經擦黑了。冒著大雪外面兜兜轉轉小半天,趕緊回到屋裡取暖。結果貪戀屋裡的暖氣,一覺就睡到七八點鐘。此時馬路上除了酒吧大多數飯店都關門了,找個飯店獨自慶祝下大年夜變得很困難。

2013年丹麥的亞裔並不多,再加上當地人大都是淺金色或者銀色頭髮為主,幾乎不太容易碰到黑髮黃皮膚的亞洲人。一個人在又冷又黑的街道上走著,路邊都是已經打烊的店面,跟朋友圈裡國內萬家燈火闔家團聚的情景全然不同。

走著走著,突然看到兩個大紅燈籠掛在街角。一個中式牌匾上寫著XX飯店(XX是類似於疊字這種名字,原諒我已經記不住了)。想都沒想我就推開了門,一個不大的飯店,像國外傳統的中餐廳一樣中式風格的內裝,紅彤彤的色調很暖心,中國老闆站在吧台後面看見我明顯愣了一下,然後直接用中文說「你好」。

然而這家裝修還算上檔次的飯店居然只提供自助餐,90dkk一人。類似於國內大學食堂。一個個不鏽鋼盤子裝著菜品,都是家常菜,宮保雞丁溜肉段一類。味道也意外的接地氣,北方口味,讓我想起了我媽做的菜(後來才知道老闆一家也是東北人)

在吃飯過程中,老闆很好心的給我現炸了一盤子熱騰騰的蝦片,北方餐桌上受孩子歡迎的那種零食,說實話我都快10年沒吃過這個了。跟老闆聊了幾句,得知他們一家來自大連,在丹麥開餐館已經兩年了。丹麥華人很少,所以他們也做壽司,反正當地人不太分的清中餐和日本菜。問起跟家鄉的區別,老闆表示氣候還好,只是冬天黑天太早了…

準備離開的時候,我對老闆說了一句:新春快樂!看得出他有些感動,對我也說:春節快樂!在這樣一個遠離家鄉國人稀少的寒冷國度,身邊沒有一點節日氛圍,這句祝福卻前所未有的溫暖。

後來也去了一些別的國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華人不這麼稀少的原因,見的更多的是國人之間的臭臉和互坑,再聽到國語時就很難有這種感覺了…

最後放幾張當年在丹麥拍的照片。冬天都是冷灰冷灰的調調,但是是個很安靜祥和的國家。


體驗:時空錯亂

半個天津人。

不記得是在紐約哪裡,但是是在一個交通樞紐(貌似是機場?)人頭攢動。

我走著走著,突然聽到有個姑娘打電話,說著天津話。

突然覺得自己回到了上大學的那些年的冬天,從家坐城際坐到北京南站下車,會有幾個天津人依然說著天津話,然後在擁擠的北京南站里走啊走,漸漸火車站裡都是從全國各地來的人。

感覺永遠也擠不出南站,感覺周圍都是剛從自己家鄉回北京繼續打工的人們,帶著大包小包,穿著棉襖,或者是一群遊客,來到北京就想看看天安門,登一下長城,逛一下王府井。我看著他們不會用機器買票還要排隊,心裡有些小慶幸,也有點小同情。

終於擠到地鐵了,坐4號線。四號線好難擠,恨透了那麼擠的地鐵,好在地鐵基本直達學校門口。

到了學校要給老爸打電話報個平安,雖然說一趟也就2個小時,可是在不同的城市就感覺離家很遠。

到了學校先找最好的姐們聊兩句,約好晚上擼串的行程。

然後在室友羨慕的眼光中抱怨自己回一趟家好累。(是真的累,但是當時也是有點炫耀我錯了。)

然後在北京就沒有什麼天津人了,大家都努力說普通話,當然我們學校的人還說著各種我聽不懂的少數民族語言。新疆話新疆話新疆話,朝鮮語朝鮮語朝鮮語……

轉天去擁擠的西單逛個街,發現衣服便宜的太丑,不醜的買不起……

啊又要上課,心好累,能不能別周一到周五從八點上到六點,還是不是大學生活,沒人性。

回到擁擠的八人宿舍,所有室友包括自己的東西堆得哪兒哪兒都是根本出了床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好討厭這個地方,一定要早點畢業離開。

看見人就頭疼,為什麼北京哪兒哪兒都是人,回了天津也差不多哪兒哪兒都是人。

突然一抬頭,說天津話的姑娘已經不見了,周圍的人基本都在說英語。

而我那三四年前的回憶,卻在兩分鐘前全部發生了一遍然後消失了。

我在哪兒?

哦,我還在紐約。

下次聽陌生人說天津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而我發現曾經發生的一切都沒有那麼糟,北京地鐵站的擁擠也讓人覺得很暖和。


我想說的是,在國外景區,遇見說四川話的大媽是常有的事。


周杰倫的歌算不算?

別的地方不知道,我所在的地方是美國某中南部大農村裡的一個城市,不大不小,經濟在周邊算最好的,到處都在開墾蓋樓,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唯獨沒有中國人。

可能是周圍沒什麼大學,反正邪門了見不到中國人,唯一的一家中餐館還是十多年前開的現在早幾易老闆變成了美國中餐。

上周我去健身房,這個健身房有一個沃爾瑪的supercenter那麼大,一進門就不對勁了,我細細一聽,健身房的背景音樂是周杰倫的發如雪!

你想想,這麼個地方別說鄉音了連老鄉都見不著,健身房裡也就你一個中國人其他全是白人黑人什麼的,然後大家在周董發如雪的背景下和諧地咔咔舉鐵。

我當時立即跑到一個擴音器下面抬頭認真聽,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聽見國歌了。後來我還用微信拍了小視頻發給國內的朋友,一陣唏噓之後感嘆:還是周杰倫牛逼。


剛來澳大利亞,聽力水平很低,老師上課只有重要的事說三遍才能聽清。全都是不認識的單詞,路人說的話也聽著莫名隔閡。同學們也都喜歡上ins或者關注歐美歌手。

那天同學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去看企鵝歸巢,我真心不想在作業那麼多的情況下去了。可是最後推辭不掉。

第二天上了同學爸媽租的車,外面太陽很大,車裡空調風徐徐。

車裡放著中文歌。

「因為在一千年以後 世界早已沒有我」

「修鍊愛情的悲歡 我們這些努力不簡單」

好像把一個專輯都放了一遍。

每個字我都能寫出來,每個下一句我都能唱出旋律。

我以前怎麼沒有發現呢,林俊傑的歌那麼那麼好聽。


時光快速回到上學期在選ap課之前 學校展開的ap課程介紹會

我們學校abc挺多的 但是中文說的都不好 他們父母來祖國的五湖四海

因為是課程介紹會 所以很多同學和同學的家長都會參加

我也參加了

於是 在開場前 我真的聽到了好多方言

四川的 山東的 河南的 湘西的 湖北的 台灣的 還有甘肅的

「娃,咱坐哪?」「瓜娃子,好好聽,不要說話了」「這老師真俊啊, 恁咋還學不好啊」。。。

我真的是又驚又喜 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就更想家了

還有一次 有一個萬國美食節(??) 大概就是好多國家的人拿來他們當地的美食來賣

然後當然有中餐(橘子雞 和 左宗棠雞呵呵)

中途就會有好多各種文化的表演

有一個節目就是舞獅舞龍

我真的是當場淚目 真的真的 哭的停不住

舞龍舞獅在中國都多少年沒現場看見過了(就算電視上看見也都是換台啊 電腦就快進啊)

沒想到在美國十八線大農村看到了

我就真的是那瞬間 特別想家 特別特別的想

想去擁擠的步行街 吵鬧的火鍋店 想聽聽過年的鞭炮


我前幾天出席了一個華人圈子聚會,席間與一個小夥子挺聊得來,小夥子原來學的是播音,根本聽不出是哪裡口音,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口音。

突然,我不經意間問了一句:你是哪裡人?

他答曰:湖州。

我說:浙江的呀。

他一臉鄙夷:湖建的!


十年前了吧,外派到橫濱旁邊的一個小城下面的一個小鎮旁邊的科技園裡幹活,體會一下從成田機場出來從繁華的大都市旁邊掠過然後越走越荒涼同行旅客越來越少的感覺……日常生活之無聊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那天難得的去爽一把去了趟迪斯尼,高興勁兒就別提了,一大早上摸著黑坐電車出門,一直玩到晚上十點米奇家收攤才往回走,到了電車站發現悲劇了,等半天也沒見車來。晚點了?日本的電車是很好的,準點絕對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怎麼會晚點?躊躇了一會兒,看天越來越晚,問問吧!進了旁邊的便利店,裡面倆人,一男一女,俺就操著俺那二級的日語開始描述問題……倆靜靜的聽了半天,然後字正腔圓地問了句:你中國人吧!?

—— 2017年2月18日補充 ——

頭一次有機會去東京閑逛,該去哪兒呢?幾個哥們兒一合計,列出一必去列表,其中就列上了歌舞伎町——咳咳,那時候我們對日本的了解很大程度來源於標準日本語,根據上面的介紹,歌舞伎是日本一種健康美好的民族文化,那麼去哪兒看歌舞伎呢?不知道誰就查到了歌舞伎町,在歌舞伎町看歌舞伎,簡直是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情了是吧。於是哥幾個查了下電車的坐法興沖沖地就去了。從地鐵站一上來就懵圈了——介黑燈瞎火地上哪兒找地方去?!趕緊找了個人問『請問,那個,歌舞伎(馬騎)怎麼走?』那日本大姐一臉黑線『馬騎?』……一陣冷場,忽然有人想到那町字還有一個讀音怯生生地補了一句『那個,歌舞伎(翹)怎麼走?』日本大姐立刻就明白了,給我們指了路,昏暗的燈光下沒來得及看清她臉上是否掠過一絲竊笑。

果然到了大名鼎鼎的歌舞伎町,我們一行人東看看西晃晃,在滿街的案內所標牌下摸不著頭腦,本故事的正主兒——一個約摸二十來歲的男子——出現了,他悄無聲息地就走上前來,以極快地語速說了一句日語,還沒容我們說完『斯——斯以媽生』,又以極快地語速說了一句非日非中的話,聽上去頗有歐巴風,我們對看一眼沒想好這話該怎麼接,下一句話又從他嘴裡冒出來了,這回雖然很輕而且很快但是我們立刻就聽明白了:要小姐不?有打折


瀉藥,但是我很慚愧,留學到了一個中國人不算稀少的地方,在一個中國人不算稀少的專業,所以聽到中文從來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不過要是有人拿跟我老鄉說事,我會很警覺他是不是想坑我。


說一個姥姥的故事吧。

姥姥祖上是蘇北的,逃難來的陝西,大舅舅成家去了廣東,姥姥在大舅舅家住。

自然在廣東姥姥很難找到幾個能說上話的人,朋友也不多。

但是又姥姥是個閑不住的人,好鼓搗鼓搗種點東西。在家門口的菜地裡面種了各種蔬菜和花什麼的。

一日,姥姥在家門口照看她的蔬菜們,一老大爺腆著肚子走了過來:膩這中幾斯個撒么?長歪耗橫。

哎呦我去,這一聽就是關中那邊的。姥姥一聽喜出望外,忙問你是哪的呀,口音咋這麼耳熟。老大爺一說哪哪哪,他來自我們家附近的一個村子,也是娃在廣東,過來看娃。

姥姥說,我家老二兒媳婦就是你那村子的呀,姓王。老大爺說,巧咧,額家媳婦也姓王。

你兒媳婦叫啥。

一番自報家門後,發現,老二兒媳婦的姑是老大爺的老婆。 也是一個傳奇的經歷吧,算是他鄉遇親家嗎……


後續:我們加了微信,回國那天我們是同一班的飛機,妹子在航班起飛前三小時發消息說她錯過了去機場的班車,盧比又用光了。最後她打了輛的士,我在機場等著她。嘿嘿我們最後趕上了飛機,順利回國了,可惜妹子在鄭州讀書,我在上海,回國之後就漸漸沒聯繫啦。嘻嘻。也算是一段異國奇遇了。

分割線以下原答案

--------------------------------------------------------------------------------------------------------

去年夏天全家去模里西斯度假。

模里西斯西海岸,愛必濃酒店外的海灘上,我一個人站在岸邊,正值日落,海水已經有些涼了。「中國人?」一個人從背後拍了拍我的肩。回過頭,這麼多年第一次被妹子搭訕還是在遙遠的印度洋,驚訝的我完全合不上嘴。「是啊,我是中國人。」

妹子是一個人來毛球旅行的,她說她在這裡待了五天,我是她遇見的唯一一個同胞。聊了一會,天色漸晚,我們就回各自酒店了。

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當你身處在萬里之外的國度,聽見了熟悉的語言,你知道,你不是永遠都那麼孤單的。

我爸那天偷拍的。他兒子也算是為老楊家爭光了。


大學室友遠赴亞美利加深造,到實驗室報到時磕磕絆絆但基本達意地做了自我介紹,尾音未落立即被面前一位同胞用中文打斷:

「哎你煙台二中的吧?」

「?!」

「老 X 教的英語對不對?」

「!!」

總之就是發音山東味很足,而且腔調中獨特的韻味被中學校友認出來了。

另外這位室友一直堅稱自己和范冰冰是校友,當然沒膽去搭訕。真假到現在我也不知道。


「就是這個味兒!」


之前跟朋友去香港考試,考完後去逛商場,周圍 包括朋友都是在講粵語,這時迎面而來的一對父女,爸爸對女兒說阿要試這個啦 女兒說不要來不要來蠻去下個店 異常親切,激動的跟朋友說遇見老鄉了


十幾年前去美國夏令營+學習交流,某天下午交流的學校沒有課,體育活動,我和基友覺得甚是無聊,就逃課出去,想去超市買零食吃,有家超市大概走路10分鐘就到,然而我們迷路了。走了半個小時都沒看到,周圍全是稀稀拉拉的住宅區,我和基友於是決定攔車,年少膽大。

基友攔下一輛車,黃色甲殼蟲,是一個年輕妹子,亞裔臉,大概20多歲吧,我們用磕巴的英語表示我們迷路了,本來妹子打算直接送我們回學校,結果我們連回去的路也忘了,妹子見我們說中文就說她父母也是中國來的,可是她不會中文,就把我們帶到她父母開的餐廳去了,很近,幾分鐘就到了。

結果推門進去,叔叔阿姨一開口就是帶著四川味的普通話,於是大家都很開心,叔叔阿姨人非常好,還給我們做了免費的午餐,幫我們查好學校的地址,又讓妹子把我們送回去,臨走時還塞了一大把美國著名的lucky餅乾給我們。


鄰居一家,爸爸是美國白人,媽媽是中國一代移民,兒子Raymond中美混血,中文講挺溜的。

暑假去他們家玩,Raymond姥姥姥爺也從中國北京來了。

最開始一直大家一直保持著「普通話+英語」的交流方式(美國人不明白中文,兩位老人不明白英語)

後來到了晚上,我們驅車去一家台灣餐廳吃飯,姥姥姥爺也跟著去。吃到一半我說這個台灣菜的味道好正宗,老奶奶突然用四川話說,你吃得這麼辣是不是四川的哦。

我當時整個人愣住了…因為在老奶奶說四川話之前完全聽不出來她是南方人(北京話沒有一點口音),然後楞了半天,奶奶說,我是重慶的,我看你就像我們四川那邊的…

楞了半天,望著一桌子正宗的中國菜(我們host family也是中國人,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原材料買不到所以中餐都比較「湊合」),想起也不知道是多久沒有這樣「一家人」一樣坐在飯桌前吃飯了,思緒陷入混亂…


性格很內向,不是很會表達。九歲來到澳洲,現在依然學生黨。剛來的時候英語僅限於hello, wifi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登陸後等了半年才安排我去語言學校。班上90%同齡中國小夥伴,剩下思密達斯里蘭卡泰國等等……大家背景相同,語言都不好,雖然來自天朝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但是異國他鄉大家都是同胞老鄉啊……很多年後,想起中秋節大家一起交換各家帶來的月餅,端午節爭論咸甜粽子,新年把所有人帶的各個派系的菜放在一起分享還是會感動......至今依然保留著一個墨爾本移民二代群....!ps. 在語言學校英語沒學太多,但是學會了東北話粵語和一些韓語


在英國的Brighton讀書,某次和朋友路過一家當地的紋身店,聽到裡面在放如果我是dj你會愛我嗎...當時我以為自己幻聽了,仔細聽了一下,一直在循環dj dj dj...你會愛我嗎?你會愛我嗎?感覺和在國內一元店裡聽到的感覺是一樣的...


我在電梯里了,電梯里有倆2B。


溫哥華這地方全都是廣東人(包括廣府潮汕客家),華東來的太少了。每次在公交車上聽見有大媽講魔都話我都揪著耳朵認真聽,太難得了。


有一年跟媽媽在德國玩,地鐵上對面上來了一家子,一開始是在說上海話,然後我也覺得沒啥問題,我媽突然插了一句常州人?對面就驚訝了…連忙說是的,是的…他們是孩子在這兒上學…然後我媽就說常州話怎樣,無錫話怎樣,蘇州話怎樣…區別在哪兒…他們下去以後,媽媽很無奈地說為啥硬講上海話…

哦,我們是無錫人,但是我媽一貫很有語言天賦,無錫本地的口音南邊北邊有啥區別也是能很有重點的講出來…周邊哪個鎮的都能聽出來…


不是在異國他鄉,但對於我來說也挺遠的。

我湖南株洲的,大學在哈爾濱念書。有次在網吧跟家鄉的閨蜜視頻聊天,旁邊有個男生在抽煙,熏得我挺不舒服,就跟閨蜜說:「煩人,旁邊坐了個傻X老是抽煙!」當然,說的肯定是家鄉話。

然後,尷尬的事情來了……旁邊男生貌似也在跟別人視頻,他深深地吸了口煙,滿臉傲嬌地用株洲話說了句:「誒喲,旁邊坐了個傻X,以為我聽不懂株洲話……」

所以,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在外地用家鄉話罵人了(?_?),就醬~


在澳門上學,有次在超市碰到了七八個武漢老太太在嘰嘰喳喳關於洗髮水的事情。一股親切感油然而生。

畢竟他們在武漢的超市也是嘰嘰喳喳的。【微笑


在德國吃早餐 聽隔壁桌兩妹子交談用的我們那小地方稀有方言,恍然有了空間穿越的感覺,跑去打了個招呼 果然是隔壁市的,其中一個老爸還跟我一個縣的


我的感受是:瞬間懵逼。你能想像到在加拿大某個下完大雪的早上,在我睡眼朦朧 起來趕緊開門去上學的一瞬間,門口傳來了一句唐山話:「同學你好,xxx在家嗎? 」我當時的反應是 我是不是在做夢,於是我掐了掐自己,說:「嗯,他在家,您給他打個電話吧 可能還沒睡醒。」果然那位又用唐山話回復:好的,謝謝你啊。

當你遠離家鄉多年,突然來這麼一句,我估計隔誰都得瞬間懵逼。。。。。。


去問路。

我跑到一個慈祥的大媽面前,說:"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xx square?"

大媽一張嘴,把我驚住了。

「噢你是說time square呀!從這邊一拐,哎看到那個沒有,一直走下去就好啦!」

(??? д ???)!!!

我用英語問,你用漢語答?!

搞事情啊……


箱根神社的水上鳥居,我和同學自由行,過去拍照的時候,鳥居前面圍著大概六七個人,不好取景。然後突然聽見一兩個人用帶有香港口音的普通話交流,一問居然在場的都能講普通話,然後我們就非常有秩序的開始排隊,把取景區域空出來,一個一個上前拍照,有同行想要合影的後面的人就幫忙看包,幫忙拍照,場面一片和諧,以至於後面來的幾個日本人和其他外國人一臉問號。

還有就是回國前最後一晚,在成田機場附近訂了酒店,晚上九點多才到,第二天九點的飛機,我們拖著行李和網上列印出來的付款賬單去前台。

「excuse me,we have booked this online…"

(東北話)「哦,入住是吧,填一下這個(中文版的入住卡),明天早上的班車需要嗎?」

一下感覺提前回國了……那晚去房間的路上還聽見隔壁幾間開著的房間里傳出四川話……更是覺得我們這是訂的江北機場旁邊的酒店吧


在東京,如果有一天沒聽到中文我會非常吃驚。

有一次去山形考試。和東京不同,山形是個小地方,中國人不多,大部分也都是來旅遊的。

我入住賓館的時候出了點小問題。

前台問我(日語)チェックイン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我說チェックイン啥意思。

「are you Chinese?」

「yes」

前台大爺開口

「是入住的意思」

後來考完了準備回東京,在站台等新幹線

一個年輕媽媽用英語教育在吵鬧的孩子

在我看來是母語水平一樣的英語,我還在想是哪裡人

訓了一會

「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安靜不安靜」

總之在日本,是離不開中文的


如圖


我唯一一次聽到是在費城的一家小餐館裡,在座位上聽了很久???

然後突然想起我們那的一個笑話。

一個男的想偷渡到韓國,於是他游啊游,終於看到陸地。上岸之後看到一個老奶奶在曬漁網,他激動地問老奶奶:阿媽尼啊,請問這裡是韓國嗎?

老奶奶說:

你彪么!這裡是永(榮)城!


我是說鄉音被遇到的那個

坐標楓葉國一三流小省會

雖然中國人遍布全加拿大

但這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

我是東北人

很多時候是為了搞笑拉近距離而說東北話

有一次去同學聚會

無意碰到這邊認識的一個長輩的小輩親戚

和我差不多大

同時參加這個聚會

聽到我在逗樂說東北話

衝上來特別激動的和我說

天哪聽到家鄉話實在是太親切了!

遂拉著我嘮了很久....

後來有一次去那個長輩家吃飯

因為是長輩所以說的普通話

當天他也在場

後來私下問我為什麼不說東北話

多親切呀

我笑說你都不說非讓我說

誰道他默默說

小學就來這邊移民

雖然不會說東北話

但聽到了總是特別開心

覺得不說東北話的東北人

都不是真老鄉

感受嘛

大概就是他那種

聽到了就很興奮

會突然拉近距離

隔閡比別的剛認識的人少很多

並有點傷感


本人東北人,08年因為工作需要在瑞典哥德堡小住倆月。作為剛剛畢業一年的機械狗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出國表示興奮。。。。。。。。此為背景…………

在度過了新奇緊張的第一周之後迎來了第一個周末!!. 終於有時間可以出去逛逛啦………於是興奮地買了一張開往哥本哈根的長途大巴票,準備興奮地直奔傳說中的小美人魚。一大早早早地排在第一位坐上了大巴的第一排,你懂的有視野風景好!在與眾多金髮帥哥靚妹們一起顛簸了四個小時後終於抵達了哥本哈根,在我一個箭步跳下了大巴踏上了丹麥這片神奇的領土後,耳邊穿來了一句莫名熟悉的純正東北鄉音「這車擱哪過來的啊??」我習慣性地冷酷回答一句,哥德堡,轉身揚長而去。與在家鄉一樣不和對方進行任何客套的視線交流,揚長而去。


13年暑假,在洛杉磯的機場等行李的時候。

從後方傳來一聲,「那麼個漏斗,小西斯,污資有有三。」

呃話雖然是罵人的,但聽到鄉音真的感動到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在聖地亞哥市中心那個火車站等車時,突然聽到有人在說重慶話......在美帝十多天連漢語都沒聽過幾句突然聽到了重慶話!回頭一看是兩個孃孃,當時激動的直接湊了上去打招呼,結果人家是成都人....但是還是很開心哈哈哈哈哈哈


感謝全民K歌


當時一個人跑去大理窮游,在準備上公車時聽到兩個潮汕人在那裡說話,她們錯過了某車班次有點著急,還好我提前做了攻略幫了她們,雖然沒什麼,也不是異國,但是總有一點很爽的感覺


2011年在柬埔寨工作,一次出差去菩薩省,公司在那有農場和木材廠。在那基本都是柬埔寨工人,但是有一個中國人。河南的。本人不是河南人,但是對河南人沒有任何偏見,包括現在。異國農村遇到同胞這事還是足夠湊一桌喝二兩的啦。那叫一個相談甚歡相見恨晚啊!然後晚上就安排和他睡同一間宿舍。秉燭夜談那種。結果第二天回到金邊,發現身上帶的300多美元和500多人民幣都沒了。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他乾的,因為後來聽說別的同事也遇到過一樣的事。這就是我異國他鄉聽到鄉音的感受。我可愛的中國同胞啊!


直接貼個視頻。

東京街頭,歌者高唱著《海闊天空》,對面,是一個駐足認真傾聽的女孩。

女孩剛開始不知道唱歌的是中國人。

當然,歌者也不知道女孩來自哪裡。

粵語出來的那一刻,瞬間淚崩。

異國他鄉聽到鄉音,不過就是如此了吧?

彼此給予感動和力量,讓對方知道,在遠離故鄉的異土,白天努力奔波打拚,夜晚懷親思鄉的,不止他一個人,這就足夠了。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811271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在阿布扎比機場路家樂福裡面看相機,聽到隔壁區域出現了軟綿綿的成都話,聽上去感覺特別親切,出國以後,好久沒有聽見這麼純正的家鄉方言,於是放下手中的相機,走過去一看,兩個大媽在跟家樂福的一位導購——印度哥們交流,問這個行李箱可不可以相因(Xiangying,通「便宜」)點,那位印度哥們也是一臉懵逼的望著她們,於是我們走了過去,替她們傳遞了信息,原來她們是單位退休職工,報團過來旅遊,不怎麼會英語,住在附近的希爾頓,由於給親戚朋友買的帶的東西太多,自帶的箱子裝不下,還需購置一個。看在老鄉的份上,於是我們帶著她們買了箱子,又買了奶粉,買了巧克力,還買了阿布扎比的特產—椰棗,一直快到結賬的時候,大媽發揚了感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我們說,小夥子,感謝你們的帶領,給你們的椰棗也不收,那這樣,你們下次回成都的時候,一定要來我家做客,看你們長得挺標緻的,如果沒有女朋友,我給你們介紹。女。。朋。。友。。。

哈哈,在異國他鄉遇到聽到鄉音,遇到老鄉,舉手之勞,沒準還造就一輩子的幸福。。世界真奇妙。


爬濟州島漢拿山的時候聽到了中國各地方言。感覺。。。媽蛋,到底出國沒。。。


今年去澳大利亞開會,忙裡偷閒到悉尼大學逛了一下,結果發現大學裡都是一撥又一撥的中國遊客,走到校園中心時聽到一對老年夫婦說話,那一口鄉音讓我實在是忍不住直接上去攀談,先用普通話問是哪個省,哪個地方的,對方也不含糊,原來是我大雲南的。聽到地名後,我就直接轉方言了(南方方言地方隔遠一點就有明顯差別了)。時間很緊,交流不多,但是談得很愉快,我想這對我和那對夫婦都是一種奇妙的經歷吧。最後感嘆下,想不到我們那種窮地方都有人到澳洲旅遊了。


我的真實感受是覺得遙遠 宛如一隻土狗和一隻河馬 跨越種族

尤其是聽到帶有濃濃鄉音味道的英文 我試圖模仿卻永遠掌握不到精髓

於是我知道自己已經完全被從最原始的過去中異化和分隔 當故鄉是主體時 我是異體 當我成為主體時 故鄉的人成為異體 我們總是在相互排斥 因為無法彼此接納

我也回想起自己回到故土時 受人猜測來源 想到自己成為一個異鄉客 被貼上一個怪異神秘的標籤

我想起莎拉 布萊曼的一首歌曲

Strade son" cambiate.

Faccie son" diverse.

Era la mia città.

Non la conosco più.

La ora io sono solo un" estranea

Senza patria.

街道更迭

舊人不復

曾為故土

如今不識

長為遊人

對了 我還想起我曾寫下與這歌曲有關的小說 她說這是我們的歷史 但是如今她也成為歷史的磚牆


去亞庇旅遊,迎面走來一對情侶,男的過來問我:以死KYou死咪……

我當場就笑了,直接打斷他:你可以說中文的……

他女票笑得花枝招展,羨煞我這個單身狗孤零零一個人來馬來旅遊。

那男孩感到不好意思了,就崩了一句:唔該,請問gaya street點樣行啊?

屌~原來老鄉,然後我也用粵語給他指路了。

他女票笑得臉都紅彤彤了,羨煞我這個單身狗。


因為喜歡自助出門,一個人喜歡沒事找事

1,清邁 大街上遇到幾個年輕人在了轉,好像找什麼地方,講的中文,於是主動用中文問他們是不是迷路了,需要幫忙不。。。。結果他們很警惕的打量我,慌張的說不用不用。。(此處應該有我心碎的聲音)。。。。急步走開。。。5分鐘後回來了,你知道xxx怎麼走嘛。。。。。。。

2,在柬埔寨邊境撿了兩個自助游的國內大叔,於是成了他們的義務 翻譯和僕人。。。有一次帶他們買水壺,比較偏僻的地方,店員小哥一句英文不會,找了鄰居老太太,老太太聽我們比划了半天,沒聽懂,問 我們是中國人么?。。。。。原來年輕時跟愛人到柬埔寨謀生就沒有回國。。。。。。


別說在異國他鄉了,就是同在中國不同省份聽到鄉音都激動得不行。我祖籍是潮州人,爺爺奶奶爸媽在家裡都會講潮州話,有次開學在學校食堂聽到一個學生和他媽媽用潮州話交流,我激動得人生中第一次跑去搭訕了,結果發現我們家鄉好像離得很近。反正就是很親切啦。


2016年的夏天,一個人做火車從科隆到了巴黎,還沒到住落腳的住處就先去了盧浮宮,一個人兜兜轉轉,突然聽到旁邊有三個人在講武漢話,我以為是聽錯了,因為在國外老會聽起來別人在說中文,我豎著耳朵 和他們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聽了四五句確定了,走上前去:「您家是武漢的嗎?」「對啊」「我是漢口的」「我也是」「我幫您家拍照吧」「祝您家健康長壽。」

異國他鄉聽到一句家鄉話比什麼都開心。


當初在馬來西亞兩個月學會了華語(其實就是漢語加台灣腔加廣東話詞加馬來語詞),我是哈爾濱的,後來在語言中心回住處的路上看到個剛搬來的華人,就用華語問他是哪裡人,他說是中國的。。我立刻切換到普通話問是中國哪裡,回答,哈爾濱。我馬上開始說流利的東北話了。。。不得不說馬來西亞那邊就算是中國人也大多數為南方城市,我們所有來自東北的都互相認做為老鄉。


幾年前去日本有事,在東京停留了3天,逛了一下淺草寺。

淺草寺的小店裡都有翻譯機翻出來的,比較彆扭但是能勉強懂它意思的中文貼著,說歡迎使用銀聯卡的。 那時候一個人在各種小店裡逛著玩,邊上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在問老闆(用很標準的日語),那些小飾品是什麼材料怎麼賣的。我也沒怎麼在意。結果她一回頭,和兒子講話,講的是上海話。一瞬間有種我回到上海在逛城隍廟的錯覺。

後來回到福岡,去了太宰府玩,周圍全是香港遊客和上海遊客。這下完全沒有在異國他鄉的感覺了。

我想,在異國聽到鄉音就是一種安心親切的感覺吧。


一月份在印尼的時候,入關的時候,印尼邊檢人員故意刁難我要小費。當時英語不好,沒法交流。一個會英語的導遊過來幫我解了圍,那一刻莫名的親切。


我高中英語老師是安徽人,他爸去世後來到重慶開始新的生活。

一次他開車的路過收費站的時候看見一輛車牌號是安徽的車,當時他心情激動得想下車去打招呼。


在俄留學中...

剛來俄羅斯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和同學去中國市場。裡面是一個長走廊,兩邊有很多商鋪,就像中國的小商品批發城一樣。從小到大我比較經常出去旅遊,所以也不是特別容易想家的人。

但是那天走進去,突然聽見那麼多中國人在交談的聲音,還是很容易讓人產生親切感的東北話,瞬間就淚目了,而且停不下來了……

啊,真想念國內的小吃呀!!


美國的所有outlets都能聽到上海話算不算?


我只想說……通過在異國他鄉聽人說普通話,我真的發現常州人說普通話和蘇州無錫上海還是有點不太一樣,通過口音判斷的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當然碰上無錫人蘇州人我也很樂於聊聊,不過畢竟也就是萍水相逢,一般聊兩句就走了。


不用異國他鄉,我在天津聽到有講潮汕話的人都感到異常親切,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 ??")


推薦閱讀: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日語(即能達到熟練聽說讀寫的程度)?
對於越來越多的將錯就錯的字詞,你怎麼看?

TAG:語言 | 留學 | 國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