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有哪些設計較成功,槽點不大的武器?

彩雲艦載偵察機,一句電文「我身後已無格魯曼」

註定在二戰武器史留下一筆.


武器好不好用要看使用者的素質條件、使用環境和打擊的對象...

92步兵炮就是一款非常適合日本在中國戰場運輸操作,威力適中,給中國軍民造成極大威脅的武器,在中國戰場是非常成功的...

老毛子和土鱉後來把92步發揚光大,整出了120迫榴炮和82速射迫這種曲直合一的東西,實乃暴打小朋友的利器...


首先,所有武器的優劣都只有相對,而很少有絕對的好或者絕對的差。

比如虎式坦克,誰敢說它不是二戰中彪炳卓越的戰車呢?

但是把它放到中國戰場上就是個悲劇,道路系統、燃油、維修後勤,無一能跟得上。半個月之後就只能拆吧拆吧給老鄉打犁耙用。

從作戰的假想敵和主要戰場而言,日軍很多武器的設計,其實都是不錯的,甚至包括很多被人詬病過的武器。

但是蝗軍有個致命的缺點在於:小到一具擲彈筒,大到一架二式「鍾馗」單座戰鬥機,無不是假想「有訓練有素的蝗國士兵來操作,以發揮其最大效能」。戰爭初期,擁有足量常設師團精銳步兵和王牌飛行員的日本,當然可以做到這一點。然而隨著戰爭的消耗,如何保證訓練有限、經驗不足的補充兵也能儘可能地發揮戰鬥力?這一點,信奉「有限戰」、「速勝賭博」的蝗軍是從來沒有考慮過的。

比如題主自己提到的九二重機,它真的算很差勁么?並不盡然,保彈板的可靠性是要高過二戰時代常用的帆布彈鏈的。如果重機槍組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兵,那麼副射手持續地準備和送入保彈板,火力還是可以得到較好維持的,配合它自身良好的射擊精度和勉強還過得去的射速(九二式最大450發/分鐘,美軍勃朗寧1919 30 cal是400-600發/分鐘),在戰場上、尤其是防禦戰中的威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然而考慮到實際因素,這一點就不成立了:與水冷式機槍差不多的重量需要四人重機槍組有良好的配合進行機動,副射手需要實現熟練的持續裝填,一旦出現卡殼,必須由正副射手迅速排除故障——這一切都不是新兵蛋子可以很快學會的,就算從老兵那學到了全套技巧,在戰場的緊張環境下,周圍是槍炮轟鳴斷肢橫飛,也很難從容不迫地完成機槍的維護,戰鬥力當然就大打折扣了。

@lee wenyang

箱子體積有什麼問題?箱子體積的大小跟保彈板是否容易彎折有什麼關係?

上面那種褐色較小的是機槍班隨九二式攜行的,下面那種較大的綠色彈藥箱是機槍中隊彈藥班(分隊)運送補充彈藥的。

實用的三十發保彈板,全部用硬紙殼妥善包裹,使用時撕開。

如何容易彎折?彈藥箱有什麼問題?請給出翔實證據。否則是否信口開河?

看清楚了,94式山炮沒有停產,42年-45年(昭和17-20)根據戰爭剛結束時的調查,生產數還有400多門(來源:亞細亞資料中心 「 主要兵器別生産狀況 昭和20年8月31日 陸軍兵器行政本部 」):

然而這份統計應該不完全,比如這裡1945年1-3月缺數字,再比如我有看到另外的網路資料說昭17年度製造了大概150門九四式山炮,現代中、日資料多引用的是 佐山二郎「日本陸軍の火炮 野炮 山炮」 的估算數字,即到42年生產了600多門,到戰爭結束生產估計有1500門,是根據一些未統計的部分得出,是有一定根據的。

@lee wenyang

如果你急的話可以自己上jacar查大阪兵工廠的記錄,那是日本唯一生產火炮的工廠。

至於這句話都快扯破天際了!

拜託,用腳趾頭想一下,日本雖然在二戰期間火炮產能顯著低於美德英蘇,但產能也不算低啊,也是支撐著蝗軍打遍東半球啊,這哪是大阪炮兵工場區區一處可以支撐得起的?

資料來源: 「造兵廠現有設備能力概見表 昭和17年11月  火砲設備能力概見表

你還說自己不是信口開河?


日軍步兵鋼盔,一直被我朝用到改革開放以後


翔鶴級航母,一款非常優秀的航母


(圖片來自WOT,因為不是完全體所以塗裝顯示不全)

九五輕戰(Type-95 Ha-Go)算是一款還不錯的戰車。

由於89式坦克性能逐漸落後,日本陸軍提出了對輕型快速坦克的需求。陸軍技術部研究了一些國外的坦克,同時派遣了代表團參觀了當時很有名的克里斯蒂坦克和卡登洛依德坦克。

1934年製作了一個模型,展示了簡單的懸掛和大致的車體。這時候軍隊內部也出現了兩種聲音:步兵要更好的防護性能,騎兵要求更好的機動。最後採取的方案是為九五輕戰提供更好的機動,而且他們還採用了柴油發動機,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注意,這是來自遊戲裡面的數據!)

↑俯視圖

和其他早期坦克一樣,九五輕戰裝備有一門94式37mm戰車炮和兩挺97式機槍(一個在車體前方駕駛員左側,另一個被安裝在炮塔後部五點鐘位置)。因為九五輕戰定位是一款步兵支援戰車,她配備的大多數炮彈都是高爆彈。戰車從設計上來說沒什麼槽點,在同時期的戰車裡面算是性能優秀。

九五輕戰的生產計劃在1935年就已經準備完畢了,不過三菱重工到了1939年也才生產了100輛左右(不算多的產量吧)。軍方為了提高產量,還向相模兵工廠、日立等幾家廠商下了訂單。直到1942年,這幾家在一起生產了將近1250輛九五式,九五輕戰的最終產量是在2300輛左右的樣子。

↓來自山口丁裡面的介紹,注意是遊戲里!

其他改進型

↑Type-2 Ri-ki,是一款搭載了起重機的版本,並沒有任何武器。好像只生產了12輛,具體數字不太清楚。

Type-2 Ka-Mi:為了海軍登陸部隊製造的型號(海軍?)配備了兩個可拆卸的浮筒,在1943和1944年間生產,不過只生產了182輛。

↑Type-4 Ke-Nu:把Chi-Ha炮塔裝在Ha-Go的地盤上,因此也獲得了更好的火力,不過機動則相應的變差了。該型大部分被部署在沖繩和九州,也有一部分參加了在滿洲和韓國的戰鬥(1945年)。Ke-Nu的產量是100輛,都是是在1944年生產的。

Type-3 Ke-Ri: 計劃用於取代Ha-Go的型號,打算在Ha-Go的底盤上加裝一個安裝有47mm火炮的炮塔。

Type-4 Ho-To: 以九五輕戰底盤發展而來的SPG,計劃安裝一門120mm榴彈炮,雖然改裝之後諸多缺點但是她可以發射HEAT了。

Type-5 Ho-Ru:一款基於九五輕戰研製的反坦克戰車,1942年2月生產了一個原型。和38T差不多,但是計劃裝備一門47mm戰車炮(可能是五式),這門炮可以擊穿美軍輕型坦克的裝甲。對於謝爾曼大概無能為力。

她的戰爭經歷

九五輕戰第一次登場是在1937年的中國,雖然數量很少但是對付中國軍隊足夠了。

1939年月,她第一次面來自蘇聯的BT-5和BT-7坦克。儘管蘇聯戰車裝甲薄弱但是她們有可以在1KM距離上擊毀九五輕戰的能力,反之九五輕戰只能在600米內擊毀蘇聯戰車(確實有點差勁誒)。

她第一次面對美軍戰車發生在1941年12月的巴丹,那時美軍裝備的是M3斯圖亞特戰車。同時在馬來亞和緬甸的叢林戰爭中,九五輕戰證明了她在熱帶環境中優秀的作戰能力(體嬌身輕耐艹...),此後她們遍布太平洋戰場。不過她們的裝甲還是十分薄弱,常常被老乾媽、反坦克步槍和火箭筒輪流**/(ㄒoㄒ)/~~。

更慘的是在1945年八月蘇聯對滿洲發起攻勢的時候,面對來自蘇聯的T34,IS坦克,我想九五輕戰和她的乘員們一定是崩潰的。

(有興趣可以在WOT訓練房裡試一下:-D,然而這不公平!)

大概很多人以為日本二戰時製造的坦克不堪一擊,豆戰車啊什麼的。確實那些坦克挺渣的啦,

不過像九五輕戰這種,就其本身來說一款堅固耐用的戰車,在同時期研發的戰車裡面算是挺優秀的一款。她被大量的生產製造,是日本軍隊中最廣泛的使用的戰車,從戰爭開始到戰爭結束一直未日軍戰鬥。並且九五輕戰在多個戰場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尤其在熱帶環境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但是面對來自蘇聯和美國的新式戰車,也可以說明她是一款落後於世界戰車發展的戰車。


對友軍寶具:雪風


歷經戰前日夜魔鬼集訓之聯合艦隊水雷戰隊官兵可以憑藉肉眼在白天曆數浩瀚宇宙之滿天群星任何納入視野之敵軍水上目標即已被蓋上死亡封印縱然使盡渾身解術亦難逃化為齏粉之凄慘命運正所謂神光所向鬼畜英米檣櫓灰飛煙滅試問普天之下縱橫古今還有超乎其上之制導設備么實戰證明,在操控人員視力所及範圍內以無雙神器九三式酸素魚雷之恐怖航速與驚人戰力直瞄才是最佳投射滅敵方式這充分印證了吳海軍工廠水雷兵裝研發人員先見之明實乃積極進取銳意創新之皇國科技工作者無上榮光昭和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爪哇海戰之後於漆黑月夜驚濤駭浪中如怒海狂鯊般疾馳而來之九三式酸素魚雷即已成為鬼畜英米少爺兵腦海中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永恆噩夢.九三式酸素魚雷雄冠天下之滅絕殺傷力與操控人員精湛嫻熟技戰術素養相結合所迸發出之強大戰力成就了聯合艦隊水雷戰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之海上霸業而那一簇簇騰空而起的絢麗死亡焰火則化為一盞盞超度米鬼英畜前往天照大神御前接受洗禮懺悔之冥界長明燈,照亮每一名米英官兵陰暗晦澀的心靈深淵


人家恩尼格瑪密碼機都是輪子立起來的,

就日本人奇葩,搞了個躺著的


89式擲彈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超輕型迫擊炮,其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

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它的殺傷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

由於單兵攜帶且可以隱蔽在障礙物後發射,它的隱蔽性很強。89式擲彈筒只有不到5公斤,非常適合單兵攜帶。

九一式手榴彈也不過820克,裝彈八發也不過3.6斤,加上擲彈筒整個作戰系統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還要輕的多。

由於重量輕,擲彈筒小組不會像迫擊炮組或者重機槍組一樣,無法及時跟隨步兵作戰。實戰中,擲彈筒小組甚至可以隨著步兵衝鋒。


說個比較冷門的吧

九三式氧氣魚雷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研製出的武器。1933年,岸本鹿子治與朝熊利英等人成功設計了一種以純氧為助燃劑的魚雷,它於1936年列裝部隊,並從1937年起全面投入量產。訖日本投降,這種魚雷總計生產了約2700發,廣泛地裝備於日軍驅逐艦、輕巡洋艦以及重巡洋艦。

九三式魚雷在服役時曾是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魚雷。此外,由於九三式魚雷體型過大,潛艇無法搭載,日軍後來還設計了潛艇專用的九五式氧氣魚雷。

後來,隨著戰爭窮途末路,日軍將一部分九三式魚雷改造為自殺式兵器——也就是惡名昭彰的回天魚雷。日本投降後,各型氧氣魚雷均停止生產。



日軍的大多數正規建造航母。

裝載量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美軍在10年大演習當中研究出了全甲板攻擊戰術,一部分飛機沒辦法或者不會收到甲板以下。

魚雷(裝葯大,射程遠,航速快,航跡也不大)。

日陸航後期型的一些戰鬥機,以及一些海軍的區域防空戰鬥機,例如KI84/100/雷電等。

92步兵炮這類的,雖然靠譜,但實際戰鬥中火力並不能說足夠,只能說填補日軍炮兵火力不足尚可,真的拿出來練也不比97改對M4好到哪裡去。


只講日本陸軍的,因為日本海軍的不少武器都符合「設計比較成功,沒有太大槽點」這一條件。

輕武器:

九九式步槍: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三八式步槍的放大版,保留了三八式步槍的精度,所用7.7mm子彈頭短,擊中目標後易翻滾,因此九九式步槍對人體的傷害力比使用6.5mm口徑彈藥的三八式步槍大的多。不足之處在於後坐力增大,對於日本人體格來說有點難適應,改裝的九九式狙擊步槍雖然增加了射程和威力,但子彈在槍管里燃燒不如九七式狙擊步槍充分,容易暴露狙擊手目標,以至於部分日軍狙擊手依舊使用九七式狙擊步槍。許多人認為手動式步槍沒什麼好說的,其實不然。二戰時有能力讓一線部隊全部裝備半主動步槍的僅有美國一家(後方部隊依舊使用春田式步槍),蘇聯和德國也只有少量精銳部隊裝備,所以手動式步槍在二戰時絕不過時,日軍輕武器火力貧弱在於其沒有大規模裝備衝鋒槍(百式衝鋒槍那產量簡直不值一提),機槍不太靠譜(歪把子就不用多說,九六式和九九式借鑒了捷克式機槍的設計使其可靠性得到提高,但仍有槽點,比如給機槍上刺刀,還使用前方傾斜槍栓式閉鎖方式。九二式重機槍打防禦戰勉勉強強,進攻戰就算了,即使是最好的一式重機槍在火力的持續性上仍然比其他國家的重機槍差,另外由於輕量化的因素,在射擊穩定性上也比九二式不穩。)

火炮:

97式曲射步兵炮:到了44年,很多日軍主力師團已經開始用這門炮取代92步兵炮,作為唯一的大隊炮,由此可見此炮比92步兵炮好用多了。

戰機:

四式戰鬥機(疾風):個人認為日本陸航設計的戰鬥機比海航要好,海航的戰機過於強調機動性和航程,犧牲了防護力,而陸航的戰鬥機由於防護力較高,所以在戰爭末期仍然保留了不少尖子飛行員,美軍認為馬里亞納海戰後日本海航已經不值一提,而陸航還有一定的威脅。四式戰鬥機被稱為「大東亞決戰戰機」由此可見日本方面對其給予了多大的希望。可以說,疾風應是戰時日本陸航最好的輕型戰鬥機。在平飛速度、海平面爬升率和轉彎機動性諸方面均已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戰後,美軍利用繳獲而來的疾風,改為使用美國自產的優質汽油,在 6,100 米中等作戰高度上竟飛出了 689 千米/小時的速度記錄,僅次於當時美軍第一流的 P-51H 和 P-47N 戰鬥機。同時,又被證明在中、低空高度,其爬升性能和操縱靈活性甚至優於 P-47 和 P-51,被試飛組人員喻為是「一個可怕的事實」。戰後,美軍在美國對繳獲的疾風進行了綜合飛行測試,不僅飛出了前面說到的高速性能,而且證明,只要採用優質汽油,其發動機本身的技術性能還是不錯的。作為二戰後期日本的一個主戰機種,能夠同時兼備速力、機動性和火力三大指標已屬不易。


說個比較冷門的,九六艦戰,世界上第一款單翼艦載機,也是第一款性能超越路基飛機的艦載機,裝過法國12杠液冷(應該是西斯帕諾的,記不清了),裝過厄利空ff,裝過西斯帕諾hs404,堀越二郎平生最滿意作品,還是比零戰有吹點的,


轟8K 二式大艇

発動機

火星22型(1,850馬力)×4基

巡航速力

453.2Km/時(高度5,000m)

機體

乗員:10名

全幅:38.0m

全長:28.1m

最大航続距離:約7,200Km

離水距離:295m

製造會社名

川西航空機製作所(現在の新明和工業)

現在為止世界最好的活塞式發動機的多發水上機有異議嗎


八木-宇田天線不知道算不算,如果不算自殺式襲擊和人肉炸彈,現在還在被某些高等種族廣泛使用。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