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吸毒的人很多戒掉還會復吸?

曾經因為吸毒家庭受幾乎破裂或者人生幾乎被毀,但是正在全家變的和諧融洽時又會沾染毒品。我是想說何必呢 已經擺脫為什麼還要碰它。有什麼我們不能理解的感觸?還是生理難以擺脫?


吸毒並非每個人都會上癮,反而有研究表明戒斷很容易。然而戒斷意味的是再也不能碰這些東西了,所以戒斷者會覺得極度空虛——他們認為面對現實世界太殘酷了

吸毒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想逃避現實,導致他們慘上加慘。事實上家庭美滿現實生活幸福的人吸毒基本是不會復吸或者壓根兒不會成癮。

就像酗酒,並不是每個人喝過酒都會上癮,分人。這跟環境和遺傳也有關係。如果一個人的親屬有酗酒史,那麼這個人便也會很容易酗酒。藥物也是如此。

但不管怎麼說,硬性毒品裏海洛因的戒斷癥狀都是非常痛苦的。

以上論點均不出自中國教科書。

另外給題主看一本外國的成癮類書籍選段。

本文摘自《Living with Drugs》,【英】邁克爾·格索普 著。

探秘癮君子

藥物依賴群體中最典型的是癮君子,他們往往被常人或其他藥物使用者所誤解。在常人眼裡,藥物依賴者對毒品上癮,往往是精神墮落的表現,是一種犯罪或疾病,但其實就連他們本人也對自身這種依賴現象迷惑不解。成癮不僅和藥物依賴者本身有關,還與藥物的巨大誘惑力有關。

關於毒品,其最大的神秘之處就是吸毒成癮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癮君子,這對我們理解藥物依賴非常關鍵。癮君子這一神秘現象在20 世紀初期尤其引人注目,說到這兒,我們不得不再次提到美國前任毒品專員,著名的哈里? 安斯林格先生,因為他對此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他成功塑造了癮君子這一神秘形象。美國文化中對大麻持一種仇外心理,認為它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外來毒品,只有墨西哥人和黑人才使用。1933年9月15日,《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文章,詳細描述了墨西哥毒販如何向在校學生兜售大麻煙,外國人對此的偏見也不言而喻。當時科羅拉多一家報紙拐彎抹角地評論說:「小小的大麻煙居然能夠毒害如此眾多的西班牙裔美國人的心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希望我能為大家解釋清楚。」然而,讀者所讀到的卻是通篇的醜惡行徑,暴力、性亂交以及同性戀都是大麻所帶來的最危險的後果。

和大麻相關的報道基本都這樣危言聳聽。據記錄,在一次毒品大會上,一名政府官員向安斯林格索要大麻吸食者的詳細事例:「大麻讓人精神墮落,嚴重危害身體健康。你不是有很多這方面的案例嗎?我們要的就是這種恐怖故事。」安斯林格非常高興,慷慨地給予對方所需資料,並告訴他,即便是最小劑量的大麻也能讓人產生陣發性的狂喜,導致亂性、暴力和犯罪。總之,大麻是迄今為止對人類危害性最大的毒品。在作品《毒品走私》(The Traffic in Narcotics )中,他極力迎合人們心理上獵奇求怪的扭曲一面,大肆渲染和大麻有關的種種恐怖事件並詳細陳述其細節,就像某些花邊小報一樣,極盡渾身解數嘩眾取寵,內容讀來讓人觸目驚心,充滿了「強姦」「殘殺17 個月大的嬰兒」「惡性暴力事件」「謀殺」甚至「叛變」等字眼。比如講述一個大麻使用者的故事,說他開槍打死兩名女子後剖腹自殺,自己的「腹部、心臟一直到喉嚨都被尖刀切成了碎片」。安斯林格確信這些悲劇都是由大麻引起的,因為「立法者堅信某人的確是在大麻的藥力作用下才做出那種瘋狂的舉動的」。如果這種描述還不足以令人信服,那麼,安斯林格會接著說:「大麻害人不淺,這可是千真萬確啊!醫生親眼目睹某位癮君子吸食大麻後……」

吸毒者或癮君子就這樣被完全妖魔化了,但這恰好能滿足普通大眾的某種心理需求,人們對此也已經耳熟能詳。20世紀30年代,這一形象出現在大量文學作品中。《沙場義犬》(Bulldog Drummond at Bay,1935)中,壞蛋們對一個囚犯百般折磨強迫他招供,竊竊私語一番後,給他喂下大麻,很快,大麻起作用了:

囚犯痛苦地呻吟著:「那葯…… 那到底是什麼葯?太可怕了……」

維特(Veight)問道:「難道他們沒告訴你嗎?這可不是什麼好葯,沃德朗(Waldron),它叫大麻,是一種墨西哥藥物,只需片刻,服藥者就會發瘋,內心充滿恐懼,除了恐懼還是恐懼,你原本堅強的意志力也會蕩然無存,大腦不再屬於自己,失去自我而任人擺布。最後,要麼自殺要麼進瘋人院。」

1937年實施禁麻令之前,有關文章曾這樣評論:「若干年前, 紐約拉瓜迪亞醫學會(LaGuardia Committee)曾做過一份毒品報告,而禁毒委員會聲稱該報告所謂的研究中存在膚淺和空洞等諸多弊病。」安斯林格也曾讀到過這類文章,對此他頗感振奮,認為這方面大有作為,於是便和禁毒委員會一道大力宣傳毒品與犯罪的密切關係。和其他很多有關毒品的神秘事物一樣,人們普遍認為癮君子是一個異化的罪惡形象,這點毫無爭議,因為它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某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即便誇大事實也無可厚非。

人們至今都對癮君子缺乏足夠的認識。一提起吸毒者,就會激起恐慌情緒甚至公憤,安斯林格更是不遺餘力地揭發大麻使用者的隱私,對阿片製劑毒品依賴者更是憤怒得離譜。其作品《毒品走私》乏善可陳,只是種種誇大事件的堆砌而已,或許是法律名義上最差勁的一本書。在他所謂的「知名專家」中,有一位是來自聖弗朗西斯科的米歇爾森(Michelsen)大法官:「在法官所經手的每一個毒品案件中,癮君子們對於這一稱號當之無愧,為了吸毒他們簡直無惡不作。」書中對「成癮」的界定也是引自當時美國的最高法院:

真正的癮君子完全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受毒品腐蝕,他們牙齒脫落,食欲不振,腸胃功能失調。膀胱紅腫,眼睛和皮膚髮黃,一些人鼻黏膜或者充血形成酒糟鼻,或者潰爛造成呼吸困難,血液中氧含量降低,支氣管炎和肺結核是常見病,還有陣發性的緊張、痙攣等癥狀。總之,毒品讓他們體無完膚、傷痕纍纍。幻覺、恐懼侵蝕他們的意識,有時導致精神徹底崩潰,甚至釀成死亡慘劇,且死者往往都是年輕人。

以上對吸毒後果的詳細描述,多數人都相信那是客觀事實,然而卻不是。

有人終生服食海洛因或其他成癮性精神類藥品,包括酒精,卻沒有出現以上所述的種種可怕癥狀。我曾經見過幾名海洛因依賴者,已經大劑量攝入海洛因長達40 多年,即便如此也沒有出現這些癥狀。在寫作本書第一版時,就有兩人每天的攝入劑量有時竟高達1 600毫克,他們的年齡都在60歲以上,都是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攝入海洛因,但從任何醫學角度來說,這些人的身心健康狀態都非常好。這兩個事例並非特殊個案。

自倫敦戒毒門診成立以來,有很多毒品依賴者並未捲入刑事犯罪或毒品非法交易,他們的健康狀況也很正常,很多人都有正式工作。他們雖然吸毒但其實和正常人並沒有多大區別,卻往往被描述成濫用海洛因、身心不正常的癮君子。人們普遍認為毒品會導致社會道德淪喪,使吸毒者身心扭曲、墮落。然而,毒品本身並沒有這種功能,之所以被誤解,跟吸毒者個人的心理特點以及其對吸毒的社會意義的理解有關。如果和安斯林格一樣,把吸毒者妖魔化為「麻木、罪惡、危險」的墮落形象,對禁毒不僅毫無益處,而且只能讓情況更糟,因為這不僅會誤導讀者,而且連吸毒者本人也會「對號入座」,下意識地朝這方面去做。這聽上去或許很牽強,但事實的確如此,毒品癮君子儼然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毒品亞文化在主流文化中也一樣不容忽視。


曾經對世界最大的妥協,就是把回收站里的A片還原


坐在學校小花園等人,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回答,本人也是一名在校大二學生,回答中如有錯誤或不準確的地方,還望批評指正。

生理脫毒幾乎人人都能成功。比如說海洛因濫用者,一般情況下,他們的戒斷癥狀在3~4天達峰,7~10天戒斷癥狀逐漸減輕,之後消失。只不過恢復人體正常機制需更長時間。復吸與生理因素無太大關係。主要是心理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心癮難戒,有許多吸毒人員剛走出戒毒所就開始找毒品,還有一些已經戒毒成功,但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難或有什麼不愉快,比如說和家人爭吵等,他們就會復吸。社會因素方面,戒毒人員走出戒毒所到回歸社會的這段時間比較關鍵。如果不能成功回歸社會復吸的可能性很大。還有就是生活圈子,朋友圈子,影響也非常大。

最後說一個讓我驚訝的復吸原因吧,昨天課上老師剛講的。有些吸毒人員戒毒就是為了復吸。


環境很重要 ,打針當我沒說 。


推薦閱讀:

如果有錢維持吸毒,是否可以過得和普通人無異?
毒癮確實有像傳說的一樣那麼難戒嗎?
愛面子膽子小性格內向思考問題略有極端的男生吸毒坐了監獄後性格會不會變扭曲?家人如何挽回?
有一個吸毒爛賭的父親 接下來的路要怎麼走?
怎麼看這段戒毒科普視頻?用愛可以戒毒?

TAG:生理學 | 社會現象 | 心理健康 | 社會問題 | 吸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