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豆瓣上的高分垃圾書?

去讀,好不好要靠自己分辨


狼圖騰我初中看的,那時是03年。全書歌唱遊牧民族的狼性,,,抨擊中華民族的農耕奴性。其實就是作者看了魯迅的一些文,片面化的羞辱中華文明。。。

但是作者卻不明白,武力,能開疆擴土,卻不能治國發展。元朝的迅速崩塌,就是例子。

游牧民族,野蠻,暴力,摧毀文明,和種族屠殺,確是一絕。

農耕民族確實,沒什麼侵略性。但是中華文明,卻是四大古文明,唯一僅存的了。

其餘兩本,看書名,就是來博眼球的。答主成年以後,有了一些分辨能力。確實是沒看過。


我覺得,讀書和看電影相比,很複雜。電影有各種類型,一般只要能把一個故事講好,在大部分人看來就能有不錯的評價。看書則不然,舉個例子吧,你可以看豆瓣上對《弟子規》這本書的評價,評分高達8.8,但是評價的話基本就是兩極分化,支持者說這對小孩就是絕佳的啟蒙讀物,反對者則聲稱它是古代文化的糟粕,還不如讀《論語》,像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還是那句話,關鍵是眼緣,沒有最好的書,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書,讓一個失戀的小青年去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說不定驚為天人,但讓他三十年後再看,估計就嗤之以鼻了,同樣,《把時間當作朋友》雖然是其他知友眼中屬於膚淺的暢銷書,但它對一個迷茫大學生的作用,遠比其他經典名著來的更實在。

所以,一般來說,我很少把豆瓣評價作為我買書的標準,往往我在豆瓣上搜索我心目中的神書時,總能看到其他人對它種種負面的評論,這對玻璃心的我是難以承受的。我通常是屬於在實體書店逛,在網上書店買的那種人。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評價體系,通過在書店翻閱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這本書對自己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繼而可以決定是看盜版電子書還是在網上書店買還是迫不及待地直接在書店買回家。我覺得這是最為高效的買書方式。

而且,我認為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多度不如精讀。真正的讀書,應為「煮書」,應做到把它的精髓徹底融匯到自己的血液中去,通過思考,使之成為自己生命中慣常的思想,性格,行為的一部分,才算是讀完了,讀透了,正所謂讀得還需悟得,悟得還需修得,修得還需證得。


豆瓣的分數和值不值得讀是兩碼事。

分數表明大多數人對這本書的看法,分數還會被水軍影響,但評價人數眾多,分數且高的書肯定是公允的經典。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條件。

重點是看書,別看豆瓣分數和評論,可以看試讀,書看兩章就能分辨這書是否對你有益。不要去看別人的評價,先問問你自己。有些學術書是寫的非常精彩的,如果看兩章看不懂,就可以棄了,但棄了也不代表書的內容不好,無非是不適合現階段的你。

沒有好書壞書,除非抄襲拼湊之類的書,其它的書,我覺得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多讀就能分辨,為什麼要去看別人的評論,你應該有你自己的評論。


我自己通常是去找個電子書網站搜想看的類型的書,比如外國名著就搜外國名著,然後再去豆瓣等書評網站看書評,如果評論里有人能夠提出真正深刻有意義的書評我就記下來,如果都非常膚淺長篇套話就忽略。如果第二項通過了,最後去噹噹京東這些地方去搜這本書,看看最多評價那家下面的差評,如果差評里有對內容的負面詳細評價就不看了。這樣篩選下來,垃圾書都被淘掉了。


1. 通過出版社可以有初步的篩選,留意你喜歡的書,然後看他的出版社。比較多了,就會有一種分辨能力。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人文類的會比較好,人民郵電出版社這種的類型的出版社實用類的就比較好些。(有一些比較有名的老牌的出版社也很好,就暫不一一列舉了,個人喜好)

2. 通過書名排除一些書,比如我在找攝影類書籍時,一些帶有XX攝影聖經,XX天精通XX的諸如此類的可能就會排斥。

3. 通過書的封面設計給我的感覺,上邊提到的這些書,大都封面內容比較雜亂,希望通過某一關鍵詞吸引讀者,但太花哨,設計也不精良,這樣的也會排斥。

以上這些可以再結合豆瓣的評分,然後就會剔除許多書了。

我覺得像通過一本好書中作者提到的或者引用的書去閱讀書也是一種極好的方法。(記得在張公子的關於讀書的回答中見到過)

去讀一些有沉澱的經典,也會節省不少時間。

書還是要自己讀後然後才知道好壞與否,讀多了才有分辨好壞的能力,否則人云亦云自己其實不知道一本書適不適合自己。


每個人的層次不一樣,書的定位也不一樣,貨幣戰爭如果當小說野史來看是寫的很不錯的,但作為正史或專業書籍那就是胡扯。狼圖騰我沒看完,覺得文筆一般,我看文學類的書不多,但看的都是經典,所以感覺狼圖騰的文筆相對而言還是嫩了點。中國式管理倒是沒看過。

豆瓣基本上算是我買書或者下電子書的書單第一來源,有時候就會因為一個書評而買一本書。但是評分這個很難判斷,只能做初步篩選,高分的書你未必喜歡,比如一些極其經典的書,沒有一定的經歷和知識積累你根本看不懂,雖然是9分但對你也沒用,你未必能看完,更別說認為它是一本好書了。

所以建議先定位自己,然後根據自己以往的讀書經歷,結合評論去篩選。

再看了遍問題,補充一條,不懂金融的建議看貨幣戰爭因為這本書是我的啟蒙,我畢業之前完全沉浸在代碼之中,但是就是這本書,我一口氣看完之後,漸漸的對經濟和金融有了興趣,然後對賺錢有了一種新的理解。當時貨幣戰爭還沒那麼火,我也沒看過書評,整個系列也才出來一兩本,我後來再看新出的就感覺說來說去就那麼點東西。但對於啟蒙和興趣培養來說,值得一看。另外,我一般學術一點的書買紙書,因為一遍不容易看懂,要老是翻,閑書就看電子書,貨幣戰爭算是閑書。


好書與否因人而異,在豆瓣上看到哪些是爛書然後就不要看就好。


支持鄧的答案,你們這幫瞎點反對的先想想自己讀了幾本書,會不會分辨書的好壞。

有些書讀了對人有害,有些書讀了浪費時間。

好好想想黃蓉為何說全真七子年齡都狗身上去了。


真那麼愛讀書,會讀書,恐怕更願意花時間在書上而不是手機電腦上的某個軟體吧


豆瓣或任何一種類似的推薦平台都不能完全去依靠。而且每個人對書的解讀不一樣。分辨一本書是否值得讀,你可以網上搜一下相關內容,看是否是自己感興趣或者覺得有意義的,或者在嘗試讀的過程當中再去決定取捨。我就是這樣的。還有就是,書不分好壞,如果時間等允許,多看一本總有不同的收穫。


反對+感謝本題目中大部分答案。

部分答主提到了關注豆列里的評論、參與豆瓣讀書的小組討論等等,但沒有展示對那些讀來中肯的評論自己的分析與看法(並不是指答主沒有自己的分析,只是在答案里沒有體現,當然,這就苛求答主了)。因為高分而去閱讀,因為差評而放棄閱讀,我不覺得兩者背後體現出的閱讀者的水平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對於書影音的態度應當永遠保持複雜,他人的主觀評價不能成為不去感受的原因。自己先學會甄別,可以從分類標籤和作者入手,前者確定你的興趣,後者大體保正了書的質量。擔心遺漏了才華橫溢卻籍籍無名的作者怎麼辦?這時可以參考他人的評價:多關注專業領域推薦的書單,然後仍然從人出發,注意被推薦的書的作者,以此涉獵他的其他作品。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參考時間。時間最偉大的評價者。只有那些取材於時代又超越了時代,討論人類永恆命題的作品,才能歷經時間的淋洗。

以上這些,我都沒有提到「評分」、「暢銷榜」等字眼。在這一點上,我是同意村上的:如果讀的東西和別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別人雷同。鄉巴佬、小市民才那樣。有識之士不會如法炮製,取羞於人。

Ps:我覺得用評分來認識電影、書本、電腦性能和女生的外貌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常常使我們忽視事物的本質。


為什麼我看不了豆辦書籍


去書店翻,不看推薦


好書值得推薦,有爭議的書也不妨一看啊,或對比或學習,如果你看了卻發現是在浪費時間,說明你的積累已經讓你有分辨好壞的能力了啊。


有時候對於一些並不感興趣的書,卻產生了想讀的慾望,我是不是很矛盾,例如我最近買了可畏的對稱,可我專業是數學與計算機,對物理並不是很感興趣,卻很想讀,買回來之後卻發現看不懂,怎麼辦


值不值得看,取決於你對這本書的期望,或者說你想從這本書里收穫什麼。一本書的評分高低,更多的是相對同類型的其他書籍來評價的。如果說你只是想讀一讀小說,體會裡面跌宕起伏的情節,那麼一本書的情節描寫,劇情安排就顯得很重要。如果你想從書中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比如邏輯思維能力,那麼我想《批判性思維》這類書更合適你去讀,而不是去看小說了。

總而言之,一本書的評分好低,和是否值得你去讀並沒有必然聯繫。 你應該先確定自己要讀什麼類型的書,再去找評分高的,這類書里評分高的,應該都值得一讀吧。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