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話和東北官話在語言學上有何區別?

東北官話中的一部分,比如哈爾濱話,從聽感上和北京話幾乎分辨不出來,調值似乎有區別但不明顯。為什麼會分成兩種語言?

我是河北人,方言區應該算冀魯官話邢衡片,目前已經在哈爾濱生活了20年。
對於我本人來說,北京話可以明顯區分出來,東北話里整個黑龍江+吉林口音對我來說基本沒區別,部分地區可能有平捲舌區別,不過並不太主流。
我問這個問題的關注點是北京話和部分東北話的區別,相對於別的官話區別來說,很小。這種區別對於非語言學專業的人來說,比某些官話內部的區別要小的多,為什麼還會分成兩種方言而不是一種。
舉個例子:同為冀魯官話,唐山話和濟南話的區別,對於任何中國人來說都能區分出來。而北京話和東北官話中的哈爾濱話,說實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準確區分。(這裡的北京話不是北京公交售票員那種很刻意的口音,而是正常兩個北京人交流時的口音)


要麼都叫北京官話,要麼都叫東北官話,實在不行可以叫北京-東北官話。無論從何種角度都很難將兩者分立為兩種第一層次(和中原官話、膠遼官話平行)的官話。


首先都是官話方言(北方方言)了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他們不是兩種語言,連兩種不同的方言應該也都算不上,

北京話和哈爾濱話的差別應該屬於不同方言點的區別。

區別應該表現在發音和辭彙上,建議查閱相關論文,或者直接分析下語言材料(可能要用到儀器)。


同是古幽燕話的分支,一派音高,一派音低

從高到低排列分別是北京-哈爾濱-瀋陽 這其中的差異可能比其他方言里的「片」差別還小 實在不明白是為了突出北京的政治地位還是什麼原因 將北京官話單列出來


東北話越往北越和普通話接近,越往南越帶東北味兒,比如瀋陽次吃不分,又肉不分。我猜是因為越往北移民形成越晚的緣故。另外相對於北方人來說,哈爾濱話和北京話一聽即能分辨。


瀉藥。

區別不大,只是北京長期作為首都,更加文讀。東北白讀更多些。本來就不應該分立。

對於多數東北方言來說,最顯著的區分是平翹舌(但是哈爾濱分)。另外是古清入的歸調。


在網上查到的數據

北京話四個聲調是55 35 214 51

哈爾濱話44 24 213 52

瀋陽話 33 35 213 42

東北官話較北京話較明顯的特徵應該是一聲偏低 三聲尾音偏低 四聲範圍窄

看河北方言調值有的是一聲偏低有的是三聲尾音偏低有的是四聲範圍窄,但都沒有佔全。可能是綜合的結果吧。


題主的說法並不準確。

首先,作為東北人的筆者告訴題主,哈爾濱話和北京話並不相近。筆者來自東北方言口音最重的地區,哈爾濱話的東北口音相對於筆者的家鄉口音來說基本相當於沒有口音了,但是每次聽到哈爾濱話,還是能一耳朵就分辨出當中的東北腔。曾經有個來自哈爾濱的鄰居在隔壁高聲說話,我讓恰好在我家做客的北京、重慶的朋友聽聽他是哪裡口音,這二位異口同聲都說能聽出來是東北的。

其次,東北方言口音輕重的地理分布的大體趨勢是:南邊口音重,北邊口音輕;東部口音重,中西部口音輕;山區口音重,平原口音輕;原住民多的地方口音重,移民多的地方口音輕;小城市口音重,大城市口音輕。而哈爾濱恰好是位於東北地區的北邊中西部的平原上的移民比例較高的大城市,所以幾乎是整個東北口音最輕,最接近普通話的地方。如果題主不了解東北話,不能敏感地感知北京話與哈爾濱話的區別,那麼請visit遼寧省的鞍山市or撫順市or本溪市or遼陽市,這四個城市分分鐘讓題主領教東北方言的口音能有多離譜。春晚的趙本山?呵呵。

第三,題主只是從自身的聽感出發,去得出一些「結論」,而這些「結論」並不具備科學性。裸耳聽著可能覺得調值區別並不很大,但實際調值可能差別明顯。而且真正的專家在進行語言(方言)分類的時候,不光要區分腔調,還會考慮到發音部位,方言用詞,以及語法等其他因素。


個人有另外一種看法,我覺得之所以越往南東北味兒越重有這樣的原因,包括「肉又」不分,是因為在南方受到了膠遼官話的影響。其次,聽感上哈爾濱話就算接近北京話又能怎麼樣?那些深層的辭彙土語很多分明都和北京話是不一樣的,在辭彙上就連承德方言都和北京話接近一些。發音像,別的地方不一定像。甚至我覺得有時候要列出非常多的聲音,調值,去篩選比較,才能得出最後的結果,而不是光憑藉聽感和猜測。有時候,即使一個聲母和韻母就可能影響方言的歸屬。哈爾濱方言之所以是東北官話是因為即使是發音上好像確實那麼有點像普通話,但是無論發音還是辭彙有更多的東北方言的特徵。北京話和哈爾濱話之所以在各自的星座上,不光是因為聽感,而是因為在底層中形成了各自的分化,即使表面上似乎類似。

方言的分化不一定只看發音,更主要的是去看深層語義的同源性,還有這樣的方言是否受到過外來方言的影響(如果有過,就應該剔除這樣的影響,看看它的本質究竟是哪種方言,追述一下它的底層根源)。雖然不是語言學家,但我知道比方說安陽話,甚至可以跟河北官話通話,可就是因為入聲,還有很多和晉語相通的特點反而被歸入了晉語。所以看本質更加的關鍵。方言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課題,就是因為很多時候眼花繚亂,不知道該歸在哪裡。但是我認為如果看本質,看分化的時間等等一般就不會有誤區了。所以看似差別大其實可能更加接近,看似差別小的可能還不一定接近呢。十里不同音,而且挨著哪兒像哪兒的情況太多了,包括我老家話就是,你說不清楚這方言究竟應該是哪兒的,像哪兒的。因為人類的方言不光是各自發展,還有交互影響。動物界有趨同發展,或相異,難道方言沒有嗎?我倒覺得很可能啊。有時候你都分不清這方言是那個小支的,所以細細品味,去尋找,劃分才行啊。說吳語和北京話差得遠,可是一旦一種方言被普化太久了,可能比你老家話都接近普通話呢,客家話都念著趨近官話了,難道客家話就可以劃分官話嗎?那好像有點離譜吧?同樣哈爾濱話可以因為聽感上好像比瀋陽那一塊兒還像北京話,稍微更沾一點邊就要跟北京話劃為一支嗎?所以不能這樣做。有時候一丁丁點細微實際就差遠了。無論聽感,辭彙還是那些底層都有劃在各自星座上的道理。好了,總之相比之下,最容易改變的就是方言,比基因都容易改變。但是劃分永遠不光是靠聽感,還要從歷史,文化,底層中尋找才行。


從語音上看,東北官話的調值比北京官話要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東北話是外地人根本理解不了的?
東北說的馬猴子到底是啥?
為什麼方言版的翻譯用詞往往都特別粗俗?
大家是不是也覺得華北方言相比粵方言和吳方言更有鄉土氣息?為什麼呢?
是什麼讓全國人民覺得「俺」是東北話?

TAG:漢語 | 北京話 | 東北話 | 官話 | 北方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