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越大,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嗎?


謝邀。

在我看來,人類自從擺脫落後的原始社會後,直至今天,從來就沒有不存在貧富差距的時候。因此,有貧富差距的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體現為進步。

春種秋收,誰都希望有個豐收年,但是地塊的不同、水利條件的好壞,種植技術的高低,會帶來收益的差距。

沒有落差,水就不流動了,無以成河。不僅有天然落差,人們還要製造落差, 攔河築高壩蓄能以建電站。這就好比社會歷史進程中的財富和資源積聚一樣,人們很少想到,這樣的積聚,本身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儘管這中間伴隨著惡,但他首先體現為一種資源管理的有效性,否則無以產生財富。

因都江堰的修建而出現的天府之國,因大運河的修建而帶來的舟楫之便,歷史上的大鹽商、大糧商的出現,無一不是這種財富和資源積聚和再使用的結果。

如此狀況構成漫長歷史的文化心理積澱,人們對存在貧富差距並非不認同。

但是過大的貧富差距,或者說無限度地擴大貧富差距,會體現為社會災難,並一定會帶來社會動蕩或崩潰。橡皮筋和彈簧都是有彈性的,允許拉長,但如執其兩端,無限制拉長,就會被拉斷。

儘管全世界都存在貧富差距,但又都普遍認同義大利經濟學家創立的基尼係數,並將基尼係數中的0.4設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一旦超越了,社會就會面臨動蕩。

一個餓極了的人會幹什麼,成千上萬的人餓極了會幹什麼?歷史上民不聊生時,往往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今世界,因失業失去收入而遊行示威的,此起彼伏。這是民眾以極端形式,強行要求社會中止繼續擴大貧富差距的行為。

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意是說官宦對王朝的領地分封,不是怕少了,而是怕不均勻。後來被泛用於分配上的不公平。孟子則有民貴君輕之說。再後來,還有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說。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當上皇帝後,以酷刑打擊貪官污史,重民生,對新開墾地免三年租稅,也只能是對貧富差距進行了調整。太平天國提出要以人口均分土地,也只是動員和組織農民義軍的口號罷了。

貧富差距,首先是自原始社會後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都在生成的一種現象,同時,貪污腐化、包括戰爭在內的掠奪、各種不合理規則也會導致或加劇貧富差距。統治者、學者、民眾,也都會從自身的利益或認識出發,對此提出各種想法。由此還派生了公平、正義、規則以及什麼叫過程公平、什麼叫結果公平等概念。人類對自己製造的這一極端重要的問題,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和認識。

可以肯定的是,迄今為止的社會歷程也表達了一個道理:過大的貧富差距,如果在體制和規則上得不到制約,社會必會以動蕩乃至崩潰的方式來強令其調整。

有關這一問題,我之前對問題「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貧富差距過大會造成哪些不良影響?」有一回答,可供參閱。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15061。


貧富差距本身並不是問題。假如最富裕的人無所事事,都有私人飛機,高爾夫球場,賽車場;而最貧困的人必須辛勤勞動,但有自己的房子,衣食無憂,子女能得到完善的基礎教育。那麼這種同樣巨大的貧富差距並不非常可怕,貧富差距並不一定意味貧窮的人衣不裹體食不飽腹。

貧富差距如果不加節制,造成的其它問題才可怕。

在完全自由的社會中,資源會加速度流向富裕的人群,最終造成經濟崩潰,社會結構崩潰,最終富裕者和貧困者都是失敗者。

從富人的角度看,無節制的享受並不是最健康的方式,適度享樂,加強鍛煉才能延長壽命。

從窮人的角度看,80%的勞動就能擁有一定享受,常常比120%的辛勞換來更加富裕,更有吸引力。這樣比較起來,富人和窮人的生活追求,有共同的地方。如果兩者能同時得到滿足,貧富差距並沒有想像的可怕。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窮人只要能適度生存,對重塑社會並無很大興趣。貧富差距本身沒有想像的可怕,貪婪沒有節制才是原罪。


貧富差距大不可怕 關鍵是【貧】的標準是開不起豪華車還是吃不起飯這個才重要


看看皮克迪21世紀資本論裡面有答案


危害之一就是基本公共服務你可能失去;http://money.qq.com/a/20170414/028800.htm?_t_t_t=0.36324222520540733工行被爆部分網點只接待30萬元以上存款客戶


猜測

有以下因素比較關鍵

  • 層級流動性: 如果窮人擁有非過低的向上流動性, 那麼對社會憤怒聚集的影響可能不大

  • 窮人是否赤貧化: 如果富人更富的同時, 窮人財富的累積速度依然超過了物價上漲的速度, 那麼整體上看, 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在改善


怕甚?要記得中國是有人均值的!!!!


如果一個社會比較公平,每個人都有機會致富,那貧富差距就不那麼會引起社會矛盾。但仇富心理按進化心理學理論每個人都有,工業革命之前社會財富總量確實是基本不變的,一個人佔有財富多了,其他人自然就少了。


推薦閱讀:

我們在吹著空調,這群人正冒著高溫工作

TAG:生活 | 社會 | 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