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從 IBM 到 Microsoft 到 Google 再到 Facebook 的 IT 公司的興起?

IBM的產品誰用誰知道


我感覺這是計算機的發展史

剛研製出來的大型機

PC

網路初期

網路中期


硬體到軟體到信息到關係……下一步是物聯網,用戶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融合


我不知道你這種橫向比較是想表達什麼,在我看來IBM是基石,所以我覺得應該是一種樹根與樹枝的關係。再形象一點的話,IBM是老大哥,微軟是產品經理,谷歌是一群演算法狂,蘋果是藝術家,而臉譜則是一個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的幸運小子


這個問題很好的問到了IT產業的發展史。

如同人的自我滿足,從溫飽-安全-精神需求-自我實現,如同人類社會產業的成熟從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都是從基礎條件向高階逐步滿足和實現的過程。並不是說基礎的條件不再需要,只能說現在人們的關注點在新生的需求上。

首先,IBM、Microsoft、google、facebook都是IT產業史上的里程碑,並且逐級推進支撐,為後面的公司的IT服務提供了開展的基礎和社會化條件。

  • IBM,開創了計算機時代,使企業開展IT服務成為可能。
  • Microsoft,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使個人享受IT服務成為可能。
  • Google,開創了互聯網整合服務時代,使個人和企業在google的整合下對接。
  • facebook,開創了互聯網社會化服務時代,將人類的日常社交活動搬入虛擬世界。

其次,沒有IBM、Microsoft和Google的推進和IT環境的成熟,facebook既沒有市場,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正如現在人們衣食無憂了,在知乎上閑扯一樣,並不是吃飯穿衣不重要了,也不是飯店衰落了,而是它們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沒有沒提把他們當熊貓天天給我們展覽了。

相信過不了多久,Facebook也成為微軟和IBM這樣影響了IT歷史的故事,成為我們吃飯穿衣的一部分,不再閃閃發光,但為我們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務。

無論是是產業還是人類發展,永遠是後浪推前浪。


這些公司都沒有衰落啊,作為一個時代的領頭羊,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市場優勢和技術積累,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有同質的競爭者擊敗他們,其所處的領域也未見替代性服務能夠使其萎縮,頂多是不再成為信息技術的熱點,成長性不足而已。所以IBM在商用機器領域,微軟在PC軟體應用領域,google在互聯網信息獲取領域,facebook在社交網路領域都會活得很好

隨著一個公司的壯大成熟,其創新性亦不斷衰減,這是產業發展的鐵律,所以大公司只有利用自己的市場、資金、管理的優勢試圖兼并小公司獲取新的血液,但是隨著兼并的不斷深入,大公司的管理成本不斷攀升,最終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並引發一系列的危機和問題。所以任何一個公司失去往日的輝煌都是必然的,就像帝國的隕落一樣,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只不過個人認為以上四大公司還遠未到那一天。


IBM的最大貢獻,是PC(原裝機),也就是個人計算機,它讓低端計算機這個東西有了普及的可能,這是信息時代的硬體基礎。微軟的貢獻是視窗操作系統,它讓人機交互的門檻降到了一個可以人人可學可用的程度(從冷冰冰的Unix系的指令集到友好的圖形界面,當然GUI並不是微軟發明的,但是微軟發揚光大的),這是信息時代的軟體基礎。有了這兩個終端方面的基礎,互聯網才真正突飛猛進,進入大眾生活。

人們對互聯網最基礎的需求,其核心離不開information和communication的問題。所以,才有了Yahoo的分類搜索,以及後來Google的關鍵字搜索。但搜索引擎對信息問題的解決,是不徹底的,其原因出在communication上,也就是,搜索引擎初步解決了信息在人機間的問題,沒有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那麼,基於社會關係網路的應用,就有了成為下一個趨勢的可能。也許,我們是可以這樣理解Facebook等社會化網路的崛起的。

想多說一句,再下一個趨勢會是什麼?人們對information和communication更進一步的需求是什麼?是包涵與機器(物聯網)、更大範圍的人際的雲關係么?誰知道。


藍色巨人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之一

單純看LZ的問題,可以有以下幾個理解:

1、新興公司崛起的越來越快,尤其是互聯網公司能夠在一夜之間聲名鵲起。

2、現如今,創業的重點不在於你有一個多麼好的主意,而是在於你能夠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3、Facebook、google之前也有大量類似的公司,但是唯獨他們成功了,這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產品,而且有非常驚人的執行力和運營能力。

總結起來:新時代是屬於那些有志於改變人們生活習慣的,富有激情的年輕人的。


這個問題能反映出一個問題:人的局限性。IBM現在轉向企業級市場了,所以一般人不怎麼了解了。 再過100年,最有可能存活的還是IBM。IBM起起伏伏好多回了,貫穿整個信息革命。阿波羅計劃、曼哈頓。。。


想深入了解,推薦你看《浪潮之巔》,有很好的分析~!


IBM的軟體極其難用的說


信息時代必然的產物,如果他們不做,其它公司也會做的.... 同時也抓住了機遇...


喜歡這個問題!Virgin的布蘭森說過一句話:生意場上的機會就像公交車,總有下一輛會開過來。這個更替不代表任何的趨勢,只說明後來者永遠具有新的,巨大的機會。


以人為本,聚合效應,維基原理,開放式平台順應了人類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當 IBM 牛逼的時候,米國龜谷說,下一個IBM一定不會是做伺服器和個人微機硬體的;

當 麥克索芙特 壟斷的時候,米國龜谷說,下一個microsoft一定不會是做操作系統和軟體銷售的;

當 谷歌哥 成為龜谷明星的時候,米國龜谷說,以一個google一定不會是做搜索的;

當 非死不可 要破IPO記錄的時候,米國龜谷說,我們在尋找下一個facebook,它一定不是做SNS的...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些關鍵因素:技術。你讓IBM實現FB,你覺得可能實現嗎?不可能。

技術是一個時代的核心力量,當一個技術產生時候,就會產生很多圍繞這項技術的應用。IBM、微軟、Google、FB都是這樣。當技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飽滿的時候,人的夢想就會被社會擴大,在人群中的先知先覺者就會從嘗試創立,到得到社會肯定的反應,繼而做大做強。

所以,我認為:技術→應用→影響思想,繼而產生進步。


對於lz的問題,我認為1、是,2、這個趨勢是消費者的需求。

對於興起和衰落的表觀在於,市場霸主的更替。

從微軟崛起來看,其實微軟有的東西,IBM早就有了,比如DOS系統。就其他公司來說,比msdos更好用的還有一種叫drdos。

只是微軟抓住了操作系統從字元界面向圖像界面轉變的這個需求,他成功了,就一躍成為了操作系統的老大。

並且,微軟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成功打敗了網景,繼續維持了它的霸主地位。

但消費者的需求是在提高的,google在技術上和戰略上,重新改變了這個世界的廣告模式。

它成功了,就把微軟從前擁有的壟斷優勢邊緣化了。

fb則是更改了向用戶匹配廣告的模式,使匹配度比google更高,這對google是非常大的威脅。

實際上,這些曾經的市場霸主,在其原有的市場範圍內,也仍然還是霸主,只是不再是新的市場的霸主。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