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從 IBM 到 Microsoft 到 Google 再到 Facebook 的 IT 公司的興起?

各IT公司的興起和衰落是IT產業發展的趨勢的體現嗎?如果是,那麼那個趨勢是什麼呢?


IBM其實很靈活,不斷地根據時代的轉型,現在穩穩地抓住企業級市場這個大蛋糕。等現在火爆的互聯網公司都沒落的時候,這樣的傳統IT企業可能還很好的生存著。

IBM的三大業務硬體,軟體和服務。後面兩個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硬體業務其實一直也保留著最核心的競爭力的部分,是競爭的基礎。軟體和服務則是賺錢的大頭。

2010年IBM營業額1000億美元,利潤150億,和Microsoft相當。是盈利額最大的幾家公司。所以講完全沒有沒落,只不過不是在最火爆的概念當中而已。一般人除了Thinkpad也接觸不到IBM的業務,所以以為藍色巨人沒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各公司最輝煌時期的經營邏輯:

1.IBM: 世界上只要有4台計算機就足夠了

2.微軟: 每個書桌上都要有一台計算機

3.google:所有的互聯網訪問只需要一個入口

4.FB:每個人都應該有個風格各異互聯網主頁。

領頭羊的轉換:硬體- &> 軟體- &> 服務- &> 差異化服務。


我認為這些公司的興起源於:信息生命體時代的逐步到來。

【技術的發展】

人類對資源和所處世界的控制(技術)經歷了幾個主要的階段:

物質粗放控制:資源和能量的逐步最大化利用(19世紀前,約幾千代人)

物質精確控制:製造業和機械自動化的利用(19世紀-20世紀中後期,約6、7代人)

信息粗放控制:通過提取信息和控制信息來改造世界(20世紀中期至今,約2、3代人)

信息精細控制:所處的時代

信息自由:未來

其中前三個是已經經歷過的,而後兩個是正在經歷和即將來到的時代。問題中所涉及的公司基本上起源於「信息粗放控制」浪潮的不同階段(主要是二戰開始到戰後的世界),政治和歷史上也稱之為「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第一代】

我們人類對信息的控制基本上有這麼兩個功能性質的需求:存儲和計算

所以第一步我們實現了基礎的存儲和計算。但緊接著我們發現其中蘊含了大量的潛力,人類被壓抑了這麼久的創造力,似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被徹底解放了,於是信息迅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來到的時候,人們由衷產生了一種類似於剛剛發現新大陸「人們看到無盡資源可以被利用」時的那種激動,於是大量的信息被重新挖掘和製造出來。

簡單來說,我們目前經歷一個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早階段,用最簡單的兩個字來概括這一階段的話,那麼就是:爆炸。而這四家公司,就是爆炸時代的代表:

  • IBM:第一個正式涉足大規模存儲和計算領域的信息公司,奠定了信息爆炸的基礎。
  • Microsoft:通過建立操作系統的標準,為單機複雜計算和互聯網提供了基礎,催生了信息爆炸。
  • Google:通過領導搜索技術,均衡了信息爆炸帶來的信息過剩問題,帶來了更多的信息爆炸。
  • Facebook:通過將信息管理導入人際關係網(這一對我們人類來說最重要也是最直觀的領域),幫助我們重新整合信息,鏈鎖式地創造信息。

這四家大型公司是這個時代的先驅和領導者,他們身邊和背後還有海量的其他公司也同樣是信息時代的佼佼者。它們共同造就了一個信息爆炸增長的時代,我們身邊的信息正在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被創造和存儲。我們每個 個體 都在為這個時代而歡呼雀躍,同時也在為這些公司的創造性工作買單。

當然,這幾家公司的工作還遠遠不是終點,未來有巨大的空間期待著我們去創造。現在談論這些公司的衰落還為時尚早。

【信息化第二代】

信息第二代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信息精細控制時代」。

IT產業的這個時代以對信息存儲和計算的深化為基調,技術將從簡單計算髮展到超複雜計算,超複雜計算又造就了分析和生命自動化模式的產生。伴隨著信息利用和控制技術的逐步純熟,信息技術本身的未來趨勢將會是朝著不斷對自身的革命的方向去發展。目前,一些公司已經發展到了分散式存儲和計算階段,而接下來將會是更加精細的控制,技術會用簡單的道理實現越來越複雜的功能。

這一代面臨的技術壓力是如何創造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來分析和整理信息,而不是像原來那樣讓信息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控制。這一時代的發明和創造力,很有可能會表現為「信息自動機」之類的東西。它讓信息自己能夠管理自己,重新建造自己。

【信息生命體時代】

最終,我們將不再像今天這樣努力去控制信息,而是徹底地解放信息,讓信息自由地生長。我們今天的很多觀念和信仰都將被後代更加自由的思想所解放。一批又一批新興的信息技術企業將會林立在世界各地。

可能未來的企業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生命體,人只是其中參與直覺計算的一部分,其他部分教給機器去完成。甚至於信息生命體自己就可以創造(比如幾個人與一些機器生物一起完成一首歌),這個時代可能用不了1代人就可以到來。到時候,我們很可能仍將會看到今天這幾家公司的身影。


IT行業,是無窮無盡的信息來源(網頁,視頻,數據,播客微博,專業方面網站,娛樂匯聚。。。),和無窮無盡的人類需求(獲取信息,娛樂,交友,聯繫,交流,dating,購物)之間無窮無盡的鏈接方式(門戶,搜索,社區,SNS,電子商務)。讓每個人能得到最需要的信息或者創造最有價值的信息。

與之相似,金融行業,也是無窮無盡的資金以及資金形式來源(個人,國家,集體,保險,信託,慈善,養老金,失業金,醫療保險,401K,股票,債券,抵押品,抵押品衍生物),和無窮無盡的公司個人需求(貸款,短期利息,長期投資,炒作,住房,汽車,公司運營,併購,擴張。。。)之間無窮無盡的聯繫方式(銀行,股市,債券市場,基金。Etc),讓資本流到最需要的方向.

具有這樣特質的行業(無窮盡的來源,無窮盡的需求和無窮盡的載體傳遞方式),才是具有極大發展潛力和真正成為經濟主導力量和命脈的可能。

這四個公司,基本體現了這種發展的概念。IBM將信息這個概念引入了工業化生產,開闢的信息的來源,但是信息需求少,載體平台單一。隨著對信息需求的增加。微軟扮演了無差別通過統一平台windows,office加速信息普及以及大眾化的過程,創造了無窮盡的需求(每個人都有一台PC),但是信息傳遞載體只有單一的PC軟體平台,微軟本質上認為信息的總需求只是個人的需求乘以人數,google開始有差別對於信息進行組織和刪選,開始在信息來源和需求之間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載體,facebook將這一趨勢更加推動,通過將信息完全植入人類生活,希望並且構建無窮信息來源和無窮需求之間最為貼近真實狀況的信息傳遞載體方式來實現差異化,現在來看SNS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但是是不是唯一的手段,也許就是下一個公司開始發跡的起源


IT公司的起落必然受到趨勢的影響,順勢者就是那些被津津樂道的大公司了!

要說趨勢覺得得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說起,現在IT產業的變遷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展片斷。略去計算機出現前的不說,從計算機誕生促成IBM這個生產計算器公司的發展,那時候是信息處理提升人類的計算能力,但是這個計算能力注重「集中計算」

隨著半導體的發展,計算機可以變得更小了,日常工作生活也可以被滿足,由APPLE、IBM、MICROSOFT、INTEL共同創造了PC時代,進入個人計算時代;從大型機到PC的轉變中間還有不少分支(還有中型機、小型機、工作站),總歸是計算需求被更大程度喚醒,所以應用範圍不斷擴變大。

PC的普及催生了「信息城市化」需求,大家需要構建了第二人生,並且與現實的第一人生緊密結合,那時人類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時代的霸主是CISCO這樣的網路基礎設施提供商。計算資源更豐富後,通信、協作、共享人類文化的追求也出現在虛擬空間了。

由於信息製造速度加快,參與的機構與人快速增加,以及UCG方式大行其道,如何更有效地在信息海洋中生存,電子目錄、搜索引擎開始大範圍出現,經過YAHOO、ASK的一代後,GOOGLE的PAGE RANK再發明了搜索引擎,並且解決了很好。這是WEB 1.0 2.0時代的信息亂到治的必然

「不知道屏幕後是個人還是條狗」的第二人生模式對人的影響與衝擊,開始現出把第一人生搬到虛擬世界中來,並且快速形成數字生活中樞,尊重個性、以真實社交關係為中心,並且把娛樂、生活、休閑、交流等都搬到這個中樞上來,由於社交的網羅能力,造就了FACEBOOK。這也是代表著虛擬世界中人際關係與交互的混亂變得更親和更可信,更與真實人生健康融合

未來的發展趨勢,估計會把協作、親情、同物理世界融合等方面更加貼近人性。


原諒我忍不住尖刻一下:此類事後諸葛類型的問題和回答對增進知識毫無益處。

所謂知識,意味著你需要指出現象之間的聯繫,也就是規律或原理。

行業歷史評論家之所以無用就是他們停留於現象的羅列,且往往連羅列也是不完整的。

羅列IT行業歷史上的這四家公司就是典型的無效羅列,

為了自圓其說,為了隱藏的意圖,這4家公司的序列中省略了那些重量級的跨越多個時代的IT公司,比如Intel,Apple,.. 加入它們,自圓其說的難度加大,但即使自圓其說,依然不構成對IT發展的真正理解。

達爾文並非從 對食物鏈頂端生物的不完整羅列 中 理解進化論。


1.IBM引領個人計算機時代的來臨,取得了成功。

2.微軟公司把軟體當做一個產業,引領了軟體業的興起。

3.Google在網路時代整合了網路信息,為獲取信息提供的便利。

4.facebook提供網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平台,擴展的信息交流和人際關係。


看下浪潮之巔,裡面說的比較好。


《浪潮之巔 (豆瓣)》


機器 =&> 軟體 =&> 服務 =&> 人際


計算 =&> 辦公 =&> 信息 =&> 感情


有的用 =&> 用的好 =&> 用的舒服 =&> 用的爽


結論:科技以人為本


IT產業是靠改變人們的生活發展的,那個趨勢類似於"越來越帖近生活"。如果把蘋果公司放上去,這個趨勢應該更有說服力。"帖近生活"是什麼意思?"生活"是指一直在變的人們的需求。人們的需求變化的趨勢是什麼?人大代表也不知道,等下一個公司興起(有可能還是老牌公司)也只是知道了下一個熱點,這個問題有點太大了吧?n年才有一個點,每個點關聯著n個因素,建模如無米之炊,餓死多元非錢性回歸。呵呵!也許下一個熱點是能讓人們產生幻覺的東西,比如圍脖郭去疾: 圍脖就是讓名人象普通人一樣說話,普通人象名人一樣說話。

7598


從他們的產品服務主要面向的用戶來看,這就是一個it逐漸惠及普羅大眾的歷史進程


IBM沒有衰落。。。。。同樣,microsoft、google 都談不上衰落吧?


我個人覺得什麼取代啊,衰落啊,都是國人思維。我覺得是傳承關係。

IBM的小沃森說過IT業是一種服務。這個精神從不同的需求出現了很多的繼承者,微軟把他用於商業領域,GOOGLE讓服務更加平民化和易用性。FB更加深入,對人每個人的生活小事服務。現在IBM也並沒有衰落啊,他現在的大型伺服器和智能星球計劃。更是服務全球的體現,還有看TED的時候好多事IBM贊助的。他們不是不能共存的,只是當新的服群體需要IT的信息服務時,市場就會從原來的服務領域拿出一部分而已。只是我們這麼想而已。


所謂趨勢,其實都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而已。其實內在的規律就是最有價值的企業才會取得最高的市場地位。


說IBM衰落是被蒙蔽了,據說納斯達克70%以上的新興公司都有IBM的投資,IBM的策略是走企業級高端路線,至於其他方向,逮著有前途的公司投資就行了,因為別人做的更好,創新這種「臟活累活」別人干就行了,自己享受投資收益,反觀國內...,值得國內巨頭們學習啊。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