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試探僧人的是否真的是虔誠修佛,扇其一耳光,結果會如何?

現在虔誠的出家人比例是很低的,很多和尚或許懂佛法,但自己都不怎麼相信,實踐的就更少了,並沒有什麼修為,甚至即使資歷深,名氣大的和尚也是如此。「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想如果扇一耳光(真正的修行者應該不會認為這是對他或者對誰的不尊敬,因為並沒有一個我存在,何況此處的動機只是試探),看其反應如果不動嗔怒,多半是真心修行的,但是遇到職業和尚的話會恐怕引起圍攻


結果是你會被人打回來,然後你要想好怎麼面對警察叔叔。

宗教信徒也是公民,是公民就受法律保護!

要試探僧人是真僧人還是假和尚,其實很簡單啊。

早年我在街上遇到攔我化緣的和尚,都是說:你背一遍金剛經,背出來,我掏錢。

真能背出來的話,我立馬掏十塊錢。

雖然能背出來也未必是真和尚服,但是能把金剛經背下來的這份辛苦,也值個十塊錢吧。

當然,再多我就不會掏了。

因為……我不信佛啊。


沒人邀

首先,自古以來,僧人修行是否功夫得力並不是按照打一個巴掌來判定的。修行的功夫有深有淺,一個巴掌不能證明什麼問題。

第二,這個方法簡直不要臉到了極致,打一個巴掌就試圖測出僧人是否有修為這種流氓手段又怎麼能測出僧人的修為?難道僧人被打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變成了不修行?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打一個巴掌不生氣的就是修行人,那麼你打一個傻子,根本就不會生氣,是不是傻子也有修行?通過打人來證明和尚有沒有修行,是不是也能通過打人來證明你是不是有沒有德行?

第三,僧人被打,僧人是公民,每一個公民都是受憲法保護的,履行憲法賦予的責任和義務是每一個公民的職責,所以僧人被打,報警或者選擇別的處理方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報警,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第四,不管僧人有沒有修行,誰也沒有權利去打他一巴掌,打人的人要負起法律責任,並且,僧人有沒有修行不知道,但是打人的人肯定沒有人品,小學的思想品德就教過不打架不罵人,這是做人的基本素質而不是一種提升自己然後去證明別人沒有修行的手段。

第五,只要是人,都是娘生爹養先生教的,沒有誰活該被打,也沒有人有權利打人。在法律層面,道德層面,打人的人都不具備特權和優勢。

第六,如果打人能夠證明僧人是否有修行,進化到拆廟,殺人,是不是也應該說是一種方式?那麼是不是打醫生打老師就是證明老師醫生是否有醫德有師德的方法?

第七,僧人不反擊,你們說懦弱,就要搞得跟綠教一樣,你們就開心啦?綠教還要通過殺人來升級,是不是為了證明綠教教徒修行好,所以讓他們殺人?

最後,我只想說,自己沒德行,還怪別人沒修行。

我是僧人,沒錯,但是我不是個懦弱的僧人。

僧人的慈悲,不是懦弱,僧人的忍辱,也不是頹廢。

誰要是打我,我肯定揍丫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話說你有什麼資格打人和尚一耳光?就憑你蠢?



虔誠的僧人樣本太少,你這樣的實驗結果會有倖存者偏差。

你去找個阿訇扇個耳光才能真正理解!


你這個思想很危險,因為可以繼續滑坡。

比如打一耳光,並不是很疼,也許他心裡生氣但是忍下了,要不要打他十耳光來檢測一下?要不要砍他一根手指檢測一下?要不要讓他捨生救人來檢測一下?……最後你把他弄死了,也沒有發怒,好了,驗證成功,有什麼意義?!

況且你打他一耳光,他沒有立刻生氣,但是他報警了,因為他出於慈悲心,覺得你作為一個無緣無故打人的人是個危險分子會傷及他人,應該交給警察叔叔處理,你看是不是很合理?


那人家回踹您一腳,應該不會認為這是對您或者對誰的不尊敬,因為人家沒有一個我存在,何況此處的動機只是禮尚往來或者化導你。

人家面現怒色,也可能是為了棒打您的「我」。一群人圍毆您,也可能是為了讓您記住痛,以此為鑒。以後不到處亂打人,以免遭受更深刻的痛。一片苦心啊!

最後,在沒有契約的情況下,

我們是沒有任何權利考察別人,或者侵犯他人的,哪怕提再冠冕堂皇的借口,這無非是自欺欺人。

當然如果您這麼做了,那您就該坦然承受由此導致的後果。


這個問題看上去很荒謬,但其實這個問題很有價值。

在佛陀教法中,果位是根據十縛節的斷除程度來劃分的。其中初果聖者會斷除我見、疑見和戒禁取見入流八正道,而三果聖者會徹底的斷除欲界貪和嗔。這意味著,三果聖者不會再有任何嗔恚產生,包括嗔恚帶來的任何負面情緒,都是不可能有集起的根源的。也就是說,無論如何辱罵、毆打、挑釁、摧毀,三果聖者完全不會生氣,甚至連生氣的念頭都不會產生一絲一毫。

在巴利經藏 中部 145經 中,有一段如此記載:

  「富樓那!輸南巴蘭陀人凶惡,富樓那!輸南巴蘭陀人粗暴,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辱罵、誹謗你,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辱罵、誹謗我,在那裡,我將這麼想:『輸南巴蘭陀人是善的,輸南巴蘭陀人是極善的,他們沒以拳打我。』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但,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拳打你,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拳打我,在那裡,我將這麼想:『輸南巴蘭陀人是善的,輸南巴蘭陀人是極善的,他們沒以土塊打我。』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但,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土塊打你,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土塊打我,在那裡,我將這麼想:『輸南巴蘭陀人是善的,輸南巴蘭陀人是極善的,他們沒以棍棒打我。』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但,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棍棒打你,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棍棒打我,在那裡,我將這麼想:『輸南巴蘭陀人是善的,輸南巴蘭陀人是極善的,他們沒以刀殺我。』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但,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刀殺你,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刀殺我,在那裡,我將這麼想:『輸南巴蘭陀人是善的,輸南巴蘭陀人是極善的,他們沒以利刃奪我性命。』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但,富樓那!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利刃奪你性命,富樓那!在那裡,你將怎麼想?」

  「大德!如果輸南巴蘭陀人以利刃奪我性命,在那裡,我將這麼想:『有那以這身體與生命為厭惡、羞愧、嫌惡的世尊弟子遍求殺手,但我卻不求而得。』世尊!在那裡,我將這麼想,善逝!在那裡,我將這麼想。」

  「富樓那!好!好!具備這調御與寂靜,你將能住在輸南巴蘭陀地區。富樓那!現在,你考量適當的時間[出發]吧。」

富樓那尊者是一位完全離於不善法的尊者。他面對暴行的想法可以從以上經文窺見一斑。需要注意的是,富樓那尊者面對辱罵毆打甚至被殺時,並不是在忍,而是壓根並不產生一絲一毫的惡念。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完全從嗔中解脫的聖者。

不過能夠達到不嗔的修行者至少是三果,而虔誠修佛的標準是初果。所以初果和二果並不能用扇耳光來鑒定,二果還好辦,雖然起嗔恚但是並不會還手;但是初果不排除會揍得你滿地找牙的。所以最好不要魯莽的這麼嘗試。


當年在北京龍泉寺,寺廟初建,安保不周。一次法會來了一個男子,當場扇了學誠法師一巴掌,問:憑什麼大家都跟著你?當時學誠法師臉上一點嗔怒都沒有,撿起摔在地上的眼鏡,說到:不要打這麼用力,你看眼鏡都掉了。是他們願意跟著我,我也不知道呀。


大師一把抓住題主扇來的手,施主,我給你看個手相。嘖嘖,施主,你印堂發黑,今天命里欠揍啊。

題主大慌,我只是想試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修行。

大師微微一笑,修行之道,存乎一心,不足為外人道也。今施主欲一窺修行,善哉善哉。但施主妄動無名,乃是中了嗔毒,難入我法。我有韋陀降魔杵一柄,今天就為施主去了這心魔。啊打。


數年前,劣徒值殿,

其它殿內主事酒後前來找茬兒一一說我們大殿內土地公不該擺放在殿側,不僅罵了值殿小徒,並抬手打了小徒一耳光,小徒未加思索,順勢咬住了那主事的一根手指,一下子咬下半截,後雙方俱被帶進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與宗教部門的調解時,對方要求賠償住院費用,我一聽當時就火了,堅決不同意這個結果,因為此人無理在先,且多次上門找茬罵人,給他一個教訓是應該的。

我輩雖為三清弟子,也不該無端受人欺凌,縱是·神聖怒起來也會祭出霹靂手段的。

神聖們若都是只知退讓的軟蛋恐怕三界內早就群魔亂舞了!

後來在各方朋友努力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歷史上還真的有人測試過,而且測試的年代就在佛陀時代,被測試的僧侶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我先憑藉記憶講下,因為原文(經文、開示)找不到了,舍利弗尊者的一位弟子對尊者很有信心,然而這位弟子的朋友卻不相信,說:「我將要激怒他(舍利弗尊者)」居士則說:「那你經管激怒他,你不可能成功的。」

接下來,他尋找時機在尊者走路的時候(可能去托缽),在背後趁尊者不注意非常用力的打了一下,打了之後這個人立即感到非常的懊悔和悔恨,但舍利弗尊者頭都沒有回,更沒有生氣,只是說了句:「什麼事?」

這個人的行為也被其他的居民看到了,人們感覺到十分憤慨,把這個測試尊者的人團團圍住(估計還拿著農具),這時候舍利弗尊者堅定的現在這位驚恐的「測試人員」身邊,對大家說:「這位是我的朋友。」然後大家看到尊者沒事、也護著那人,就放過了他。

最後「測試人員」非常感動,也成了尊者的弟子。


你要扇和尚耳光,我們知乎上這些鍵盤俠肯定攔不住唄。不過你可能忽略了這幾點:

1、正人先正己。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觀察別人的過失。而且,即使可以考察別人,也是由特別的身份來行使的,一般來說是僧團和上師。就說世俗世界,合法的殺人也只能是司法機關行使,其他私人無權傷害。

2、和尚的護法神。修行到一定級別,肯定有鬼神來護持,即使和尚不生氣,鬼神可是嗔心很重的,之後自己倒霉都不知道是哪一位鬼神乾的,你說你有什麼出息?

3、考驗的方式。如果是為了拜師而考驗,那麼也應該通過長期的交往接觸來決定是否拜其為師,而不是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此事。你相親的時候,想觀察女孩是不是溫柔,如果寄希望於扇她一耳光,看她反應觀察她性格,恐怕一輩子都找不到對象吧?


你要是碰見律宗的還好說,你要是碰見禪宗的就被當場打殘了。而且打你等於渡你。

某禪師:「老子發起火來自己都打,你是個什麼東西。」


講一個江湖故事。

1987年的「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的陳慎芝,早年曾是「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後來改惡從善,還信了耶穌。

(基哥當年也是陳慎芝的小弟)

於是教會派他到社區去勸小混混戒毒從善,他找到一個以前的小弟,苦口婆心一番勸誡。小混混不理解,曾經那麼牛逼的一個人怎麼就變成婆婆媽媽的社工了。

陳慎芝解釋自己信耶穌了。

小混混到寸進尺。

「耶穌說別人打你左臉,你把右臉也轉過去讓他打,大佬你也把右臉給我打一下唄!」

「丟雷老母」

陳慎芝一巴掌就打在了小混混的臉上,氣還沒消,又是一頓拳打腳踢。

回教會的路上,陳慎芝想起這一天的經歷,自己本來是出來幫人的,怎麼變成打架了,越想越不是滋味。

到了教會,他對神父說這活兒自己幹不了。

神父不解,他就把這一天發生的事都告訴了神父。

「那你砍人沒有?」神父緊張的問道。

「沒有,沒有,就是把那個混蛋揍了一頓!」

「那就好,沒事,只要不砍人就好。」

在神父的鼓勵下陳慎芝堅定了自己從事戒毒工作的決心,終於重新獲得社會認可。


題主給了和尚一個大嘴巴,和尚心想,好一個機鋒,並沒有犯嗔戒,笑咪咪的一記達摩掌直拍題主面門,題主眼前一黑,開悟了,從此法號扇瞎禪師。


哈哈哈哈,他也可以不起貪嗔痴的也打你一巴掌啊。

記住能收能發才是真人,執著任意一端都是我執。

君子不器,無可無不可,無打無不打,無執無不執,無嗔無不嗔。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神佛雖慈,忘魔必潰。

蓑衣芒鞋,任行不懼。

寵我辱我,枉費苦心。

古琴封魄:歷遍紅塵,方能洗盡鉛華。對么?


如果這位僧人是聖者(四雙八輩),如果你攻擊了他,果報就夠你受的了。

如果這位僧人不是聖者而是有德者(有戒德),如果你攻擊了他,這果報也夠你受的。

如果這位僧人是凡夫而無戒的,如果你攻擊了他,大幾率你會被反擊,也夠你受的。

基於以上理由,我的建議是千萬別這麼做,這樣做簡直就是作死。

正確的驗證姿勢:

驗證阿羅漢的方法:《相應部》S.3.11.說:「用智慧,長時間共住,知其戒行;共事,知其純淨;於不幸時,知其能力;交談,知其智慧。」這四種辨識法,然後知道他是不是阿羅漢。

《別譯雜阿含71經》說:「(1)如共久處,用意觀察,爾乃可知,持戒破戒;雖復久處,聰智能知,愚者不知。(2)若其父母,親里眷屬,有死亡者,可分別知,若無此事,難可了知。(3)若遭厄難,為人強逼,令行殺害,或為女人私處逼迫,而不犯戒,可知堅實,隨逐觀察,乃能可知,淨行不淨,欲試其智,聽其所說,唯有智者,善能分別,唯有智人,久處共住,爾乃可知。」(大正2, 399上~中)


你跟警察就這麼解釋嗎?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會被處以15天拘留。


好好修行不是為了讓你無故羞辱的


一、人的修為跟身份無關

二、為了試探和尚修為,刻意扇其一耳光,這就好比現在題主在佛教板塊試探所有學佛人的修為。

三、題主現在是「匿名身份發問」,因為不願透露身份,但回答者不要模仿,大家必須「不要匿名回應」,才顯得風度及胸襟廣闊,光明磊落~正。

四、只有心胸狹窄的人,因為其內心具有陰暗面,才會鬼鬼鼠鼠,不見得光~邪。

五、邪不能勝正,如果回答者是佛法修行人,請好好以身作則,就表演一次什麼叫修為給題主看。

P.S. 此乃佛法修為的表現時候了,和尚是否有機會被扇耳光不知道,現在佛教中人被試探才是眼前要面對,千萬不要中計,掉進狐狸的圈套嘍,輕心金睛火眼豈會讓你得逞?大家一起加油。

( ^ ~ ^ )

~~~~~~~~~~~~~~~~~~~~~~~~~~~~~~~~~~

後記:

如果我是一個俗家人,你無緣無故打我一巴掌,此刻不妨探討一下現實中會知道有什麼後果嗎?

你出手打我,我有五個做法:

一、我停下來忍受任你打,絕不還手,被打完之後再報警,甚至打死了,也無法報警了。

二、我停下來忍受任你打,絕不還手,仍然不報警,直至被打死。

三、出於自衛,我馬上還手,然後再報警。

四、出於自衛,我馬上設法逃避走,走不了才還手,然後再報警。

五、出於自衛,我馬上設法逃避走,走不了才還手,但不報警。

現在我先假設最常見的五個做法,可能有更多其他做法,本人並未列舉出來。

0K!有了以的前提,此刻反問幾個問題:

一、不還手,是否代表「有修為」?

二、不還手,無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三、不還手,有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四、還手,是否代表「無修為」?

五、還手,無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六、還手,有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七、設法逃避,無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八、設法逃避,有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九、不逃避任打,無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十、不逃避任打,有報警代表「有無修為」?

言歸正傳,如果心水清的讀者,馬上會知道,已不是俗家、出家的身份問題,而是如何面對才是重點。

消化了以上10點反問,大家可以見到,無論被打者是否還手、不還手、報警、不報警、逃避、不逃避,也不能單憑此表象去界定這個人修為如何。

站佛法而言,人的修為如何,並非奠定於其表面「做了」或「不做了」什麼,因為這些只是「相」。

佛法說心不相,不會糾結沉迷於表象團團轉,而是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個過程叫「觀照、覺知」,重點在心,這顆心識如何運作,只有自己知道,傍人是無辦法清楚的。

佛者,覺也。

佛法是「覺醒」的方法,是指出萬象的「實相」而已,根本並非談對錯,更並非另定基準去為世間「認定」或「否定」,「對、錯」只是人心的基準,並非指事件本身意味了什麼。

佛法「不會認定、不會否定」世間任何錶象,只是借止惡行善去維持人間活動、因果作為指引去面對人生,目的是離苦得樂,卻是權宜之計。

「世俗心」;這思維使人心不斷在「二元對立」之中交戰似的,執取一邊觀點卻推開另一邊觀點,那份矛盾使內心產生衝突,使眼中看出的世界容易產生不順眼。

稱我心意就認為是對,

逆我心意就認為是錯。

這種「順我者對、逆我者錯」的思維屬執著,這是煩惱根源。

人心執著創造了概念世界,充滿了二元對立,當中包括了「上下、左右、這個、那個、內外、對錯、真假、正負、好壞、你我、應該、不應該」等等數之不盡的二元對立觀念,佛法上叫「分別心」,亦是「著相」。

著相的觀念全部是一廂情願創造出來,宇宙萬物只有生滅表象活動,更以不斷轉化以存在,本質皆空,實相是不生不滅,並沒有對立,種種對立及分別只是人心創造錯覺,主觀道德標準界定出來的幻影。

「出離心」;是指「從感知中出離」,叫「apratisthita laksana~不住於相」。

出離心,並非放棄或討厭世間,而是指從感知出離。佛法,從來都沒有「認定」或「否定」世間所出現的活動,而是超越二元對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每一個「不」字就是說實相,「不要滯留」表象二元對立,萬法唯心,森羅萬象的千差萬別,都只是自心創造出來的幻影。

佛法從來都並非為世間另定基準,佛陀四十九年言教只是指出「實相」,也完全跟閣下秉持什麼宗教、理念及接受「實相」與否無關,任何人只要攀附表相,結果就只有苦。

佛法上的修為,其實就是修心,扼要地說就是「思維修」,佛陀所教的一切的「功法、心法」就是教人認識我們這個心,去了悟人生的「實相」,用「不取不舍」的思路去面對人生,離心說道,就叫「外道」,這樣就已偏離了佛法本身。

P.S

人倫,是情。法律,是理。筆者用合情合解釋,完全跟出家、俗家無關。

筆者是俗家人,如果我見到A君正在打一個手無寸鐵的僧人,哪怕僧人當時不還手,我並不會馬上跟A君動手,而是我找「兄弟」跟蹤A君,至於我會怎樣做?

當A君5分鐘內變成豬頭,雙手已經已永無辦法再用筷子,A君就知道我及兄弟的修行來自「李小龍」的傳承。

以上就是真正修行,讓A君知道什麼叫因果,這叫「身教」。


我師父講過一個段子,以前聽過有人扇了某居士一嘴巴,某居士立馬磕頭感恩。這其實是境界還不夠。

境界再高點,應該是毫不猶豫反手一嘴巴。

哈哈哈哈


告訴你個秘密:

信宗教的也是人!


枯榮大師道:「本因,咱們練功習藝,所為何來?」

本因方丈沒料到師叔竟會如此詢問,微微一愕,答道:「為的是弘法護國。」枯榮大師道:「外魔來時,若是吾等道淺,難用佛法點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該用何種功夫?」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當用一陽指。」

和尚已經給出答案了,樓主保重。


你憑什麼打人?憑什麼試探?

就好像探討把自己家挖塌了,然後跑到吳京微博上要求他給你捐款,他會怎麼做一樣。

他想怎麼做怎麼做。

別人的高道德標準是他自己的,你憑什麼拿出來審判?


我知道說了會被罵,還是忍不住說。

修行的路上,有點體驗的話,很容易看出來,誰是這條道上的,誰在前,誰在旁。

有些人出門,就是自帶陽光雨露,言語、行為都給人信心力量,就是往那一坐,空氣中就開始有安穩喜悅在流動,對吧?@謝丹Barry師兄


虔誠修佛和到了一定修為或已經證果是兩種境界,你如果扇有修為的出家比丘,他一定言行上不會動手還嘴,內心也不會起一絲嗔恨。虔誠修佛但還未修成的就不好說了。

另外,還有一種極低概率事件,就是有修為的人如果有心教育你,是有可能動手還嘴的,有個當代的例子,在禪修營里,一位南傳尊者曾對前來禪修的兩位怠慢的禪修者予以獅子般的怒吼,尊者後來說我怒吼時內心不起一絲嗔怒,如此既震懾對方,又不造惡業。

因此,假如和尚還手了,也不能完全就說明和尚沒有修為,人家能做到教訓你時不起一絲一毫嗔恨,你能嗎?不能就不要做。而說到這裡你千萬不要得出推論,認為那我練習不起嗔恨的欺負人吧,為作惡傻到這地步就沒救了。


建議你試探穆斯林虔誠不虔誠,給對方敬酒或夾塊兒紅燒肉,看看結果如何?


僧人站起來就回了你一巴掌 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指外行胡亂指揮內行或者自己不懂卻想要使別人明白。

題主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金剛怒目 所以降服四魔 菩薩低眉 所以慈悲六道


看過《少林寺》么?

方丈一聲令下:「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吧……」

眾武僧齊毆官兵。


1、你為什麼要試探一個僧人?

2、哪個文件告訴你挨了耳光無動於衷的才是虔誠修佛的人應有的態度?


取經路上的妖精也是這樣想的,為了考驗唐僧,被悟空拿了經驗。


什麼鬼邏輯???出家的僧人,憑什麼要無緣無故的挨你一巴掌?假如有人走在路上,突然打你一巴掌,你會是什麼反應??有這時間和精力不如去問問自己修行的成效如何。


大師會打110的


你這種想法,會導致你碰上這樣一位僧人一一"為了試探學佛的人是否真是虔誠向佛,扇其一耳光,結果會怎麼樣?"

然後就可以互相傷害,不用給別人談麻煩了。


「悟空!休得無禮!哦老人家,貧僧乃東土大唐而來,今日途經此地,不知老人家可否大開方便之門……老人家,請莫再辱罵,貧僧替大徒兒道歉……老人家,請莫用手杖杵貧僧……老人家請息怒……老……老傢伙你再動我一下試試?……哎呀我操?悟空!削他!八戒悟凈你們也上,牙敲掉眼扎瞎腿打折!善了個哉的!」


媽的,這是個傻子吧


正好把問題假設反了,或許真能扇出一些假修行者,就如題主所說的執迷在無我里的假貨。

這些假貨與完全不入門之流不同,與真修著了的也不同,屬於半瓶子咣當的,可能真會挨你的打。


這個方法理論上是可以的,無論是不是僧人,只要他自稱是修行人,都可以測試。

大多數人肯定會發怒生氣,但真的這樣遇到一個初地後菩薩,你再想去跟學請教,你自己會心理有很大障礙。

所以還是以自己的實修體驗來印證對方的境界,這是雙方都不能自我欺騙的,比打耳光更好。


知道魯智深么?你就是那棵樹


哈哈哈哈哈哈,眾人皆不得法,我也不得,聽聽就好。

路人甲給了迎面走來的和尚一巴掌:啪!

和尚想也沒想雙掌奉還:啪啪!

路人甲:師父你修為不夠!

和尚:心無所向,無謂修為。

路人甲:你不信佛?

和尚:無心無思,無謂佛也。

路人甲:修為高了就不會還手,還手的和尚修為都低!

和尚:(無言)

路人甲:無話可說了?

和尚露出笑容:施主已悟到了


從測試的角度上說,功能測試是測試一個產品的特性和可操作行為以確定它們滿足設計需求。題主連修佛的需求都沒搞清楚,所以構造出來的測試用例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其實你是想試探少林功夫吧?


不嗔恨你,不代表不會反擊打你。

是時候讓你體驗一下佛教文化的厚重……


別打大和尚,他們修行不行。兄台可到綠色洋蔥頂的寺廟一試。


被護法居士們抬出去扔了。這麼做也毫無意義。

看看經文怎麼定義法師?

雜阿含26經

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

雜阿含228經

尊者摩訶拘絺羅說老死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說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厭患.離欲.滅盡。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向。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向。是名法師。若比丘於老死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名法師。乃至識厭患.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名法師


無聊且幼稚的問題。

為了證明妹子不是蕩婦,捏下她屁股,結果會怎麼樣?

為了明白官員有沒有腐敗,徹查下他家庭,結果會怎麼樣?

為了。。。為了毛,安心寫作業去,快開學了。


如果你身高馬大的,或者是練家子,那倒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打不過你。但是,如果你是小脆皮,勸你還是不要找刺激的好。

在說,真正的道德高僧並不是不打人,他們下起手來更狠,並且還能心平氣和,笑眯眯的

施主,我看你滿臉煞氣,這樣不好,不好,嘿嘿嘿嘿


其實沒那麼複雜,你只要要求他背一下金剛經就行了。


為了試探僧人的是否真的是虔誠修佛,扇其一耳光,結果會如何?

現在虔誠的出家人比例是很低的,很多和尚或許懂佛法,但自己都不怎麼相信,實踐的就更少了,並沒有什麼修為,甚至即使資歷深,名氣大的和尚也是如此。「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想如果扇一耳光(真正的修行者應該不會認為這是對他或者對誰的不尊敬,因為並沒有一個我存在,何況此處的動機只是試探),看其反應如果不動嗔怒,多半是真心修行的,但是遇到職業和尚的話會恐怕引起圍攻

現在虔誠的出家人比例是很低的,很多和尚或許懂佛法,但自己都不怎麼相信,實踐的就更少了,並沒有什麼修為,甚至即使資歷深,名氣大的和尚也是如此。「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怎樣叫虔誠?

2.什麼是很多?如何統計得來?

3.很多和尚自己不信佛法?佛法不是用來信仰的。

4.實踐佛法的就更少了,此話又是如何得來?你怎知和尚有沒有實踐佛法?你懂什麼是實踐佛法嗎?

5.並沒有什麼修為。什麼叫「修」?什麼叫「為」?什麼叫修為?

6.名氣怎樣叫大?資歷怎樣叫深?名氣大資歷深的和尚也沒有修為,請列出名氣與資歷的權威標準,舉出科學統計數據。

我想如果扇一耳光(真正的修行者應該不會認為這是對他或者對誰的不尊敬,因為並沒有一個我存在,何況此處的動機只是試探),看其反應如果不動嗔怒,多半是真心修行的,但是遇到職業和尚的話會恐怕引起圍攻

題主不懂修行,不懂佛法,只是主觀臆斷,預設結論,不具備討論價值。無聊至極的垃圾問題,應該刪除!

------------------------------------原答案--------------------------------------------------------------

一、修行是修自己的心,別人是否虔誠,別人修為高低,與自己的修行有什麼關係呢?即使試探出結果,又怎樣?

二、題主的修為如何?若題主修為很高,為何要無緣無故打別人?若題主修為不高,又如何判斷別人修為的高低?什麼是修為?

三、即使修為高、不動嗔心,也不代表對方擁有「他心通」,可以知道題主的動機是為了試探。對方只知道自己被打,一個正常人,面對自己無緣無故被打,你認為對方應該如何反應?

四、動不動嗔心是在於「內心」;

至於修行人面對無緣無故被打,是還手打回去,還是報警,還是當作遇到瘋狗繞道而行,都是「行為」;

旁人是無法單憑對方的「行為」來判斷對方的「內心」的。

行為,是表象,佛法上稱之為「相」。題主的觀點,若認定對方還手就代表有嗔心、修為低,不還手就代表無嗔心、修為高,這樣的觀點是滯留於自己認定的表象,佛法上稱之為「著相」。

修行,是修心,修自己的心。修行人也是人,也是一個血肉之軀,假如對方威脅到自己的生命,難道任由對方無緣無故傷害自己嗎?請用正常邏輯想一想,難道修行人是傻的嗎?修行是為了修成植物人嗎?

罪犯用刀是殺人,醫生用刀是救人,刀是沒有對錯的,同樣都是用刀,但發心不同,結果就不同。

PS:在下是一修行人,當面對無緣無故被扇耳光,視情況而定,如果對方僅一人,莫名其妙扇我耳光,我會毫不猶豫扇回去。若對方人多勢眾,惹不起,我可能三十六計走為上,先保證自身安全,再立即報警。若遇到瘋子、神經病當街無故打我,果斷繞道而行,難道被狗咬了一口,還要咬回去嗎?

以上各種情形,在下到底有沒有動嗔心?你猜~


這位施主。

你見過一招從天而降的掌法么?


虔誠修佛的僧人分兩種,一種是開悟證果的聖僧,一種是凡夫僧

如果是開悟證果的聖僧,他的煩惱障已盡,被打後,他不會生氣嗔恨之心,所以不會發生被嗔恨心左右的報復行為和仇恨。他會感覺到痛,他的理性馬上會分析發生了什麼事情,並思考自己該怎麼反應。他不會恨打人者。

如果是還沒開悟的凡夫僧,因為他煩惱障還在,他的內心會生起嗔恨之心,但是他是虔誠學佛的僧人,戒律和平時的修行會讓他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是他還是會恨打人者。至於對自己的行為能控制到哪一步,這取決於他修行的程度。


僧說:SB


如圖所示


只見老和尚往地上一躺,施主,苦海無邊,下半輩子就靠你了!

這可不是碰瓷啊,青天白日你自己動的手~~


被扇耳光的僧人有沒有德行我不知道,扇耳光的人有沒有德行我已經知道了


孔子大大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警察叔叔說:來局子里喝個茶,故意傷人罪!

醫院說:神經科快來人,這裡有人可能患有精神病!

信眾:你傷我大師,你會造報應的!人肉他人肉他!剷除人渣!

大師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去吧大師一定會原諒你的,因為你得到業障肯定比他打你一下多的多的多的多!


大師就該直接一嘴巴子扇回去

這叫因果


你以為少林絕學都是幹嘛用的?


你這叫打著試探別人的幌子侮辱別人。看穿你的人一般會揍你沒商量,趕上人多的時候應該能給你整點殘疾。

修為越高深的禪宗大師可能打得越狠。

佛法有菩薩低眉,更有金剛怒目。

祝你試探愉快。


推薦閱讀:

睡前消息【17-09-26】敢做容易敢當難
有宗教的壞人
道在紅塵(一)~道從何處來?
爭鬥千年,這個宗教的兩大教派冤冤相報何時了?地球知識局
在國內/國外,作為一名神職人員的體驗是怎樣的?

TAG:佛教 | 宗教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