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已熟讀背誦《大學》《中庸》《聲律啟蒙》《論語》應該再學哪些國學比較好?
可以把《弟子規》學習一下,打打基礎。
已經很牛了,但國學的關鍵不是學了多少,而是能做到多少、改變了多少……
《詩經》、《春秋左傳》和《周易》是必讀的。這三部經典,前兩個有助於深刻的理解世道和人心,一個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應該作為一個重點。
《禮記》可用李炳南居士著的《常禮舉要》代替,禮的關鍵是照顧他人的情感,幫助孩子更好的和這個世界進行良性互動,形式不是最重要的,理解很重要,看待《弟子規》也一樣,不必條條遵守,但須理解內涵。
如果這些還「吃不飽」的話,就去讀《史記》吧。
還是那句話,不要貪多,關鍵是改變。對孩子來說,熟讀和背誦就可以了,比如《大學》和《中庸》,對8歲孩子來說基本上就是天書,不在社會上滾一滾、不經歷深刻的困惑和感悟、不到30歲,基本沒有理解的可能性,先記住就行。
再大一點兒,可以給他看看《了凡四訓》,或者看看電視劇「了凡的故事」,讓孩子知道自己背下來的東西和《白雪公主》、《奧特曼》有什麼區別,知道學了國學的人應該擁有怎樣的心、做怎樣的事、怎樣做成事……
如果通過國學,擁有了更深廣的愛心、更遠大的志向、更強大的定力、更謙厚的人品……外圓融而內剛毅,愛國愛家、能文能武、文質均衡、平和喜樂……這才是國學學好了的標誌,能背下來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大學》兩千多字,《中庸》三千多子,《論語》一小本書,《詩經》305首。
這些大部頭的國學經典,我們這幫大學生都很少人能熟讀背誦出來,這位八歲的小朋友已經熟讀背誦,看樣子這孩子天資聰穎,是個未來的國學大師啊。
個人觀點:指引孩子領略國學風采最好以短篇且朗朗上口的古詩詞開始,一百篇以上打底後,可以教一些最經典的古文。一方面,孩子不會太多太難而嚼不爛;另一方面,中學語文的學習也會用得到。
但是我仔細想想,真正懂《大學》《中庸》《詩經》《論語》的父母應該不會不知道選哪些經典國學教孩子吧。
如果父母都一知半解教孩子這些用來裝逼的話,這可這是害了他。古代傷仲永就是個例子。
修改:好吧,我看錯了,沒有《詩經》。題主是高人。借您寶地勸下面的幾位。
第一,不要談理解,小孩子這個年齡段就是要不求甚解地大量背誦。
最近十幾年關於理解的笑話:某丹硬是把一部推廣仁政,教化君王的書解釋成了雞毛蒜皮的小恩小義,為廣大人民群眾增添了一個新的指責攻訐工具,後來北大的學生把她從北大的一個活動中轟下了講台。還有某武,余英時先生給他一個「思入微茫」的評價,他竟然拿來當宣傳。
我們經常說啟蒙啟蒙,但啟這個字萬萬不能當動詞來理解。有人懷疑小孩子的記憶力,論大腦別的方面小孩子可能比不上成年人,但論記憶力小孩子分分鐘吊打成年人。不妨仔細想一想,你背誦的古詩,是小學時候的記得牢還是初高中的記得牢。不妨再想一想,你小學背的第一篇詩小時候真的試圖理解過它嗎,還是把它當成了文字元號記在了腦子裡。我不否認有人的抽象思維出現的早,因材施教是不錯的。那篇鵝鵝鵝,我毫無畫面感的記到了初中,反正這種都是填空題。
不妨去拿自己家的小孩子做實驗,你教他/她問為什麼,大概率你的娃會不斷重複問你為什麼,直到問的你噁心,你覺得孩子在惡作劇?是你想太多。小孩子腦子裡沒有那種高級抽象的因果關係,你就是費盡口舌解釋了,對他/她而言不過是一個機械重複的一問一答的遊戲,即便是偶爾閃現那麼一點邏輯性,那也不是他們年齡段的常態,不必興奮地以為自己養了個神童。
啟蒙不如說成待蒙啟。成功記誦孩子會有成就感,會感覺這是一個有意思的遊戲,而且記憶力這個東西,是越練越厲害。時光荏苒,忽然有一天,你的孩子會問你為什麼,這個時候開始興奮也不晚。是時候讓他理解了,如果你覺得搞不定,就別裝了,讓他增廣見聞自己去理解,如果有緣或者你有錢,孩子幼年得遇名師實是人生一大幸事(請問劉國梁教乒乓球跟培訓班教乒乓球有區別嗎),萬不可把某丹那種理解灌輸給孩子。也不要強制孩子去思考,畢竟雖然小學我沒理解鵝鵝鵝,但絲毫不耽誤我後來理解它的意境,甚至不耽誤我理解「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第二,不要讀垃圾,當下的社會求新求異的人太多。
所以台灣人拿來很多糟粕來大陸炒作,賺了就溜,因為是糟粕,所以訓詁就少甚至沒有,你想想,古往今來一個朝代就有那麼多聰明有成就的人,他們會訓詁毫無價值的東西么?沒有訓詁就給了當代人胡說八道炒作的空間,他說啥就是啥,沒有文字資料來反駁。可是事實會反駁,留給糟粕們折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論流行,四庫中所收錄的好東西不夠么?
當然,娃是你的,愛咋滴咋滴。
第三,不要逼孩子。
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笨就沒面子,一定要證明高人一等,虛偽至極。不要懷疑,孩子的智力水平的確有差異,那怪孩子嘍?但是後天的訓練可以補足很多短板,笨鳥先飛,雖然丑點,會變好的,畢竟在學習和成就這件事情上,反轉的例子太多(衝天羽健,貴在三年不飛)。記憶力的加強是很有好處的,試想一下,娃的計算能力弱,但是會背1000以內的乘法口訣,做題會慢嗎?隆美爾的炮為啥打得准,他會背對數表。。。
最後,題主的問題,個人淺見,題主讓孩子背的三篇都是大思想大智慧,《聲律啟蒙》是可能為了文字表現力,四書獨缺《大學》不知是何考慮。增加文字表現力,《孟子》,《詩經》,《莊子》,《淮南子》也很好,致用之學自然是《墨》,《韓非》,《孫子》。如果激發想像力首推《山海經》。如果孩子感興趣,增加《九章算術》這種數學儲備也是極好的(這個你可以解釋,真的,越詳細越好)。
等到他有了興趣之後,二十四史早晚會被他嚼爛。即便沒有興趣轉投其他行業也會是個有思想有遠見的人。每個人最後都要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思想,逗逼數十載,方得己道。
您的孩子一定會是個有成就的人。
少些背誦多些理解吧,我小時候也被逼著背了很多什麼老子 三字經 論語
但其實現在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我們要的不是背誦 而是學習借鑒中國傳統文化
給你推薦一本書吧 《國學好萌》,圖文並茂也有挺多故事,希望對您有用
可以看看儒林外史
如果繼續讀儒家的,建議看一下陽明心學,其他的不建議看了,已經夠多了!個人對儒家不是很感冒,小孩子天生無染學儒家容易學窄了,特別是現在的註解和老師水平很難確保。舉例來說:我竟然聽說過有人把「知止而後靜」的「止」解釋成目標……
強烈建議涉獵道家和佛家,對照一下容易貫通,儒家偏「器」,單純學他容易僵。
註:學傳統文化注重的是「態」,千萬別當知識學,要不就把孩子害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缺一不可!
不在於背誦這些, 在於明白東方智慧的道理, 古人寫的, 精華和糟粕並存, 需要丟掉糟粕, 有選擇的去學習.
唐詩宋詞,尤其李杜的。
讀我寫的《漫談中華文化》吧!
詩經
古文觀止
推薦閱讀:
※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究竟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真的越複習越快樂嗎?
※如何理解"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的孝的在現代的現實意義?
※如何評價鄉愿,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