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派出難民代表隊?

http://t.cn/RGYuPOy 新聞鏈接 奧委會:將組建難民代表隊參加里約奧運會

希望回答的切入點不要放到穆斯林上。難民代表團的10名運動員中,有5名南蘇丹難民、2名敘利亞難民、2名剛果(金)難民和1名衣索比亞難民,大概他們絕大多數不是穆斯林吧。


更正:原答案中說他們全部達到奧運A標,我只是憑記憶以為在澎湃新聞看到過,但現在重新查證並未在澎湃新聞上發現相關描述,網路搜索也無結果,且其他答案中有人貼出信息來源證明他們甚至沒有達到奧運B標,較為可信。

那麼問題來了,奧委會這種舉動是否還應該支持,我依然覺得是對的。

首先,奧運會對某些特殊情況降低入圍資格不是只此一例,拿這一點來針對難民是沒有邏輯的。像很多項目,有自己的奧運入選規則,大部分都限制每個國家最多參加的人數,比如網球項目,還專門留了外卡準備給某些大洲沒有人能達到標準(非洲一姐好像就是這樣參加的)。按說有些國家優秀選手沒法參加,而東道主選手和某些大洲的第一卻可以參加貌似不公平,但事實上是絕對公平和相對公平的關係,奧運會畢竟是全人類的盛會,不能讓有些競技體育實在落後的國家一個參賽選手都沒有吧。

另外,這一做法是否過度政治正確?我認為沒有,這是鼓勵讓世界意識到難民問題,反思戰爭啊?這是奧林匹克的本質啊!而且,這幫在戰火中堅持訓練的難民,不正是要鼓勵所有難民不要放棄生活嗎,要自強自立啊!和那些到其他國家蹭福利、搞事情的難民的完全相反啊,不應該支持嗎?

還蠻想說一下偏見這個事情的,偏見更多是情感成分,少認知成分。所以對應那些上來就開噴的,完全沒有什麼道理好講,因為沒有辦法講道理啊。

再次修改

-----------------------------------

很多基礎概念都搞不清楚就直接充滿戾氣地開噴

首先,難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沒有國籍的,

新聞來源也說了,他們是從45人當中挑選出來的,體育因素佔主要地位,也就是說,他們具備了參加奧運會的成績資格,但是沒有辦法以國家名義參賽;

其次,強行把難民跟isis聯繫起來的,我只能說至少去了解一下南北蘇丹的相關歷史地理知識吧,至於跟藏獨疆獨聯繫起來,恕我不能理解這種腦迴路。新聞里也說了,他們無國歌、無國旗,用五環旗。

最後,一群被戰火毀掉生活的無辜的人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請告訴我這到底哪裡有錯了?

以下是原答案

------------------------------

這個提問下的很多回答三觀真是嚇到我了。

人家難民怎麼就和isis一樣了?!

人家也是達到奧運A標的好嗎?!(這一點貌似是錯的,他們確實沒有達到奧運A標)

這不就是奧林匹克的意義嗎?在戰爭與流離失所中人家依然達到了和很多其他國家運動員一樣的成績,這跟什麼「乞討」有任何關係嗎?這個舉動的意義難道不是鼓勵難民們不要放棄生活,就像這10個難民一樣完全可以實現夢想嗎?


關於難民代表團,這是一篇4000字的深度長文,我的同事和我自己為這篇文章做了很多溝通和努力,最終呈現出來的內容完全達到我的預期——傳遞溫暖和希望。

原文鏈接:難民代表團的生死劫:總有些事比金牌更重要_16_騰訊網

撰文/王怡薇 楊昕雨

編輯/唐前堯 汪濤 梁嘉敏

里約時間8月5日晚,2016年奧運會開幕式在著名的馬拉卡納體育場舉行。東道主巴西代表團入場之前,一支特殊的代表隊在奧林匹克會旗的引領下,緩緩走進會場。10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難民選手組成了前所未有的難民代表隊,他們高昂著頭顱,目光堅毅,微笑著揮動手臂。他們沒有顯赫的成績,沒有高貴的出身,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穿越荊棘,來到里約。當他們踏上奧林匹克賽場時,足以令全世界為之動容。

平行又相交的人生

敘利亞西北部的阿勒頗(Aleppo)古城,在大馬士革以北350公里,這裡曾是絲綢之路的最西端。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阿勒頗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拉米·阿尼斯(Rami Anis)一家就來自這個美麗的古城。

從小練習游泳的拉米·阿尼斯,是敘利亞男隊的希望之星,他曾代表敘利亞參加了2011年上海游泳世錦賽。也正是在這一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了,阿勒頗從此沒有了以往的寧靜。拉米的許多同伴被徵調加入軍隊,有些人就此沒了音信,生死未卜。這一年年底,他也接到了徵兵的通知。

為了遠離戰場,拉米的爸爸決定帶著一家人開始逃亡之路。他們先是偷渡到伊茲密爾,在那裡拉米只能和游泳愛好者一起,擠在公共泳池裡練習。就這樣過了2年,家裡的積蓄花光了,父親已經拿不出錢讓拉米繼續練習游泳。這時,一家人想到了遠在比利時根特的堂兄。

從伊茲密爾到比利時,路程超過1000公里,拉米和爸爸沒有錢、沒有食物,他們把所有家當裝進一個塑料口袋,就這樣踏上了逃亡之路。蹭巴士、扒火車,走路……就這樣,十天的時間,穿過歐洲大陸,拉米和父親終於走到了比利時根特,投奔了一年前同樣走過這條路的堂兄。

在根特,拉米得到了比利時奧委會的資助,他們為拉米提供了住宿和訓練場地,他最終成功入圍里約奧運難民代表隊。

拉米的偶像是菲爾普斯,美國「飛魚」職業生涯中已經獲得了18枚奧運金牌。菲爾普斯在倫敦奧運會100米蝶泳的奪冠成績是51秒21,而拉米現在的目標是游進54秒。3秒,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轉身拿杯水的時間,而對於游泳運動員而言,卻是天壤之別。

2009年羅馬世錦賽,當時代表敘利亞參賽的拉米在熱身池遇到了菲爾普斯。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走上前去想和飛魚合影,但現場想和菲爾普斯合影的人太多了,「飛魚」連頭也沒回地和拉米擺擺手,拒絕了他的合影請求。

也是在那一年,在某場私人社交聚會上,菲爾普斯玩至興頭,抓起大麻煙斗猛吸,照片隔日就被媒體曝光,飛魚就此走下神壇。隨後幾年,菲爾普斯酒駕、菲爾普斯超速、菲爾普斯被禁賽……關於飛魚的負面新聞從未斷絕。尷尬、懊悔、恐懼,在這樣的情緒籠罩下,菲爾普斯——這個不世出的游泳天才——甚至想到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終,他還是走出了內心的陰霾,接受戒酒治療並決定重返奧運賽場,每天清晨六點起床開始舉重、俯卧撐和仰卧起坐,然後在小游泳池裡訓練。於是,我們才能在里約賽場上看到菲爾普斯,這一次,他的身份是美國代表團旗手。

如今,菲爾普斯終於找到了運動快樂與練達人情間的平衡,他不再憎恨這個曾給他帶來無數榮譽卻又折磨了自己15年的運動,成為父親的他平添了更多的責任感。與此同時,獲得了比利時難民簽證的拉米,也可以名正言順地買機票,讓媽媽不用偷渡前來比利時。當年從伊茲密爾到比利時的逃難之路,一路荊棘,生死未卜,拉米的媽媽留在了土耳其。奧運結束後,一家人終於要團聚了。

從生到死,又從死到生,拉米穿越了生死線,而光環之下的菲爾普斯,何嘗不是如此。在平行的世界裡,他們孤獨地努力著,經受各自的磨難,他們的人生從未處於同一平面,卻在09年的短暫相交過後,即將再次相遇。

「如果能在訓練場和邁克(菲爾普斯)合影,我就很滿足了。」在談及即將到來的奧運游泳預賽時,拉米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在根特,拉米每周都會和表哥去離家不遠的清真寺做禮拜,想家的日子,他就會拿出《古蘭經》默默背誦。《古蘭經》中有這樣一段教義:在艱難困苦中堅韌不拔,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坦途。

泡在海水裡3小時,她救了一船人的命

「穿越敘利亞內陸來到土耳其邊境,再坐船經過地中海航線來到希臘,踏上歐洲大陸,最終到達德國……」這條路線在尤絲拉·馬蒂尼(Yusra Mardini)腦中已經推演過無數遍。

18歲的馬蒂尼生活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從3歲開始,她跟隨身為游泳教練的父親開始接受系統訓練。13歲時,她入選了敘利亞國家隊,得到敘利亞奧委會資助,她在當時的目標是要參加2020年奧運會。而到了2011年,故鄉安逸的日子徹底被戰火吞噬,雖然學校停課,但馬蒂尼並沒有停止前往泳池練習。2012年的一天,一枚炸彈落到了她訓練的游泳館裡,兩位隊友殞命。回到家中,馬蒂尼告訴媽媽,她不願再忍受這樣的生活。

2015年8月12日,告別了父母,馬蒂尼和姐姐在親友的陪伴下踏上了漫長的逃離之路,從家鄉飛到貝魯特,再去土耳其,找到走私船,度過地中海,逃至歐洲,一切的艱難,只為一份生的希望。

通過蛇頭,馬蒂尼和姐姐坐上了本來只能乘坐7、8人卻塞滿了20多個逃難者的小船。馬蒂尼並不知道,僅2015年,就有至少3000名敘利亞難民在這條航線偷渡時因船隻沉沒而葬身海底。那一年9月,年僅3歲的敘利亞小難民艾蘭·庫爾迪在逃往希臘的海路上溺亡,伏屍土耳其海灘,令世界為之震驚。歐洲難民政策由此轉向:在強大輿論壓力下,德國、法國紛紛對中東地區難民開放邊境,在疏解難民危機的同時,也在客觀上給全歐洲帶來深刻的社會危機。

船行駛到中途,引擎出現故障,小船就這樣停在夜色中的地中海。此時,沒有浪漫的橋段,只有著一船老少的哭泣和絕望的嘆氣聲。

會游泳的馬蒂尼和姐姐以及另外兩個年輕人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們跳進了冰冷的海水中,緩慢推著小船前行。從伊茲密爾到希臘,5公里的海上路程,恐懼和著冰冷的地中海海水,滲透到了她的每一個毛孔和每一根髮絲,幾乎要將她淹沒。冰冷、黑暗還有船上婦女的哭泣聲,讓馬蒂尼感到無限的恐懼。

就這樣推了3個小時,最初和馬蒂尼姐妹倆一起推船的年輕人不見了,最為艱難的時刻,戰慄不已的馬蒂尼想:「難道就因為我是游泳運動員,所以我就要淹死在這冰冷的海水中嗎?」絕望中,馬蒂尼看到船上一個小男孩無助地看著她,她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每當與男孩目光相遇,馬蒂尼都要努力露出笑容,只為了給予孩子一絲溫暖和希望。

3個半小時後,引擎恢復正常,滿載了20多人的小船來到了希臘萊斯博斯島。當所有人為活著而擁抱感謝上帝時,全身凍僵的她昏倒在岸邊,她的鞋子早已經丟在了冰冷的地中海。

「當命運給你製造麻煩時,絕不意味著你只能坐以待斃,或者只知道坐在那裡哭得像個嬰兒。」

運動兩次讓馬蒂尼重生,一次是地中海那個冰冷的夜,一次是讓她站在了奧運的賽場上。「運動的意義就是:當所有人拋棄了我,我還可以游泳,跳入水中那一刻,我就忘記了煩惱。」

這樣的巴西,陌生而又令人感動

「現在,我在里約參加奧運會,如果你們能從電視上看到我,一定會知道我現在過得很好,我真的想親吻和擁抱我的兄弟,我太久沒有見到他們了。」坐在里約奧運會新聞中心,來自剛果(金)的珀珀勒·米森加(Popole Misenga) 激動流下熱淚。

1992年出生的米森加,9歲時就因為家鄉的一場戰亂而與家人失散,他在森林裡躲了八天之後才被營救。在一家兒童救助站里,他接觸了柔道運動,從此走上了運動員的道路。在2013年里約柔道世錦賽上,他和隊友被教練沒收了護照和食物,迫使他尋求政治庇護並最終留在了巴西。在里約,好心人幫助米森加安頓下來、尋找道館訓練,他學習了葡語,在這裡成家,並有了兩個孩子。本屆奧運會,他將參加男子柔道90公斤級的比賽。

在巴西,還有很多「米森加」。事實上,歐洲愈演愈烈的難民問題,同樣也影響著大西洋彼岸的巴西。敘利亞內戰開始後,就有超過2000名敘利亞人遠赴重洋,成為巴西最龐大的難民群體。5月初,巴西司法部本來還啟動了一個每年接納20000名敘利亞難民的5年計劃,卻在國會彈劾總統羅塞夫導致政局動蕩後,被臨時政府以安全和接納條件有限等理由宣布中止。

此外,從2014年開始,聯合國難民署駐巴西辦事處組織的「難民足球世界盃」——一項多達16支參賽隊的7人制足球杯賽——至今仍在繼續舉辦。散落在巴西的各地難民,以其來源國分別組隊,在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享受著足球的快樂。

儘管巴西近年來遭受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更因此一再被全世界人民所嘲笑和諷刺,但在看似混亂無序的狀態背後,這個種族隔閡極小的混血國度,卻在難民問題上,依靠著體育運動的魔力,向全世界展示了解決難民危機的另一條途徑。

有尊嚴地活,比金牌更重要

拉米、馬蒂尼和米森加畢竟是幸運的少數,並非每個難民選手都像他們一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難民運動員仍在承受著這個世界的惡意。在肯亞首都內羅畢的難民選手訓練營,每當選手們走出大門,就能感受到來自公眾不懷好意的目光,女性運動員更是如此。

隨著難民問題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愈發重要,此次難民代表團也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每次公開亮相,媒體總會聚焦這些選手悲慘的過去。儘管馬蒂尼多次表示,希望大家多提問關於未來那些積極的方面,但大家還是會不停追問「你有家人在戰亂中死掉么?」「你在敘利亞受到了怎樣的迫害?」

「我希望每個人都知道,難民也是人,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每個人有權利獲得更好的生活。如果每個人在遇到我們時都會想『如果自己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樣』,大家就都能善待難民了」,馬蒂尼說。

與此同時,連參賽選手未達奧運B 標就獲得參賽資格都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殊不知,在眾所周知的「更高更快更強」之外,「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第一次宣布國際奧委會要組建難民代表隊:「現在,難民運動員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他們離開了自己的祖國,無法歸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奧林匹克委員會。他們身後沒有能升起的旗幟,也沒有能播放的國歌。難民代表團成立後,奧林匹克會旗會為他們升起,奧林匹克聖歌會為他們奏響。他們將與來自206個國家的11000名運動員一同住在奧運村裡。這個決定將為所有難民點燃希望,也會讓更多人意識到難民問題的嚴重性。」

在巴赫的這一提議提出後,各國奧委會紛紛加入到尋找難民選手的行動中。難民運動員的選拔流程由四個組織共同決定,包括他們出生和居住國的奧委會,聯合國難民事務委員會和相應單項組織。選拔衡量了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個人情況和家庭背景。在圈定了43位候選選手後,最終選拔出10人代表團,他們最終出現在里約奧運會上。

本次里約之行,國際奧委會和里約奧組委在內的整個奧林匹克家族將共同承擔難民選手的差旅和訓練費用。2016年奧運會之後,這些運動員還將繼續受到資助。國際奧委會的「政治正確」,為本次備受爭議的奧運會帶來了充足的人文關懷,也許它並不足以解決令全世界棘手的難民問題,但它給人溫暖,給人希望——而希望,或許正是難民們的必需品,和稀缺品。

里約時間8月5日,當難民代表團入場時,里約上空煙火絢爛,足以讓每個看到他們的人動容。

這會是最後的焰火表演么?畢竟,人生漫漫,不能永遠只為這一瞬。

結語:

因為奧運,這些背井離鄉萬里逃亡的運動少年,從此可以有尊嚴地活下去,甚至還可以擁有夢想,這就是運動的魅力。它可以帶來財富、名望,可以讓一個民族驕傲、狂熱,也可以讓更多人好好活下去。是的,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事比金牌更重要。


謝邀,建議同時推出「難民製造者「專隊,由10個主動引起和插手難民來源地帶事物的政治家和軍方要員組成,然後和難民隊同場競技,賽事建議為泰拳,柔道,綜合格鬥等。


我先來潑盆冷水吧,這些運動員恐怕沒有太高的競技水平,對奧運會成績的影響如果不是零也接近於零。奧組委能讓難民隊參加比賽,幾乎必然包括「體現政治正確」的成分。

來看下運動員名單:

(感謝 @world hello 的提醒,以下所有田徑項目的「B標」,均應為「標準」,因為國際田聯在本屆奧運會上僅使用了單一標準而非以前的AB標。游泳項目仍然使用了A、B標的區分)

Yonas Kinde,衣索比亞馬拉松運動員,很可能是難民代表隊中唯一奧運達標的選手。他在2015年10月跑出了2小時17分31秒的成績,達到了奧運B標2小時19分的水平。(IAAF: Yonas Kinde)

把這個成績代入到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可以排到第33名。順帶一提,當時也有一名難民Guor Marial以個人身份參加了馬拉松比賽,以2小時19分32秒的成績排在第47位。

Rami Anis,敘利亞男子50米蝶泳紀錄保持者,難民。將參加里約奧運會男子100米蝶泳比賽。

他保持的敘利亞50米蝶泳紀錄,25秒35。

今年世界範圍內,50米蝶泳的第500名成績,是25秒08。

Rami Anis的100米蝶泳成績未見得會更好:根據Telegraph的報道("The boat"s motor gave up. Anis got ready to swim. He looked from child to child. "Who would I save?"" Syrian refugee swimmer Rami Anis on his terrifying journey to the Olympics),這位蝶泳選手儘管進步神速,但他的目標是「游進55秒」,奧運B標是54秒19。

Yusra Mardini,敘利亞游泳運動員,難民。將參加里約奧運會女子200米自由泳比賽。

她代表敘利亞參加過2012年的短池游泳世錦賽,報名了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和200米混合泳三項比賽。

三項的成績是:200米自由泳第68名(總78人)、400米自由泳第37名(總41人)、200米混合泳缺席。

她最好的200米自由泳成績是2分11秒左右,奧運B標是2分03秒19。(Refugee swimmer Yusra Mardini gets a chance to go the Olympic Games)

五位來自南蘇丹的田徑運動員:

Anjelina Lohalith,女子1500米運動員,個人最好成績4分52秒,奧運B標4分07秒。(Olympic refugee team changing hearts and minds in Rio)

Rose Lokonyen,女子800米運動員,個人最好成績2分22秒(自稱),奧運B標2分01秒50。(Olympic refugee team changing hearts and minds in Rio)

另外三名運動員James Chiengjiek、Yiech Biel、Paulo Lokoro——沒有找到和他們成績有關的信息,包括國際田聯的頁面。可以簡單想像,不會太好。

兩位來自剛果(金)的柔道運動員:

Popol Misenga,男子90公斤級,參加過2013年柔道世錦賽,在第一輪被哈薩克選手Islam Bozbayev以「一本」取勝,這位戰勝他的哈薩克選手最終止步16強。(2013 World Judo Championships)

Yolande Mabika,女子70公斤級,獲得2013年柔道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但最終棄權。(Yolande Mabika)

好了,冷水潑完了,回到話題吧。

問題在於——在全人類最大的體育盛會上,「體現政治正確」有什麼錯嗎?你們覺得奧林匹克精神只有三個更?

「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念。

再念一遍。

再念一遍。

我很奇怪,在知乎這麼一個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地方,歧視這種明顯「政治不正確」的行為可以堂而皇之的成為主流輿論。

嘖嘖。PS:因為涉及到供職媒體的稿件,本文禁轉。

PPS:評論區又有部分穆黑高潮了,如果您閑,可以看看他們的嘴臉。


看到難民代表隊上場的時候差點眼眶一濕,想起了抱著女兒賣筆的爸爸和那個沙灘的孩子。

過了兩分鐘心情平靜了。

開始想這個代表隊奪冠了升什麼國旗?奏哪國國歌?

莫名的心裡又是一酸。

我真是太敏感,內心太纖細了。

再然後在窗口看了看我小區停車位上倆老爺們正在為刮車爭吵。。

馬丹的,老子生在中國真好!


得了吧,哪有什麼政治正確。現實里,政治不正確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沒看出這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

人文關懷就是聖母婊?

難民就是IS?

還沒比賽各位就知曉結果了?

達到奧運會A標仍舊是不合格運動員?

(更正:此條錯誤)

EXM???

知乎真是個神奇的社區。

我覺得不少答主參加奧運會也足矣了,

建議國際奧委會整個扣帽子賽,請諸位答主為國爭光。

———————————————————————————————————————————

諸位答主和我怎麼想的不重要,來看看現代奧運會的創始人顧拜旦的想法:

「在19世紀下半葉蓬勃發展、並有神奇的科學技術為之服務的世界民主要做的事,就是使體育運動的必要性到處再生······體育運動是重大的鬥爭因素,是今天幾輩人的真正保護者,只有體育運動既能夠產生力量,又能夠給繁忙緊張的社會帶來寧靜。「總而言之,通過輔佐道德的體育運動,一個揣揣不安的世界將超越自身,並且被每個懂得經常光顧體育場和健身房來獲取團結寧靜的個人所拯救。······自1887年以來,我們的德·顧拜旦男爵就以這樣契而不舍地大聲疾呼,為學校的體育運動邊界,竭力反對始於1871年以後的軍事化和復仇性的體育運動;他為民主的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協會進行辯解,反對」埃貝爾方法『規定的軍士體操教師;為沒有沾染民族主義的國際交流辯護······「······我要他們通過廣泛解除來擴大視野和悟性,這樣做不分家庭出生,不分社會等級,不分職位,不分職業。」這表明,有了這樣一些道德的、個性化的及和平的前提,現代體育運動必然會在反時代的潮流中成長中壯大起來······

————摘自《法國文化史·第四卷》,第四章第四節「現代體育運動」

引文中「時代潮流」是什麼,"反時代潮流"又是什麼。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現代體育運動興起的代表,它從伊始就烙上了提倡和平、去民族主義、反戰的烙印。想想顧拜旦所生活的十九世紀下半葉和二十世紀初的時代背景吧!真以為你我能有資格代替顧拜旦和奧委會在這個事件上發言了?

當然,如果整出個小米代表隊,如果貼合奧林匹克精神,我不反對啊。但是,有嗎?

———————————————————————————————————————————

呀,米帝隔幾天就出一個大新聞弄個槍擊案,平均每一周都有一名警察犧牲。太口怕了!米國人都是持槍的匪徒,整出個大新聞可怎麼辦?強烈禁止米國人參加奧運會!

———————————————————————————————————————————

過度的政治正確的確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暫且不論這究竟是不是政治正確,即便是,如果這一點點的人文關懷的政治正確都沒有了,你們咋不搬回叢林去住呢??


想起來初中一節課上老師講到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當時奧組委甚至不允許中國人參加奧運會,那個時期的絕大部分中國人也應該是一定意義上的難民,老師說當時歐美國家的人對劉長春一路嘲笑,我想他們也是在這樣說:「東亞病夫還來參加奧運會」「他們有資格嗎?」「連飯都吃不飽的地方!」......可是如今我們國家也已經步入了體育超級大國的行列,甚至成功舉行了奧運會,再回首劉長春,不禁讓人淚目。

而今天我們看到有來自落後戰亂地區的難民展現出體育競技的實力與精神,我們沒有給他們鼓勵反而成其為「isis派來的」「來拿鴨蛋的」,說真的,我感到羞愧與憤怒,我彷彿看到八十年前劉長春站在奧運賽場上時西方列強眼裡的鄙視。

也許幾十年後這些「難民」所在地國家地區也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強國,他們也再也不被稱為「難民」,也許他們再想起2016年奧運會,也覺得會有特別的意義吧。

話說的可能有點重,補充一句不管是不是中國運動員都希望能安全,中國健兒再創佳績!


多說一句,有些人好像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沒有國籍的人.

沒有國籍的人不是什麼權利都沒有的.

同樣難民也有難民的權利.

當然這不是說難民就可以跑到某些國家為所欲為了.

奧運會歷史上也允許某些選手由於各種原因以個人身份參加比賽.

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像某些國家一樣,肩負著奪取金牌的任務.

奪得金牌或者獎牌就是英雄,沒拿到獎牌就是罪人.

還有奧運會也是提倡「重在參與」的.

結果有人高潮了.. .. ..真是尷尬.

過去奧運會還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比賽呢.

後來不是也放開禁令了

美國夢一隊_百度百科

巴勒斯坦跑步少女夢想參加2020年奧運會

儘管只有15歲,巴勒斯坦女孩伊娜絲·諾法勒已經表現出驚人的運動天賦。在加沙地帶的各類跑步比賽中多次奪冠後,她的夢想越來越遠大,甚至鎖定了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

巴勒斯坦--奧運參賽國家(地區)介紹_2008北京奧運會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是巴勒斯坦首次組隊參加奧運會,之後的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上也都出現了巴勒斯坦隊的身影。

  田徑和游泳是巴勒斯坦隊的主要參賽項目,雖然都沒能夠通過第一輪關,但巴勒斯坦隊的加入傳遞著和平,永不放棄的奧林匹克精神。

匹克簽約巴勒斯坦奧委會 奧運軍團增至10支 --體育--人民網

北京時間4月10日,隨著匹克體育總經理許志華與巴勒斯坦奧委會主席賈布里勒·拉朱布在合作書上簽字,匹克體育與巴勒斯坦奧委會正式簽約,雙方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匹克成為巴勒斯坦奧運代表團的比賽裝備供應商,也翻開了匹克體育奧運年的新篇章。


要不是穆斯林難民無惡不作,誰會去針對難民呢?穆斯林搞臭了難民的名聲,使得人們一看到難民就以為是中東難民,錯怪了不少非穆難民。

就如同穆斯林在中國「強行將封建宗教與民族捆綁」,使得人們一聽到回族就以為是沙漠教徒。這也令那些非穆回族不得不到處解釋「您別著急,我雖然是回族,但是我不信沙漠教」,回族同胞本來是開放包容、熱愛和平的,穆斯林敗壞了回族的名聲。

你們關心難民,但也請關心一下非穆難民,這些難民才是真正的少數群體,這些難民是「沒有政治綱領的難民」,他們是弱者,是最值得同情的。

你們熱愛回族同胞,也請關心一下非穆回族,他們是回族當中的「政治不正確」,他們在族內被穆斯林排擠,在族外還要被人誤解。誰把他們放在心上啊?沒有人關心他們。

你那政治正確能關心到真正需要關心的人嗎?是不是沒有政治綱領、沒有宗教信仰的少數群體就不是人了?

由此可見,你們的政治正確,也就僅僅是政治正確而已。而我們反對穆斯林雖然在政治上不正確,卻是事實正確、良心正確、人性正確。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第41條第1款有關參賽者國籍的認定:「Any competitor in the Olympic Games must be a national of the country of the NOC which is entering such competitor. 」

換言之,無國籍者不具有參加奧運會的資格。

第44條」邀請和准入「程序第3款:」Any entry is subject to acceptance by the IOC, which may at its discretion, at any
time, refuse any entry, without indication of grounds. Nobody is entitled as of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Olympic Games.「

此款強調國際奧委會對準入參賽者的生殺大權。因此國際奧委會特別拒絕了所謂誰都有權參加奧運會的說法。

回到本答題。接納一支難民隊伍(refugee team)參賽是與奧林匹克憲章相矛盾的,因而是缺乏法理支持的,但國際奧委會在本屆奧運會上自己創造了這麼一種形式,自己決定了其參賽資格,自己對此舉的合理性進行了解釋(為了」引起全世界對難民問題的關注「),這在政治上也許是正確的,但在程序上它是違憲的。

」引起全世界對難民問題的關注「應是聯合國的工作,具體應是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職能工作。聯合國難民署說創立難民代表隊體現了雙方的一種夥伴關係(the UNHCR - IOC partnership for the 2016 Rio Games)聽上去不錯,但是否國際奧委會介入聯合國的職權工作而偏離了自己的中立憲章原則就見仁見智吧。


重在參與~


超越、融合、共享,這才是體育精神的真諦。


很好啊,奧運精神不僅僅是三個更,還有和平。古代開奧運開戰雙方還要神聖休戰呢。這些難民雖然可能不高不快不強,但總能象徵著和平。

要是奧運精神真的只有三個更字,你解釋解釋為什麼別國乒乓選手放中國省隊水平都不如?他們的水平用難民來形容,我看十分貼切。

奧運自誕生之日起就和政治脫不開關係,他本來就不是純粹的體育賽事。


和平,友誼,進步。


謝 @吳略略 邀。

事情我們要這樣看。奧運精神之一,那就是和平,那就是神聖休戰。

和平之所以可貴,是因為戰爭的可怕。

生活在和平年代久了的人,往往在國家利益衝突的時候輕言戰端。對國家之間的談判和妥協斥責為賣國軟弱之類。這都是對戰爭沒有概念的結果。

作為傳播和平的奧運會,通過難民的參賽,可以告知世人。

那些本來很有天賦的人,因為戰爭,成為受害者,變得一無所有,最後淪為難民。戰爭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吞噬一切。

當然,僅僅依靠難民來傳播和平可貴的理念往往不夠。

戰地記者,他們在充滿危險的戰區,向世人展示第一手資料。讓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戰場的殘酷,看到生命的消逝。他們用自己的果敢、迅捷、睿智,讓狂熱的好戰者冷靜和清醒。

所以,我建議,除了難民參賽。奧運會也應該讓記者組隊參賽。

相信在戰區有著豐富經驗的記者,在田徑方面表現肯定不錯。


競技體育扯什麼人文關懷什麼政治正確,就是希望成績不要太難看,別比我們國家的體校學生差太多就好,當然大家都理解環境對運動員的影響,但是還是真心不希望太難看,如果是被某些官員拿出來做業績真的就太噁心了。

如果成績太難看了,各位說難民訓練苦的要不還是先來我們國家的區級運動會看看?

講人文關懷的您給他們安排工作唄。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