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兒身上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對父母更有利嗎?為什麼?

相關文章:女兒多讀書,老了更幸福

在微信公號上看到了這篇文章的推送,文章里引用了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篇論文結論:

1)子女越多,父母的生活狀況越差。不論是兒子多還是女兒多,父母的身體健康越差,經濟地位更低,生活環境更差。

2)那些重視子女教育的家庭一般都會選擇少生孩子。子女受教育越多,父母的生活狀況越好。女兒受教育越多,父母的身體越健康,兒子沒有這種影響。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受教育越多,父母的經濟地位越高,生活環境越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父母年齡增大,女兒的受教育程度對父母的生活狀況的影響降低,兒子的受教育程度對父母的生活狀況的影響增加。在老年初期,女兒的受教育更為關鍵。70歲以後,兒子的受教育程度更為重要。

3)總體上看,女兒讀書的多少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改善更有幫助,兒子多讀兩年少讀兩年影響並不大。也就是說,如果家裡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如果把女兒作為受教育的犧牲品,是非常不明智的。

4)兒子受教育越多,更不可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得到兒子的某些方面的支持反而會減少。但是女兒受教育越多,反而更可能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更可能得到女兒的幫助。

僅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在女兒身上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對父母來說會更有利嗎?是否還有其他領域的研究與此相互佐證或提出反駁?


我搜索了一下,調查文獻如下:

http://oa.shxyj.org/UploadFile/20130926008/2015-09-25/Issue/otcjqhm5.pdf

由於考察的是湖北省的農村地區,父母出生年份在1933~1964年。子女出生年份主要在1956~1984.

這個研究數據只能說有參考價值。但未必合適 現在的北上廣的城市人口。

要做出在女兒上投入更值得這個說法,我們需要更多縱向、橫向和跨地域的調查研究匯總才行。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不要把一個特定的研究報告當作一個有普遍性的定理來做判斷。


女兒更孝順,受教育多成才機會大,將來能力更高,孝順能力也更高

關鍵結論還是睾酮沒良心,催產素更貼心


從養兒防老過渡到養女防老…呵呵……

所以說說到底孩子的發展都是為了父母咯?( ?′??`)?


在下來腦補一下抖抖機靈。

最理想的路線第一步應該是生個女兒。

第二步是拚死讓女兒多讀書,研究生都不行,最好博士。

第三步是女兒就嫁不出去了……

第四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學位高,工資水平高,所以家庭生活水平不錯。又因為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會被照顧的更好……

純抖機靈,輕拍。


典型的相關性與因果性混淆。

女兒受教育越多,父母老年越幸福,這很可能是因為:肯給女兒投入大量教育資源的家庭,首先有素養,不重男輕女,其次有資源,供的起孩子讀好書。所以那些女兒受教育高的家庭,本來就是相對開明富裕的。

那為啥兒子沒有這個相關性呢,因為很多不富裕不開明的家庭也傾向於在兒子身上投入全家資源,甚至逼迫女兒輟學打工掙錢養弟弟的也不少見啊。

所以你看,女孩優秀大多名門閨秀或至少小家碧玉,而男孩則多的是鳳凰男。


無論貧富,將來我一定讓我的女兒儘可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女兒又不是工具,我只希望在我老去之後,她能夠有足夠高的素養替我繼續品味世界上的美麗和醜惡。


我這段時間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本人85年出生,華北還不算很封閉的農村出生,小學初中都是在村裡讀的,同學大部分家境都根我家差不多,中國農村轉型期,種田為主,副業為輔,收入不太多但是維持一家溫飽也有餘,我只拿我初三那一年的同學為例來講,因為我那一個班的同學是學校為了考上重點高中而挑出來的,後來事實證明,我這一個班的同學也都考上了大學(大部分是因為大學擴招)。

我們那個班現在同學都已步入三十歲,女同學的狀況是,都大部分走的是考上了大學——別業回本地的市區或者縣城——嫁給家境條件都不錯的男士為伴的路,大部分有房有車,當然也有在自己所讀大學的城市嫁人,還有嫁去首都的。男同學,也基本都考入大學,甚至讀研了,基本路線是這樣的,回本地較知名的企業上班——家裡籌錢首付買房——娶妻生子加還貸,甚至還有一部分還沒有結婚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房。

還有一個例子,我表姐家,姑姑家算是比較重男輕女吧,表姐只讀了初中就不再讀書了,而她的兩個弟弟,則是一路供到大學畢業。其實小時候我表姐的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因為定三觀的幾年沒有上學,導致她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己的眼界都很窄,還有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有所欠缺,後來婚姻不幸,結兩次婚,也離了兩次婚。而兩個表弟因為一路讀書過來,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工作都不太順利,也沒有在城市中立足腳跟,甚至有一個表弟不情願的回老家工作了,在家裡的安排下,這個表弟娶了一個老家裡讀書讀完初中的女孩子結婚了。另一個至今單身。我前段時間一直在想,如果姑姑家當時選擇供我表姐讀書,會不會就不是現在這種狀況呢?

對比一下我家,我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家也只有我一人讀書,家裡從來沒有因為我是女生而不讓我讀書,更沒有因為家境困難而讓我放棄讀書,父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只管讀書,不用考慮錢的事,誰有能力讀到哪兒我們就供到哪兒。不過也只有我一人讀完研究生,弟弟妹妹也僅僅初中畢業。我現在在本地的城市嫁人生子,也還算不錯。而沒有我妹妹則是嫁到鄰村,老公學歷初中畢業。我弟弟娶了本村的女孩,學歷也是初中畢業。

無論是何種原因,農村裡只有初中畢業的女孩子也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打工幾年然後結婚生子,當然大部分是嫁給本村或者鄰村的男生,然後重複父輩走的路。而讀過大學哪怕是高中的女生,是有一定的命運選擇權的,而且當他們眼界開闊了以後,嫁的男人一般都不會比自己差。

所以我經常在想,如果當年姑姑供的是我表姐出去讀書,哪怕只讀一個中專,他家的情況會不會不是這樣?可是沒有如果,大環境的變化太快,使得父輩他們那一代的人無法預知,他們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做決定,十幾年前,老家讓女孩子讀書的想法還是很遭人唾棄的,一個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反正早晚要嫁人,讓她們讀書,豈不是賠錢貨!

所以我現在要感謝我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支持我讀書,沒有一個人說反對的,z而且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依然沒有讓我為生活費煩惱。

我有什麼理由不去照顧我的家呢?


親生的父母不該糾結這種結論到底對不對。

無論做什麼決策首要考慮的是是否對女兒更有利。


相關研究並不等於因果研究。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還說過:少生孩子多致富。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孩隨母性更健康。你都信?


真心地請教個問題,樓上說養孩子當投資為了有所收益讓人心寒,可是如果養孩子是為了成為他自己,那麼養孩子究竟為了什麼呢?感覺不生養日子更開心呢…


—貌似偏題—

本人女,21歲,就讀於國內top4學校,身處一線城市,對未來有著美好甚至夢幻的憧憬。但是我來自落後的鄉村,我父母希望我以後不要深造不要遠離不要冒險。我是家中長女,另有一10歲的妹妹。

我並不打算聽從父母的安排,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陪在身邊守住一片小天地。

我父母儘可能地支持我多讀書,但最終我發現他們仍然屈服於世俗的壓力。「不會掙錢讀書無用」「學的好不如嫁的好」「兒女不在身邊等於沒有兒女」……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些觀念影響著我的父母。

未來我做什麼選擇還不清楚,我想要年輕時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身為女兒我不能不考慮父母,想要得到一個中庸的解決辦法。只能說,如果我「叛逆」,是他們讓我讀的書太多。


隨便答一個吧,我家就是實例,我家繳我上大學,謀得公職,然後因為我工作穩定(且很難調動),大學男朋友(外地人)就來我家定居了。相當於他「嫁」給了我家,(當然我爸媽對他很好不用他做任何家務活),我媽幫著操持家庭,老二(女孩)跟我家姓。

如果我沒有讀大學,沒有公職,很可能就是我嫁過他家那裡去了。


我反而覺得,有經濟能力的父母,才會在女兒身上投資

還有對於某個答案"女兒更孝順,受教育多成才機會大,將來能力更高,孝順能力也更高"

你的答案想表達什麼?只要受教育多不管男女成才機會當然大啊,可是你回答了樓主答案了?

女兒更孝順,明顯和後面對句子不符,


兒子受父輩的經濟影響更大些。女兒受過高等教育,基本不會嫁的太差,老公也更有可能會理解岳父母的付出,會同意並支持妻子去孝順父母。兒子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後的工作是直接與父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掛鉤的,眼界雖然開闊,但會有一種知道外面有藍天,可惜沒有翅膀的無力感吧。兒女同樣的工資,女兒可能會拿出一部分孝敬父母,兒子買房還房貸養兒子,工資可以養活自己的小家就很難了。


一句話

「有相關性,但不是因果」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