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廣告業頻繁跳槽的現象?

在4A實習過,朋友圈隔幾個月之前認識的同事就跳槽了。起初挺驚訝,後來看多了也見怪不怪。從業人員的快速流動把廣告圈子拉得更小了,工作也挺像快速消費,這家獃獃去下家。

題主應屆生,耳邊經常聽到「你干幾年就跳唄」的聲音。but why not work in an agency with its development for long?所以從個人發展、公司業務以及公司發展,該如何正確看待這種現象呢?


6年7次。

來京前一年半干過酒店服務生、地產中介、電話銷售、圖書編輯、餐飲小領班,亂七八糟幹了一大堆,薪資一兩千塊錢,痛定思痛才決定做自己喜歡的文字方向——文案,削尖了腦袋才擠進一家半死不活的報社,不到倆月便因國家政策面臨解體。但這卻成了我職場的第一個轉折點。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這兩年來遇見幾個碩士也在/想幹這一行,有讀心理學的卻在找工作時遭遇到了心理問題:處在象牙塔里那麼久,突然夢想照進現實,四處碰壁後就又選擇了退縮在家。——其實,社會就像更大一所大學,你的學歷只是敲門磚,或許有好機會進入心儀的公司或崗位,但大部分可能都遭遇「中國有兩種大學,一種叫北大清華,一種叫其他大學」的悲哀。如果你不去觸碰,永遠也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吧。在這裡並不是鼓吹「讀書無用」論,而是當你起點太高時,眼界是否也要太高?進入社會的第一年,高中畢業生和碩士其實都是同樣小白,可能前者更具低姿態和忍耐力吧,但後者所學將在職場生涯中後期厚積薄發,絕非前者所能一時攀比的,而且在一行混到了中高層時你會越來越覺得自己當年書讀少還需多學習。)

次漲薪從2000漲到了3500左右吧,從報社這個媒體屬性的平台跳到了第一家公關公司。這個漲幅對於當時的我來講算是相當大了,雖然在以後的工作日子裡遭受到了各種殘虐,但還是硬著頭皮從一枚默默無聞的文案混到了公司副總監,這個飛躍可能是由於公司人事動蕩,也可能是老闆看我最與世無爭、任勞任怨,多半就是由於性格和態度原因吧,與技能無關。所以也就迎來了第次漲薪,從3500左右漲到了5000左右(稅後),所謂有位才有為,突然上位後面臨的巨大壓力也隨之而來,你不僅要能寫還得會策,公司的業務你有責,所以我不得不再次硬著頭皮苦練提案,從不知策劃、PPT為何物到突然有天自己單槍匹馬競標成功了一個長期合作項目,所有人意外,包括我自己(那時甚至已到了嚴重懷疑自己能否做策劃的份上了,只想早日逃離還去做一個內容寫手)。——後面我也看到了幾個新同事也是在面臨策劃壓力邊緣的時候終於提案成功了,似乎同樣的經歷卻說明了成功往往在你想放棄的那一刻。

第三次漲薪還是因為公司的人事動蕩吧,老闆已經管理無能了,我自己對公司的感恩之心也快已耗盡,同時又面臨著外界的重金誘惑和自己內心渴望能力突破的涌動,給老闆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細數這些年來我所見所感的問題所在和管理建議,那時我能感覺到老闆也到了神經衰弱的邊緣,他很感動我是唯一能忍受他這臭脾氣這麼久的人還能平心靜氣的提建議,但是最終還是因為他反覆無常的承諾和臭脾氣刺激到我離職。雖然和平分手,並且告誡我在以後的日子裡如需幫助,隨時call他。但沒過多久就在朋友圈把我屏蔽了,我不知道是為什麼。難道真像一位銷售說的那樣,你在公司的作用越大,你離開時老闆對你恨的越深。然而我最美好的想像也是,老闆處於嚴重虧損的邊緣,突然間那麼一大波人馬離開,雖然我是最後一名離開的,但還是不願意看到我們就傷心吧(睹物傷情)。

哦,這時漲到了7K。(終於開始用K來作工資計量單位了。)

第四次漲薪就是出來後了,直接漲到了10K,剛去的是一家基金公關,工作內容簡單枯燥,那時正處於自我成長訴求強烈的階段,所以果斷還是辭了,沒想到很快就被一家外企氛圍的digital公司看中了,做的奧迪項目,再加上老闆是老外(混跡國際4A幾十年的經驗),公司氛圍很open,我覺得是大開眼界的時候到了,義無反顧地鑽入其中,以自我燃燒的狀態投入到項目運營里。

其間也蠻多鍛煉和小成就的,打個比喻的話,一天頂過去3天,所以不管團隊管理問題多麼多,我還是能填就填能補就補,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這個項目。項目結束時也就是我耗空之時,沒什麼可多說的吧,好聚好散,老闆娘請了一頓小火鍋,說出了似曾相識的話:我把你當弟弟一樣看待,以後…… 唉,我真的希望有以後。

如果第一次大漲薪是由於報社平台,那麼這第五次漲薪就應該主要得益於奧迪項目的背書吧(還有就是朋友的引薦,關係在中國還是挺管用的),薪酬直接從1漲到了1.4,只不過是一個類甲方平台,不具備乙方創想腦暴氛圍,這時就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該往4A走了,沉澱梳理一下自己這些年來的執行經驗,學習策略模型或成熟套路的東西。所以沒過多久也就又去了一家4A,然而我萬萬沒想到的是,4A平台的問題更多更亂,真的不願意再去回想和細扒,你們自己去體味吧。換了兩家4A,一直徘徊在1.5左右。

直到第六次被獵頭引薦才又突進到了2.0時代吧。這個階段可以說是職場生涯有恃無恐的階段了吧,一切都是剛剛好的狀態,不再陷於繁雜的執行,分工合作想一想大甲方接下來的投放應該怎麼做就行,基本跑不掉的單子。

當然在這漫長的6年里,我也慢慢萌發了獨立思想,體制是混亂的,問題是不斷的,學習是靠自己的,活著是為自己的,所以有了SOHO人的雛形,並且在遭遇夢想觸頂、落入塵埃的膨脹之痛後也學會了潛滋暗長,把它當後花園一樣慢慢修剪。沒想到的是這份8小時之外的堅持卻成了我今日最輝煌的成就,我即將迎來第7次薪資飛躍,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應該算我職場生涯的第二次重大轉折點吧。

後記:要說職場漲薪有什麼訣竅,我想這行業HR大概有以下幾個通病——1.根據年齡、行業資歷、上家薪酬做判定,存在一點虛頭是應該的(況且大多數HR招人都比較急,他們也會說點公司的虛頭吧,在某些方面我覺得是應聘者與面試官對吹的過程),這點虛頭是你面試時必須堅定與之博弈的;2.這行業越來越沒法定價一個職位了,比如一個新媒體運營的薪酬區間可以是2K——20K,所以我覺得這行業慢慢缺乏對某一個職位定價的標準,所以他們也只能根據上家而定吧;3.HR好像越來越疲憊,這行業人員流動太快,中層管理又特難招,他們好像只想儘快促成這樁買賣,你只需說服項目leader就好了。

此外你與主聘人聊的越多你成功幾率越大(確切的講,你勾引主聘人與你聊的越多你成功幾率越大),至於怎麼勾引,細說一下應該也有幾點技巧,但主要的還是展現自信講你擅長發揮的話題和項目經驗吧。

當然對於馬上要為自己打工的我來講,職場沒什麼好苦思的,你越折騰就越有起色,時間是最好的標杆,幾年下來誰都能翻個幾倍工資,只不過看誰走得快誰走得慢,有些人可能說他只是機會好而已,可是我回頭看去,機會不就是留給那些愛折騰的人嘛。

幾點忠告:

1. 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借口要比行動容易的多)

2.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每天做到一些「小堅持」

3. 拒絕圓滑,對於自己堅持的事要坦誠、直接

4. 再強調一遍,做永遠比說更有效!

一點心得:

平庸之人才會一直說我的夢想就是要多賺錢,這不廢話嘛,誰TM不想多要錢。我覺得這個比喻很恰當,錢就像天上的月亮,你越去追越追不到;當你反身躬行於自己的夢想時,月亮卻悄悄跟在了你身後。試想你所知道的有錢之人哪個不是在做自己想做而別人沒做到的事兒!


如果漲工資的頻率快過跳槽的頻率,我們也懶的跳。

可大多數的boss寧願給跳來的豐厚薪水,也不願給要走的,轉不過來彎兒,就不配享受忠誠。


其一,廣告行業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很大,待遇卻都是底薪加提成,除了不用到處出去跑、底薪多個幾百塊,和銷售沒什麼分別。可是,經常還要加班熬夜,就有了圍城效應,總覺得換一家公司會更好。

其二,一個廣告案子至少3個月,有的甚至持續服務N年。做完一個項目,不僅靈感枯竭,而且整個人都像是虛脫了。看著一成不變的老闆、同事和客戶,很難再有突破,唯一的辦法就是換公司。

其三,廣告公司大多沒有專職的銷售人員,所謂AE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客戶的壓力和責任大多給了策劃和設計師,這在小公司尤其明顯,讓他們想去更大的公司,但大公司往往比較嚴謹、保守,這又違背了廣告人熱愛自由的本性。

其四,廣告公司沒有什麼硬實力,唯一的競爭力就是人。儘管客戶資源大多掌握在老闆手裡,但由於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利潤率卻還比較高,只要接到一兩個小單就比打工強很多。所以,很多設計師都在接私單,策劃也常有創業的衝動。


因為這個行業缺人,非常缺人。基本上HR經常會問大家有沒有人推薦,各個群里也都是各種招聘信息,就算是生意最不好的階段也有大把的公司在招人。

為什麼缺人呢?原因很多。首先入行薪水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再加上工作強度大,性價比很低。很多人堅持不住就走了。而留下的很多也是做幾年就去甲方或者其他創業公司或者媒體。導致這個行業人才流失率很高。

因為缺人,所以只要你能力還行,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因此在得不到滿意的升職加薪或者環境時,就會馬上想到用跳槽去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升職加薪,很多大的公司由於流程規章等原因,非常難。但等人走了,卻又願意花更多的人來找人頂這個位子,也是個怪現象。

不過,雖然這個行業流動率很大,但也有很多人在同一家公司甚至服務同一個客戶十幾二十年,所以這個行業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亂。

除了跳槽,現在更流行的是創業,目前已經看到各行各業都有前廣告人的身影,而且都做得有聲有色的。


推薦閱讀:

同行公司主動打電話邀請面試,該不該跳槽?
30歲的結構工程師是跳槽還是安心考註冊?
單位替我解決北京市集體戶口不到一年,如果跳到外企,公司會怎麼處理我的集體戶口和檔案?
跳槽?讀博?考證?

TAG:跳槽 | 外企 | 廣告人 | 4A廣告公司 | 如何理解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