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智者為什麼那麼聰明,他們看什麼書?
孫子、諸葛亮、賈詡、郭嘉、姜尚、張良、劉基....這些智者為什麼會這麼聰明,雖然有高智商的原因,但是肯定也跟他們的知識量有關,那麼他們都看那些書呢?
貴族修養。從小在貴族讀書環境中熏陶出來的,真正沒有出身背景全靠自己成長為一代宗師的天才也有,但是很少見。他們的貴族底蘊,讓他們可以從容自在的汲取閱讀,而不會每天為張三欠我錢菜價漲高了這種事情煩惱。他們不是完全沒有經濟困難,而不會因為身體上的困難而耽誤自己精神的修養。
現代人很難做到了~
這些人都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讀書,他們所學習的一切都是因為興趣!而且他們非常專註,不搞別的娛樂,也不分心!
智商+專註+興趣=你來,你也行!古代的書籍從個人修為,處世,治國基本上分道儒法三家。
說一下道家。道家所強調的核心思想是無為而治。所謂的道,實則上指的是世上萬物的規律。人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當然是規避不了自然的規律。《易經》,《道德經》裡面所闡述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大自然必然的定律。舉個簡單例子,《易經》的開頭就是乾卦,分為上乾和下乾。乾卦所闡述的是一種相時而動的精神,每一爻所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初九指的是潛龍,勿用;意思推廣到個人就是一個人在修行,蟄伏的時候,不適宜太暴露自己,不會有太多的作為。九二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是你蟄伏,修為到一定程度了,可以試著找一些可以施展平台,能對你有提拔作用的貴人,讓你小試身手。這些道理貌似顯淺,但是實際上說的都是一個萬物演化的過程,無論人與事,都逃離不了定律。
又比如《道德經》裡面的第八章,不爭無尤。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水作為大自然的資源,滋潤著萬物,同時也能藏污納垢,允許骯髒的事物存在於其中,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水,同時也景仰著水;一個人想有一番作為,必須有容人雅量,目光遠大,在工作環境下善於犧牲小我,為大家服務,有能力,有擔當,同時適時而動,才可以成功。
所以,道家書籍所表達的不過是世事萬物的常理。西漢初期推崇的是道家,無為而治。因為當時剛剛統一天下,黎民百姓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政府不適宜有太多的政策舉動,所以讓百姓生產發展,才能恢復元氣。雖然西漢自武帝以來以儒家為正宗,但是道家書籍是很多知識分子私底下作為個人修為的讀物。
題主所提及的幾位人,其中孫子是中國謀戰軍事理論家的代表,《孫子兵法》裡面所講述的戰法,制敵,取勝之道,個中道理不過是道家的思想。譬如,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就是典型的道家思想。類似於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也是道家裡面有所闡述。有不少人說老子是陰謀家,那是詆毀了別人。道理是互通的,但是用在什麼地方那就是個人的事了。有人善於陽謀,譬如諸葛亮、張良,有人善於搞陰謀,譬如陳平。張良晚年修仙度日,不問政事,明了功遂身退這個道理。
三國牛人多,因為他們讀的書多,而且不拘泥於門派。賈詡是舉孝廉出身,按理說,他應該是儒家的忠實粉絲。但是其歷史名號是「毒士」,他不但善於審時度勢,而且精於出謀劃策,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張秀能殺曹操回馬槍,賈詡居功至偉,而且賈詡曾抄錄《孫子兵法》,以及為《吳子兵法》作注。在曹操營中,作為外人,寒門出生,他明哲保身,隱藏自己,最後幫助曹丕登基也不邀功,官至太尉安享晚年,多少有點道家風骨。
而另一位在曹魏營中有濃厚道家風骨的人物莫過於司馬懿,縱觀其一生為人處世,都有著道家的影子。在晚年家族權傾朝野的時候,司馬懿說了一句:「盛滿者乃道家之所忌。」
至於後世歷朝歷代的人所著述有關處世與人際的書籍,其中也蘊含了相當多道家的思想,例如《止學》、《韜晦術》等等。因為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腦手機,沒有網路……天黑了沒事兒干就思考唄
他們不需要學習數理化,所以有的是時間看文科的典籍。
很簡單。你看到的,都是經過幾千幾百年篩選後留下來的人物。哪怕是種地的也不會是太平庸的人。同理,思考下自己能不能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被人記起就行了。別說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了,能聽到名字表示很耳熟的,一般就了不起了
看他們寫的書就知道他們看什麼書了。
我覺得毛主席比他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我不信,古人多聰明這種說法。
就這樣說吧,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確切的書籍可以供人參閱學習。諸子百家爭鳴文化思想的碰撞,比如儒道文化的交流,讓那些智者有了動力去探索。其實智者聰明並不是因為他們會看什麼書籍,他們比別人多的是孜孜不倦的精神。
推薦閱讀:
※歷史上除了關羽 還有哪幾個將領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魏晉南北朝加官很多的情形下是如何計算俸祿的?
※曹操世家(下)
※第一集 西晉到底有多亂?
※漢末三國歷史年表